「量子糾纏針灸」能實現「直系親屬」互治?「疊加態」究竟是什麼?

2021-01-18 騰訊網

實際上,量子糾纏真正打破物理學家們傳統觀念的是「疊加態」這三個字。

新聞背景

先跟不明真相的群眾簡單介紹一下新聞背景:

國內有一本學術期刊叫《中國針灸》,這本期刊是一本中國科協主管的官辦的中文核心期刊,也被一些國外的論文資料庫收錄,但並沒有被國際上影響力比較大的 SCI 收錄。

在這本期刊的 2017 年第 11 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叫做《試論『量子糾纏』於針灸》[1],不知道怎麼過了將近一年,突然被網友翻出來熱炒。論文的作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三名醫生,第一作者是王軍。這篇論文的摘要中寫道:

筆者運用量子糾纏理論實現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且效果顯著,結果提示疾病與直系親屬的相應腧[shù]穴之間存在著量子糾纏的耦合關係。筆者認為,本研究的發現將有利於拓展針灸臨床的治療途徑,也有助於豐富疾病預防的理念。

通俗來說,就是王醫生發現量子糾纏理論可以運用在針灸實踐中,最驚人的觀點是提出可以在直系親屬中實現互治,例如,就像網上有人說的,孩子生病了,可以給媽媽扎針,這確實是論文中提出的觀點。

由於論文提出的觀點足夠驚人,但是給出的證據卻是一個設計很不嚴謹的實驗,以及僅僅 15 個病例。所以幾乎是遭到了網友的一致嘲笑,各大媒體的報導基本上也都是持質疑的態度。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也幾乎是立即發表了聲明,表示該論文屬於作者個人根據相關理論和現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討,並非最終臨床研究報告。

論文作者王軍也在接受採訪時說:

論文屬於個人猜想性探討。由於病例數量較少,沒有形成明確的結論,僅供學術探討,目前不建議用於指導臨床醫療。

因為這個新聞的熱炒,使得「量子糾纏」這四個字再次走入公眾的視線,大家都想弄明白到底什麼是量子糾纏。

但麻煩的是,要想真正嚴謹地把量子糾纏給解釋清楚,必須藉助於數學,但普通人看到數學就頭大,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廣大科普人不得不想方設法拋開數學,試圖用比喻的方法給普通人解釋清楚。這就是科普的無奈,通俗性和準確性就像蹺蹺板的兩頭,一頭升高,另一頭就必然降低。

幾個最常見的比喻

今天我給大家點評幾個最常見的比喻,並做一些補充說明:

第一個最常見的比喻是:量子糾纏就好像是兩個人之間有心靈感應,一個人想到了什麼,另一個人也瞬間就知道了。我承認這是最通俗易懂的一個比喻,哪怕是小學生也能聽懂,但問題就在於,越是通俗易懂,他的準確性就越差。

這也是準確度最差的一個比喻,如果對量子糾纏的認識停留在這個比喻上,那麼就永遠只能是小學生認知了。而如果在這個比喻的基礎在,再去引申、聯想,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了。

這個比喻的最大問題就在於,讓人誤以為量子糾纏是一種瞬間的實時通信,心靈感應是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瞬間傳遞給另一個人,但量子糾纏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一定要用這個比喻,那麼我們需要在心靈感應這個比喻上增加很多限制,比如,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限制是,他們雙方之間能感應的東西是受到局限的,不是可以隨便瞎想的。

倆個人在分開之前必須事先做好一個約定,例如,雙方約定在分開後的某個時間點,只能想一個個位數,不能想其他事情。那麼,在這個比喻中,量子糾纏就好比其中一個人想到了 7,另一個人一定想到 3,一個人如果想到了4,另一個人一定想到的是 6,因為必須要滿足兩個字數之和是 10 這個規則。

總之,在心靈感應這個比喻中,把量子糾纏的所有苛刻條件全部都丟光了,如果不知道這些苛刻的條件,順著這個比喻繼續引申,那麼什麼樣的超自然現象都可以解釋了,這就是錯上加錯了。

還有一個常見的比喻,說量子糾纏就好像我們把一雙鞋子放入兩個鞋盒子中,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哪一隻盒子是右腳鞋子,哪一隻盒子中放的是左腳鞋子,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它們必定是一對。現在我們把兩個鞋盒分開的足夠遠,打開其中一個,如果看到的是右腳鞋子,那麼另外一隻鞋盒中的必定是左腳鞋子。有些人聽到這裡,可能生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這不是廢話嘛?有什麼神奇的?

別急,神奇的地方在於,盒子在沒有被打開之前,裡面的鞋子處在左右的疊加態中,既是左腳鞋,也是右腳鞋。你打開之後,有可能看到左也有可能看到右,是不確定的。

這個比喻相對來說,就比心靈感應那個比喻要準確很多了,但你也發現了,雖然準確很多,但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話來解說,不像是心靈感應一句話就夠了,這就是我所說的,通俗和準確是蹺蹺板的兩頭,一頭高一頭低。

但鞋子的這個比喻也會讓人產生誤會,人們在聽到這個比喻的時候,會把關注點放在了打開盒子這個動作上,誤以為量子糾纏是在打開盒子的那個瞬間發生了一些什麼奇妙的事情,比如超光速通信之類的。

因為在這個比喻中,用上了大家最習以為常的鞋子,而我們對鞋子這種宏觀物體有著根深蒂固的觀念,潛意識中,我們就認為它不是左就是右,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既是左又是右是什麼概念,所以,我們的大腦在聽到這個比喻的時候,很容易就自動把這條關鍵信息給過濾掉了。

於是,在聽到這個比喻之後,就會有人因此去設計各種超光速通信的方案,說實話,經常有人私信我說找到了超光速通信的解決方案,那基本上都是受到這個比喻的啟發。

疊加態

實際上,量子糾纏真正打破物理學家們傳統觀念的是「疊加態」這三個字,在經典觀念中,物質的某種狀態總歸是固定的,比如說一個波振動的方向,不管它是朝著 360 度中的哪個方向振動,總歸是固定的,哪怕它在不停地切換,比如一秒鐘切換個幾萬次,但在某一個微小的時刻,總是有一個固定的方向的。

然而,現代的物理學家們證實了,量子的這些狀態可以處在疊加態中,比如一個光子的偏振方向,它就是同時處在所有的方向上,只有當你的測量方式確定時,它才會表現出一個確定的偏振方向。如果不去測量,我們就不能說它的偏振是哪個方向,只能用概率來描述。

而量子糾纏現象只不過是這種疊加態的必然推論而已,如果疊加態是存在的,那麼量子糾纏現象就必然存在。現在科學界的情況是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來證實量子糾纏現象,因此我們反過來證明了疊加態是存在的。

想要了解到底是通過什麼實驗證實了量子糾纏現象,就必須要了解什麼是貝爾不等式,那麼必然又牽扯到了數學,所以,不通過數學,真的是沒有辦法讓人真正明白量子糾纏。

所以呢,在有關量子糾纏的物理學知識中,真正重要的是理解「疊加態」,而不是「糾纏態」,凡是你看到任何文章,從「糾纏」出發,把糾纏比喻成兩個東西以某種超自然的力量聯結在一起,然後在這個比喻之上繼續往下聯想出來的任何東西,幾乎可以肯定都是不靠譜的瞎聯想,說明他們根本沒有弄明白量子糾纏的基本原理。就好像引出今天話題的那篇量子糾纏針灸的論文一樣。

真正挑戰我們理解力的是疊加態。如果你想明白了疊加態的概念,那麼你就會發現,量子糾纏是自然而然的現象,它只是疊加態的必然結果,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也不是什麼超自然現象。

兩句肺腑之言

最後我還是想跟大家說兩句肺腑之言,我今天講的這些對量子糾纏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幫助你提高對量子糾纏的認知,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聽了我的這期節目,自以為已經完全理解了量子糾纏,從而又在這個理解的基礎開始所謂的「科學研究」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科普的目的就適得其反了。

請你相信我,不論聽多少科普節目,哪怕是靠譜的科普節目,也不能讓你像科學家一樣去做研究的。最多只能滿足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好奇心,比大多數人更了解一些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但其實,我們連科研的門都還沒摸到。

比如,今天說到的那篇論文,你們可以看一下它的參考文獻,凡是關於量子糾纏的知識無一例外都是來自於科普文章。

作者一共列出了 7 篇相關參考文獻,

其中有兩篇的標題中有「心靈感應」四個字,

有三篇的標題中有「哲學」兩個字,

還有一篇的標題是:母子連心被科學證實。

發表在一本以「介紹生活百科知識,指導建設幸福家庭」為辦刊宗旨的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月刊雜誌《家庭科技》。

很多時候,參考文獻的質量可以很大程度反應一篇論文的質量,因為參考文獻相當於你的論據,如果你的論據本身都不可靠,如何能保證結論的可靠呢。

我知道,聽我節目的很多人是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學子,那麼,我想告訴你們,當你們進入大學深造之時,也就是你們需要忘掉我講的與你們的專業相關的科普知識的時候,你們只需要從我的節目中學習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就足夠了。科研和科普是兩回事。

參考資料:

[1] http://www.cjacupuncture.com/WKA/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9c81ed82-7148-404f-a5ac-75d4a8c35574#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態
    EPR 論文中涉及到「量 子糾纏態」的概念。這個名詞當時還尚未被愛因斯坦等 3 位作者採用。(「糾纏」的名字是 薛丁格在 EPR 論文之後不久,得意洋洋地牽出他那只可怖的貓時候,第一次提到的。)因 此,我們首先解釋一下,何謂糾纏態? 讀者應該還記得我們解釋過的「量子疊加態」。
  • 嘗試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解釋鬼魅般的「量子糾纏」現象
    量子力學從提出那天起,就像一個有招黑體質的明星一樣,飽受非議。無數在經典力學中成長起來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量子的怪異行為。那就是:量子的狀態在不觀察時是「疊加」的,在觀察時才是「確定」的。盒子中手套的狀態是固定的,要麼是左手,要麼是右手,沒有什麼「既是左手又是右手」的「疊加態」,在打開盒子觀察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手套的早已確定的狀態而已,量子力學就是神棍,不可理喻。但後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或間接或直接地證明了,量子的疊加態確實存在,是量子世界的真理,不能因為難以理解,我們就否定它。
  • 我國首次利用糾纏測量實現量子定向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國內合作者合作,基於量子糾纏測量技術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該研究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定向任務示意圖和量子糾纏測量的實現裝置量子定向的保真度的實驗結果。量子定向任務是指發送者Alice利用量子資源把空間中的某個任意方向發送給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導航等領域具有重要用途。一個簡單的量子定向方案是Alice發送帶自旋的粒子給Bob,粒子自旋的指向就是要發送的方向。
  • 薛丁格、女朋友、貓 走近量子糾纏
    本科普系列是想儘量使用通俗的語言,向公眾介紹神秘奇妙的『量子糾纏』。要認識神秘的量子糾纏,首先要認識神秘的量子現象。 不管是學哪個行業的,大概都聽說過奇妙的量子現象。諸如測不準原理啦,薛丁格的貓之類的,在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匪夷所思的現象,卻是千真萬確存在於微觀的量子世界中。
  • 中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央廣網合肥1月12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量子糾纏產生了意識?你是什麼看法?
    所以我們不妨看看量子力學解釋有何高見。馬修·費希爾脆弱的疊加態在此之前我們也面臨過同樣的問題。1989,牛津數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就提出,目前沒有標準、經典的計算模型能夠解釋大腦如何產生思維以及意識體驗。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郭光燦團隊認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相比起二維系統具有信道容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等優點。相關技術可用於其他高維量子信息研究,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需要基於一種量子世界裡的奇妙現象實現,那就是「量子糾纏」。
  • 為什麼非直系親屬可以相互輸血,直系親屬之間反而不能呢?
    導語:為什麼非直系親屬可以相互輸血,直系親屬之間反而不能呢?,直系親屬之間是不能夠相互輸血的,那麼對於直系親屬之間不能夠相互輸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希望一下內容能夠幫你解答疑惑。對於直系親屬之間不能夠相互輸血,主要是因為直系親屬之間輸血的話,是非常容易引發植物抗宿主疾病的,而這一種病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那麼在這時候,相信大家看到電視劇當中的擼起袖子就要輸血的畫面,也是覺得有些許尷尬了吧,而且也是對於觀眾的生命不負責的一種表現。
  • 我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本報合肥1月12日電 (記者徐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高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一文看懂神奇的量子世界
    日前,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再次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什麼是量子比特?什麼又是量子糾纏?逐次刷新世界紀錄的意義何在?  量子糾纏,是量子疊加在多粒子條件下的特殊形態  「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元,人們所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狀態的改變,都涉及能量變化,這一過程改變的能量就是一份一份的量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光,就是大量光量子組成的。」中科大研究員汪喜林說。  什麼是量子比特?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科研團隊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中安在線」中科大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記者1月12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前沿】 本報合肥12月20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大多數人都似乎能看懂這一實驗,但要真正的理解卻是很難的,正如玻爾的名言:「誰要是第一次聽到量子理論時沒有發火,那他一定沒聽懂。」
  • 關於量子世界的十大真理
    同樣的,量子引力(如果我們最終成功理解了它的話)也不意味著時間和空間就必須要是離散的。(不過,另一方面來說,它們可能是的) 3.糾纏和疊加不一樣。量子疊加態是指一個量子系統可以在同一時間處於兩個不同的狀態。不過一旦測量,我們總是得到兩者之一的特定的狀態,而不是疊加態。
  • 「九章」量子計算機這麼猛,到底能做啥?只為了一條公式的結果嗎
    科學家是如何利用量子的呢?要利用量子就必須了解量子的特性。量只有兩個特性,1、 量子的疊加態傳統的計算機,一切都是邏輯電路,也就是由N個開關組成的集成電路體,任何一個開關都可以實現開和關(通電與不通電)的其中一種狀態,我們在計算機裡面的稱之0和1,這就是二進位。
  • 看美劇學知識:科幻美劇中的量子力學
    ,但量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可能大家都不明白。量子疊加態(想像圖)量子們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讓它們值得被物理學家單獨拿出來研究呢?量子最讓人迷惑的,也是最「違反常識」的,就是在坍縮之前他們一直處於「疊加態」(superposition state)之中。什麼是疊加態呢?顧名思義,疊加態指的是一種狀態,處於這個狀態中的量子,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但是,可能有人會問,不包含引力的理論怎麼能成為所謂的量子引力理論呢?也許,我們眼中的引力和時空,只是另外一種看待糾纏的最終產物的方式。換句話說,在某種程度上,糾纏把三維體內的信息編碼成了儲存在二維邊界上的比特。「這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的方向。」 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