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最欣賞夏目漱石 是因為他們都喜歡貓嗎

2020-12-18 上海熱線

  很多讀者喜歡去上海書展,除了琳琅滿目的新書之外,還有豐富的活動。其中不少文學新作首發式,不亞於一堂堂精彩的文學課。

  如果沒有貓,日本的文學史說不定就會改寫

  了解村上春樹的讀者,都對林少華不陌生。昨天,他把新譯的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和作品《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帶到書展現場,為讀者打開一個觀察日本文學的有趣視角。

  在林少華看來,貓可以說是給夏目漱石的人生帶來了轉機。「夏目在看報紙的時候,貓就趴在他的手背上;夏目盤腿寫東西的時候,貓又趴在他的大腿上。夏目漱石靈機一動,寫了《我是貓》,聲名鵲起,辭去了教職,當了報社的專職作家。」

  村上春樹也喜歡貓。他曾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原版後記中寫道:「感謝在過往人生中有幸遇上的許多靜謐的翠柳、綿軟的貓們和美麗的女性。如果沒有那種溫存那種鼓勵,我基本不可能寫出這樣一本書。」

  在日本本土作家裡,村上最佩服、欣賞的就是夏目漱石。對此,林少華分析,一是因為夏目漱石塑造的人物,二是因為其確立了日本小說的文體。特別是後者,「在文體上,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夏目漱石成為一個主流,夏目確立文體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生大的動搖。作為文體家,日本近代無人能出其右。」

  都市、女性、雙城:理解唐穎小說的三個關鍵詞

  餘秋雨曾說:「讀上海,不能不讀唐穎。喜歡都市,亦不能不讀唐穎。」作為「寫上海寫得最準確的作家之一」,作家唐穎昨天下午攜「雙城系列」之後最新中短篇小說集《隔離帶》《和你一起讀卡佛》來到書展現場,和讀者分享自己的創作體會。這些作品延續了她最擅長的「雙城」主題與女性書寫,多為講述上海兒女在異國他鄉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

  女性視角是唐穎小說突出的特點,她筆下的女性滿溢生命力、忍耐力以及對物質的抵抗力,在挫折與困惑中不斷實現自我生命的成長。在小說《糜爛》中,女主人公整個人生道路,就像炎症擴散的過程。她選擇的這條人生道路,沒有辦法剎車,她也為選擇的人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唐穎小說的故事取材於日常,尤其是上海與國外日常生活的對照。「我在《和你一起讀卡佛》中塑造了很多上海女孩,她們在國外其實是比較保守的,帶著自己的城市文化和文明的教養,面對一些選擇和突然的變化,能體現出上海人的特點。」

  跟機器人相處久了,人類也會忍不住想去充個電

  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在自己71歲時推出新作《我這樣的機器》,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邊界。昨天舉行的該書中文版發布會也頗為「跨界」,嘉賓除了作家小白、翻譯家黃昱寧之外,還有亞馬遜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錚。

  與大多科幻小說描繪未來不同,伊恩·麥克尤恩將故事線放在了1982年的倫敦,但作者悄然改變了歷史的發展進程:「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並沒有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蘋果身亡,而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推出首批機器人產品——男合成人亞當和女合成人夏娃。主人公查理斥巨款買了一臺亞當,與女友米蘭達計劃共同編程為其賦予人性,卻不料三人陷入了荒誕卻真實的三角關係。

  為什麼是1982年?小白說,他曾特意在英國的出版物搜索庫中檢索AI和機器人,發現兩者在1980年代出版物中高頻出現,而這也正是麥克尤恩進入英國作家圈的時期。「因此,這部作品帶有作者強烈的個人印記,雖然是一本科幻小說,但亦可理解為一本文化自傳。」

  在黃昱寧看來,機器人的設定讓小說中的感情糾葛不落俗套。隨著情節的推進,讀者會發現機器人深度介入了人類的生活,甚至讓人與機器的邊界變得模糊。在給亞當進行設置時,米蘭達就設定亞當一睜眼就會愛上她,之後亞當憑藉豐富的知識徵服了米蘭達的父親,而一旁的查理卻把自己當成了機器人,悻悻地說:「我去充個電吧。」

  對此,張錚的解讀是,機器人與人類確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學習:「每個人出生時,大自然也只是提供了基本的要素,學習能力才是後天發展最重要的。」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吳鈺 王筱麗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房子可以不買,但貓一定要有!丨時間筆記
    《村上朝日堂日記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當然,村上春樹也有自己的「小確幸」。他也很喜歡把這些「小確幸」、這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翻來覆去寫在小說裡。「貓派」村上春樹接下來,將由時間專欄主講人李長聲老師為大家講述村上春樹作品中的那些「小確幸」。不僅關於貓,還關於井。
  • 村上春樹:大部分的煩惱,養貓就會好了!
    寫作是孤獨的,有隻貓在書齋相伴,可能會像個擺設,或者讓它臥在膝頭摩挲,應該不次於辜鴻銘把弄著三寸金蓮淋漓揮毫,這也難怪很多日本作家都鍾情於貓。村上春樹特別愛貓。大學讀了七年才畢業,在學期間結婚,開爵士樂咖啡館,並開始養貓。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在2021年出版的這本新作中,村上春樹冷靜地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書中也有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同時,這本書也講述了村上生命中與貓相關的重要回憶:「貓和書就是我最珍貴的夥伴。」貫穿村上文學的根源問題,讀者或許能在這本村上的人生之書中得到傾訴和解答。
  • 重磅推薦|村上春樹的標配是貓+爵士樂,你的呢?
    ,他的標配一定是貓、跑步、寫作,再加爵士樂。在他長而不倦,引人入勝的小說中,隨處可見的是家裡養的貓,以及痴迷散落在字裡行間的爵士樂......而書之外的村上春樹,在家裡收藏了6000多張爵士唱片。他對爵士樂的喜愛幾乎眾所皆知,他曾在東京經營過一家爵士樂咖啡館,他的處女作《且聽風吟》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 村上春樹跑步前都做了什麼?
    小時候的村上春樹,擼貓男孩本人—2020從春到夏東京一下子變得有些遙遠 大水花 特別製作這份村上春樹的6欲清單在立夏日一起雲遊東京村上春樹說:「我的文章能夠配上安西水丸的畫作,真的是非常幸福。「村上春樹在成名前經營爵士酒吧,和酒吧常客安西水丸結識。村上常以他的名字作小說主角,《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君「之名就來自他。他們斷斷續續合作小說封面、插畫等,直到2014年3月安西水丸因腦溢血搶救無效過世。
  • 村上春樹當DJ去了
    節目名字就叫《村上RADIO~RUN &SONGS》,在節目中,村上DJ跟聽眾分享了他對跑步和音樂的愛。村上DJ的開場白非常樸素:「晚上好,我是村上春樹。因為這次是第一次出演廣播,所以我想第一次聽到我的聲音的人一定會有很多。這個節目會有我喜歡的曲子,在曲子和曲子之間我會稍微聊聊。
  • 村上春樹與貓
    村上答:「也許,這應該歸功於陪我寫作的貓咪吧。」村上的書迷都知他是愛貓人士,地道貓黨。他個人的養貓史可追溯到叛逆少年時。從落魄到輝煌,人生各階段村上養過好多隻貓,貓也常出現在他作品裡。有人寫過一本書叫《村上春樹·貓》,講述他和貓之間的種種故事。曾有日本電視臺訪問他:「為何您的作品總能讓人感到溫暖?」他答:「也許,這應該歸功於陪我寫作的貓咪吧。」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村上春樹 《舞!舞!舞!》3.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 村上春樹父親 村上千秋 的孤獨和懺悔
    對於父親的一生,村上春樹倒沒想蓋棺定論,在這本書裡,他只是將與父親有關的記憶梳理了一遍。小說的開頭,村上春樹寫小學時候,與父親一起騎車去海邊把貓扔了。誰承想,爺倆返家,一進家門,這隻貓就衝出來豎著尾巴迎接,看來是先於他們到家了。與其說是歡迎,不如說是嘲笑,都說貓有九條命,他家不得不接著把這隻貓養下來了。村上說,見到早歸的貓,父親的表情由驚訝轉為嘆服。
  • 《刺殺騎士團長》:最豐厚的村上春樹
    以為是他佔了資深古典音樂樂迷的便宜,就又去讀他的《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碎片,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無比蕪雜的心緒》等散文集,跑步也好、懷舊也好、日常生活也好,村上春樹總能用他獨有的輕捷筆調,將風雲變幻裡的感悟寫成了時代的小確幸。 散文優,小說一般,已成了我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個人判斷。假如沒有那樣的造勢,我會閱讀村上春樹的新作《刺殺騎士團長》嗎?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林少華說,多年來他一直很想翻譯《我是貓》,「這部作品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而且《我是貓》的筆調、語言風格特別適合我,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一樣,都和我在文學上的追求有隱隱的不謀而合、筆意想通之處。」我的功勞不在於告訴讀者他們講了怎樣的故事,而是讓大家眼前出現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體』。」
  • 比村上春樹的小說更有趣的,是他的生活
    有凡學那味兒了~  村上春樹不喜歡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也不喜歡他的思想。但是卻喜歡他的貓。三島由紀夫逗貓 從《海邊的卡夫卡》中,那隻名為咪咪的暹羅貓,到一隻名為川村的「腦子不太靈光的貓」,再到《尋羊歷險記》中愛放屁的大齡貓沙丁魚,貓的影子無處不在。
  • 林少華做客南大談翻譯觀:沒有百分之百的村上春樹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村上春樹開始在中國有了不少擁躉,作品一時成為許多文學愛好者追捧的對象,在文壇上形成「村上熱」。這有賴於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可以說,對中國內地的讀者而言,大多都是讀的林少華的譯本。
  • 最值得閱讀的村上春樹作品都在這裡了
    之前藥姐給我們帶的東野圭吾排雷指南,得到不少讀者瘋狂打call,今天庫管給小夥伴們扒一扒村上春樹有哪些最值得閱讀的作品,讓你三分鐘讀完村上春樹的世界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村上春樹 《棄貓》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幼年開始接受僧侶教育,一度因為家貧,被父親寄養於別處。成年後進行過諸如寒冬臘月每天三次冷水淋頭的修行,位列少僧都,更曾是安養寺主持的不二人選。除此之外,她還吐槽自己跟隨丈夫在歐洲旅居的生活,以及外界對於她愛好及定位的猜測,「老實跟你說,在歐洲的時候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玩,國外生活很辛苦又不方便,我還是比較喜歡待在日本,泡泡溫泉、照顧貓,輕輕鬆鬆過日子……」「我沒有很熱愛攝影,我先生因為書裡需要用到,叫我拍照,我就儘量拍,就這麼回事。其實我比較喜歡塗塗畫畫。」
  • 以食之名,品味村上春樹的世界
    《村上春樹•美食》立體書封    喜歡村上春樹的讀者們想必都知道,不管是在小說中,還是在一些隨筆和遊記中,有幾種元素總是在被他反覆提及。比如貓,比如音樂,再比如美食。    村上春樹在成為小說家以前,曾和妻子一起開過一家名為「彼得貓」的爵士吃茶店,裡面會播放爵士樂,供應咖啡、酒水以及一些小菜。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在日後的寫作中,頻繁提及食物,還經常會出現烹飪相關的場景。    韓國知名料理師兼美食專欄作家車侑陳是村上十幾年的書迷了,村上的作品,她不知反反覆覆讀過多少遍。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重讀,她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和發現。
  • 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選擇站在村上春樹這邊
    2005年年初,一位名叫Moon、33歲的韓國女編輯通過「村上的地盤兒」(村上さんのところ,又譯「村上家」)網站,給村上春樹寫了這樣一封簡訊。這恐怕也是許許多多村上春樹的鐵粉——不管他們自稱「村上主義者」還是「Harukist」(姑且可譯為「春樹飯」或「春樹er」)——最想對村上春樹說的話。
  • 性,導師,村上春樹
    所以這波作家裡,兩個村上(另一個是村上龍)成了代表人物,就因為他們的性描寫是最經得起推敲的,把人生觀蘊於性愛態度之中,其實緊隨世界文學潮流,把人的欲望當做最重要的課題來寫,本質是嚴肅的。可以說,70後、80後是看著林少華譯本成長的,所以對意境、對文筆、對性愛態度都有帶著青春烙印的痕跡,他們看著半刪半簡的「潔本」長大,也秉承了林的譯本中那些主題意旨的微妙「曲解」,在整個青春期,對世界的看法也是緊隨村上春樹的腳步而進行的,這包括了村上自己的審美和世界觀,乃至性愛觀。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著有在日美同步出版的長篇小說《歲月之光》《傾聽村上春樹》等多部作品。翻譯過多部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日本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尤其作為《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等村上春樹重要作品的譯者而聞名世界。村上春樹及其作品也因為他的譯介,在西方世界得到關注,並獲得好評。
  • 村上春樹:有趣的靈魂相互碰撞,就產生了友誼
    朋友就是躺屍無聊時的填縫劑嗎 —— 這麼說怪沒良心的,那麼到底什麼是友情?知名孤獨長跑者村上春樹在讀者互動網站「村上之家」回答了這個問題 —— 所謂友情,就是在活著的時候,保護好彼此間的溫暖。說起村上春樹的朋友,當然繞不過他的御用插畫家和田誠和安西水丸了,在日本插畫設計界,這兩位都是獲獎無數,培養了不少後輩的國民級大師。工作上,他們是一拍即合的老搭檔;私下裡三人私交甚篤,是走在路上碰見了,必須要拐到酒館喝一杯的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