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2021-01-08 新京報書評周刊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在2021年出版的這本新作中,村上春樹冷靜地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書中也有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同時,這本書也講述了村上生命中與貓相關的重要回憶:「貓和書就是我最珍貴的夥伴。」貫穿村上文學的根源問題,讀者或許能在這本村上的人生之書中得到傾訴和解答。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於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

著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燁伊

繪圖:Alichia

版本:磨鐵圖書|花城出版社 2021年1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憑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由此出道。後續著作不斷,涵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紀實文學、隨筆等多個類型。其中有聞名世界的《挪威的森林》、深度紀實的《地下》、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裡程碑」的《1Q84》、談及戰爭反思的《刺殺騎士團長》等。

作品以簡明的文風與豐富的可解讀性為特徵,曾獲得谷崎潤一郎獎、每日出版文化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文學獎等世界範圍內的諸多獎項。

譯者/繪者簡介:

燁伊,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曾留學日本,並在當地孔子學院教授中文課程。現從事出版行業。憑著一點點執念走了一段不太短的路,沒承想執念竟慢慢成了信念。

譯著有《人間失格》《起風了》《銀湯匙》《我和小鳥和鈴鐺》《原來我們都沒長大》等。

Alichia,1998年生,2019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主要以懷舊和追憶的感情為表現的主題進行插畫創作;經常從自然風景、文學作品、民藝、繪本中得到創作的靈感。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某個夏日的午後,父親和我一同去海邊遺棄一隻貓。」

故事始於貓,也止於貓。

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串起村上家族的往事,與他個人的成長經歷。

「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無窮地累積,才讓我這個人長成如今的模樣。」

村上春樹冷靜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如今成為了村上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村上也寫到真實的歷史,反思戰爭,批判惡行,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自我存在意義的認同、與世界的隔閡、承接家族歷史的艱難,這些村上文學的根源問題都在本書中得到展現和解答。這是村上用大半生時間醞釀終於寫下的人生之書。

它為何吸引人?

○村上創作生涯罕見之作

「這是一篇簡短的文字,究竟該讓它以何種形式出版,我考慮了很久。最後決定為它配上插畫,單獨出成一冊。因為從內容或文字的風格來看,它很難和我寫的其他文字放在一起。」

——村上春樹

○村上作品引進三十周年迎來新面貌。磨鐵·文治圖書新銳團隊製作,插畫還原村上春樹童年真實照片。

青年譯者燁伊×旅日插畫師Alichia×知名設計師山川。

隨書附贈「貓與回憶手帳」,分欄目記載自己對家人、寵物、成長的回憶,完成一本屬於自己的《棄貓》。

○名家推薦語:

村上春樹的《棄貓》,以平實的筆墨寫了父親波瀾起伏而又深水靜湖的生命,在娓娓的文字背後,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不言。這本小書真正對應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八分之一的可見在海面,八分之七的不見在海下。與其說《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寫的是父親,倒不如說是寫了兒子與父親遙遠的距離。這種父與子的距離和距離的空白,才是村上不言的書寫。

——閻連科

在我讀過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中,這是最沉重的一篇,雖然篇幅無多。歷史的分量,現實的分量,記憶的分量,作為個體活著的分量,都是彌足珍貴、值得書寫的東西。

——止庵

原來村上此生也有繞不過去的一段路。他在這條真相之路上一步一步虔敬從容地走著,比他跑步時的身影還動人。

——史航

村上春樹這本新書有著十足的分量。它不僅是村上下定決心與自己父親和家族的歷史所達成的和解,更蘊含著讓我們每個人接納自己的過去的能量。你很少能見到村上散發如此強烈且堅定的能量,這足以證明這本書的重要。

——羅振宇

有句話說「一個人衰老的標誌就是開始像自己的父親」,在這部作品中,村上春樹遁入了他父親的身體裡,以父親的目光去看,以父親的靈魂去經歷,其中的傷感因為父子二人共享同樣的記憶而加倍濃重。

——蔣方舟

《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搶先讀 (節選)

棄貓

有關我對父親的記憶。

我對父親的記憶自然有許多。畢竟自出生以來,直到十八歲離家,我一直與他以父子的關係,在不算寬敞的家中,在一個屋簷底下,天經地義地共度了每一天。我和父親之間——恐怕就像世上大多數父子一樣——既有開心的往事,也有不那麼愉快的回憶。但不知道為什麼,如今仍不時在我腦海中甦醒的、歷歷在目的影像,卻不屬於以上任意一種,只是極為尋常的日常生活的片段。

比如有過這樣的事。

住在夙川(兵庫縣西宮市)的時候,我們曾到海邊扔一隻貓。不是幼貓,而是一隻已經長大的母貓。為何要把一隻這麼大的貓扔掉,我已經不太記得了。當時住的房子是一座帶院子的獨棟,有足夠的空間養貓。可能是這隻流浪貓來我家後肚子漸漸大了,父母擔心日後照顧不了它生的小崽,但具體的我已經記不太清了。總之和現在相比,遺棄一隻貓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不至於因此被人指指點點。畢竟在那個年代,還沒有誰會特意給一隻貓絕育。當時我大概還在上小學低年級,可能是昭和三十年代(1955年至1965年)的頭幾年吧。家附近還留有戰爭中遭美軍轟炸的銀行建築,已經是斷壁殘垣了。那是戰爭的傷痕還未消失的年代。

書中插圖。

總而言之,父親和我在某個夏日的午後,去海邊遺棄那隻母貓。父親踩著自行車,我坐在後面,抱著裝貓的箱子。我們沿著夙川走到香櫨園的海灘,將箱子放在防風林裡,頭也不回地匆忙回了家。我家離海灘大概兩公裡。那時還沒開始填海,香櫨園海灘還是熱鬧的海水浴場。那裡的海水很乾淨,放暑假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和朋友一起去那裡遊泳。那時候的孩子隨隨便便就去海裡遊泳,家長基本都不會管。因此我自然越來越能遊,想遊多久就遊多久。夙川裡魚很多,我還在河口撈到過一條大鰻魚。

總之,父親和我將貓放在香櫨園海灘,說了句「再見」,便騎車回家。下了車,我想著「怪可憐的,但也沒辦法」,「譁啦」一聲拉開玄關的門。沒承想,明明剛扔掉的貓「喵」地叫著,豎起尾巴親切地來迎接我們了。原來它搶在我們前頭,早就到了家。它怎麼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回來,我實在想不明白,畢竟我們是騎車直接回家的。父親也無法理解。以至於一時之間,我們都無言以對。

書中插圖。

我還記得父親那時一臉的驚訝。但他神情中的驚訝不久就轉為嘆服,最後好像還鬆了口氣。於是,那之後家裡還是將那隻貓養了下去,帶著一種無奈——做到那個地步它還是找回家來,也就只好養下去吧。

我家裡一直有貓。在我看來,我們一家和貓兒們關係融洽,過得不錯。這些貓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沒有兄弟姐妹,貓和書就是我最珍貴的夥伴。我最喜歡在簷廊上(那個時代,人們的房子大多都帶簷廊)和貓一起曬太陽。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去海邊將那隻貓扔掉呢?為什麼當年的我沒有反對呢?直到今天,這些疑問——連同貓為什麼先我們一步到家——仍然是我難解的謎題。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村上春樹的文學、父親、回憶、貓等相關話題感興趣。

|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或者你對村上春樹的文學、父親、回憶、貓等相關話題有什麼看法或困惑。

| 等待我們的回覆。我們會儘快選取3位評審員,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儘快將書寄出。

| 在兩周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回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

如果你被選中為當期閱讀評審員,我們還將邀你加入「閱讀評審團」微信群,讓你遇到更多熱愛閱讀、認真思考的同路人。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臺;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下方留言哦。

評審團

閱讀需要主張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 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 倘若人生很無趣,請君讀讀王陽明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 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
  • 村上春樹父親 村上千秋 的孤獨和懺悔
    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我兀自想起了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 | 2·3大方書店線上活動預告
    譯著有《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人間失格》《潮騷》《原來我們都沒長大》等。本期將為我們帶來主題為「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棄貓》譯者分享會」的語音直播。《棄貓》是村上春樹2021年的最新作品,在這本書中,他首次完整談起父親、自我、回憶與他最愛的貓。
  • 村上春樹與父親及歷史和解,「中國」是主題亦動機
    李宗盛在紀念自己父親的《新寫的舊歌》裡寫道: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寫一個人子 和逝去的父親講和到臨老 才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 說真的其實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題多年過後,村上春樹終於回憶自己與「有罪的」父親之間的往事,直面那些心結糾纏,既與歷史和解,也重新接納父親。
  • 且聽村上春樹談起父親時
    被戲稱為諾貝爾文學獎常年陪跑者的村上春樹,曾在2017年以一本《刺殺騎士團長》講述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暴行,他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日本右翼進行對抗。時隔四年,他再次以親歷者子女的身份寫下了這本名為《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的小書,這既是一本有關父親村上千秋的回憶錄,也是一次對殘酷歷史的控訴與反思,他試圖在這一過程中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探尋他在成長過程中所遇見的創傷經歷便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因為這些創傷的存在,才使得他形成了獨特的脾氣、性格,乃至世界觀和人生觀。
  • (贈書)村上春樹《棄貓》: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
    村上春樹: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我兀自想起了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兩本小說內容不像,勒卡雷寫的是間諜戰,村上春樹寫的是父親的獨角戲。
  • 村上春樹與貓
    曾有電視臺問:「為何您的作品總能讓人感到溫暖?」村上答:「也許,這應該歸功於陪我寫作的貓咪吧。」
  • 村上春樹當DJ去了
    ▲ 漫畫家 Grant Snider 總結村上作品中最常出現的25種因素,其中包括三種不同狀態的貓其中一個問題是讓村上在沒有貓的生活或沒有音樂的生活中選擇一個,村上拒絕了,因為「選任何一個都會讓我覺得遺憾
  • 村上春樹的寫作得益於爵士樂,更少不了貓咪陪伴
    一天晚上,村上春樹在住所附近散步,一隻小貓一直跟著他,一路緊追不捨,最後跟進了他家,從此村上春樹就在「鏟屎官」的路上越走越遠。8歲的村上抱著貓坐在自家院子裡。一隻灰白色的長耳貓,不很大,給村上雙手掐著脖子摟在胸前。村上在隨筆《給貓兒起名字》曾自述道:我養過很多貓,但從未花過時間給貓兒起名字。
  • 村上春樹新作《棄貓》中文版來了,書中有他逃避了一生的隱秘角落
    這位喜歡跑步和養貓、人們心目中的「小資鼻祖」,原來已經悄然踏過了70歲的門檻,撿起了親人的話題,「拼了命寫出來」。《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的中文版,也於近日由文治圖書/花城出版社出版。
  • 村上春樹:房子可以不買,但貓一定要有!丨時間筆記
    「貓派」村上春樹接下來,將由時間專欄主講人李長聲老師為大家講述村上春樹作品中的那些「小確幸」。不僅關於貓,還關於井。 1 村上小說幾乎離不開貓,他是用那些貓替他說話,甚至可以說有一種役使過度的感覺。他用淡淡的筆調,仿佛帶一點兒哀愁,或許只有貓的迷離與慵懶才能與之相配。也正是因為這種筆調,村上的作品具有了一種日本味。
  • 重磅推薦|村上春樹的標配是貓+爵士樂,你的呢?
    爵士樂(Jazz)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南部發展起來,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1917年開始,爵士開始從紐奧良轉向芝加哥、紐約直至今天,爵士樂風靡全球說起村上春樹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作為一個相當高產的作家,村上在他的創作生涯裡,幾乎從未寫起過自己的家人,就連他書中的主人公,也常是15到30歲,幾乎沒有家人。而就在昨天,書單君收到了他的新書《棄貓》,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當我談起父親時」。書單君不由得感慨,村上真的上年紀了。作為一個在全世界火了幾十年的作家,村上在中國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 5月日文新書丨村上春樹回憶作品、《水溜鳥畫集》等6本
    1.貓を棄てる 父親について語るとき《當我談到拋棄貓的父親時》作者:村上春樹繪者:高妍出版社:文藝春秋有隨時間忘記的東西,也有被時間喚起的東西。「有一天,我和父親一起把貓遺棄在海邊。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這件事總有一天要寫出來」——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不生育不吃中國菜,和父親決裂,因為父親是侵華日軍
    但是,即便是這樣,他的作品卻值得中國人對他肅然起敬,因為他是為數不多述說歷史,指責侵華戰爭的日本作家。而且因為父親是侵華日軍而一輩子生活在掙扎當中,不生育不吃中國菜,愧疚一生。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重。父愛如山,而他的父親是魔鬼1931年9月18日,日本終於按奈不住自己的野心,開始找藉口進行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的罪孽,這等罪孽不是說隨著時間推移就能夠磨滅的,這是國讎家恨。而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是侵華戰爭中窮兇極惡的一員。
  • 委屈巴巴村上春樹,群眾演員東野圭吾
    三島由紀夫三島由紀夫養貓。 每次外出旅行的時候,給家人寄明信片時也不忘給小貓寫一張,並額外附言,囑咐父親在他不在家的日子裡更要體貼小貓。 父親不理解三島由紀夫對小貓的寵愛,說:「他有時一寫就是幾個鐘頭,而貓就趴在他腿上睡幾個鐘頭,這簡直讓我受不了。」
  • 性,導師,村上春樹
    從90年代末興起的小資熱(現在已經不流行用這個詞兒了)就可見一斑,當時對此浪潮的興起就可以用三個標籤概括:「看村上春樹,看王家衛,聽爵士樂」連帶對自我的審視也有著一種村上式的氣象。只有臺版是完整譯本對於70後,80後,成長階段能夠在市面上還能尋覓得到的帶有性描寫細節的讀物,也就那麼寥寥可數的幾本,除了屬於古典時代的《金瓶梅》和《紅樓夢》、《三言兩拍》,拿過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洛陽紙貴的《廢都》和王朔的部分半自傳體小說,莫言、餘華、蘇童等又太嚴肅太先鋒,也就剩下不入流的西村壽行們和入流的村上春樹和渡邊淳一了。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我們當然也能在他的作品裡望見其嚴肅的背影,他從卡夫卡的海邊奔逃而來,瞥見了歷史間隙的一次偶然。近期又出版新作《棄貓》,從父親的人生與父子間的隔閡起筆,逼入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
  • 村上春樹最欣賞夏目漱石 是因為他們都喜歡貓嗎
    如果沒有貓,日本的文學史說不定就會改寫  了解村上春樹的讀者,都對林少華不陌生。昨天,他把新譯的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和作品《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帶到書展現場,為讀者打開一個觀察日本文學的有趣視角。  在林少華看來,貓可以說是給夏目漱石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