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為侵華日軍,父子關係惡化長達20年!且聽村上春樹談起父親時

2021-02-08 蝶之羽翼

被戲稱為諾貝爾文學獎常年陪跑者的村上春樹,曾在2017年以一本《刺殺騎士團長》講述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暴行,他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日本右翼進行對抗。時隔四年,他再次以親歷者子女的身份寫下了這本名為《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的小書,這既是一本有關父親村上千秋的回憶錄,也是一次對殘酷歷史的控訴與反思,他試圖在這一過程中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

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探尋他在成長過程中所遇見的創傷經歷便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因為這些創傷的存在,才使得他形成了獨特的脾氣、性格,乃至世界觀和人生觀。於是在《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一書中,身為兒子的村上春樹重點講述了父親兩方面的創傷經歷——一是關於原生家庭的拋棄;二是關於強制徵兵所帶來的戰爭體驗。

關於被父母拋棄的經歷

本書之所以以棄貓的故事開篇,是因為被遺棄的母貓與父親的童年經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家裡的母貓懷孕,為了避免隨之而來的麻煩,父親做出了棄貓的決定。

雖然從理性角度上講,為了避免增加家人的負擔,棄貓是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從情感上,父親並不希望將其拋棄,因為這樣的行為反倒令其想起自己遭家人拋棄的經歷——由於家中孩子過多,他的兄弟被過繼給別人家做兒子,而他自己也被送到了寺廟以小和尚的身份進行修行,至於未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棄子」,一切都是未可知的。

對於幼年的孩子而言,他們內心對於幸福感的渴求是非常強烈的,比如說他們很在意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很在意父母對自己愛的表達。而父母有意或無意的拋棄行為——包括距離上的拋棄和心靈上的拋棄,都會使其感受到分離的痛苦以及被父母拋棄的恐懼感,使得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根本的安全需要無法得到滿足。

於是乎,村上千秋最終因不適應新生活被送了回來,但是這種創傷性的體驗卻並沒有因此消失,於是乎當他棄貓的那一刻,他有將自己兒時的經歷和感受投射到了貓的身上。所以,當他發現貓先他們一步自己跑回來時,才會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表面上看,是因為「做到那個地步它還是找回家來,也就只好養下去吧」這樣的無奈,實際上卻是因為最終母貓並未遭遇如同自己幼年一般被家人送走的厄運。同時,父親當年因不適應被送了回來,使其父母棄子的計劃失敗;如今貓咪自己找回家來,使父親的棄貓計劃失敗,這二者之間也多少有些巧合的成分在裡面。

既然當年自己被送回來後,家人雖不願意,但也勉為其難地接受並安穩長大成人,如今自己面對這個沒法成功捨棄的貓咪,自然也可以「勉為其難」地接受。

關於被強制參與的戰爭

村上千秋原本因為讀書,有緩期應徵入伍的權利,卻因為忘了辦理正式的公務手續而被迫入伍,並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三度入伍,其間更是參與了數場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侵華戰役。

事實上,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前村上春樹始終在迴避自己父親村上千秋是戰爭親歷者的這一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其父親曾是步兵第二十聯隊的一員,而這一支部隊正是當年攻陷南京時的先頭部隊。所以他在潛意識裡,非常害怕自己父親參加過南京戰役這件事得到證實,好在經過查證發現,父親是於南京戰役發生的第二年入的伍,隨後成為了輜重軍中的一員,未能成為了那段最血腥過往的參與者。

雖說村上千秋未曾參與過南京戰役,但他終究還是被迫成為了日本侵華戰爭中諸如士兵中的一員,他經歷了缺衣少糧、疾病蔓延的戰場生活,見證了中國士兵慘遭處刑的血腥場面,更使之體會到了無法握住人生方向的挫敗感。

面對著這個與和平的京都深山寺院截然不同的世界,無處可逃的他試圖用俳句來平復內心的衝擊與動搖,安撫那些激蕩著自己心靈的矛盾。吟誦俳句成為了身處紛飛戰火中的他唯一可以逃入的避難所,即使在「戰爭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父親依然堅持吟詠俳句」,由此可見戰爭對其造成的創傷之大之久。

而他為了撫平這段創傷,除了吟誦俳句,便是每日不曾間斷地進行「早課」,面對一個小小的玻璃盒祈禱,為那些死在戰場的友軍和當時敵對的中國人祈禱。同時,他也將自己的人生沒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了村上春樹身上,只可惜這最終卻成為了父子之間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

村上春樹關於歷史的認知與解讀

「一滴雨滴有它自己的歷史,有將這歷史傳承下去的責任和義務。這一點我們不應忘記。」

村上春樹創作《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和所有人能銘記歷史,還原真相。既然談的是侵華戰爭,不免會有很多對日本制度和中國士兵的描寫,他坦言日軍為了讓新兵或補充兵習慣殺人,並測試他們的膽量,會命令他們處死俘虜的中國士兵,而這完全是違反國際法的非人道主義行為;他也會以父親的視角,談及那些被處死的中國士兵在死亡面前絲毫沒有驚慌失措的狀態,所帶來的震撼與敬意。

「說實話。我不是很想寫家裡人的事兒,但這個屬於『不得不寫』的東西,所以我拼了命把它寫了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一個職責。」

面對很多人對侵華戰爭避而不談,甚至將其當作從未發生的態度,村上春樹在接受日本《每日新聞》的採訪時,談及本書的創作原因時如是說道。而書中那句「結果可以輕而易舉地吞噬起因,讓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或許能給予我們關於戰爭與人生更多的思考。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不生育不吃中國菜,和父親決裂,因為父親是侵華日軍
    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是日本另一位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他被譽為日本人中最有良心的人。村上春樹於1949年出生,從小就熱愛文學、熱愛寫作,長大後他考入了早稻田大學的戲劇文學攻讀,在他24歲那年憑藉著一部《且聽風鈴》一炮而紅,成為了全世界範圍內備受關注的作家。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 村上春樹父親 村上千秋 的孤獨和懺悔
    村上千秋的確是個好範例,生在自己無法選擇的年代,被命運的激流顛來倒去,年屆九十歲,撒手而去。對於父親的一生,村上春樹倒沒想蓋棺定論,在這本書裡,他只是將與父親有關的記憶梳理了一遍。小說的開頭,村上春樹寫小學時候,與父親一起騎車去海邊把貓扔了。誰承想,爺倆返家,一進家門,這隻貓就衝出來豎著尾巴迎接,看來是先於他們到家了。
  • 村上春樹與父親及歷史和解,「中國」是主題亦動機
    李宗盛在紀念自己父親的《新寫的舊歌》裡寫道: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寫一個人子 和逝去的父親講和到臨老 才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 說真的其實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題多年過後,村上春樹終於回憶自己與「有罪的」父親之間的往事,直面那些心結糾纏,既與歷史和解,也重新接納父親。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 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 倘若人生很無趣,請君讀讀王陽明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 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
  • 村上春樹與貓
    沒人知道它是如何在那麼短時間裡跑回來的,村上寫道:「我現在還清楚記得當時父親驚呆的表情。不過那驚呆的表情,漸漸轉為一臉佩服,最後變成多少有點鬆一口氣的樣子。」後來明白,「鬆一口氣」是書裡一個重要句子。《棄貓》是篇3萬字長散文,副標題為「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讓人驚異的是,極少談及家人的村上,以主要篇幅梳理了父親早年作為一名侵華日軍士兵的歷史,以及自己與父親的關係。
  • 村上春樹新作《棄貓》中文版來了,書中有他逃避了一生的隱秘角落
    因為個人志向的不同,父子兩人有20多年沒有見面; 因為介意父親參與侵華戰爭,拒絕吃中餐和生育後代; 在父親逝世後,拼了命把關於父親的往事寫出來。 這些都是村上春樹的人生故事,也是通過個人所投射出來的歷史。
  • (贈書)村上春樹《棄貓》: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
    村上春樹: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我兀自想起了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兩本小說內容不像,勒卡雷寫的是間諜戰,村上春樹寫的是父親的獨角戲。
  • 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 | 2·3大方書店線上活動預告
    譯著有《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人間失格》《潮騷》《原來我們都沒長大》等。本期將為我們帶來主題為「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棄貓》譯者分享會」的語音直播。《棄貓》是村上春樹2021年的最新作品,在這本書中,他首次完整談起父親、自我、回憶與他最愛的貓。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 性,導師,村上春樹
    另外,還有很多村上粉絲質疑,如果現在才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的「性描寫」拿來做為「不雅」的藉口,到底是法制進步可還是我們身屬這個時代的性觀念倒退?畢竟,村上春樹從1979年出道開始就是一位「老司機」,從《且聽風吟》開始,除了部分隨筆和一些精煉的短篇小說以外,他的中長篇小說裡面不乏大量的性描寫細節。
  • 村上春樹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禮の年),是村上春樹於201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故事說的是五個高中時期的死黨,雖然資質個性各不相同,不過卻都有著崇高的理想,建立了像五角形一樣的緊密關係。在大二那年,多崎作在莫名所以的情況下被其他四人斷絕關係,使他痛不欲生的熬過了只想死的半年。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作為一個相當高產的作家,村上在他的創作生涯裡,幾乎從未寫起過自己的家人,就連他書中的主人公,也常是15到30歲,幾乎沒有家人。而就在昨天,書單君收到了他的新書《棄貓》,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當我談起父親時」。書單君不由得感慨,村上真的上年紀了。作為一個在全世界火了幾十年的作家,村上在中國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 村上春樹《棄貓》:出於職責寫了「父親與戰爭」
    【編者按】本文為日本《每日新聞》2020年7月11日刊載的村上春樹專訪,採訪人為大井浩一、棚部秀行(文藝部),中文譯文由靳安淼翻譯。磨鐵出版日前出版了村上春樹長篇隨筆《棄貓》中文版單行本,本文由磨鐵出版授權。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我們當然也能在他的作品裡望見其嚴肅的背影,他從卡夫卡的海邊奔逃而來,瞥見了歷史間隙的一次偶然。近期又出版新作《棄貓》,從父親的人生與父子間的隔閡起筆,逼入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
  • 平安夜有空嗎,來聽村上春樹的爵士私人歌單!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對聖誕節有特殊的情結。他寫過多本與聖誕節相關的作品,他創作初期的幾部作品主人公生日都是12月24日,他曾擔任美國作家卡波提故事集《聖誕節的回憶》的譯者,甚至他唯一的童話作品《羊男的聖誕節》,都選擇了聖誕為背景,讓主人公羊男帶著讀者踏上神奇、滑稽、一波三折的聖誕夜冒險之旅。
  • 影響青年村上春樹的 3 間爵士咖啡店
    「村上春樹史上初次,自己導演,配合主題的選曲、解說!」點擊閱讀:《村上春樹史上首次當電臺DJ,他都說了什麼?》此時坐在觀眾席的村上春樹,突然想到「對了,說不定我可以寫寫小說。」 於是在那一年,約翰·希爾頓和其所在的養樂多燕子隊拿了冠軍,29 歲的村上則作家出道,獲得了「群像新人文學獎」。
  • 村上春樹,70歲生日快樂!
    如果有人記錄,大抵為這麼一句:日本京都伏見區的國語教師村上一家今日喜得長子,取名村上春樹,多年後還取了英文名字 Murakami Haruki。當時沒人想到1月12日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若干年後會因為村上春樹而被日本國民記住,排進了當日新聞廣播的社會日程當中。「小說家村上春樹今天迎來××歲生日。」
  • 村上春樹的寫作得益於爵士樂,更少不了貓咪陪伴
    29歲時他才意識到想寫點什麼,然後就在廚房每天吭哧吭哧地寫一、兩個小時。他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遵循了不寫性與死的原則,而後來的《挪威的森林》則徹底放開寫,寫的盡情盡性。在寫《挪》時村上春樹自己也沒料到會賣的那麼好,讀者會那麼接受,他認為當時寫「戀愛小說」這個廣告詞現在想起來很可笑。我覺得《且》和《挪》這兩部小說在「性」與「死」的問題上是互為表裡的。
  • 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終於來了!
    雖然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描述,遭到日本右翼人士的不斷攻擊,還有人在推特上發起「不買村上春樹書運動」,但並沒有影響這本書的銷量。很多評論家、讀者對村上敢於揭露黑暗歷史事實的行為表示讚賞。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表示,村上春樹是一位非常有良知的作家。「這不僅體現在某一部著作中,而是長年地表現在其思想上對於戰爭受害國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