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紅樓夢》
許多人往往對於四大名著只讀其三,而將《紅樓夢》摒棄在外,畢竟紅樓夢的內容相較於其它三者而言是晦澀難懂的,而且描繪的只是愛情故事的悽悽切切,又豈有那些《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篇章膾炙人口?但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毫無疑問乃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大璀璨精華,更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一、《紅樓夢》中國最後一首詩
關於《紅樓夢》的存在意義,許多古今名家做出了一番評價,其中自然也是褒貶不一。
任何事物的存在皆是如此,而《紅樓夢》卻是處於兩個極端,認為紅樓夢一文不值的大有人在,而與之遙相呼應的則是對於《紅樓夢》的大肆推崇。一如易中天所言,「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
何以至於易中天對《紅樓夢》的存在作出如此高的一番評價?而《紅樓夢》的本質明明是小說為何將之稱為最後一首詩?首要原因便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這兩個關於《紅樓夢》的稱譽。
相較於其它三大名著,《紅樓夢》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卻是唯一一部表述中國封建社會貴族生活的小說。
它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為主線,以賈府生活的瑣碎、人與人之間的愛恨糾葛為脈絡。繼而完美展現出封建制度下的人情冷漠、社會生活、人間百態。
《紅樓夢》之中雖所呈現的社會背景並沒有準確的年代,從器物上來看屬於清代,但實質上所展現的乃是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濃縮精華。而在此之後,能夠真實展現封建社會生活的小說寥寥無幾,似《紅樓夢》這般的亦是僅此一例。
與此同時,在《紅樓夢》之後,中國文學無可避免的步入了小說的時代。因此易中天不僅僅認為,《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而且認為它是一首時代的輓歌。
僅僅如此並不足以將《紅樓夢》稱之為詩,而這一隱喻不僅僅是稱讚它如詩一般華美的意境,同時也是對於《紅樓夢》體裁的另類解讀。作為長篇小說的《紅樓夢》從某種角度來看亦是一種詩集,其中濃縮著無數篇廣為人知的詩歌,尤其是在故事劇情的烘託之下,令這些詩歌更加令人動容。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無論是這一首《終身誤》,又或者《留餘慶》當中的「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都是廣為人知的。以及《太虛幻境楹聯》當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紅樓夢》當中的一首首詩歌都是其中之精髓,淺淡幾筆之間極盡風華。而詩歌元素雖並未在龐大的篇幅之中佔據怎樣的比重,但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詩歌與故事之間相得益彰,兩兩成就,共同造就了《紅樓夢》這一不朽篇章,在後世經久不衰,引得無數心高氣傲的文人對其推崇備至,奉為經典。
二、《紅樓的》的特殊地位
拋卻《紅樓夢》本身的意義與內容之外,它獨特的描寫方式亦是令後人從中受益匪淺。《紅樓夢》從不曾刻意去描繪時代特徵以及人物性格,但是絲絲縷縷不經意的烘託,卻是將人物與時代背景完美的呈現。
這種描寫方法很大程度的影響著後世小說這一體裁的發展,任何一部當代著名小說都不會刻意去直接生硬描繪其中的某些世界背景以及人物特徵,而《紅樓夢》便是其中的開創者。
當代的網絡小說當中所展現的角色普遍是非善即惡,處於兩方面各自的極端狀態。那些正派人物普遍是至善至美,而反派角色通常代表著無盡的罪惡。
但是小說的存在通常要貼近於現實生活,由此激發人們內心的共鳴感。生活之中往往並不存在這種絕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往往任何人的一生功過都是極其矛盾的,有著他善的一面,亦有著惡的心理。
《紅樓夢》之中所呈現的包括著一個人的複雜與多面性,其中所呈現的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而並非理想主義下的「人」,由此那些故事情節仿佛就發生在人們的身邊,給人強烈的代入感與之共鳴。
對此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僅僅只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不同: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慾,才子看見了愛恨纏綿,革命家看見了排滿的火焰,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其所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社會,任何人都能夠從中看到相關的東西。
因此《紅樓夢》可謂是包羅萬象,極盡人間的真實。它不經意的將整個社會搬進了一本小說之中。
《紅樓夢》毫不掩飾的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的人間疾苦,看似只是在描述愛情的繁華,但實質上卻是面對社會洪流尋常人的無奈以及貴族終將衰落,它無論是文學價值抑或是歷史價值都是堪稱「獨唱」的。
三、有褒必有貶
除卻如這般將《紅樓夢》推崇為「天人之作」的聲音之外,自然也存在著不計其數的貶低聲音。最為廣泛的說法便是譴責將《紅樓夢》的存在過分解讀。
部分人認為《紅樓夢》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產物,即便是沒有它的存在,那麼後世亦必有可以取而代之的歷史產物。
而除此之外亦不乏有人將《紅樓夢》與當代作家郭敬明的《小時代》進行對比,兩者所呈現的都是一個時代的奢靡貴族生活。或許《紅樓夢》放在今時今日也只是如同《小時代》一般的地位。
但是這些說法實際上都是較為片面的。《紅樓夢》的筆法開創者這一身份是無可避免的,對於後世之人或許可以替而代之自然也無可厚非,但是終歸它是第一開創者。一如那些物理定律的發現者,或許後人也會發現,但是最終的結果是無從改變的。
至於《紅樓夢》與《小時代》之間的相較而論。兩者之間所呈現的都是貴族生活,但是《小時代》之中所呈現的當真是真實的嗎?又或者宏觀來看,《小時代》只是作者以個人角度出發,對於當代上流社會的臆想猜測。
《紅樓夢》卻是真實呈現了一個社會的人生百態。又或者《紅樓夢》真實之下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價值,而《小時代》顯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因此,易中天將紅樓夢推崇到這樣一番地位是無可厚非的,它終歸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詩」亦是時代的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