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

2020-12-24 讀史閱世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紅樓夢》

許多人往往對於四大名著只讀其三,而將《紅樓夢》摒棄在外,畢竟紅樓夢的內容相較於其它三者而言是晦澀難懂的,而且描繪的只是愛情故事的悽悽切切,又豈有那些《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篇章膾炙人口?但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毫無疑問乃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大璀璨精華,更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一、《紅樓夢》中國最後一首詩

關於《紅樓夢》的存在意義,許多古今名家做出了一番評價,其中自然也是褒貶不一。

任何事物的存在皆是如此,而《紅樓夢》卻是處於兩個極端,認為紅樓夢一文不值的大有人在,而與之遙相呼應的則是對於《紅樓夢》的大肆推崇。一如易中天所言,「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

何以至於易中天對《紅樓夢》的存在作出如此高的一番評價?而《紅樓夢》的本質明明是小說為何將之稱為最後一首詩?首要原因便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這兩個關於《紅樓夢》的稱譽。

相較於其它三大名著,《紅樓夢》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卻是唯一一部表述中國封建社會貴族生活的小說。

它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為主線,以賈府生活的瑣碎、人與人之間的愛恨糾葛為脈絡。繼而完美展現出封建制度下的人情冷漠、社會生活、人間百態。

《紅樓夢》之中雖所呈現的社會背景並沒有準確的年代,從器物上來看屬於清代,但實質上所展現的乃是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濃縮精華。而在此之後,能夠真實展現封建社會生活的小說寥寥無幾,似《紅樓夢》這般的亦是僅此一例。

與此同時,在《紅樓夢》之後,中國文學無可避免的步入了小說的時代。因此易中天不僅僅認為,《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而且認為它是一首時代的輓歌。

僅僅如此並不足以將《紅樓夢》稱之為詩,而這一隱喻不僅僅是稱讚它如詩一般華美的意境,同時也是對於《紅樓夢》體裁的另類解讀。作為長篇小說的《紅樓夢》從某種角度來看亦是一種詩集,其中濃縮著無數篇廣為人知的詩歌,尤其是在故事劇情的烘託之下,令這些詩歌更加令人動容。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無論是這一首《終身誤》,又或者《留餘慶》當中的「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都是廣為人知的。以及《太虛幻境楹聯》當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紅樓夢》當中的一首首詩歌都是其中之精髓,淺淡幾筆之間極盡風華。而詩歌元素雖並未在龐大的篇幅之中佔據怎樣的比重,但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詩歌與故事之間相得益彰,兩兩成就,共同造就了《紅樓夢》這一不朽篇章,在後世經久不衰,引得無數心高氣傲的文人對其推崇備至,奉為經典。

二、《紅樓的》的特殊地位

拋卻《紅樓夢》本身的意義與內容之外,它獨特的描寫方式亦是令後人從中受益匪淺。《紅樓夢》從不曾刻意去描繪時代特徵以及人物性格,但是絲絲縷縷不經意的烘託,卻是將人物與時代背景完美的呈現。

這種描寫方法很大程度的影響著後世小說這一體裁的發展,任何一部當代著名小說都不會刻意去直接生硬描繪其中的某些世界背景以及人物特徵,而《紅樓夢》便是其中的開創者。

當代的網絡小說當中所展現的角色普遍是非善即惡,處於兩方面各自的極端狀態。那些正派人物普遍是至善至美,而反派角色通常代表著無盡的罪惡。

但是小說的存在通常要貼近於現實生活,由此激發人們內心的共鳴感。生活之中往往並不存在這種絕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往往任何人的一生功過都是極其矛盾的,有著他善的一面,亦有著惡的心理。

《紅樓夢》之中所呈現的包括著一個人的複雜與多面性,其中所呈現的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而並非理想主義下的「人」,由此那些故事情節仿佛就發生在人們的身邊,給人強烈的代入感與之共鳴。

對此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僅僅只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不同: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慾,才子看見了愛恨纏綿,革命家看見了排滿的火焰,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其所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社會,任何人都能夠從中看到相關的東西。

因此《紅樓夢》可謂是包羅萬象,極盡人間的真實。它不經意的將整個社會搬進了一本小說之中。

《紅樓夢》毫不掩飾的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的人間疾苦,看似只是在描述愛情的繁華,但實質上卻是面對社會洪流尋常人的無奈以及貴族終將衰落,它無論是文學價值抑或是歷史價值都是堪稱「獨唱」的。

三、有褒必有貶

除卻如這般將《紅樓夢》推崇為「天人之作」的聲音之外,自然也存在著不計其數的貶低聲音。最為廣泛的說法便是譴責將《紅樓夢》的存在過分解讀。

部分人認為《紅樓夢》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產物,即便是沒有它的存在,那麼後世亦必有可以取而代之的歷史產物。

而除此之外亦不乏有人將《紅樓夢》與當代作家郭敬明的《小時代》進行對比,兩者所呈現的都是一個時代的奢靡貴族生活。或許《紅樓夢》放在今時今日也只是如同《小時代》一般的地位。

但是這些說法實際上都是較為片面的。《紅樓夢》的筆法開創者這一身份是無可避免的,對於後世之人或許可以替而代之自然也無可厚非,但是終歸它是第一開創者。一如那些物理定律的發現者,或許後人也會發現,但是最終的結果是無從改變的。

至於《紅樓夢》與《小時代》之間的相較而論。兩者之間所呈現的都是貴族生活,但是《小時代》之中所呈現的當真是真實的嗎?又或者宏觀來看,《小時代》只是作者以個人角度出發,對於當代上流社會的臆想猜測。

《紅樓夢》卻是真實呈現了一個社會的人生百態。又或者《紅樓夢》真實之下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價值,而《小時代》顯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因此,易中天將紅樓夢推崇到這樣一番地位是無可厚非的,它終歸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詩」亦是時代的輓歌。

相關焦點

  • 老年是一首秋天的詩
    老年是一首秋天的詩作者 | 易中天  朗誦 | 七月陽光
  • 《紅樓夢》省親詩
    作者  廖崢嶸《紅樓夢》本是一部史詩般的小說,它同時借角色展示了大量傳統的詩、詞、曲、賦,稱得上是一場詩歌的盛宴,詩可言情達志。唐宋詩詞代表了中國文化表現力的巔峰。詩也是傳統社會主要的交際手段。正如西方有橋牌雪茄,中國舊時代的聚會少不了詩酒相和。李白鬥酒詩百篇,多是與友人唱和之作。作者在《紅樓夢》中展現了多種體裁,多樣風格的詩作。有仿漢賦、樂府詩、歌行、四五七雜言,仿唐人的律詩、絕句,仿宋人的長短句,仿元人的散曲、小令,另有酒令、祭文、題額、聯句,集傳統詩詞曲賦,各類文學表現形式於一身。
  • 重陽 | 老年是一首秋天的詩
    作者:易中天 | 朗誦:梅爾                人生好比文學。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詩。少年在春天裡放歌。這是他們天真、爛漫、稍縱即逝和永不復返的花季。      初夏屬於青年。事業和愛情時而浪漫時而實際,美好的理想變成現實或被擊潰。然後就是盛夏——艱苦奮鬥的中年,一個悲喜交加充滿戲劇性的苦樂年華。
  • 曹雪芹交代《紅樓夢》結局的一首伏筆詩,張愛玲三恨也源於此詩!
    張愛玲從小閱讀《紅樓夢》,她的初期作品大多都是基於《紅樓夢》的模仿,怎奈痴迷一生的書卻是半部殘作,《紅樓夢》後四十回對於語感極其敏感的她來說簡直不堪入目。2.不為海棠開首筆,先言敗落讓人迷這首七律是《紅樓夢》中海棠詩社的扛鼎之作,由《紅樓夢》的一號主角賈寶玉吟出,張愛玲因喜愛此詩便在花中偏愛海棠了。海棠花有豔有淡,是果花中最為風姿卓越者也,張愛玲愛她嬌豔無比,愛她淡雅柔美,但遺憾的是此花嗅之無香。
  • 紅樓夢裡看似「亂入」的一首詩,卻承上啟下別有深意
    我們繼續解讀紅樓夢詩詞,今天要分析的一首詩,是紅樓夢第十一回裡中,王熙鳳從秦可卿處出來後看到的會芳園的景致。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逕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
  • 《紅樓夢》香菱學詩,遠方是詩,回憶也是詩
    說起《紅樓夢》裡香菱學詩,眼前便跳出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香菱是紅樓夢第一回出場的女孩,也是個苦命女孩。她五歲時被人販子拐走,受盡了拐子打罵威脅。「葫蘆案」一回,門子說,她本是拐子打怕了的,只說那拐子就是她親爹。那拐子為了多賺點銀子,竟將香菱連賣兩家,薛蟠為此打死了馮淵,香菱落到「呆霸王」薛蟠這裡,成了薛蟠的侍妾。
  • 紅樓夢的開篇結尾詩,句句是經典,你更喜歡哪一個
    中國文學史上,古詩詞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算是發展到明清時代,小說這種體裁逐漸繁盛起來,但是在一些書中,還會有很多詩詞出現。備受關注的四大名著,在開篇結尾都用了詩,這些詩和以往的古詩又有區別,因為它與整部小說的內涵以及主要內容相關,給人的感悟更多一些。
  • 紅樓夢之十二金釵詩誦會,約嗎?
    ,美侖美奐顯詩情 「紅樓夢之十二金釵」詩誦會 書香坊聯合萬達廣場用音樂、書畫、服飾、誦讀、快閃、古箏、茶藝、剪紙帶你感受紅樓意境,解讀金釵風情、打造一份美侖美奐、如詩如畫的詩意境界。只要熱愛朗讀,願意誦讀紅樓夢詩詞,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主角」,可以個人誦讀還可以組隊合誦,我們將從所有報名參加的朋友中進行海選、甄選、入選,最終確定12-15位(組)進入到我們當天的現場活動。2、誦讀詩詞範圍為紅樓夢詩詞,在報名階段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做為參選曲目。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蘇東坡的一首詩。乍一看,你可能會誤以為,這只是對江田黎明美景的簡單描述。但事實上,如果你能改變閱讀順序,你會發現它有一個非常神奇的一面——當你倒著讀的時候,它可以向我們展示月光下划船的美麗。這是什麼是?過來看看!蘇東坡其實就是蘇軾。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他是誰,沒猜到也沒關係,我把他這個懶覺再仔細的描述一下,你就知道了。他在春天的某個早上,被窗外小鳥的叫聲吵醒了,而昨天剛下完雨,他很關心外面被雨打落的花,可他卻不起床去看!
  • 易中天突圍
    易中天讀到了 「社會」這本大書,而且發現「社會」這本大書遠比書本上記錄的東西豐富得多、真實得多。「在那個詩意描述的地方,我懂得了生活不是詩,」易中天說,「我現在有一個想法,我如果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話,就要提出一個議案:以後年輕人考上大學以後,保留學籍,至少當一年工農兵,就像泰國的所有男孩子要當和尚一樣。
  • 「詩詞大會」奪冠外賣哥:也許以後愛詩的點單人會和我聊聊詩
    奪冠後的雷海為頗為淡定,「我當時讀詩,純粹是出於對詩詞的熱愛,去讀、去背、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我真的沒有想到,13年前的讀詩背詩,能夠讓我今天站在央視的舞臺上。」導師酈波說,雷海為是一個內心特別篤定的人。而雷海為最後的對手,獲得亞軍的《詩刊》編輯彭敏說得更為貼切:雷海為是真正的高手,就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
  • 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詩,有些人卻嗤之以鼻,覺得沒意思
    可就有這樣一首詩,一共七句,卻堪稱是最好背的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漢樂府民歌《江南》,全詩為: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話說,許多人第一眼見到這首詩時,有點傻眼,確定這是詩嗎?這是漢樂府民歌,詩中大量用運用重複的句式,使這首民歌十分樸素明朗。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如此。在詩詞領域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者,他們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不少令人讚嘆的作品。當然,在這些作品之中也出現過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如迴文詩便是如此。
  • 晨讀|詩有詩道
    詩是文學,詩有言志,有言情,有言事者,寫好都不易。明黃夫人(楊慎夫人黃娥)《寄外》詩:「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黃庭堅這樣寫,是加重感情渲染一種手法,黃夫人在給楊慎的詩裡仿用,加深思念的情意,是未可厚非的。詩是文學,詩有言志,有言情,有言事者,寫好都不易。有的詩和文藝作品,甚至幾百年尚無定說,《紅樓夢》不是至今還有人在考證麼?傳達即是表達的藝術,「所有的藝術家所接受的訓練都在傳達技巧方面」(朱光潛語),音樂、圖畫、詩和小說散文,都是表達的藝術。
  • 《慶餘年》詩會貽笑大方 其實古人鬥詩是這樣的
    2、平仄不對嗎郭保坤「獻醜」了以後,範閒沒說其明顯的押韻錯誤,但是說其平仄有問題,可見編劇對於舊體詩也是一知半解。郭保坤的平仄真得不對嗎?也不然。因為七言絕句中有古體詩、有近體詩。作為古體詩來說,鄰韻可以通押。3、平仄另外,這首詩按照近體絕句來說,平仄也不對:白衣踏霜寒(仄平仄平平)也出律了。不過作為古體詩也是允許的。所以這首五絕,算是一首兩次撞韻的古體絕句。
  • 詩以抒懷,詩以言志,分享一首關於菊花的詩
    今天來分享一首南宋末年鄭思肖的《畫菊》。鄭思肖對於許多人來說,應該是很陌生的,沒有同一時期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那麼有名氣,只是小小的太學上舍,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蒙古大軍南下之時,鄭思肖曾上疏抗敵之策,但人微言輕,當政者沒有採納。宋朝滅亡以後。他將隱居的地方命名為「本穴世界」,隱喻「大宋」,並且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頌菊以自喻,以明志!
  • 魯迅年輕時的一首詩,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最後一句讓人熱淚盈眶
    除了小說和散文,魯迅還擅長寫詩,或許你說不出詩名,但肯定聽過其中的名句,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還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是不是非常熟悉,甚至曾經把它刻在桌子上?1902年,魯迅去日本留學,身處異國他鄉感慨萬千,此期間寫下一首詩,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最後一句讓人熱淚盈眶。
  • 大涼山有一首動人心弦的詩,名字叫莫西子詩
    這位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山野農夫,名字裡有個「詩」字,似乎天生自帶詩意。在北京闖蕩那段時間裡,影響到莫西子詩的,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異國戀情,還有一位生平坎坷的詩人。莫西子詩 有時候,聽到這首歌,心底會產生另一種解釋,就是對自我的認知,所有的意義都需要自己來賦予,你在自己親身體驗以後得到的認知才有意義,而從世界萬象之中,找到那個你認為可以託付一生的意義所在,也就是你的初心與歸途
  • 「一座城、一首詩、一瓶酒」 2020詩酒文化節盛大啟幕
    活動圍繞「一座城、一首詩、一瓶酒」演繹真正的詩意重慶。「一座城」即是本次活動舉辦地重慶,「一首詩」是最能夠代表重慶氣質的詩——《夜雨寄北》,「一瓶酒」是代表重慶,款待世界的詩仙太白。秦定波希望詩仙太白酒業能以詩酒文化節為契機,把「詩」和「遠方」更好結合起來,讓詩酒文化節成為每年一度「以詩為媒、以酒會友」的詩酒文化節日,為重慶城市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發展添磚加瓦,助力將重慶打造成為中國當代詩歌文化名城,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啤酒發源於德國,德國人很有激情;紅酒來源於法國,法國人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