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之《童年往事》
大景深,長鏡頭,平淡的細膩,讓我止不住淚流。
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喚出我無數的回憶,被接到城市前的記憶被悉數打開,就像是回到了另一個世界,不知不覺便在心底懷念了起來。
侯孝賢的這部電影,說是文藝片,其實更像是紀錄片,只是簡單地為我們講述故事,簡單的鏡頭,即使長得不像話,我也不願意眨一下眼,生怕錯過引動情緒的某一瞬間。
我始終覺得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父親的死,母親的死,還有阿婆的死,沒有任何渲染情緒的鏡頭,甚至連配樂都沒有更改,就只是簡簡單單地告訴你這麼一件事,但我到現在都沒有找到我為此哭泣的理由,是因為那玄而又玄的共鳴嗎?我說不上來,我只覺得,每個人在世界上走這麼一遭,好像誰也說不清是為了什麼,無形中的這種氛圍,讓我的心又痛又癢,從內而外的感覺到可悲。
在文化沙龍看完這場電影後,我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受到侯孝賢的影響。成長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即使鏡頭下的故事仿佛並沒有太多的邏輯關係,但阿婆帶阿孝回大陸的那個下午,足以與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而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媲美。成長仿佛就像是因為失神而掉落一地的芭樂,一下子就塞滿了整個畫面。
這種簡單仿佛成了深淵,一下子將所有的時空碾碎而又糅合在一起,自己也置身於空洞之中,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走往哪處。就像最後的收殮人的眼神,不僅是對生命的質問,也是對靈魂的拷打。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這部電影是一個永遠矗立在那的標杆。
昆汀·塔倫蒂諾之《被解救的姜戈》
很舒服的電影,讓我忍不住地看下去,雖然是一個很傳統的故事:勇士救出自己心愛的姑娘,但看完後卻回味無窮。我喜歡它的調色,以及不斷穿插的配樂,即使有時一些快速拉近的鏡頭讓美感突然有些脫軌,但仍然掩蓋不住這部影片應有的魅力。我最想談論的是牙醫舒爾茨,一個非常有深意的人物,由他最先講述故事,卻以一種近乎潦草的方式死去。再一細想,正是因為他的死去,才讓他更加的完美...
舒爾茨醫生是一個敬重法律的人,即使十分的鄙視奴隸制,但是在達爾文的種植園裡看著正被狗咬死的奴隸,他也無可奈何。因為在那時的法律中,奴隸是一個財產,奴隸主有權利以任何方式處置他。
而後來舒爾茨的死,其實也和這個被狗咬死的奴隸有關,鏡頭不斷的切換,展示出舒爾茨的糾結,即使是貝多芬的曲子,他也聽不下去。而正是因為對法律的敬畏,讓他與達爾文的較量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他不會狠下心來使用暴力。而當達爾文非要與舒爾茨握手時,他實在忍不住了,用手槍打死了卡爾文,隨後死在了槍下。
我把舒爾茨的死這幾個鏡頭反覆觀看了好幾次,我不相信他是來不及開槍而被射死,他的死也許就是自殺。他認為殺死達爾文是一個違反法律的事情,所以在做完這件事情之後,也就沒有任何生活下去的想法了,於是寧願自己被人射死。
我寧願影片在這裡終止,而不用再加上什麼勇士披荊斬棘救出美人的故事了。如果再自私一些,我寧願這次故事的主角換成舒爾茨先生。
一個如此有原則的人,理應被我學習和效仿。我到現在也始終無法體會一個人因為觸發自己定下的原則而選擇去死亡是一個怎麼樣的心情,所以我只能把它定義為偉大。
昆汀的影片故事性很強,並且有自己的一套風格,我應該把它的影片都看完的。
作者: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