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唐詩在文學史上絕對是一大亮點。他和晚唐的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但是他們四個人的唐詩創作都各有特點。
其實文學史早就給他們的創作風格貼上了標籤。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沉鬱、李商隱的風格穠麗。
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但是卻依然贏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很多人不見得真正懂得他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意思,但卻無一例外地都能感覺到其中蘊藏著特別詩意的美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這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更是這樣。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離別的七絕唐詩也是如此。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我們只覺得其中很美,但是卻說不出美在何處。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的《板橋曉別》,題目告訴我們,這是一首表達離別主題的唐詩。相比而言,前兩句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弄懂藏在其中的意思。「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回頭望高高的城樓,銀河已經漸漸的暗淡,說明此時已經是凌晨,天已經要亮了。
「長亭窗戶壓微波」,長亭的窗下,渠水蕩漾著層層清波。
詩歌的一開始,詩人已經勾勒出了一對戀人分別的場景。他們曾經在這座高層當中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別,兩個人都不免懷著留戀和悵惘的心情。
長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蕩漾的波光,「壓」字畫出窗戶緊貼水波的情景。在朦朧曙色中,這隱現于波光水際的長亭仿佛是幻化出來的某種仙境樓閣,給這場平常的離別塗抹上一層奇幻神秘的傳奇色彩。
相比前兩句,後兩句不太容易理解。「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水仙」?「鯉魚」?這都什麼鬼?其實這兩句運用了多個神話典故。「水仙」其實指的遊子,也就是神話傳說當中的琴高,他曾經會仙術,曾乘赤鯉來,月餘復入水去,「鯉魚」顯然就是指的「交通工具」。
所以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即將告別的遊子就要像水仙(琴高)一樣乘著鯉魚一般的小船離開。李商隱苦心經營,運用一句神話傳說來指代當前所面臨的分別場景,賦予其中別樣的浪漫主義色彩,更加突出了這首詩歌的詩意,帶給今天的我們美不勝收的奇幻感。
而最後一句,「一夜芙蓉紅淚多」,同樣運用了一個文學典故。「芙蓉」指的女孩兒的面容,所以也更加確認了這一場的離別,其實是一對戀人的離別。
「紅淚」,同樣是一個文學典故,出自《拾遺記》,魏文帝美人薛靈芸離別父母登車上路,用王唾壺承淚,壺呈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所以最後這一句的意思就是伴隨著遊子的離去,房間當中只剩下一個滿眼泣淚的女子。這首古詩的後兩句,每一句都運用了美麗的文學典故,表達一對戀人之間面對離別時的萬般不舍。
李商隱的詩歌經常採用如此充滿瑰麗色彩的想像,其實這樣充滿浪漫色彩的想像,極少能夠出現在離別詩歌當中,但是李商隱卻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華,將這樣悲苦離別,寫得如此詩意盎然,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