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悽美的離別唐詩,最後兩句只覺得美,卻說不出美在何處

2020-12-26 老張侃詩詞

李商隱的唐詩在文學史上絕對是一大亮點。他和晚唐的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但是他們四個人的唐詩創作都各有特點。

其實文學史早就給他們的創作風格貼上了標籤。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沉鬱、李商隱的風格穠麗。

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但是卻依然贏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很多人不見得真正懂得他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意思,但卻無一例外地都能感覺到其中蘊藏著特別詩意的美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這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更是這樣。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離別的七絕唐詩也是如此。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我們只覺得其中很美,但是卻說不出美在何處。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的《板橋曉別》,題目告訴我們,這是一首表達離別主題的唐詩。相比而言,前兩句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弄懂藏在其中的意思。「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回頭望高高的城樓,銀河已經漸漸的暗淡,說明此時已經是凌晨,天已經要亮了。

長亭窗戶壓微波」,長亭的窗下,渠水蕩漾著層層清波。

詩歌的一開始,詩人已經勾勒出了一對戀人分別的場景。他們曾經在這座高層當中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別,兩個人都不免懷著留戀和悵惘的心情。

長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蕩漾的波光,「壓」字畫出窗戶緊貼水波的情景。在朦朧曙色中,這隱現于波光水際的長亭仿佛是幻化出來的某種仙境樓閣,給這場平常的離別塗抹上一層奇幻神秘的傳奇色彩。

相比前兩句,後兩句不太容易理解。「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水仙」?「鯉魚」?這都什麼鬼?其實這兩句運用了多個神話典故。「水仙」其實指的遊子,也就是神話傳說當中的琴高,他曾經會仙術,曾乘赤鯉來,月餘復入水去,「鯉魚」顯然就是指的「交通工具」。

所以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即將告別的遊子就要像水仙(琴高)一樣乘著鯉魚一般的小船離開。李商隱苦心經營,運用一句神話傳說來指代當前所面臨的分別場景,賦予其中別樣的浪漫主義色彩,更加突出了這首詩歌的詩意,帶給今天的我們美不勝收的奇幻感。

而最後一句,「一夜芙蓉紅淚多」,同樣運用了一個文學典故。「芙蓉」指的女孩兒的面容,所以也更加確認了這一場的離別,其實是一對戀人的離別。

紅淚」,同樣是一個文學典故,出自《拾遺記》,魏文帝美人薛靈芸離別父母登車上路,用王唾壺承淚,壺呈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所以最後這一句的意思就是伴隨著遊子的離去,房間當中只剩下一個滿眼泣淚的女子。這首古詩的後兩句,每一句都運用了美麗的文學典故,表達一對戀人之間面對離別時的萬般不舍。

李商隱的詩歌經常採用如此充滿瑰麗色彩的想像,其實這樣充滿浪漫色彩的想像,極少能夠出現在離別詩歌當中,但是李商隱卻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華,將這樣悲苦離別,寫得如此詩意盎然,美不勝收。

相關焦點

  • 【講唐詩】李商隱《錦瑟》
    在歷代所有的詩歌當中,《錦瑟》即便算不上最讓人琢磨不透的一首,至少也是最讓人琢磨不透的作品之一。並且在所有讓人琢磨不透的詩歌當中,他是當之無愧最能激發人們解讀興趣的一首。在進入正題之前,你可以先考慮一個問題,藝術形式到底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呢?比如音樂、詩歌、繪畫,哪一種更高級?還有一個問題,當你淤積了很多情緒想要釋放或者渴望共鳴,這個時候,你覺得哪一種藝術形式才是最貼心的呢?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就在昨天(6月12日)新圖文:【《夜雨寄北》別解及其他】發布,我閱讀幾遍,覺得師兄的別解另闢蹊徑,很通暢。也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不吐不快,寫出來和師兄交流並分享給大家。願以我們師兄弟二人討論交流,走出簡單的點讚,評論小圈,開直抒胸臆,坦誠討論的清流之風。
  • 唐詩中最有禪意的一場雪,來自李商隱,無一生僻字卻美得令人心醉
    詩詞的美有兩重境界,一重是字句本身的美,一重是意境之美。能做到第一重的不少,但能做到第二重的卻少之又少。最讓人無奈的是,不少人為了追求意境之美,連字句本身的美都放棄了,卻終究達不到第二重。而晚唐的李商隱則是一個二者能同時兼顧的大詩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證明了唐詩的美是由外至內全方位的。
  • 李商隱的情詩寫得纏綿悱惻,這首《板橋曉別》意境悽美,句句感人
    ,同時那一份細膩的情感,最讓人感動。李商隱的愛情詩之所以感人,主要是由於寫得深情,很多詩人筆下的愛情,可能只是一種想像出來的意境,但是李商隱的愛情詩不一樣,他筆下的那個「她」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真實存在,不然寫不出那份細膩的情感,還有依依不捨的心境。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成為了經典名篇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杜牧更是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他們兩人的才華,以及文學成就那都足以和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相媲美。作為晚唐最後的大師,無論是他們的文學作品,還是人生經歷,也都是令人感動不已。
  • 李商隱最唯美的一首詩,每個字都美得令人心醉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樓分析了李商隱《錦瑟》的主題——即《錦瑟》是寫對人生總體情境的悵惘莫名的感受——但限於篇幅,小樓沒有仔細解讀《錦瑟》中每一句的意思。要欣賞《錦瑟》的美,最基本的就是要先理解詩中每一個字的意思。《錦瑟》一詩中,應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詩中有些字詞,古今義相差極大,這些都成為我們理解《錦瑟》的障礙。
  • 蔣勳說唐詩,說出唐詩真正的美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在《蔣勳說唐詩》這本是中,他說,唐詩一般都很短,但是卻用精煉的表達,將漢語的美推向了另一種境界。它的畫面感給了讀者充分的留白。這種意境,不需要翻譯成現代的漢語去解釋。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就相當於用白開水去稀釋一杯酒,反而失去了這杯酒的醇香。
  • 【講唐詩】李商隱《無題》二首
    如果請你講講哪一對靈魂伴侶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不知道你會舉出哪些楷模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好萊塢銀幕上的《邦妮與克萊德》,一對年輕而稚嫩的雌雄大盜縱橫在沒有盡頭的公路上,搶銀行的時候還帶著幾分天真和羞澀。
  • 李商隱重要的一首詩不容忽視,陰涼不散,霜遲飛,只剩下枯蓮聽雨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細膩感傷,尤其是他的愛情詩在每一個首都都非常感人,對於他晚年的《無題》,他描寫的多愁善感的愛情很傷感,也反映了詩人對愛情的深切感受和渴望。讀李商隱詩,最能感受到唐詩獨特美,以及那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句句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
    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一般而言古代的讀書人很難在官場和文壇都取得非凡成就,他14歲便高中進士,最後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他模仿李商隱寫的《無題》詩,淡雅幽迷,令人叫絕。
  • 《六神磊磊讀唐詩》,李商隱的心事你別猜
    大中五年,李商隱又一次失業,他的頂頭上司武寧軍節度使病故,人走茶涼,李商隱收拾行李準備回鄉,此刻家中來信,「夫人病危,速回」。瞬間李商隱呆坐在地,說不出話來,只覺一陣陣眩暈,往事像電影般湧上心頭。想起當年自己就是個窮光蛋,啥啥都沒有。
  • 《蔣勳說唐詩宋詞》青少名畫版,讓文學之美照亮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最開始,學習詩詞的語義,有時覺得這可能是人類能寫出最優美的語言,有時卻又覺得詩人怎麼都不好好說話,各種隱喻修辭讓人高不可攀。  後來,漸漸發現每一段讓人驚豔的詩詞背後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每一位詩人也都有著詩歌之外讓人驚喜的人生。  得益於從古至今眾多學者的解讀,我們對詩詞一步步深入了解。
  • 李商隱句句經典的一首詞,難解其意卻意猶未盡,美到心醉
    說到唐詩,就不得不說唐詩中的明星,李商隱。哪怕在詩詞界人才輩出的唐代,李商隱也是熠熠生輝的存在。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至今依然讓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而他的詩也如雲山霧海,讓我們看不透、猜不準,卻讀來總會覺得意猶未盡,有無數的共鳴。
  • 李商隱滯留異鄉寫給妻子的一首唐詩,情意綿綿卻令人滿腹悵然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就是晚唐李商隱的一首唐詩。他在滯留異鄉,一個人孤苦伶仃之時,想念遠方的妻子,而寫出的一首唐詩,內涵無限真情。其中的情意綿綿,讓今天的我們同樣體會到那種酸楚。且看: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這首唐詩的題目是《端居》,從其目當中就能夠看得出當時李商隱非常無聊。
  • 王昌齡兩句唐詩,可媲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肯定見過
    王勃有唐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一首名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詩。雖然是千裡送別,但是卻反映出了初唐人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一面。朋友遠離長安趕往四川,自己留守卻要經受離別之苦。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抖擻,所以詠嘆出一句流傳千古的詩歌。這並不是孤例,王昌齡其實也有過類似的表達: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讀李商隱夕陽詩有感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佳作,尤其是後兩句,即使對於不讀詩的人來說,在面對絕美壯闊的夕陽落日時,也往往會首先想到用這兩句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的確,後兩句詩的美感,既在於夕陽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和壯美,又在於它將人們看到這樣「無限好」的景色時所普遍具有的一種情緒表達了出來。
  • 唐詩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指的誰?
    時光如水,發展到了晚唐時代,唐詩再一次的興盛起來。以李商隱和杜牧為代表的詩人,重新讓唐詩煥發了生機,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相比李商隱詩歌的晦澀難懂,我們更加喜歡杜牧的七言絕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從題目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贈給別人的詩歌,所贈予的對象就是一個名叫韓綽的判官。此時的杜牧已經從揚州回到長安,秋風蕭瑟的季節,北方已經非常的寒冷,草木凋敝。
  • 上最經典的一首悼亡唐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感動
    唐宣宗大中五年,李商隱妻子王氏在春夏間病逝,令心力交瘁的李商隱備受打擊。唐宣宗大中九年,奔走半生的李商隱安得到了一個鹽鐵推官的職位,待遇豐厚。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鬱鬱而終,一生夾在牛李黨爭之間的他,終於不用為了生計奔波了。而留給後人的,卻是無盡的嘆息。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李商隱的炫技之作,入選小學課本,不少老師卻不知如何給學生講解
    《錦瑟》和一些無題詩進入課本,大家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雖然不好理解,這麼美的詩不讓孩子們接觸有惜可惜。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理解,基本上李商隱的詩也被安排在中學,可見教育專家們也是考慮到了難懂的問題的。可是在小學三年級課本上,卻有一首李商隱的炫技之作,這就讓不少老師為難,他們不知如何給小學生們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