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春節寫下一首詞,不知道背景很難讀懂,知道後讓人佩服

2020-12-24 詩詞曲精品齋

公元1188年的正月初一有點特別,因為這一天,剛好也是節氣中的立春。在宋代,春節和立春都是很受重視的節日,這一年兩大節日趕在了一起,按理說應該到處都是一片歡慶熱鬧的氣氛,但是辛棄疾卻似乎高興不起來。

這一年,辛棄疾四十九歲了,自他渡江歸宋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七個年頭,這二十七年中,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恢復大業,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被主和派打擊,此時的他,已經被賦閒在農村多時。所以在新春、立春雙節的宴會上,辛棄疾心中不禁感慨頓生,一年又過去了。於是他在席上揮毫寫下了一首十分著名的《蝶戀花》詞作,將自己的政治感慨深深寫入了其中。

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辛棄疾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起首三句描寫了節日的歡樂氣氛,「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南宋習俗,立春時,人們會在頭上插上春幡,春風吹過,煞是好看,辛棄疾另有詞作《漢宮春·立春日》,其中有句雲「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正可與此處相印證。但是因為又是正月初一,剛剛過完除夕,所以辛棄疾也不禁感慨韶華又逝去一年,這讓人在熱鬧的氣氛中感到一絲無奈的味道。

接著兩句「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詞人筆鋒一轉,寫自己對春天的態度是「恨」,但其實,詞人並不是怨恨春天,而是對於花的「恨」,詞人回憶過往,每每春暖花開都是無常的,這讓詞人非常著惱。顯然,此處的「恨」是有深層含義的,那麼詞人的深層意義是什麼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下片開頭說「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詞人因為盼望春暖花開,所以早就已經在試著探尋花期了,但是花開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開得晚了讓人等得不耐煩,開得早了又擔心它很快便凋謝,所以詞人大生感慨之情。

但因為今年春節又立春,所以詞人似乎能夠確定花期,可是在結尾又筆鋒一轉說道:「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今年花期雖然能定,可是花開後的風風雨雨,又有誰能夠預料呢?這一年,花開會如人意嗎?

乍一讀來,我們或許會感覺到一頭霧水,不知道辛棄疾在說什麼,但是如果我們聯繫當時的局勢,便不難看出辛棄疾在隱喻什麼。在辛棄疾寫下這首詞的不久前,南宋太上皇趙構死了,趙構一直主張與金國議和,但是新上任的宋孝宗隱隱有改變趙構偏安東南的國策,這正是辛棄疾期望的「花期」。可是,不久宋孝宗便銳氣殆盡,當起了太上皇享清福去了。統治者對抗金的反覆無常,其實正是辛棄疾「花期」的隱喻,而所謂「風雨」云云,也是對抗金受阻撓的種種感發。

所以,辛棄疾的這首詞,表面是在寫花期和春天,但實際上,是隱喻了自己對抗金大計的關切與擔憂。這實在是一首含蓄委婉的隱喻佳作,主要表現的是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悲苦的心情。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瀟灑浪漫的李白自是不用多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豁達的蘇軾也不例外,「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連「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是個「酒鬼」,「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當然他們也知道「舉杯消愁愁更愁」,只是「戒酒」太難了。黃庭堅在妻子去世後,曾發誓戒酒,然而在被貶黔州時卻忍不住破戒,「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為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辛棄疾一生都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只能夠將滿腔熱血寄寓在詩作之中,這才給我們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優秀作品。當然,人不可能總是和工作作伴,而在私底下的歲月中,辛棄疾也是個有趣的人,比如他戒酒的故事便令人忍俊不禁。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天,他帶著一名歌妓去拜訪大通禪師,大通禪師非常生氣,於是,蘇東坡就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令這個歌妓唱給大通禪師聽。那麼,這究竟是一首什麼詞呢?大通禪師聽後,又有什麼反應呢?根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蘇軾的另一好友仲殊和尚聽聞了這首詞後,也寫下一首《西江月》和之,「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根據仲殊的和詞來看,大通早年也是個混跡風月之人。想必蘇軾也是知道他的底細,所以才會如此嘲諷。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拯救了千年笑點
    南宋慶元二年,辛棄疾閒居瓢泉,回想一路漂泊的苦悶,深受感慨,便下決心戒酒明志,寫下了一首令人啼笑皆非的戒酒詞。《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己,真少恩哉!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平居鴆毒猜。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辛棄疾寫下一首看似歡快的醉酒詞,卻感嘆讀書「全無用處」
    辛棄疾在詞作上的成就,已經不能簡單地用某一個詞或某一個方面來做出結論了,他所創作的詞作,題材甚或風格已經多樣到讓人瞠目結舌,也讓同期的文人難以望其項背。他可以慷慨激昂,同樣也可以纏綿悱惻,更可以抒發閒情逸緻到讓人想跟他一塊去幽居,總之就是,你想要的風格,他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他就是這樣一個「異數」。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辛棄疾最不豪放的一首詞,末尾1句是人生第3境界,人一生要讀一次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辛棄疾晚年的一首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歷經坎坷之人才能讀懂
    少年時期的辛棄疾,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奮發讀書的同時,也努力鍛鍊武藝,只求有朝一日可以一展抱負。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二十出頭的辛棄疾,很快召集千餘人。得知耿京在和金兵作戰,辛棄疾立即投奔耿京,被委以重任,奉命與朝廷大軍聯絡。順利完成使命後,辛棄疾火速返回,結果聽說張安國叛變,耿京被張安國殺了。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通常在人們眼中,辛棄疾是一位慷慨豪放的詞人,也是一位威武生猛的英雄。其實,鐵骨硬漢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 辛棄疾用典很多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
    我們知道辛棄疾的詞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典故,但是有一首詞,人們說是辛棄疾用典最多的,其中至少用了6個典。梁啓超讀後都不禁感嘆: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這首詩就是《賀新郎·賦琵琶》,是辛棄疾在看到佳人彈琵琶時所作。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的愛情詞同樣很感人!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蘇軾經歷了風雨,看到一些場景後,即興寫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讓後人加以讚嘆!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初聞不懂詩中意,懂時已是詩中人。我們自小學便在語文課上學習了蘇軾的那些千古詩詞和文章,搖頭晃腦地讀著那些似懂非懂,但覺得很厲害的詩句,回到家後還不忘背給家裡人聽。如今在一些特定環境裡,腦海中浮現出那些詩句,不知是否會熱淚盈眶,還是淚往心裡流。
  • 辛棄疾最大氣的一首詞,其中10字為千秋絕調,全宋詞僅此一首
    說到大氣磅礴的文筆,讀來要有盪氣迴腸之感,如金庸的小說,不需要那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需要那多麼精巧的布局,就這麼從筆尖流露出來,讓人讀後久久無法平靜、難以忘懷,謂之意境,也叫氣象,也叫韻味,大氣磅礴也是一種意境,這是自然流露出來的,如果刻意為之,則不免差了一點。
  • 鐵血硬漢也有似水柔情,辛棄疾寫下一首詞,嫵媚程度不輸李清照
    說起辛棄疾,大家都知道他是豪放派詩人,但是在歷史上辛棄疾也是一位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辛棄疾22歲既參加了義軍,23歲就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帶領50人將叛徒張安國從有5萬人看守的敵營中截出,也是這一站讓他成名,大漲宋軍士氣。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