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東北鄉那片紅高粱

2021-02-17 時間的信


有時覺得歷經那麼多年傳承下來的習俗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過年。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年,劃分過去與現在也有了獨特的儀式感,臨近年末,任何事情任何心情想到快過年了也就有了年前年後一說。

 

最近讀的書都略微吃力,想到了當初學物理,夢裡夢外都是物理題的時候。現在都過去了十幾年,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形成嚴密的思維結構,不愛動腦卻想要啃個現成的結果,碎片化的讀書學習無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工具,所以讀多了反而混亂了.

 

簡單記錄一下讀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理解的太淺薄,寫不出一整篇感受,但讀完後心裡總像有根針戳著。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讀的我辣辣的,高密東北鄉緊緊的挨著我的家鄉平度縣,民國27年,日軍捉高密、平度、膠縣民夫累計40萬人次去修築的那條膠平公路我曾經走過無數次。但我從來不知道這條現在的省道在三四十年代曾背負了那麼多性命,而莫言筆下的羅漢大爺就是在這裡被脫光了扒了皮血淋淋的掛在路邊。這些場景太血腥了,再搭配上莫言善於使用的暗紅色彩,整個氛圍的緊張、混沌、氣憤都出來了。紅高粱在文章中是什麼呢?是一種齊刷刷的像血泊似的氛圍,見證爺爺餘佔鰲既是匪又是英雄的一生,暗示奶奶戴鳳蓮這個小腳女人既善良又狠辣的一生,代表了父親豆官這一代驚險刺激蒼涼可憐的一生,也彌補了「我」這一代孱弱偏執的面對家族亡靈去想像的一生。

小時候我喜歡用好壞來評價一個人,記得看《三國演義》諸葛亮在上方谷之戰中想要借火燒死司馬懿而天降大雨,我哭的很傷心,那時覺得司馬懿是壞人,諸葛亮是好人,而好人卻先死去了。這個場景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到現在都很清晰,但我再也不會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了。一部好的作品,它在貼近生活時會最真實的還原一個人,沒有讚揚歌頌也沒有怒斥批判,好的壞的由讀者去理解和論斷。

莫言寫的爺爺餘佔鰲,他為了救奶奶而殺死了奶奶的原配——那個麻風病人爺倆。他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他是貪念美色,想著和戴鳳蓮這個小腳女人在青蔥的高粱地裡翻雲覆雨,但他肯定沒想到幾年後他又會愛上戴鳳蓮的丫頭,為了偷情而遠走。那個年代只要膽大,就能殺人,這一殺,餘佔鰲殺紅了眼,後來當上土匪頭子。面對日本侵略者,他又自詡餘司令,自帶團隊抗戰絞鬼子,又是一方英雄。槍枝炮彈在他的俠肝義膽面前都好像微不足道的螻蟻。這部作品看下來,就覺得把人都寫活了,真實豐滿。

有個地方寫的特別生動,那位瞎子坐在草垛上的槍旁邊,聽遠處的高粱地是否有鬼子走路的動靜時,他竟然搖頭晃腦的彈起弦子來。我讀到這裡,是流淚的,不是被那種英勇就義的精神感動,就是覺得他生命的最後都沒看到希望那種豁然的放棄,很像《鐵達尼號》中,沉船的那一幕,幾個小提琴手驚懼後決定放棄自己,依舊拉起琴弦,這處細節中透露很多生命的狀態。我現在愛看的一些作品,大多都是多維度寬角度去塑造一個人物。我在理解這些作品的同時,也覺得內心對人的看法也寬闊很多,就像後來我看到了其實諸葛亮在戰爭中善於用火,他用火燒死過很多人。

 

讀這部作品,最好是一氣呵成,因為它的厲害之處在於並不僅僅是「我」的視角來敘事。我覺得在插敘手法作品中,《紅高粱家族》能拿頭籌。從「我」的視角出發,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線展開,穿插進父親豆官在戰爭前後的故事,再回到「我」的視角,有點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不連續仔細的讀完,就容易被情節拋棄。以前看到有的文學評論家批評莫言的作品寫作手法花裡胡哨,在我看來是他思維結構縝密複雜,如果就從一個視角去寫故事,那麼就變成一部索然無味的土匪抗戰劇了。

 

整部作品原版是七章,但是現在只能讀到五章版本的。我印象很深的一章是《狗道》。用七十多頁描寫被鬼子掃蕩後的村莊裡,父親豆官一幫存活下來的人與狗展開的幾場大戰。為什麼與狗打仗?因為死的人太多了,飢腸轆轆的狗們把死人當食物,為了捍衛人比狗高一等的位置,豆官他們與狗鬥爭到底。我總覺得這一章中的紅狗幫和綠狗幫是有隱喻的,也許有點臆斷,但當時日本鬼子掃蕩撤退村莊後,爺爺餘佔鰲繳獲的槍枝變成了土八路和國民黨冷隊長的眼中肉。包括在後來的故事中,土八路和國民黨為了爭奪槍枝,半路去攔截出喪的隊伍,也殺死很多人,這和紅狗綠狗們在河邊的三角戰鬥有什麼區別呢?而且綠色的和藍色的狗我真的沒見過。總之當時的環境很亂,大多數人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場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那個貧窮的滄桑的高密東北鄉,那裡生長的粗壯高大的紅高粱被敵人踐踏過也被親人蹂躪過。

 

這本書中有很多細節都值得去探討,在死亡的恐懼中,人人都可以為了捍衛生命去反抗。不僅有上面提到的瞎子,還有瘸腿的,還有婦女……甚至還有被踩踏折彎的高粱也能倏然的挺起來。可是有多少生命腐爛在那血餅一樣的陽光下,和著墨河的黑黝黝的水衝刷著那些亡靈。很多人死在了噩夢般的那幾年,也有很多人帶著那幾年的噩夢活了下來,書中多次描寫了嘆氣,死的人嘆氣,活下來的嘆氣,高粱一次次被折斷的命運,我覺得很多唉聲嘆氣並不是哀自己的命運,不是僅活的幾個人赴死的生命,也不是哀自己的孩子,哀的是一個未來,他們沒看到硝煙戰火屍體血泊中是否有個未來。

 

我本來借了莫言的兩本書《紅高粱家族》和《檀香刑》,但是沒有勇氣打開第二本了,看了簡短的簡介,覺得血腥的毛骨悚然,心痛的堪比錐刺,所以年前還是不準備翻開了。分享一段莫言2012年獲得諾獎的發言「我深知,文學對世界上的政治紛爭、經濟危機影響甚微,但文學對人的影響卻是源遠流長。有文學時也許我們認識不到它的重要,但如果沒有文學,人的生活便會粗鄙野蠻。」

相關焦點

  • 那片原始的赤色——《紅高粱家族》
    一、 從鄉間走向諾貝爾——莫言莫言,1956年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東北鄉,本名管謨業。其筆名「莫言」就是「謨」字倒過來寫,也是提醒自己少說多做吧。出生在那個特殊年代的莫言,其實和當時很多熱愛文學的年輕人一樣,都是讀紅色文學長大的一代,《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些文學作品是他們那代人的啟蒙。
  • 探秘《紅高粱》鏡頭中的高密東北鄉
    看到《紅高粱》電視劇的火爆上映,不禁又想起那像火海一樣恣意汪洋、生機勃發的高粱地,想起了與紅高粱、與高密有關的種種趣聞。
  • 通過這部小說,作家把他的「高密東北鄉」安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在《紅高粱家族》中莫言說,我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熱愛,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仇恨,長大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我終於悟道: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 《紅高粱家族》鑑賞
    在日本侵略軍的魔爪伸進高密東北鄉之際,「餘司令樹起抗日旗」,拉起抗日的隊伍,目的明確,劍指鬼子。他請任副官擔任教官,既開展政治教育,又進行軍事訓練。「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同胞們快起來,拿起刀拿起槍,打鬼子保家鄉」,唱出了他們衛國保家的心聲。大刀、土炮、鳥槍、老漢陽、兩支手槍與三支大蓋子槍,是他們訓練與殺敵的武器。
  • 《紅高粱家族》|藝術手法獨特性的豐碑
    《紅高粱家族》《紅高粱家族》是一部戰爭題材小說,由《紅高粱》、《高粱酒》、《狗道》和《高粱殯》以及《奇死》五部分構成。 小說以孩童的敘述視角講述了在高密東北鄉的抗日戰爭年代,「我」的先輩們所演繹的英勇抗擊日寇的曲折離奇的故事,在他們之間碰撞出的傳奇愛情故事。字裡行間無不充盈著作者那豐富飽滿的想像力,肆意流淌著渾然天成而旺盛蓬勃的民族生命力。
  • 濰坊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紅高粱大街變身景觀大道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為深度提升紅高粱小鎮建設顏值,以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助推紅高粱小鎮高品質建設,今年以來,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高標準推進紅高粱大街等區內主要街路提升改造工程,進一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推出了一張亮麗新名片。
  • 小九兒的高粱情——高密小九兒在東北鄉唱響紅高梁
    高密小九兒在東北鄉唱響紅高梁這高昂悠揚的嗓音秒殺韓紅的感覺啊有木有?
  • 多情的紅高粱,她在美麗的東北鄉講文化故事丨您好!文化站長
    ——濰坊市文化館張勇走進莫言家鄉弘揚紅高粱文化——記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文化站長陳靜時光荏苒,到今天,她在基層文化站已經工作7個多年頭了。,讓她不禁帶著探索神秘的好奇走進了高密東北鄉。走進東北鄉,原來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片片火紅的紅高粱,還有「諾貝爾文學獎」的誕生、「紅高粱小鎮」的創建等一塊塊的金子招牌,更看到一群敢為人先的黨員幹部隊伍在踐行著紅高粱精神,熱情勇敢,頑強拼搏。△陳靜(中)2012年,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高密東北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大美高密 l 看完電視劇 找尋《紅高粱》中的高密映像
    從莫言舊居到千畝紅高粱,從貫穿全劇的高粱酒「三十裡紅」到演員們常吃的拤餅、爐包,從九兒的短劉海造型到熱議的紅色盤扣棉襖,電視劇《紅高粱》從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更為豐滿的高密,而由此帶動的商業效益也無處不在。
  • 58元相約紅高粱影視城-尋找心中的九兒
    身邊的那片田野啊 手邊的棗花香高粱熟來紅滿天 九兒我送你去遠方身邊的那片田野啊 手邊的棗花香高粱熟來紅滿天
  • 名家籤名本賞析 |《紅高粱家族》,一部全力張揚頑強不屈民族精神的作品
    「《紅高粱家族》……講的是我的那些鄉親們講述過的民間傳奇,當然還有我對美好愛情、自由生活的渴望。」——莫言 館藏籤名本《紅高粱家族》作者:莫 言《紅高粱家族》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長篇小說莫言竭盡全力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場面都進行了精心的雕刻,在這些血肉交匯之中,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 今天給大家講講電視劇紅高粱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由周迅、朱亞文 、黃軒、秦海璐、于榮光、徐光宇、解惠清、曹徵、韓童生等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徵服與被徵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製。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2020年12月,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
  • 紅高粱60集大結局 周迅朱亞文電視劇全集劇情1-60分集介紹
    劇情梗概: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東北鄉破落地主家19歲的女兒九兒,被貪財的父親許給了麻風病的酒坊主兒子單扁郎,孔武有力的槓子頭餘佔鰲喜歡九兒,殺掉了單家父子,九兒和餘佔鰲開始了一段不被鄉民認可的愛情,並有了兩個孩子。在釀酒師傅羅漢等人的幫助下,九兒逐漸從一個單純的少女成長為幹練的高粱酒坊女掌柜, 振興了單家酒坊。餘佔鰲則帶領兄弟們組成自己的武裝力量,周旋於當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鐵板會等多股勢力之間。
  • 濰坊高密:「高粱正紅」優秀作家文學作品展正式開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8日訊11月6日上午,2020年紅高粱文化節在高密市紅高粱藝博園盛大開幕,由高密市圖書館具體承辦的「高粱正紅」高密籍優秀作家作品展正式開展。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學愛好者齊聚展館,認真欣賞著一部部高密本土作家的優秀作品。
  • 土地沸騰,高粱火紅,小說《紅高粱》裡那些美到爆的句子!
    今天,青仔不僅要和大家看電視劇,還要帶大家穿越時光隧道,看看莫言書裡那個土地沸騰,高粱火紅的高密鄉!「高粱紅了,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同胞們快起來,拿起刀拿起槍,打鬼子保家鄉……」
  • 莫言 | 紅高粱
    我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熱愛,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仇恨,長大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我終於悟到: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種植。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悽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
  • 莫言《紅高粱家族》中的九兒:一個真正活得通透的女人
    她們不知道愛是什麼,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她們只知道遵守和被人需要,而在莫言的《紅高粱家族》中的九兒則是一個敢於抗爭命運,追求自己幸福的女人。幾天後,在回娘家的路上,餘佔鰲再次出現,在紅高粱地裡和九兒完成了愛的儀式。九兒痛苦地給餘佔鰲訴說了自己痛苦的處境,內心希望餘佔鰲能夠解決自己與水火。
  • 《紅高粱》|九兒,野高粱一樣的九兒,把根扎進黃土,把紅燃盡蒼穹
    二.簡介《紅高粱》改編自莫言1986年發表的兩部中篇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在《紅高粱》裡莫言是這樣表述的:「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出嫁這天路過青沙口的野高粱地,因為一個劫匪劫色而轎頭餘佔鰲挺身而出,與餘一見鍾情。回門時與等在野高粱地扮作土匪的餘相遇相愛,而後李大頭被人謀殺,九兒勸住酒坊的夥計,守住了酒坊。餘佔鰲尋上酒坊,中間經歷了一系列土匪劫走九兒,夥計趕去贖回,餘佔鰲闖虎穴報仇等事件。餘佔鰲用一泡尿澆上紅高粱酒釀成了十八裡紅,與九兒一起經營著酒坊,直到九年後日本人修路修到了青沙口……
  • 《紅高粱家族》:莫言文學的第一座高峰,一個時代的閱讀籲求
    在莫言得諾獎的那一年,這張照片確實在網上被瘋傳,也就是說,這張照片上的三個人都走向了國際。因為什麼走向了國際?就是因為——《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家族》,莫言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月像《紅高粱家族》這樣大名鼎鼎的作品,二十多年來,將近三十年裡,它已經被很多人評說過,它已經有了一個獨立的被解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