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後宮:五宮並立,姑姑侄女分居三宮,林丹汗遺孀福晉穩居其餘...

2020-12-26 騰訊網

努爾哈赤薨逝後,其四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在瀋陽稱帝,並改瀋陽為盛京,改國號為大清,從此大清成為與大明並立的政權,並將入關作為戰略目標。

皇太極時期后妃制度逐漸完善,他建立了「五宮」,分別是中宮清寧宮,由皇后哲哲居住;東宮關雎宮,由宸妃海蘭珠居住;西宮麟趾宮,由貴妃娜木鐘居住;次東宮衍慶宮由淑妃巴特瑪璪居住;次西宮永福宮,由莊妃布木布泰,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居住。

皇太極的後宮可參考電視劇《孝莊秘史》、《山河戀之美人無淚》等劇。

五宮嬪妃均來自蒙古,都姓博爾濟吉特氏,其中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是姑侄三人,三人都來自蒙古科爾沁部,最先嫁給皇太極的是博爾濟吉特·哲哲,那時科爾沁部和女真族組成了聯盟,皇太極很看重與蒙古的聯姻,所以出身蒙古氏族的哲哲受到皇太極的重視,皇太極先是晉封哲哲為福晉,很快又將她冊立為中宮皇后,諡號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一位賢德的皇后,儘管她身份顯赫,但行事低調,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皇太極的信任。

由於哲哲多年無子,為鞏固滿蒙聯姻,科爾沁部將哲哲的親侄女,13歲的布木布泰送至盛京與皇太極完婚,成為側福晉,後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可惜她的命運與她的姑姑相似,成婚多年只有三個女兒,於是她的姐姐海蘭珠肩負重任,走進了清宮。

海蘭珠一進宮便得到皇太極的極致寵愛,被封為東宮大福晉,關雎宮宸妃,更為皇太極誕下麟兒,皇太極欣喜若狂,立刻決定冊封這個孩子為太子,並大赦天下。豈料孩子福薄,沒來得及命名就夭折了,海蘭珠痛失愛子,纏綿病榻四年後逝世,皇太極悲痛欲絕,為心愛的女人上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在皇太極打敗漠南蒙古察哈爾部大汗林丹汗後,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囊囊福晉」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和「竇土門福晉」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相繼歸順後金,改嫁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後,冊封娜木鐘為西宮大福晉,麟趾宮貴妃,冊封巴特瑪璪為衍慶宮淑妃。娜木鐘之後誕下皇十一子博木博果爾,

成為五宮中第三個誕下皇子的女人,那時雖然莊妃布木布泰已經誕下皇九子福臨,但因為貴妃娜木鐘的地位在布木布泰之上,因此她的兒子也比福臨尊貴,因此後來在與福臨爭奪皇位時,他的勝算應該更搭。

皇太極薨逝後,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爭奪帝位,為保八旗團結,所以決定另立皇子,最終福臨勝出,6歲繼位為帝,由多爾袞和齊爾哈為攝政王,共管朝政。福臨繼位後,改年號為順治,清軍入關後,順治遷都北京,從此清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並迅速統一了中國。

相關焦點

  • 孝莊才貌雙全,為何卻在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中,排名最後一位?
    到了皇太極在位時期,這樣的聯盟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同時也更為皇太極所看重。而實際上,皇太極先後迎娶了哲哲以及她的兩個親侄女孝莊和海蘭珠,為的就是能夠得到一位具有蒙古科爾沁部落血統的兒子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儘管哲哲自始至終都沒有能夠給皇太極生下一個兒子,但是她在後宮之中的地位卻依舊無人可以撼動,特別是海蘭珠和孝莊,更加不會對於自己的親姑姑有所不敬。
  • 蒙古太后改嫁皇太極,一生三個子女,為何結局都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博爾濟吉特氏嫁給努爾哈赤的同時,她的堂姐也嫁給了皇太極,就是皇太極的大福晉哲哲。皇太極建立清朝後,冊封了著名的「崇德五宮」,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被冊立為皇后的哲哲。而這五位妃子,全部都是來自蒙古,可以說滿蒙聯姻,在皇太極執政時期,達到了巔峰。
  • 為和明朝打架,皇太極掀翻林丹汗,率部下分別娶他的8位富婆
    身為蒙古族最勇猛的漢子,和皇太極之間的較量總是勝少敗多,看來以前是他低估皇太極的實力了,在實力懸殊面前,他不得不承認對方的強大。既然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能孤注一擲,為此他選擇和大明成為盟友,一起剷除皇太極。林丹汗和明朝配合默契,當後金出兵攻打明朝時,林丹汗就帶兵偷襲皇太極老窩,沒辦法,皇太極只能撤兵保護老巢。
  • 皇太極迎娶孝莊,真的是與孝莊將母儀天下的「預言」有關麼?
    就這樣,在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二月,哲哲的親侄女、剛滿十二歲的孝莊布木布泰嫁給了皇太極,成為其側福晉。,可以說是在雙方共同努力地促成下,才有了皇太極迎娶哲哲的親侄女孝莊為側福晉,由此也可見,皇太極與孝莊的婚姻就是一樁徹徹底底的「政治婚姻」。
  • 皇太極寵愛的博爾濟吉特氏,地位僅在哲哲之下,為何卻被轉送他人
    而實際在「崇德五宮」正式形成之前,東宮這一位置,還並不屬於海蘭珠,而是另一位博爾濟吉特氏。這位博爾濟吉特氏,一開始也很受皇太極寵愛,地位僅在哲哲之下。然而後來,她卻被皇太極轉送他人,為何會這樣呢?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也就是說,後金政權的汗位,由「八大貝勒」共同推舉一位「才德兼備者」擔任。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就是被眾人推舉,登上了後金政權的汗位。所以,在皇太極尚未「改元稱帝」,將「後金」改為「清」之前,他必須延續努爾哈赤的汗權傳承方式——大家商量著來,不能明立皇儲。所以,在天聰年間,皇太極並未明立皇儲並不能怪他不英明,而是受了當時的祖制約束。
  • 孝莊智慧與美貌並存,皇太極為何不寵她?她有1缺點讓人難以接受
    和歷史上許多「紅顏禍水」不同,孝莊皇后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好,她不僅長的漂亮而且十分具有政治智慧,但是皇太極為何不寵她呢?孝莊皇后,為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出生於1613年。她的之所以能夠嫁入皇室和她的家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她的父親是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而且布木布泰還是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妥妥的皇親國戚。
  • 她是皇太極的妃子,生下的女兒鼎鼎有名,母女倆結局如何
    皇太極即位後,就開始準備攻打察哈爾部。當時察哈爾部的首領是林丹汗,皇太極先後發動三次進攻,他雖然都頑強抵抗,可是最後一次,還是死在了青海打草灘。之後,察哈爾部基本都歸順了皇太極,林丹汗的福晉也被皇太極擄去,收入後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貴妃娜木鐘了。然而,娜木鐘並非出身察哈爾部,她只是嫁過去的,她本是阿霸亥部的人。
  • 側福晉、侍妾、庶福晉有多大區別?
    對後宮妃嬪、達官貴人們的稱呼也不一樣。 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裡,娘娘們有的是福晉,有的是側福晉,還有的是侍妾或庶福晉,各種等級有何區別呢?下面跟大家聊一聊。
  • 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清朝王爺的妻妾為何也等級森嚴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努爾哈赤時期的後宮「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皇帝短暫使用過女官制度對後宮妃嬪進行管理;直到康熙皇帝登基,才創設了「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 執掌清初後宮近百年的女人們——蒙古科爾沁部后妃
    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宰桑的另一個女兒、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在兄長、宰桑長子吳克善的親自護送下來到盛京(遼寧瀋陽),進入皇太極後宮,成為第三位嫁給皇太極的科爾沁部女子,姑侄三人都成為皇太極的妃子。
  • 豪格去世後,多爾袞為何將他的福晉納入王府?三點原因十分重要!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於1612年,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於1609年。
  • 最後的可汗——蒙古林丹汗的前世今生
    何況,他們是在後金的侵略之下而潰散的,本應該得到蒙古共主的懷柔。林丹汗的鐵血政策,不但讓喀爾喀各部屬民傷心,更上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察哈爾本部八大營愈加動蕩不安。   繼承努爾哈赤的皇太極,軍事能力稍遜乃父,政治能力卻還要高明。登基不久,便開始了對察哈爾本部的分化瓦解工作。
  • 清朝的側福晉、庶福晉和侍妾有什麼區別?
    福晉其實是專屬於清代對於貴婦的稱呼,福晉滿語音譯成漢語就是夫人,在清代只有皇子、親王、世子、郡王的妻子才能稱之為福晉,所以福晉就相當於漢族的王妃。其實在福晉這個稱呼一直在清初時期也是用來稱呼皇帝的後宮,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16個老婆都沒有名號全都稱為福晉,到了皇太極時期才有了后妃之別,皇太極設立了五宮,后妃名號才逐漸多了起來,一直到了康熙時期才徹底制定了後宮妃嬪稱號,不再用福晉、格格這些來稱呼皇宮后妃了。也因此來說福晉和格格這都是康熙之後才成為了專門用來稱呼王公貴族的貴婦。
  • 林丹汗要想崛起,面臨眾多敵人:有世仇的明朝、東邊剛興起的後金
    有了資本的林丹汗決議要懲處叛逆,率軍親自前往科爾沁草原,不料被趕來支援的皇太極打的抱頭鼠竄。後來,林丹汗認為自己的統治並不穩定,所以屢次率軍攻打那些已經歸附的漠南部落。可是草原上本來物產就不富足,哪能支撐他常年的領兵作戰。"塞外霜早, 顆粒無收兼厲疫盛行"。那些恐懼林丹汗的蒙古部落,紛紛向後金倒戈,他們集結了數十萬兵馬準備討伐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