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薨逝後,其四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在瀋陽稱帝,並改瀋陽為盛京,改國號為大清,從此大清成為與大明並立的政權,並將入關作為戰略目標。
皇太極時期后妃制度逐漸完善,他建立了「五宮」,分別是中宮清寧宮,由皇后哲哲居住;東宮關雎宮,由宸妃海蘭珠居住;西宮麟趾宮,由貴妃娜木鐘居住;次東宮衍慶宮由淑妃巴特瑪璪居住;次西宮永福宮,由莊妃布木布泰,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居住。
皇太極的後宮可參考電視劇《孝莊秘史》、《山河戀之美人無淚》等劇。
五宮嬪妃均來自蒙古,都姓博爾濟吉特氏,其中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是姑侄三人,三人都來自蒙古科爾沁部,最先嫁給皇太極的是博爾濟吉特·哲哲,那時科爾沁部和女真族組成了聯盟,皇太極很看重與蒙古的聯姻,所以出身蒙古氏族的哲哲受到皇太極的重視,皇太極先是晉封哲哲為福晉,很快又將她冊立為中宮皇后,諡號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一位賢德的皇后,儘管她身份顯赫,但行事低調,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皇太極的信任。
由於哲哲多年無子,為鞏固滿蒙聯姻,科爾沁部將哲哲的親侄女,13歲的布木布泰送至盛京與皇太極完婚,成為側福晉,後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可惜她的命運與她的姑姑相似,成婚多年只有三個女兒,於是她的姐姐海蘭珠肩負重任,走進了清宮。
海蘭珠一進宮便得到皇太極的極致寵愛,被封為東宮大福晉,關雎宮宸妃,更為皇太極誕下麟兒,皇太極欣喜若狂,立刻決定冊封這個孩子為太子,並大赦天下。豈料孩子福薄,沒來得及命名就夭折了,海蘭珠痛失愛子,纏綿病榻四年後逝世,皇太極悲痛欲絕,為心愛的女人上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在皇太極打敗漠南蒙古察哈爾部大汗林丹汗後,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囊囊福晉」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和「竇土門福晉」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相繼歸順後金,改嫁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後,冊封娜木鐘為西宮大福晉,麟趾宮貴妃,冊封巴特瑪璪為衍慶宮淑妃。娜木鐘之後誕下皇十一子博木博果爾,
成為五宮中第三個誕下皇子的女人,那時雖然莊妃布木布泰已經誕下皇九子福臨,但因為貴妃娜木鐘的地位在布木布泰之上,因此她的兒子也比福臨尊貴,因此後來在與福臨爭奪皇位時,他的勝算應該更搭。
皇太極薨逝後,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爭奪帝位,為保八旗團結,所以決定另立皇子,最終福臨勝出,6歲繼位為帝,由多爾袞和齊爾哈為攝政王,共管朝政。福臨繼位後,改年號為順治,清軍入關後,順治遷都北京,從此清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並迅速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