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柴燒建窯建盞?龍窯與倒焰窯柴燒又有何不同?怎麼區分兩者?

2020-12-26 宋韻建盞

柴燒歷史較為悠久,建盞的燒制一開始就是採用柴燒法,用最傳統的木材進行升溫,而柴燒又分為傳統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有不少盞友剛看到看到這個兩個詞,不知道如何區分兩者,所以我們就來談一談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

傳統龍窯柴燒

龍窯通常是在靠山的斜坡而建造,就像一條巨龍趴在山上,故名為龍窯。傳統龍窯一般有兩種格局,通天一體式和隔艙式。前者就像是隧道一樣中空直達,有著升溫快,內部空間大的優點。缺點也比較明顯,溫度流失過快,窯內氣氛過於大,沒有辦法真正做到更加精準的還原焰。

相比較而言,隔艙式在通天一體式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三五個投柴口的接替處,砌上一堵牆,牆的底部會通上幾個小孔,目的主要是為了保留溫度。這樣有效的做到了小部分還原,此外,對於一些比較小的饅頭窯和土窯,原理也差不多,只是窯爐的體積不一樣。體積變化越大,則越難控制,成本必然也會增高。因此每個建盞師傅都是儘自己所能燒盞。

如今柴窯龍窯也蒸蒸日上,像許家有師傅的三十六米龍窯、熊忠貴師傅的老窯、詹貴溪師傅的百米龍窯等等,整個建陽地區的龍窯已經有好幾十條了。

倒焰窯柴燒

據相關史料記載,倒焰窯柴燒創立於明代時期。德化、景德鎮和宜興,這些傳統陶瓷文化重鎮採用的都是這一種柴燒方式,這種形式的柴燒窯爐,在地方上也比較受到支持,因此現在不少建盞匠人都躍躍欲試,慢慢加入倒焰窯柴燒的行列之中。

何為倒焰窯柴燒?所謂倒焰窯就是一種間歇式窯爐,因為火焰流動獲得的名稱。燃燒產生的火焰從燃燒的噴嘴上升到窯頂,因為窯頂是密封的,火焰上升不動。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它被煙囪的排氣力拉下。經過匣缽柱間隙,從窯底吸火孔進支煙道和主煙道,最後由煙囪排出。大家習慣性的會把這種火焰的從下到上,稱為「順」,由上向下流動則稱為「倒」,而這也是「倒焰窯」這個名稱的起源。

相對龍窯來說,倒焰窯的成本要低得多,體積比較小,爐容放置9口徑的盞,能有個八百隻左右。此外時間成本也比較少,龍窯燒制需要三天兩晚,倒焰窯只需要二十四至三十個小時。而且木材用量比較少,有效地降低了勞動時間。

那如何區分龍窯和倒焰窯呢?有一個觀點是看坯底。龍窯柴燒的升溫較為緩慢,升溫之時難免會有濃煙瀰漫,當濃煙無法及時有效排出之時,它就會串湧到匣缽內部,使得坯底無釉部分發黑,這個現象也別稱為「火痕」。

倒焰窯則是通過火焰倒串方式,比較快速的通過匣缽,經過鼓風機的快速抽拉,讓火焰快速流失,因此建盞底部很難發黑或有煙燻過的痕跡。至於其他方法則有待研究。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相關焦點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無恙窯位於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是一座隔斷式的格柵龍窯,公司特聘請楊建平為此窯的燒盞大師。楊建平,建盞工藝美術師,南平市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名藝人,其作品復古典雅、釉色鮮明、花色獨特,深受海內外建盞愛好者的青睞,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工藝獎項,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
  • 玉窯龍窯建盞柴燒記-攜盞邂逅於方寸茶臺
    工作室所在地是他兒時老家,也是建窯遺址所在地,在水吉高速出口可以看到他的工作室,依山而建的仿宋龍窯,位於其左, 與龍窯比鄰出建的工作區域,建盞的傳統工藝流程均在此處呈現。 龍窯之下, 40 度的高溫下,涼爽如秋。
  • 如何辨別建盞好壞?柴燒、氣燒與電燒,哪個窯爐燒出的建盞較好?
    在辨別好壞之前,首先要明確建盞之所以成為建盞的基本條件,那就是必須要具備鐵胎與自然生成的鐵系-分相析晶釉兩大要素。某些平臺上那些花裡胡哨的杯子一看就不是建盞,遑論好壞之分。在確定是建盞後,可從大致從以下四個方面辨別好壞。1、看是否有瑕疵建盞的瑕疵有粘窯、起泡、砂眼、跳釉、變形、釉色不均等。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又因使用傳統柴火燒制,所以在燒的過程中有自然落灰,灰土板結在產品身上,出窯時灰頭土臉,難睹尊容,但上水一衝洗立即顯出質樸的本色,更為變幻莫測的色彩蒙上了一層不可預知的神秘。想要了解柴燒建盞,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1、龍窯燒制工藝龍窯始於商代,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築,以斜臥似龍而得名。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為何宋代建窯建盞在日本擁有至高無上的推崇,它的工藝和藝術特點有何神奇之處呢?今天我們以白話文形式為盞友們做深入解析,精彩不容錯過!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這種古老的燒制技術隨著建盞的繁榮而復興,重新受到市場的追捧,被新一代陶藝人所傳承。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
  • 500年窯火不滅的柴燒龍窯,帶你不同領略嶺南文化
    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的南風灶,到今年至少有500個年頭了。500年窯火不絕,是世界上現存一條還在使用、最古老的柴燒龍窯,是中國嶺南陶瓷的主要代表。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
  • 臺灣美食地圖-E-ma 柴燒窯烤歐式麵包
    E-ma 柴燒窯烤歐式麵包 | 一周只賣四天的比臉大麵包,結合在地食材超有料,還有神秘隱藏版賣完等明年!!去年我們發現一間超美的苗慄秘境景點,裡面還可享用剛出爐的手工窯烤麵包,去過一次就對好吃的麵包念念不忘!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43件柴燒陶藝作品。陶藝大師林瑞華講解柴燒陶藝作品。(陳淑娥攝)30年前林瑞華因不忍見傳統陶業沒落,放棄前途看好的營造業工作,回到竹南蛇窯與父親林添福一起作陶。林瑞華從「橫焰火」的嘗試,到「半倒焰火」的實驗,發展至「全倒焰之火」的詮釋;從選土、練土到造窯;從撿木頭、分類到燒窯,藉由作品一次又一次把與火的對話記錄下來,醞釀出「釉母」理論。
  • 柴燒,素顏怎麼可以這麼美
    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藥不同;不重複且難預期燒窯的成果。若是橫焰式窯,燒成的作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盡心追求的原因。
  • 薪 柴 燒 誌
    灰落自然,返璞歸真。 陶窯文化是陶人的根源,柴燒陶藝之美緊緊扣住每位陶人的心靈。 老祖先在無意間在地上起火時,發現經火加熱燒烤之後的土壤變的堅硬而有強度,於是開始以土製作陶器皿,並發展成掘地成窯,築室建窯的燒陶構想。這些窯體的形態都是屬於單窯式或間歇式窯種。
  • 如何鑑別柴燒自然落灰釉?
    在此,以浪鬼老師作品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自然落灰釉及自然冰裂紋的形成,如有講的不專業的地方,還請大家積極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您的寶貴經驗。建水龍窯柴燒(人工施釉,罩燒)(二)現代柴燒(裸燒)      所謂現代柴燒,是器皿在製作好泥坯後不施釉直接入窯,木柴燃燒後木灰中含有鉀鈉鈣等元素
  • 別樣陶藝——柴燒
    工藝美術精品板塊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華工藝」為主題,設置了書畫文房、陶藝文化、文化紀念品、玉石文化等4大主題展區。 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汽窯、電窯燒制時添加木屑或松木油使得陶坯表面形成類似柴燒的基本紋理算是真正柴燒嗎?當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柴燒陶瓷製品,伴隨而來的也是有著不同的反響和問題出現。陳朝超柴燒前些時間有一位柴燒愛好者和我一起討論了一個關於柴燒工藝的問題:為什麼有人多陶藝人用汽窯或者電窯也能燒成類似你的柴燒作品?
  • 三顧堂堂主談紫砂:開放式柴燒作品為什麼是獨一無二的?
    開放式柴燒是使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這種釉的效果,與一般的人工添加釉水明顯不同。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產品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烈火曾經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 吳金維教你做柴燒『臺灣控火系柴燒陶藝家』
    」的柴燒烈火質變,表現出兼具黃金光澤與多種色彩自然互補的炫燦,光芒耀眼。 吳金維老師歷經數百次的燒窯、打磨,潛心研究出新的燒法——新柴燒。新柴燒的特色是觸感溫潤、色澤多變、意境深邃、低調奢華,展現出豐富變化,百看不厭,愛不釋手的獨創作品。
  • 柴燒第一人!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制陶方法,擁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主要用薪柴為燃料燒成陶瓷製品,燒窯難度相當高。為了熟悉柴窯,田承泰和妻子,跟著在日本學柴燒,回臺灣後自己蓋窯的簡銘照,學了整整一年。燒窯,無疑是,柴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一旦開始,幾天幾天就需要24小時有人守著窯,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半點也馬虎不得。
  • 柴燒窯烤麵包爐 ▎轉轉會女主人日記
    轉轉會女主人的日記每日精選  2016年11月22日昨天清晨下了場小雪,也帶來了寒冬,即將要面對連續幾天的零下氣溫,很慶幸的是工作室的取暖改裝與柴燒窯烤爐工程已經全面完工
  • 300元的陶土賣到30萬,埋頭柴燒6年,成臺灣柴燒第一人
    可對於心中仍有一絲星星之火的人而言,探索生命的未知才剛剛開始。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有一位燒陶人,三十年前,他是一個柴燒的門外漢,現在,他是臺灣柴燒第一人。柴燒,是用木頭燒陶的一門手藝。                 40 歲之前,老田還是一個慘澹的生意人,做木石雕刻小有名氣,喜歡收集老家具老陶藝,對柴燒還是個門外漢。到了 40 歲,光陰逝去就如彈指一揮間,看透了世事,也看明白了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