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素顏怎麼可以這麼美

2021-03-01 茶百科

※什麼是柴燒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土 SOILl

  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柴 FIREWOOD

  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樟、龍眼、荔枝、蓮霧及廢棄木材等。


窯 KILN

  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灰 ASH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則使陶壞中的鐵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柴燒的歷史和發展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


  然而在現代制瓷、燒制技術極為成功的條件下,一種與傳統柴燒審美截然不同的現代陶藝創作「燒制觀」在盛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

  當代柴燒很大程度上即體現在:柴燒燒製作品時不再使用罩住,意味著對燒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弊病」的認可。它的特點是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與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火曾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這正是柴燒陶藝家們為它痴迷並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傳統重的是技術,而當代更加傾向於觀念的重視,對人性自由的追求。當代陶瓷雕塑創作者們此時關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確的造型和裝飾的設計上,而更多在於窯爐燒制時候的氣氛、陶土的品類以及作為燃料的木柴品種、燒成的時間、溫度的控制等對一件作品最終形態的影響,作品的細節因此呈現了較多偶然性的特徵,作品的品格也因為這些偶然性的細節而被呈現。


※柴燒陶藝的特點


  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藥不同;不重複且難預期燒窯的成果。若是橫焰式窯,燒成的作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盡心追求的原因。


  柴燒來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質,只要大原則掌握住,其他的呈現就視為隨機性的效果,柴燒陶的特質本來就不那樣精準,在預期效果外,出現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這也是柴燒迷人的部分。出窯前任何人都沒把握,總是有出乎意外的收穫。


  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作品表面可以感覺火焰流竄在坯體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燒後的灰燼產生的落灰釉,整體呈現的是,粗獷自然的質感、樸拙敦厚的色澤、深沉內斂的古雅,帶給創作者更多的驚喜和藝術享受,這也是電窯或瓦斯窯所不能及的。柴燒作品,創作者的執著精神甚於技巧的琢磨,因為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與土、窯與柴、火與自然等共鳴的大地交響曲中,浴火重生為生氣盎然的茶器了。


※傳統柴燒和現代工藝

氣泡的區別

  古瓷中一般都用柴燒,再燒制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九是大小不一,又一定層次感,而現代工藝的氣燒和電燒,則氣泡大小均勻密集。這些特徵在明清瓷器上體現的最為明顯。而在古瓷上,又得由於釉比較薄,氣泡炸開,形成無數個大小不一,又一定層次感得芝麻點。


色彩穩定性

  瓷器釉面色彩的穩定,柴窯燒出瓷器溫度差異大,各類高溫低溫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燒出深深淺淺的效果。氣窯可以恆溫控制,因此燒出顏色穩定。


自然落灰線香

  柴燒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宜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不同,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因此燒成的陶瓷產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正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而投入龐大心力去追求的原因所在。(圖文來源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此文原文連結)

-

訂閱茶百科微平臺:茶百科 或 quanzicha

○茶類第一自媒體。茶知識分享。你的私人選茶顧問。

○茶百科私人微信 376309358

讓我們一起愛茶,愛上一種生活方式!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茶百科精選的茶。

相關焦點

  • 柴燒之美 自然無飾 不形而型
    由於柴燒工藝控制困難,人力、物力成本又高,所以對陶藝創作者來說無疑是項挑戰,但柴燒作品渾厚內練的質感「火痕」與「灰釉」往往在作品上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是柴燒作品的不可求性和美學所在的地方,珍貴的柴燒作品充滿了哲學
  • 薪 柴 燒 誌
    為提高產量及利用熱效率的引導,於是將數個窯間相連,採用斜坡式築窯,將第一窯室燒成時產生之熱氣,引入第二窯室,再由第二窯室引入第三窯室、第四窯室,以此類推,於是在熱空氣上升原理下,並以逐漸補柴燒窯之方式操作,此種類型之窯,因依山坡而建,外型又特殊,有登坡爬高之意故稱為【登窯】。登窯為中國最古老及傳統的窯爐之一,在大陸稱為【分室龍窯】或【階級窯】。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1563℃最高溫保持者-陶藝大師林瑞華,以柴燒探討不上釉的自然奧妙,在臺中大甲裕珍馨三寶文化館展出
  • 300元的陶土賣到30萬,埋頭柴燒6年,成臺灣柴燒第一人
    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有一位燒陶人,三十年前,他是一個柴燒的門外漢,現在,他是臺灣柴燒第一人。                                    你可能難以想像,這麼一隻灰不溜秋,坑坑窪窪的小土杯竟然可以賣這麼貴,品相好一點的至少兩三萬一只。
  • 如何鑑別柴燒自然落灰釉?
    柴燒之美愈久迷人                  火中涅槃
  • 臺灣柴燒第一人——田承泰
    你可能難以想像,這麼一隻灰不溜秋,坑坑窪窪的小土杯竟然可以賣這麼貴,品相好一點的至少兩三萬一只。                                     他的作品是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大家,價格遠超市面一般的柴窯作品。很多老茶愛好者指定要配他的柴燒用具,只是一件難求。
  • 別樣陶藝——柴燒
    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據此次楠炘陶藝負責人介紹,柴燒的特色是不上任何釉,用陶土作為材料、木材作為燃料,從低溫到高溫連續24小時不間斷燒3-5天,柴窯和電窯、氣窯不同的是,傳統柴窯火不穩定,成品也相對比較低。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建窯建盞始燒於唐末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及元初。在宋朝的鬥茶風潮下,被推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千年前建盞以鐵胎傲然出世,如今以變幻莫測的釉色卓越超群。加之柴燒而成的建盞古拙質樸,體現了宋代美學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 柴燒第一人!
    當然,作為臺灣柴燒第一人的田承泰,絕對也算現代的一方高人,他的作品是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大家,其價格遠超一般市面的柴窯作品。從那時到現在,他在近三十年的柴燒生涯裡,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的名字,在中國柴燒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Be Filled With … HOPE」 心中所充滿的……盼望 - 柴燒
    這聽起來似乎像是救命稻草,但真實的盼望的確就像一架直升飛機將你從戰火中營救出來一樣,你惟獨要做的就是登上飛機。陶藝家們懂得盼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來拉坯、塑形,然而決定最終燒制結果的仍在窯爐之內,許多時候,結果也許是令人十分沮喪的,甚至是心灰意冷的,尤其是當你以柴燒的方式進行陶藝創作時,其難度就更高了。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喜歡柴燒的人越來越多了?
    長久以來平民所使用的粗糙的柴燒產品因為非標準化的特徵進入大眾視野,柴燒的概念正是在這波審美浪潮中受到青睞。受柴燒的獨特魅力的吸引大眾提起柴燒最津津樂道的首當其衝的是柴燒的獨特變化,因為木柴在高溫下黏附於泥胎表面所形成的結晶釉,自然流淌而形態不一,窯內火焰的流竄在陶瓷胎體表面形成的火痕姿態各異,加之陶瓷藝術家根據這些變化又設計出不同的窯爐結構,如等,創造出蘇打燒、鹽燒等,進一步豐富了柴燒的藝術特色。
  • 新柴燒 新語言 新茶器
    柴房柴燒茶器的設計既有別於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形態,通過柴燒工藝滿足受眾對產品特殊、特定的審美要求。通過組合式設計、運用產品的構成要素,在造型設計上約束空間、突出茶器的柴燒藝術的審美特性,彰顯柴燒的獨特審美元素,強化個性色彩,並充分融合傳統藝術的審美意象,豐富柴燒茶器的藝術形象。
  •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汽窯、電窯燒制時添加木屑或松木油使得陶坯表面形成類似柴燒的基本紋理算是真正柴燒嗎?陳朝超柴燒近些年隨著傳統手工文化的興起,古老而又傳統的柴燒工藝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和青睞,柴燒陶瓷品也漸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
  • 華禹鈞瓷——柴燒名家崔松偉
    當代柴燒第一人在中國當代鈞瓷行業裡眾多的鈞瓷人 他被稱為柴燒第一人 他是一名熱愛鈞瓷的手藝人 他對鈞瓷的熱愛深入骨髓,伴隨一生
  • 幽靜、侘寂和雅拙的柴燒之美
    丹波燒,亦稱「立杭燒」,起源於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桃山時代(1585—1603年)末期開始使用釉藥,並以「登窯」取代「穴窯」燒制陶器,至江戶時代(1603-1867)主要製作茶具。桃山時代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期的「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公元16世紀下半葉,出兵朝鮮半島的豐臣秀吉將一批陶工帶回日本,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技術一直由此傳承至今。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2、龍窯柴燒特點①柴燒不較現代電燒華麗,但古樸有雅韻。②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添加木柴,難以保持恆溫。因此釉面氣泡也大小不一,富有層次。③柴燒用含油脂量高的松柴連燒三天三夜,豐富的油脂使胎體不乾澀,油潤細膩。
  • 魅力無限的柴燒作品你值得擁有
    瓷器常見燒成方式有氣燒、煤燒和柴燒,其中柴燒是最古老的燒制方法,幾千年前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燒瓷器的。柴燒出來的瓷器與氣燒相比,別有一種古樸的氣質,釉色溫潤、豔麗而不張揚,似乎經歷了千百年,巋然屹立,寵辱不驚。
  • 朱義海:偷砍燒柴記
    至此,它不是象有些人說的「有米無柴弄起飯來,有柴無米燒穿鍋底」那麼簡單。沒有燒柴怎麼能把米煮熟,沒有柴禾更難把要蒸、炒、煮、燜、燉、炸的各種菜弄好。因而,古人總結日常生活中開門七樣東西中時把柴放在首要位置上,說明柴在日常生活中是舉足輕重、不可小視的能源物資。城市現代發展中必須優化環境,減少汙染,已用上了清潔的電、天然氣等能源,杜絕了用柴禾煮飯和炒菜的做法。
  • 古法柴燒土陶,那不可思議的窯變之美一一探訪會澤縣土陶傳人鄧科滿
    柴燒,顧名思義,主要是指陶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氧化還原反應後導致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寬泛地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
  • 何為柴燒建窯建盞?龍窯與倒焰窯柴燒又有何不同?怎麼區分兩者?
    柴燒歷史較為悠久,建盞的燒制一開始就是採用柴燒法,用最傳統的木材進行升溫,而柴燒又分為傳統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有不少盞友剛看到看到這個兩個詞,不知道如何區分兩者,所以我們就來談一談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