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靜、侘寂和雅拙的柴燒之美

2020-12-26 茗嘴

丹波古窯所處的日本兵庫縣多紀郡今田村的立杭地區,山丘環繞,有著優美的田園風光,當地富含鐵質的土壤是上佳的制陶材料。該地區至今還有20來處窯場燒制樸素的陶器,當地人大多過著農夫般的儉樸生活,延續著傳統文化。

丹波燒,亦稱「立杭燒」,起源於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

桃山時代(1585—1603年)末期開始使用釉藥,並以「登窯」取代「穴窯」燒制陶器,至江戶時代(1603-1867)主要製作茶具。

桃山時代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期的「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

公元16世紀下半葉,出兵朝鮮半島的豐臣秀吉將一批陶工帶回日本,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技術一直由此傳承至今。

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丹波窯仍屬須惠器窯類型,多為丘陵斜坡上築的穴窯。

穴窯長約3米,寬為1.5米,高度為1.2-13米,煙囪為30釐米,突出在窯的深處,燒火口後沒有支柱。

丹波窯制陶多取材地表層,因坯體含鐵量高,燒成後呈鐵鏽紅黑色,再加上灰褐色的自然釉,形成了古丹波的神秘幽靜的風格特色,充滿幽玄的趣味,呈現出與常滑、備前的不同特質。

相對於常滑、越前,古代丹波更接近於備前。

早期坯胎白且明亮,隨著時代的推移,越往深處取材,色澤愈暗淡。

古丹波窯主要生產大型無釉陶缸、陶甕及擂缽、罐、甕德利(酒壺)等實用性陶器,丹波的酒瓶曾名揚四海。

丹波古陶素地無釉,基本不加紋飾,但其窯變色彩,在日本首屈一指。由於坯體含鐵量高,燒成後質地堅硬,呈現出鐵一般的視、觸肌理。在鐵色的坯體上,落灰釉自然流動,出現豐富的窯變效果,古樸中透著些野性。

初期的丹波燒受到常滑燒的影響,其作品多呈現強烈的色彩意象,十四世紀以來,丹波燒逐漸脫離常滑的陰影,充分展現土與火的自然特性,造就柴燒的幽靜、、雅拙之美,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柴房精品賞析

金色火痕系列——香爐
金色火痕系列——蓋碗
圖文原創來自柴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柴燒之美 自然無飾 不形而型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因為柴燒作品的變幻和充滿藝術審美價值,國外收藏家把柴燒作品視為奢侈收藏品。柴燒之美  柴燒可以是這樣的一種美,一種審慎與謙遜的美,一種未完成、不依循常規的隨興之美。
  • 專欄|2020最美繪本之一:《侘寂之美》
    它可能恢弘、炫目、優雅、靜美,也可能純真、趣怪、抽象、先鋒……唯一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在展現圖畫本身的力量,告訴我們——美會用它自己的語言對你訴說,需要你自己去聽,去感受,去理解,與承受。能夠和小朋友一起,經由圖畫書這個俯首可拾的媒介,看到美的不同姿態,對我們自己也是人生快事。
  •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
    陳朝超柴燒近些年隨著傳統手工文化的興起,古老而又傳統的柴燒工藝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和青睞,柴燒陶瓷品也漸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當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柴燒陶瓷製品,伴隨而來的也是有著不同的反響和問題出現。
  • 為什麼喜歡柴燒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兩種論點都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和歷史背景,論工匠精神,日本並不遜於任何國家,但陶瓷的製作有賴於多種因素的合力,景德鎮正是因為獨特的先天優勢,在陶瓷界獨領風騷。在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中,揶揄老人的臉為今戶燒(一種柴燒陶),可見日本的柴燒陶也並不是向來都討喜。日本柴燒的風行並影響著周邊國家,是和整個時代的審美趨勢密不可分的。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43件柴燒陶藝作品。陶藝大師林瑞華講解柴燒陶藝作品。(陳淑娥攝)30年前林瑞華因不忍見傳統陶業沒落,放棄前途看好的營造業工作,回到竹南蛇窯與父親林添福一起作陶。林瑞華從「橫焰火」的嘗試,到「半倒焰火」的實驗,發展至「全倒焰之火」的詮釋;從選土、練土到造窯;從撿木頭、分類到燒窯,藉由作品一次又一次把與火的對話記錄下來,醞釀出「釉母」理論。
  • 柴燒,素顏怎麼可以這麼美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土 SOILl  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 侘寂:寂寥又震撼的美
    (倫納德·科倫)但是,要真正理解侘寂,還需要理解在自然界中死亡之不可避免。這是侘寂之美的深層含義,即短暫、殘缺、無常。在日本,壓痕和不均勻的形狀不會被視為錯誤,而是被視為自然的產物。「侘寂」更針對不完整的事物,強調光陰流逝而帶來的滄穆與寂寥,崇尚無形之美的殘缺與不對稱。
  • 侘寂之美:日本不同尋常的世界觀
    「侘」(wabi)大致意思是「簡陋樸素的優雅之美」,而「寂」(sabi)意思是「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日本獨有的、對日本文化至關重要的哲理。但是,正如佛教僧侶相信的,語言是理解的敵人,這種描述只能觸及這一話題的表面。
  • 讀瓷·視界 ▏備前燒,獨一無二的侘寂之美
    讀瓷在上周推出《日本瓷器為什麼都叫「燒」?它有哪些》一文收到讀者留言,希望小編能介紹一下備前燒和相馬燒,今天小編就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備前燒吧。
  • 薪 柴 燒 誌
    燒犀觀火,結合五行。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灰落自然,返璞歸真。 陶窯文化是陶人的根源,柴燒陶藝之美緊緊扣住每位陶人的心靈。為提高產量及利用熱效率的引導,於是將數個窯間相連,採用斜坡式築窯,將第一窯室燒成時產生之熱氣,引入第二窯室,再由第二窯室引入第三窯室、第四窯室,以此類推,於是在熱空氣上升原理下,並以逐漸補柴燒窯之方式操作,此種類型之窯,因依山坡而建,外型又特殊,有登坡爬高之意故稱為【登窯】。登窯為中國最古老及傳統的窯爐之一,在大陸稱為【分室龍窯】或【階級窯】。
  • 《尋訪千利休》:解讀日本「侘寂之美」背後的社會歷史因素
    但隨著利休對美的極致追求和對不畏強權的個性招致秀吉不滿,加之利休的百姓影響力遠超過秀吉,嫉妒心和猜疑心強烈的秀吉最終還是容不下這個曾經救過自己一命的一代宗師…… 電影的每一幀都美得不可方物,導演完美呈現了千利休一生追尋的侘寂之美。為何千利休能夠以茶道將「侘寂之美」發揚光大?本文將解讀日本「侘寂美學」背後的社會歷史因素,以及侘寂美學對當今的影響。
  • 日本美學侘寂,經過時間淬鍊的不完美之美
    而這整體帶來的略微孤寂的感受又是那樣的和諧靜默,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如果說物哀是內觸及心,幽玄是意感於外,那侘寂呢?大西克禮在最後是這樣解釋這三者的差別,物哀是種帶著感觸的唯美,幽玄是種抒發而出的壯美,那侘寂則是一種反差氣質傳導出的安詳恬適之美。
  • 古法柴燒土陶,那不可思議的窯變之美一一探訪會澤縣土陶傳人鄧科滿
    站在院子中央,放眼四顧,目之所及都是土陶製品。地上擺滿了土陶製品,架子上也是土陶製品,甚至連走廊、樓梯、牆角擺放的都是土陶製品,整個小院都瀰漫著古色古香的氣息。當看到這些陶製品外表上因柴燒窯變後所表現出的金燦燦、黃澄澄、藍幽幽的釉彩,不由眼前一亮。陶製品各式各樣,或粗獷大氣,或精雕細刻,或小巧玲瓏,或溫潤敦厚,有成品,也有半成品,都晶瑩剔透,色彩斑斕,讓人一見便生愛慕之心。
  • 從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賞日本「侘寂」之美
    藉由日本歷史上的茶道大家,生活家千利休和當代建築界的傳奇大師安藤忠雄,來從古今不同的藝術形式,充分感知日本古典美學中的「侘寂」之美。千利休(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 。
  • 「Be Filled With … HOPE」 心中所充滿的……盼望 - 柴燒
    這聽起來似乎像是救命稻草,但真實的盼望的確就像一架直升飛機將你從戰火中營救出來一樣,你惟獨要做的就是登上飛機。陶藝家們懂得盼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來拉坯、塑形,然而決定最終燒制結果的仍在窯爐之內,許多時候,結果也許是令人十分沮喪的,甚至是心灰意冷的,尤其是當你以柴燒的方式進行陶藝創作時,其難度就更高了。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清代唐英在《陶冶圖說》裡就有提到:"陶坯入窯最宜潔淨,一沾泥渣便成斑駁,因窯風火氣衝突易於傷坯,此坯胎之所必用匣缽套裝也。"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傳統的柴燒技藝中匣缽確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
  • 與臺灣柴燒第一人田承泰老師的長夏之約
    ,讓飛奔的身心安放一刻,用「刷屏」的雙手觸摸自然地溫度、感受夏茶與柴燒的蜜味……之前我們寫到與火神對話的用心者臺灣柴燒界第一人田承泰先生,作為始終在自己的探索之路上超越自我的了不起的當代陶藝家,其作品是迄今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柴燒作品"。
  • 柴燒第一人!
    錯落有致的幾間房屋,被濃濃的深綠色包裹著,幾縷炊煙從間嫋嫋升起,頗像古代世外高人隱居之地的樣子。從那時到現在,他在近三十年的柴燒生涯裡,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的名字,在中國柴燒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魅力無限的柴燒作品你值得擁有
    瓷器常見燒成方式有氣燒、煤燒和柴燒,其中柴燒是最古老的燒制方法,幾千年前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燒瓷器的。柴燒出來的瓷器與氣燒相比,別有一種古樸的氣質,釉色溫潤、豔麗而不張揚,似乎經歷了千百年,巋然屹立,寵辱不驚。
  • 別樣陶藝——柴燒
    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據此次楠炘陶藝負責人介紹,柴燒的特色是不上任何釉,用陶土作為材料、木材作為燃料,從低溫到高溫連續24小時不間斷燒3-5天,柴窯和電窯、氣窯不同的是,傳統柴窯火不穩定,成品也相對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