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記者 | 張桔
2020年,在內地基金髮行一舉創下多項紀錄的同時,基金產品清盤數量也在同步提升。Wind數據顯示,若將不同份額分開統計,2020年全年清盤的基金數量約為164隻,這一數據已超過2019年全年的清盤數量。
從清盤的基金品種看,固收類產品清盤數量要遠多於權益類,特別是廣發和銀華兩家頭部公募全年清盤的產品數量已超過10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權益爆款時代,基金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向權益產品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盤產品中,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等幾家基金公司的清盤品種皆為權益類,如大摩華鑫的大摩新趨勢在2020年底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遭遇了清盤,而在此前的9月底,大摩睿成中小盤彈性也因相同原因遭遇了清盤。
「固定收益型產品大多是機構定製的產品,2020年債市經歷了明顯的過山車行情,從疫情後的寬鬆流動性驅動的大幅上漲行情到政策退出後的持續下跌,疊加年末諸多信用事件擾動,導致大量機構客戶或是獲利了結或是擔心信用風險而被迫退出。」上海某家券商基金分析師王曉明指出。
清盤產品悉數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爆款時代「瘦身」
《紅周刊》記者對2020年清盤基金逐一分析發現,在爆款權益時代,中小基金公司一年所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本就寥寥無幾,如果清盤的是權益類產品的話,對於相關公司的權益類陣營而言則是個不小的打擊。
首先看凱石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並沒有新發權益類基金產品,同時公司旗下的凱石灃、凱石湛、凱石涵行業精選、凱石淳行業精選、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等五隻權益產品也大多「迷你」。除去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外, 剩餘的基金基本上都面臨著一定的清盤危機。就基金業績表現看,即便是上述基金中2020年表現最好的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全年的淨值增長率也僅為47.58%,在同類產品中排名較為靠後。
一邊是沒有新發主動權益基金,而另一邊則是存量產品陣營出現縮減。2020年10月,凱石浩品質經營因觸發了合同終止條款而黯然謝幕;12月底,凱石源也因同樣原因而遭遇到清盤的命運。巧合的是,這兩隻基金從誕生到謝幕均僅經歷了王磊一位基金經理,且存續的時間均短暫,其中凱石源僅存續了大約1年零4個月,而凱石浩品質經營則存續了大約1年零5個月。
為何兩隻基金會如此快速謝幕?以相對存續時間更短的凱石源進行分析,從當初產品成立來看,其當初募集時規模也是勉強跨過了兩個億的成立門檻。或是受到規模的羈絆,自產品成立以來,基金經理一直在股票投資上顯得畏首畏尾:2019年四季報時,基金的前四大重倉股均為銀行股,其中有三隻還為當季新上市的公司。在2020年逐季季報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是股票倉位的大起大落,從一季度末的58.93%降至了二季度末的18.09%,再大幅回升至三季度末的56.49%,基金經理如此擇時操作或許也是規模壓力使然。再從重倉標的來看,基金經理基本沒有選擇任何三大熱門賽道的標的,或許這也是資金量有限所導致的。基金經理在季報中多次表示,投資思路是配置高ROE、高分紅水平的低估值板塊,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可以說,產品從一出生的規模短板造就了其快速清盤的結局。
同樣是全年清盤了兩隻權益類基金,大摩華鑫似乎沒有因「吐故納新」而實現權益類產品的做大做強。Wind資訊數據顯示,除去清盤的大摩新趨勢和大摩睿成中小盤彈性外,公司2020年所發行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僅有三隻,而若將三隻新基金的規模加總,仍無法跟同行的一隻爆款規模相提並論。
以最近剛剛清盤的大摩新趨勢為例,該基金的規模曾經歷了震蕩起伏的過程:2017年四季度末的規模約為1.40億元,此後經歷過兩個季度下跌後一度於2019年半年末時也曾回升至2.05億元,但此後便一路下行,最終在年底以清盤收場。基金從誕生到結束前後三年時間,第一任基金經理夏青的任職總回報約為-25.68%,而第二任基金經理繆東航的任職回報也不過為3.33%。
從2020年基金調倉思路來看,《紅周刊》記者發現,該產品的基金經理最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出在了大幅調倉踩錯熱點節奏。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該基金的重倉股還是較為明顯的以大金融為主的藍籌風格,例如二季報中平安、太保、工行、興業銀行、中信證券、交行就佔據了超過半數的重倉席位;但是到了三季報時畫風突變,基金經理將大盤藍籌風格的十隻重倉股全數更換,彼時基金重倉變成了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南微醫學、聖邦股份等熱門賽道的中小盤成長股,但結合全年僅僅大約25%的漲幅來看,這種孤注一擲的拼死一搏未能改變基金被清盤的命運,最終基金清盤可能也跟這次擇時較晚未能左側布局有關。
除去上述兩家公募外, Wind資訊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去年全年清盤的三隻基金均為權益類產品,且它們均發生在去年的7月,這三隻基金分別是華泰柏瑞國企整合精選、華泰柏瑞現代服務業和華泰柏瑞核心優勢,從在任基金經理看,並非同一個人。
「華泰柏瑞基金權益產品線眾多,除了擅長的量化產品、有一部分權益類產品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且小部分小眾產品主要還是以機構定製為主,一旦機構退出,對於華泰柏瑞來說眾多迷你基金反而會拖累其上報和新發產品。」王曉明向記者如是分析。
頭部公募基金公司亦有權益產品謝幕
大成遠見成長或創存續時間最短紀錄
上述的三家公司基本為規模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公司,而《紅周刊》記者發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在2020年結構性牛市中也有悲壯離開的情況,如南方、中銀、銀華、大成等公司旗下產品。
以大成基金的大成遠見成長為例,其從2019年10月30日成立到2020年9月10日清盤,產品僅僅經歷了不到一年的存續時間,幾乎創下近年來內地主動權益最快清盤紀錄。Wind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末,大成遠見成長A基金的規模約為3.52億元,但到了2020年的1季度末只剩下1.28億元了。二季度末,進一步下降到0.40億元。最終在三季度清盤。
從產品成立到謝幕,大成遠見成長的基金經理均為侯春燕一人,這位女將雖然在基金經理崗位的任職時間已經超過5年,但迄今並沒有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業績表現。從大成遠見成長的逐季建倉調倉來看,基金經理不僅偏離了2020年醫藥、科技、白酒三大主賽道,且所選的重倉股也多為細分賽道中的非龍頭品種,例如連續重倉兩個季度的凌霄泵業。根據該公司的三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6個席位均出自於大成基金。
此外,基金經理的換手率較高,其連續持有三個季度的股票僅包括海爾智家、海康威視、常熟銀行三家上市公司。若從2020年股價表現看,海爾智家和海康威視全年漲幅接近50%,基本屬於中等左右的水平,而常熟銀行則逆市下跌20%左右。更為重要的是,該基金經理並沒有選到一隻翻倍的重倉股。
侯春燕所管理的基金並不止這一隻,天天基金網顯示,她在大成一共管理過7隻基金,但最新在管的產品僅剩下大成創新成長和大成藍籌穩健這兩隻,而它們也都各有問題。其中,大成藍籌穩健連續兩年同類排名不佳,2020年排在985隻同類基金的第764位;而大成創新成長的其重倉畫風也頗為接近清盤的大成遠見成長,2020年全年淨值增長了36.41%,在同類985隻基金中排名821位。
同樣是來自於頭部公募公司,2021年第一隻清盤的權益類基金已經出爐。1月6日,嘉實基金公告稱,嘉實新添康已經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從1月6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從原因上來推算,其很有可能也是因業績不佳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2019年,該基金A類份額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約為8.40%;2020年,該基金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約為40.69%。
爆款權益時代主題類基金喜憂參半
文體娛樂主題兩隻清盤一隻艱難求生
爆款權益時代,內地的主題類產品也是雞犬升天,在白酒、科技、醫藥三大主流賽道之外,因光伏和新能源車的帶動,新經濟類主題公募也在2020年集體爆發,然而冰火兩重天的是,部分非市場熱點偏娛樂主題的公募類型就遭遇到冷落,部分產品出現清盤。
具體來說,內地公募中偏小眾的文體娛樂基金幾乎集體遭遇到清盤的寒流,其中來自頭部公募的中銀文體娛樂和銀華文體娛樂都在2020年清盤。以後者為例,其在2020年11月中旬清盤時的年度淨值增長率尚不到10%。從產品的歷任基金經理來看,無論是首任基金經理周大鵬還是第二任基金經理李宜璇,最終錄得的淨值增長率均為負值。
究其原因,或與基金經理恪守契約配置文體娛樂概念相關的股票有關。以清盤前的最後一份季報來看,三七互娛連續多個季度排在銀華文體娛樂重倉股的前五位,但是作為細分板塊的龍頭股之一,該股去年全年的漲幅僅約為15.97%。此外,其配置的吉比特、奧飛娛樂、掌趣科技、完美世界等個股全年表現也有類似情況大同小異。可以說,戰疫時代遊戲股的短暫輝煌並未光耀全年,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仍在存續運作的有匯添富文體娛樂主題和銀河文體娛樂主題,其中銀河的主題基金狀況堪憂:2020年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僅為8.83%,三季度末的規模僅約為0.35億元,幾乎處在命懸一線狀態。Wind資訊數據顯示,銀河文體娛樂主題成立於2018年的4月中旬,2019年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約為45%,尚且能夠排在同類產品的前三分之一,但進入2020年後則表現明顯反常,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僅為8.83%,在同類1891隻基金中排在了第1757位。
對比上述清盤的同類基金,銀河文體娛樂主題也曾一度偏離了契約對行業的限定,但是這種適度的偏離並未收到良好的效果。二季報中,基金經理選擇了王府井和格力地產,同時還選擇了寶通科技和裕同科技兩隻偏網際網路科技類的股票。但僅僅一個季度過後,上述四隻重倉股已經在十大重倉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天目湖、中青旅、錦江酒店等旅遊概念股,這樣頻繁調倉的行為雖然看似和文體娛樂的主題多少有些關聯,但是在業績的試金石下「成王敗寇」,投資者大多還是選擇果斷離場。
「該基金也有很大概率會被清盤,源於它所對標的中證文體休閒指數近兩年整體表現不佳。對於基金公司來說,首先要判斷設定主題類公募的所屬賽道究竟是朝陽類產業還是夕陽類產業,未來的市場空間會有多大,儘量選擇規模比較大的行業做主題類產品。」愛方財富基金分析師程亮亮向《紅周刊》記者強調。
文體娛樂主題類產品的遭遇代表了非熱門賽道主題公募的尷尬現狀:如果選擇恪守基金投資主題,則可能業績和規模都會一落千丈。但若選擇風格漂移布局其他行業,也有可能選錯賽道無法有效提振業績,從而也會招來投資者的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