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權益大年清盤164隻 凱石、大摩等公司產品「瘦身」

2021-01-17 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張桔

2020年,在內地基金髮行一舉創下多項紀錄的同時,基金產品清盤數量也在同步提升。Wind數據顯示,若將不同份額分開統計,2020年全年清盤的基金數量約為164隻,這一數據已超過2019年全年的清盤數量。

從清盤的基金品種看,固收類產品清盤數量要遠多於權益類,特別是廣發和銀華兩家頭部公募全年清盤的產品數量已超過10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權益爆款時代,基金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向權益產品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盤產品中,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等幾家基金公司的清盤品種皆為權益類,如大摩華鑫的大摩新趨勢在2020年底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遭遇了清盤,而在此前的9月底,大摩睿成中小盤彈性也因相同原因遭遇了清盤。

「固定收益型產品大多是機構定製的產品,2020年債市經歷了明顯的過山車行情,從疫情後的寬鬆流動性驅動的大幅上漲行情到政策退出後的持續下跌,疊加年末諸多信用事件擾動,導致大量機構客戶或是獲利了結或是擔心信用風險而被迫退出。」上海某家券商基金分析師王曉明指出。

清盤產品悉數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爆款時代「瘦身」

《紅周刊》記者對2020年清盤基金逐一分析發現,在爆款權益時代,中小基金公司一年所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本就寥寥無幾,如果清盤的是權益類產品的話,對於相關公司的權益類陣營而言則是個不小的打擊。

首先看凱石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並沒有新發權益類基金產品,同時公司旗下的凱石灃、凱石湛、凱石涵行業精選、凱石淳行業精選、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等五隻權益產品也大多「迷你」。除去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外, 剩餘的基金基本上都面臨著一定的清盤危機。就基金業績表現看,即便是上述基金中2020年表現最好的凱石瀾龍頭經濟定開,全年的淨值增長率也僅為47.58%,在同類產品中排名較為靠後。

一邊是沒有新發主動權益基金,而另一邊則是存量產品陣營出現縮減。2020年10月,凱石浩品質經營因觸發了合同終止條款而黯然謝幕;12月底,凱石源也因同樣原因而遭遇到清盤的命運。巧合的是,這兩隻基金從誕生到謝幕均僅經歷了王磊一位基金經理,且存續的時間均短暫,其中凱石源僅存續了大約1年零4個月,而凱石浩品質經營則存續了大約1年零5個月。

為何兩隻基金會如此快速謝幕?以相對存續時間更短的凱石源進行分析,從當初產品成立來看,其當初募集時規模也是勉強跨過了兩個億的成立門檻。或是受到規模的羈絆,自產品成立以來,基金經理一直在股票投資上顯得畏首畏尾:2019年四季報時,基金的前四大重倉股均為銀行股,其中有三隻還為當季新上市的公司。在2020年逐季季報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是股票倉位的大起大落,從一季度末的58.93%降至了二季度末的18.09%,再大幅回升至三季度末的56.49%,基金經理如此擇時操作或許也是規模壓力使然。再從重倉標的來看,基金經理基本沒有選擇任何三大熱門賽道的標的,或許這也是資金量有限所導致的。基金經理在季報中多次表示,投資思路是配置高ROE、高分紅水平的低估值板塊,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可以說,產品從一出生的規模短板造就了其快速清盤的結局。

同樣是全年清盤了兩隻權益類基金,大摩華鑫似乎沒有因「吐故納新」而實現權益類產品的做大做強。Wind資訊數據顯示,除去清盤的大摩新趨勢和大摩睿成中小盤彈性外,公司2020年所發行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僅有三隻,而若將三隻新基金的規模加總,仍無法跟同行的一隻爆款規模相提並論。

以最近剛剛清盤的大摩新趨勢為例,該基金的規模曾經歷了震蕩起伏的過程:2017年四季度末的規模約為1.40億元,此後經歷過兩個季度下跌後一度於2019年半年末時也曾回升至2.05億元,但此後便一路下行,最終在年底以清盤收場。基金從誕生到結束前後三年時間,第一任基金經理夏青的任職總回報約為-25.68%,而第二任基金經理繆東航的任職回報也不過為3.33%。

從2020年基金調倉思路來看,《紅周刊》記者發現,該產品的基金經理最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出在了大幅調倉踩錯熱點節奏。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該基金的重倉股還是較為明顯的以大金融為主的藍籌風格,例如二季報中平安、太保、工行、興業銀行、中信證券、交行就佔據了超過半數的重倉席位;但是到了三季報時畫風突變,基金經理將大盤藍籌風格的十隻重倉股全數更換,彼時基金重倉變成了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南微醫學、聖邦股份等熱門賽道的中小盤成長股,但結合全年僅僅大約25%的漲幅來看,這種孤注一擲的拼死一搏未能改變基金被清盤的命運,最終基金清盤可能也跟這次擇時較晚未能左側布局有關。

除去上述兩家公募外, Wind資訊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去年全年清盤的三隻基金均為權益類產品,且它們均發生在去年的7月,這三隻基金分別是華泰柏瑞國企整合精選、華泰柏瑞現代服務業和華泰柏瑞核心優勢,從在任基金經理看,並非同一個人。

「華泰柏瑞基金權益產品線眾多,除了擅長的量化產品、有一部分權益類產品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且小部分小眾產品主要還是以機構定製為主,一旦機構退出,對於華泰柏瑞來說眾多迷你基金反而會拖累其上報和新發產品。」王曉明向記者如是分析。

頭部公募基金公司亦有權益產品謝幕

大成遠見成長或創存續時間最短紀錄

上述的三家公司基本為規模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公司,而《紅周刊》記者發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在2020年結構性牛市中也有悲壯離開的情況,如南方、中銀、銀華、大成等公司旗下產品。

以大成基金的大成遠見成長為例,其從2019年10月30日成立到2020年9月10日清盤,產品僅僅經歷了不到一年的存續時間,幾乎創下近年來內地主動權益最快清盤紀錄。Wind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末,大成遠見成長A基金的規模約為3.52億元,但到了2020年的1季度末只剩下1.28億元了。二季度末,進一步下降到0.40億元。最終在三季度清盤。

從產品成立到謝幕,大成遠見成長的基金經理均為侯春燕一人,這位女將雖然在基金經理崗位的任職時間已經超過5年,但迄今並沒有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業績表現。從大成遠見成長的逐季建倉調倉來看,基金經理不僅偏離了2020年醫藥、科技、白酒三大主賽道,且所選的重倉股也多為細分賽道中的非龍頭品種,例如連續重倉兩個季度的凌霄泵業。根據該公司的三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6個席位均出自於大成基金。

此外,基金經理的換手率較高,其連續持有三個季度的股票僅包括海爾智家、海康威視、常熟銀行三家上市公司。若從2020年股價表現看,海爾智家和海康威視全年漲幅接近50%,基本屬於中等左右的水平,而常熟銀行則逆市下跌20%左右。更為重要的是,該基金經理並沒有選到一隻翻倍的重倉股。

侯春燕所管理的基金並不止這一隻,天天基金網顯示,她在大成一共管理過7隻基金,但最新在管的產品僅剩下大成創新成長和大成藍籌穩健這兩隻,而它們也都各有問題。其中,大成藍籌穩健連續兩年同類排名不佳,2020年排在985隻同類基金的第764位;而大成創新成長的其重倉畫風也頗為接近清盤的大成遠見成長,2020年全年淨值增長了36.41%,在同類985隻基金中排名821位。

同樣是來自於頭部公募公司,2021年第一隻清盤的權益類基金已經出爐。1月6日,嘉實基金公告稱,嘉實新添康已經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從1月6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從原因上來推算,其很有可能也是因業績不佳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2019年,該基金A類份額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約為8.40%;2020年,該基金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約為40.69%。

爆款權益時代主題類基金喜憂參半

文體娛樂主題兩隻清盤一隻艱難求生

爆款權益時代,內地的主題類產品也是雞犬升天,在白酒、科技、醫藥三大主流賽道之外,因光伏和新能源車的帶動,新經濟類主題公募也在2020年集體爆發,然而冰火兩重天的是,部分非市場熱點偏娛樂主題的公募類型就遭遇到冷落,部分產品出現清盤。

具體來說,內地公募中偏小眾的文體娛樂基金幾乎集體遭遇到清盤的寒流,其中來自頭部公募的中銀文體娛樂和銀華文體娛樂都在2020年清盤。以後者為例,其在2020年11月中旬清盤時的年度淨值增長率尚不到10%。從產品的歷任基金經理來看,無論是首任基金經理周大鵬還是第二任基金經理李宜璇,最終錄得的淨值增長率均為負值。

究其原因,或與基金經理恪守契約配置文體娛樂概念相關的股票有關。以清盤前的最後一份季報來看,三七互娛連續多個季度排在銀華文體娛樂重倉股的前五位,但是作為細分板塊的龍頭股之一,該股去年全年的漲幅僅約為15.97%。此外,其配置的吉比特、奧飛娛樂、掌趣科技、完美世界等個股全年表現也有類似情況大同小異。可以說,戰疫時代遊戲股的短暫輝煌並未光耀全年,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仍在存續運作的有匯添富文體娛樂主題和銀河文體娛樂主題,其中銀河的主題基金狀況堪憂:2020年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僅為8.83%,三季度末的規模僅約為0.35億元,幾乎處在命懸一線狀態。Wind資訊數據顯示,銀河文體娛樂主題成立於2018年的4月中旬,2019年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約為45%,尚且能夠排在同類產品的前三分之一,但進入2020年後則表現明顯反常,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僅為8.83%,在同類1891隻基金中排在了第1757位。

對比上述清盤的同類基金,銀河文體娛樂主題也曾一度偏離了契約對行業的限定,但是這種適度的偏離並未收到良好的效果。二季報中,基金經理選擇了王府井和格力地產,同時還選擇了寶通科技和裕同科技兩隻偏網際網路科技類的股票。但僅僅一個季度過後,上述四隻重倉股已經在十大重倉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天目湖、中青旅、錦江酒店等旅遊概念股,這樣頻繁調倉的行為雖然看似和文體娛樂的主題多少有些關聯,但是在業績的試金石下「成王敗寇」,投資者大多還是選擇果斷離場。

「該基金也有很大概率會被清盤,源於它所對標的中證文體休閒指數近兩年整體表現不佳。對於基金公司來說,首先要判斷設定主題類公募的所屬賽道究竟是朝陽類產業還是夕陽類產業,未來的市場空間會有多大,儘量選擇規模比較大的行業做主題類產品。」愛方財富基金分析師程亮亮向《紅周刊》記者強調。

文體娛樂主題類產品的遭遇代表了非熱門賽道主題公募的尷尬現狀:如果選擇恪守基金投資主題,則可能業績和規模都會一落千丈。但若選擇風格漂移布局其他行業,也有可能選錯賽道無法有效提振業績,從而也會招來投資者的口誅筆伐。

相關焦點

  • 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 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年內迄今僅有一隻短債產品成功發行在2020年爆款權益基金盛宴中, 頭部公募憑藉規模效應大收管理費,全年賺得盆滿缽盈,但部分小基金公司卻在行業馬太效應下慘澹度日,頭尾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
  • 權益大年公募基金髮行兩極分化 中小公司缺席盛宴各有「苦衷」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作者:張桔2019年成為公募基金的大年,全年公募新發基金成績斐然:公募全年發行新產品數量達到1047隻,創出歷史新高;全年總發行規模達到1.43萬億元,平均發行規模達到13.68億。但是,有多家基金公司沒有參與到這場權益新品發行盛宴中,例如東吳基金、益民基金等等。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大摩新趨勢單日暴漲10.27%!背後發生了什麼?
    大摩新趨勢9號的淨值大漲備受關注,記者從基金公司了解到,原因系上周五機構大額贖回導致,接下來有可能面臨清盤風險。作為應對之策,有的基金公司重新打開申購,有的公司則把希望寄託與幫忙資金「保殼」。分析人士指出,業績波動造成淨值波動不利於投資人長期持有利益,尤其對於迷你型產品應該迴避。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張桔在爆款產品頻出的2020年,申萬菱信基金未能收穫一隻爆款權益產品,這使得公司最新規模又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隻產品的年內業績雖然表現不菲,但規模上卻令人失望,甚至有的還出現清盤警報聲。
  • 基金大年「AB面」:頭部「熱」難捂尾部「冷」
    □本報記者 李嵐君 逾3萬億元新發規模、1300餘只新基金成立……這些數據映射出公募基金大年裡的豐收和喜悅。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整體管理規模邁上新臺階、頭部基金公司規模擴張的同時,位於尾部的小公司們正在苦苦掙扎。
  • 喜提超級大年,2020中國公募基金十大新聞來了!
    爆款基金貫穿全年。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98隻,合計募集規模3.12萬億元。這當中,權益基金是絕對主角,發行規模達到2.001萬億,佔比64.15%,這也是權益新基金第一次年度成立規模超過2萬億。其中,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100億,這一數據是今年新基金創下的又一個新紀錄。
  • ...2019年5位基金經理離職 迷你產品扎堆14隻被清盤|基金經理X檔案
    來源:投資時報該公司去年有14隻產品遭遇清盤,截至年末,國投瑞銀行業先鋒、國投瑞銀中證下遊、國投瑞銀歲增利A\C、國投瑞銀歲贏利等多隻基金的規模處於清盤線之下《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在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又呈現出怎樣的變動情況?近日,《投資時報》根據Wind數據進行統計,並推出《2019中國公募基金經理X檔案》專題。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來自96家基金公司的233名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其中12家基金公司有5位以上基金經理離職。
  • 銀行理財產品闖關權益投資:PK公募基金戰績如何?
    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調整,資管行業還處在轉型期,尤其是銀行、信託等機構仍在嘗試著向標準化投資的資產管理模式轉型,在大資管統一的起跑線上,公募基金具備了相對更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從市場表現上看,2020年是典型的權益市場豐收年。公募基金大發展,特別是權益型基金在發行量、收益率表現上都令人振奮。
  • 年內已有24隻基金募集失敗 債券型基金佔比過半
    儘管2020年被稱為公募基金「大年」,但仍有部分基金募集失敗。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年內已有24隻基金募集失敗,其中債券型基金的佔比過半。另一方面,部分基金也面臨清盤風險,截至目前,全市場還有651隻基金規模(A/C份額合併計算,下同)不足5000萬元。
  • 匯安基金副總經理加一,總經理劉強上任近四月,旗下8隻基金仍存清盤...
    據悉,匯安基金2016年4月成立時間,劉強4月加入匯安基金。作為公司的首批股東和高管,可以說匯安基金髮展至今,劉強都參與其中。上任總經理之後,劉強未來將如何帶領公司發展,受到市場關注。根據Choice數據顯示,三季度匯安基金規模上升30.47%,但規模增大的背後卻存在多項問題,如迷你產品眾多、部分基金瀕臨清盤的窘境。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在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內外雙循環」宏觀經濟背景下,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正在推動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強化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的格局,驅動公募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進程。驅動3萬億元新發基金背後的力量和邏輯是什麼?基金行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突破與挑戰?
  • 公募大年多項數據創新高!總規模18.5萬億,新發超3萬億
    今年以來,公募整體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連續邁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可謂氣勢如虹。截至12月24日,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54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產品數量更是從去年底的6500多隻增長到今年10月底的7600多隻。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殭屍基金」清盤再提速 創金合信基金打包清盤三隻基金
    但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份額分別增加885.01億份、3775.68億份,可見上半年存量權益類基金贖回同樣兇猛,權益類「殭屍基金」再次擴散,基金清盤恐再次提速。  昨日,國投瑞銀基金、創金合信基金、東吳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共發布了7份基金清算報告,另有一份清算報告提示性公告,下半年來,「殭屍基金」清盤有再次提速的趨勢。
  • 迷你」基金公司成牛市看客 加速「空殼化
    小公募出現「空殼化」  在所有「迷你」基金公司中,華宸未來與國開泰富最為典型,公募「家底」不足2億元,夠不上一隻常規基金的成立條件,稱為「空殼化」公募也不為過。  每次的公募行業規模排名,對華宸未來來說都無異於一個尷尬時刻,其常年處於底部一列。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華宸未來已走到「歸零」的邊緣,旗下碩果僅存的兩隻公募產品均面臨清盤危機。
  • 公募MOM產品「呼之欲出」 多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
    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在這一年時間裡,不少大中型機構都基金投身其中,公募MOM產品已經完成上報、答辯等過程,距離獲批僅剩「臨門一腳」;私募領域MOM,多家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策馬揚鞭,積極備案了多隻私募MOM。展望未來時,各大機構都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固收+基金強勢吸金年內募資接近3000億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在數量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新成立偏債混合基金、二級債基164隻,合計募集規模2768.98億元。加上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規模接近3000億元。其中,有5隻新基金募集規模超過了100億元。
  • 業績黯淡 新華基金「光輝歲月」何時再現?
    出品|每日財報作者|淇子把迷你基金清盤,近年來已成為行業優勝劣汰的正常表現。不過如果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清盤數量過多,遠遠大於自身管理數量和管理規模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或許意味著基金公司遇到了一些問題,新華基金便是如此。據《每日財報》了解,新華基金成立於2004年,憑藉主動權益投資,也曾在公募基金行業內名噪一時。
  • 遞交公募申請11個月後,證監會向利得基金連發11問,利得系旗下公司...
    請提交防範利得基金與利得科技參控股的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相關機制安排。   此外,在多年擴張道路上,「利得系」旗下多個公司出現了違規的現象。反饋意見中有兩條均提到違規問題。   1、利得資本所管理的多隻私募基金存在延期兌付和涉訴情況。針對前述情況,請就利得資本是否符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第七條第六項條件進行論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