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2020-12-23 新浪財經

原標題: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張凌之 實習記者 張舒琳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

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其中,南方基金和鵬華基金為新晉非貨規模前十。此外,匯添富、廣發、華夏、富國、博時、嘉實今年非貨規模增長均超過90%。

爆款基金頻出成為頭部基金公司規模驟增的重要砝碼。今年以來,共有40隻新發基金首募規模超過百億。其中,僅匯添富一家就佔據10隻,還有6隻來自於易方達,鵬華、南方和華夏基金則各有3隻。憑藉不凡的權益基金髮行業績,匯添富一舉進入基金公司規模前三。

Wind數據顯示,茅煒、王博管理的南方成長先鋒A、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A、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A、饒曉鵬管理的華安聚優精選,均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完成300億元募集目標,不得不提前結束認購。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首發當天就有1371.04億元資金認購,遠遠超過300億元規模上限,最終配售比僅為21.88%。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銀行、保險系大型基金公司今年的基金規模卻大幅縮水。上海證券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2019年、2020年是權益類基金產品,特別是主動管理權益類產品的發行大年,在主動權益投資領域更為擅長的基金公司收穫頗豐。銀行系背景的基金公司,大部分更擅長固收類資產的投資,疊加今年債券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因此基金規模不約而同出現縮減。

市場兩極分化

在公募基金規模一路高歌猛進,新發基金爆款頻出的基金髮行大年,仍有不少基金公司沒有新成立的基金,也有不少基金面臨募集失敗或慘遭清盤的窘境。

分公司看,今年共有128家基金公司成立了新基金。按照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145家基金公司計算,有17家基金公司2020年以來沒有新成立的產品;此外,新成立數量在10隻以上(含10隻)的公司有44家,在有新基金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有84家今年以來新成立產品數量不足10隻。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募集失敗的基金多達22隻。2019年,募集失敗的基金數量為20隻。在梳理這些募集失敗的基金後發現,它們多為中小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且以債券型和指數型基金居多。

除了新基金頻頻募集失敗外,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達153隻。2019年全年,清盤基金數量為130隻,這些清盤基金同樣以債券型和指數型基金居多。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公募基金的發行盛況歷史罕見,但除了爆款基金遠遠多於去年外,募集失敗的產品數量也超過去年。在產品基數增大的情況下,說明市場兩極分化的情況更加嚴重。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坦言,究其原因,基金能否發行成功以及發行規模的大小在很多時候取決於渠道。但在頭部效應和明星基金經理效應愈發明顯的今年,中小基金公司發行基金的難度倍增。「很多時候渠道給我們排的發行時間都是節假日前後,也是其他大中型基金公司不願被安排的時間段。此外,對我們新發基金的發行時間、營銷力度也不及其他大的基金公司。」上述小型基金公司人士說。

上述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表示,基金公司頭部效應越來越顯著。頭部基金公司不論在投研實力和營銷渠道上均有優勢,公司的整體運作處在產品業績佳、知名度高易於銷售、對於代銷渠道議價能力強的良性循環中,該類頭部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較難被超越。另一方面,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新產品發行市場處於劣勢,受限於管理規模,甚至很難進入大型代銷機構的「白名單」。

在2020年這個公募基金「大年」,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一路高歌猛進,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多隻爆款基金的加持下,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持續「霸榜」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前三,南方基金和鵬華基金躋身非貨規模前十,匯添富、廣發、華夏、富國、博時、嘉實等今年非貨規模增長超90%。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對比來看,今年有17家中小基金公司沒有新產品成立,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還面臨募集失敗和慘遭清盤的窘境。

相關焦點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隻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隻創下歷史新高。
  • 基金大年「AB面」:頭部「熱」難捂尾部「冷」
    □本報記者 李嵐君 逾3萬億元新發規模、1300餘只新基金成立……這些數據映射出公募基金大年裡的豐收和喜悅。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整體管理規模邁上新臺階、頭部基金公司規模擴張的同時,位於尾部的小公司們正在苦苦掙扎。
  • 人才流失引擔憂 華潤元大、金信基金等7公司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
    原標題:部分中小型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證券時報電子報/李迪公募基金行業今年迎來了大豐收,但基金經理離職高峰再次出現。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率超過20%。在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的趨勢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受離職潮的衝擊更為嚴重。
  • 規模縮水、多隻產品長跑排名「墊底」 金鷹基金「成人禮」的煩惱
    公開數據顯示,金鷹基金旗下多隻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告負,且同類排名墊底。在非貨幣基金整體數據上,金鷹基金的最新規模不僅較此前峰值縮水逾四成,與同在2002年成立的其他6家基金公司相比也排名靠後。如今「成人禮」將近,18歲的金鷹基金又將如何挽回此前頹勢?
  • 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2020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行業總規模較2019年四季度增長1.89萬億元,增長至166134.04億元。非貨幣基金規模方面,2020年一季度也大幅增長,升至約81787.28億元,環比增長約12.01%。02、百大公募基金規模(非貨幣)總排名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規模後,2020年一季度百大公募基金公司規模(非貨幣)排名出爐。
  • 銀行系公募業績顯著分化 中加、建信基金缺席爆款權益盛宴
    記者 | 曹井雪 爆款權益時代,內地公募基金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全年最為受益的兩家公司非易方達和匯添富莫屬,兩家公司幾乎年內新發的權益基金悉數成為爆款。再疊加旗下擁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的廣發,頭部公募在全年的盛況中賺得盆滿缽盈。
  • 56億公募基金分倉佣金江湖大變局:頭部券商穩坐「白名單」 中小...
    不過,「二八格局」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調查發現,部分基金公司在選擇合作券商時出現了向頭部券商集中的明顯變化。不過,「二八格局」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調查發現,部分基金公司在選擇合作券商時出現了向頭部券商集中的明顯變化。
  • 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 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年內迄今僅有一隻短債產品成功發行在2020年爆款權益基金盛宴中, 頭部公募憑藉規模效應大收管理費,全年賺得盆滿缽盈,但部分小基金公司卻在行業馬太效應下慘澹度日,頭尾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
  • 千億規模只是公募頂流"入場券"?這些中型公司是如何突圍的
    2020年,結構性牛市給公募行業整體帶來了極佳的發展機遇,但強者恆強、馬太效應等關鍵詞也貫穿於這一年的行業討論中。頭部公司縱橫捭闔,開疆拓土,佔據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不過,也有一些奮楫中遊的公募基金公司,從自身優勢出發,蓄勢發力,今年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這些公司是如何突圍的?
  • 2020基金公司業績50強榜單來了!更有3年、5年長期榜單
    諾德基金、泓德基金、銀華基金、東證資管、易方達、前海開源、民生加銀、交銀施洛德排名第三至第十,這些基金公司整體收益均超過113%。此外,興全基金、國泰基金、上銀基金、萬家基金、圓信永豐等最近5年的權益基金絕對收益也超過100%。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海通證券專門設置了權益類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絕對收益排行榜。
  • 博道基金祭出新混基 張建勝高凱「新手上任」管理首隻基金
    在2020年這個公募基金「大年」,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一路高歌猛進,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與此同時,仍有不少基金公司沒有新成立的基金,也有不少基金面臨募集失敗或慘遭清盤的窘境。值得注意的是,MSCI指數公司在美東時間12月15日發布聲明稱,決定把10隻中國公司股票從全球可投資指數系列的成份股組合內剔除。而熱火朝天的基金髮行市場並未因為年末將至而降溫。
  • 全球Top 10基金公司排名出爐
    經歷了新冠病毒肆虐的2020年,在各國政府救市政策的刺激下,全球主要市場的表現屢攀新高,不少基金公司的業績和規模亦錄得可觀增長。 日前,英國媒體Buy Shares公布最新的全球前十大共同基金公司排名,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十家公司的總資產管理規模高達34.26萬億美元,比美國2020年的GDP還高出超過六成。 根據Buy Shares的數據,前十大共同基金公司及各自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 1.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記者梳理後發現,這些百億元級爆款基金主要聚集在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鵬華等頭部基金公司。這些公司產品研發及銷售渠道實力雄厚,甚至上演了「15隻百億元基金一日售罄」的劇情。從基金公司發行爆款基金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鵬華等基金公司的新發爆款產品相對較多,分別收穫10隻、5隻、3隻、3隻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募資規模分別達到1587.19億元、902.39億元、580.04億元、559.36億元。從基金公司新發基金產品總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廣發、鵬華等基金公司的發行規模均達千億元,是今年新發基金的「主產地」。
  • 公募基金正式進入18萬億時代 今年新發基金規模或破3萬億
    這是年內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第7次刷新紀錄,接連打破四個萬億關口,至此我國公募基金正式進入了18萬億時代。 權益類產品成規模增長主力。來自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混合型基金整體規模增加近兩萬億元,股票型基金規模增超5000億元,上述二者合計增長了2.43萬億元,權益類基金規模增幅達69%。
  • 餘額寶躋身全球10大基金排名第7 規模約5000億元
    餘額寶貨幣基金餘額寶的飛速壯大不僅讓國內小夥伴們驚呆了,其規模也開始在全球基金業佔據重要位置。證券時報記者對比晨星資訊提供的全球大基金資產淨值數據發現,截至2014年2月底,餘額寶對應的天弘增利寶已躋身全球前十大基金行列,暫時名列第七位,已超過了全球聞名的富達反向基金等著名基金產品。晨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底,全球基金業中,一共有5隻共同基金的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兩隻貨幣基金、一隻ETF、一隻指數基金和一隻債券基金。
  • 基金業績排名年度爭冠戰:少數公司的蜜糖,整個行業的砒霜
    對基金公司來說,倘若可以躋身年度收益率前十名,甚至奪得冠軍,會產生很好的宣傳效果,大的基金公司可以藉此鞏固行業地位,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則可以一戰成名,都有利於在未來吸引投資者購買自己公司的基金,擴大規模,收取更多的管理費。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
    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為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隻基金總份額為1.42萬億份,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節奏,全年新成立基金份額有望突破3萬億份。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
    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為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隻基金總份額為1.42萬億份,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節奏,全年新成立基金份額有望突破3萬億份。
  • 匯安基金副總經理加一,總經理劉強上任近四月,旗下8隻基金仍存清盤...
    2005年4月加入嘉實基金,先後任固定收益研究員、投資經理。2008 年 5月加入建信基金,先後任基金經理、投資部副總監、固定收益首席投 資官、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曾管理建信穩定增利、雙息紅利、安心保本等債券型基金。 2018年 5月加入匯安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現任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董事總經理。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爆款權益產品頻出的2020年,內地基金公司馬太效應愈發顯著,年內成功收穫爆款產品的公募基金普遍日子過得滋潤,而募集成績不理想的,則只能勒緊褲腰帶度日,這其中就包括總部位於上海的申萬菱信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申萬菱信基金在內地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8位,相比中期排名後退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