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2020-12-23 天天基金網

  臨近年末,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再度打響。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隻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隻創下歷史新高。進入年關,新發基金腳步仍未停歇,全市場中等待發行的基金共計72隻。

  北京一位渠道人士表示,「臨近年底又到發行衝刺期,加上大家對明年市場普遍謹慎,所以我們希望抓緊今年最後一個月拼一把。」

  公募衝刺「年終規模戰」

  但記者走訪時發現,今年的基金公司「年終規模戰」和往年有些許不同。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會在年底做最後努力,因為每年基金公司KPI考核周期都是到12月31日,時點規模是管理團隊業績的重要體現。

  一般來說,大家衝規模都會利用固收產品,主要是中長期純債基金。但今年和往年不同,一方面,A股牛市賺錢效應,頭部公司爆款頻出,有明星基金經理的公募,會把主動權益基金作為年底衝規模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今年證監會對於債券基金申報的新規,發完一個上報一個,使得各家公司手裡的債基新基金數量驟減,債基對規模的貢獻銳減。

  至於衝規模能否幫助基金公司盈利,她認為,盈利貢獻有限,一些基金公司營銷投入不少,但花錢賺吆喝。但存在即合理,大中型公司追求年底的漂亮答卷,相對排名提升;小公司則力求提升次年拓展業務的競爭力。

  「所謂的規模衝刺已經和往年不一樣了。」上海一家頭部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則認為,沒有根基的規模增長毫無意義。事實證明,衝規模並不一定能助力基金公司盈利,現在基金公司的產品發行還是會根據市場情況來布局,畢竟投資者可以賺錢,才是公司長期發展的動力。站在當前時點,基金公司確實發掘到銀行端很大的中低風險產品訴求,如果可以發揮基金公司股債投資優勢,轉化部分投資訴求,對公募行業而言就是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不會盲目為了短期規模發產品,更考慮長線布局。

  下半年來出現5隻百億級「固收+」

  在這場「年終規模戰」中,基金公司新發產品涵蓋主動權益、ETF等全產品線,「爆款」也是接連出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從三季度開始,「固收+」產品開始站上「風口」。

  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共有14隻基金產品發行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其中5隻是「固收+」產品。11月,發行規模第一的匯添富穩健匯盈就是「固收+」產品,首發規模達170億元,易方達悅興和華夏鼎清緊隨其後,首發規模均超百億元。

  除了「固收+」產品以外,定開債基也助力壯大規模。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有近10隻發行規模在80億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在新基金髮行市場中,在發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多達21隻,等待發行的偏債混合型基金有11隻。

  臨近年底,對於基金公司接連發行「固收+」和定開債類型產品這一現象,西部利得基金公募投資部副總經理、公募混合資產部總經理周帥認為,對於「固收+」產品和定開類產品的發行擴容來說,主要是今年整體各個市場的波動都在顯著增大,穩健偏好的投資者需要一類替代產品,「固收+」在策略層面對市場傳統存量品種形成了一定的補充,定開類產品則通過一定的鎖定期限為相應的投資策略提供了更為平穩的應用場景。從產品自身的角度來看,上述兩類產品的持續發行有助於進一步優化市場格局,豐富投資人的可選產品線,並且能夠滿足居民的長期資產配置需求。

  基煜基金認為,近年來,部分基金公司加大了對於非貨基金規模的考核權重,因此在衝規模的過程中,基金公司加大了對「固收+」、定開債等非貨幣型基金的推廣力度。對於基金公司而言,不斷提升的規模會對公司盈利帶來正面影響,疊加業績考核的訴求,歲末衝規模是較為正常的現象。

  基煜基金建議投資者,在充分了解產品結構及特徵,明白自己的心態結構、資金性質、能力圈,同時參考第三方獨立機構的相關建議後做出選擇。

(文章來源:財富動力網)

(原標題: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基金早班車:今日19隻基金分紅 年終排名戰如火如荼 基金開啟了這些...
    摘要 【基金早班車:今日19隻基金分紅 年終排名戰如火如荼 基金開啟了這些操作】12月5日共有19隻基金分紅,6隻基金新發;為年終排名,基金開啟了各種操作:部分基金限制大額申購
  • 基金年終排名戰打響 重倉股走勢引關注
    來源:中國基金報原標題:基金年終排名戰打響重倉股走勢引關注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臨近歲末,基金年終排名戰再度打響。離2020年歲末還剩不到一個月時間,市場焦點又開始轉向上市公司年報。年報預增概念疊加基金重倉,此類股票備受投資者關注。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滬深兩市共有628家上市公司公告2020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報業績「預增」或「續增」或「略增」的公司有124家,佔比近20%。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規模與投資能力相匹配 部分公募基金控規模保業績
    各類爆款基金頻出的背後,一方面是老牌公司的持續加碼,另一方面也是新銳公司的彎道超車。有基金評論人士指出,由於銀行、券商,尤其是第三方網際網路渠道越來越成熟,市場給予績優基金經理的「定價」快速、直接,而且有效。剛剛管理基金一兩年的公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隨著業績突飛猛進,短時間內從幾個億到幾十億的例子屢見不鮮。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事實上,今年隨著規模急劇擴張,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討論這個問題。他們試圖解答投資者的疑慮:規模越大是否意味著管理難度越大?可能出現哪些困難?基金公司是否一味追求規模而忽視投資者利益?三季報披露季,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寫下洋洋灑灑4000餘字長文,進行自我風格的剖析,引發許多媒體的關注報導。要知道,許多基金季報的分析只有兩行字。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事實上,今年隨著規模急劇擴張,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討論這個問題。他們試圖解答投資者的疑慮:規模越大是否意味著管理難度越大?可能出現哪些困難?基金公司是否一味追求規模而忽視投資者利益?三季報披露季,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寫下洋洋灑灑4000餘字長文,進行自我風格的剖析,引發許多媒體的關注報導。要知道,許多基金季報的分析只有兩行字。
  • 債券頻頻爆雷攪亂基金排名戰 巨額贖回、募集失敗成債券基金常態
    年終將至,公募基金排名收官戰如火如荼,與牛市中股基風景獨好不同,債基則因多重因素經歷了整體低迷的一年,特別是近期的頻繁爆雷讓債基收益更是迅速走低,原本安全的避風港成為雷電交加的港灣。當天,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對華信集團發行的債券進行了估值調整,公司也同步進行跟蹤調整。根據三季報,該基金在三季度重倉的債券中,持有「15華信債」的市值為2201.5萬元,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為8.95%。不過踩雷華信債對華商該基金的影響似乎已經曠日持久。
  • 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來源:東方財富網01、公募基金(非貨幣)規模大幅增長截止2020年4月22日發稿,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數據出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全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達144家,管理基金總數6380隻,管理規模超16萬億。
  • 規模巨大的「網紅基金」,普通人還能不能買?
    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淨值下跌,規模變得更小,就可能存在被清盤出局的風險。清盤之前,基金公司會發出公告,通知投資者按流程贖回份額。雖說投入的錢沒完全虧進去,但也沒賺到預期收益,還付出了時間成本。這也就違背了買基金的初衷。基金規模太小不好,那大了情況會如何?先來看看基金規模變大的原因。
  • 餘額寶躋身全球10大基金排名第7 規模約5000億元
    餘額寶貨幣基金餘額寶的飛速壯大不僅讓國內小夥伴們驚呆了,其規模也開始在全球基金業佔據重要位置。證券時報記者對比晨星資訊提供的全球大基金資產淨值數據發現,截至2014年2月底,餘額寶對應的天弘增利寶已躋身全球前十大基金行列,暫時名列第七位,已超過了全球聞名的富達反向基金等著名基金產品。晨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底,全球基金業中,一共有5隻共同基金的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兩隻貨幣基金、一隻ETF、一隻指數基金和一隻債券基金。
  • 直接5折:基金也打價格戰?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年關將至,在衝規模壓力下,不少基金公司主動降低旗下產品管理費率。12月以來短短三周,就有9隻基金髮布公告,宣布下調管理費率並修訂基金合同。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整體下調管理費率趨勢愈發明顯,主動調低產品管理費率已成為基金公司「心照不宣」的動作。「公募基金越來越便宜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感嘆,「不過,這也是為了讓利客戶,尤其是對機構客戶而言,降低管理費率能省不少錢。」此外,降低管理費率也能增加基金收益。
  • 基金也打價格戰?
    年關將至,在衝規模壓力下,不少基金公司主動降低旗下產品管理費率。12月以來短短三周,就有9隻基金髮布公告,宣布下調管理費率並修訂基金合同。截至12月23日,今年來已有90隻基金宣布下調管理費率。其中,不乏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雙雙減半的基金。
  • 股市巨震 這類基金突然火了!規模激增 誰是贏家?
    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裕祥回報、穩健收益、裕豐回報3隻二級債基一季度就吸金284.23億元,位居二級債基規模增長前三甲。易方達裕祥回報一季度規模就暴增111.47億元,最新規模161.43億元,規模大增3.2倍。
  • 太平基金高管頻繁變動,規模依賴機構投資者丨基金
    來源:投資時報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太平基金管理規模僅為210.64億元。該公司總經理尤象都不僅代任督察長,還兼任首席信息官《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2020年已進入下半程,公募基金髮行規模遠超去年同期,但高管「穩定性」問題仍困擾著行業發展。
  • 10隻基金業績超100% 公募年終排名懸念迭起
    2020年還剩最後兩周多,公募基金年終業績排名戰進入關鍵時刻。目前有10隻產品年內收益率超過100%,還有16隻的收益率在90%以上,都有望問鼎最後的冠軍。權益類基金業績也出現較大波動,排行榜出現波動。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 平均收益率為32.39%。目前處在前十名的基金收益率全部超過100%,第一與第十名相差23.34個百分點。
  • 比特幣價格首破2萬美元創新高,投資規模10億元大鯨魚浮出水面
    1家名為One River資產管理的對衝(避險)基金表示,已在11月比特幣觸及16000美元前購入目前規模相當於6億美元的這種數位加密貨幣,這尾大鯨魚還聲稱明年會 讓手中比特幣、以太幣(Ether)達到10億美元規模。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在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內外雙循環」宏觀經濟背景下,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正在推動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強化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的格局,驅動公募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進程。驅動3萬億元新發基金背後的力量和邏輯是什麼?基金行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突破與挑戰?
  • 大限將至!1300億分級基金月底謝幕,持有人「反對無效」?基金公司頻...
    長盛基金髮布公告表示,長盛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長盛中證證券公司份額(基礎份額)場內簡稱「券商分級」,基金代碼「502053」】之長盛中證證券公司A份額,場內簡稱「券商A」,基金代碼「502054」;以及長盛中證證券公司B份額,場內簡稱「券商B」,基金代碼「502055」的摘牌日為2021年1月4日,終止上市日為2021年1月5日(最後交易日為
  • 華夏基金陳怡達:RQFII帶動華夏香港規模
    來源:證券時報 |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04日 13:52 | 作者:楊麗花;楊磊 三大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總經理談RQFII業務  談及華夏香港子公司成立4年多以來,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怡達表示,華夏香港成立前三年都是在打基礎,最近一年在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
  • 基金業績排名年度爭冠戰:少數公司的蜜糖,整個行業的砒霜
    這三隻趙詣執掌的農銀匯理基金和廣發高端製造一起構成了今年的爭冠格局,頗有一番「三英戰呂布」的味道。從目前形勢看,若能延續上升勢頭,農銀匯理旗下這三隻基金今年收益率有望包攬前三,這三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趙詣,也有望復刻去年廣發劉格菘的驕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