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縮水、多隻產品長跑排名「墊底」 金鷹基金「成人禮」的煩惱

2020-12-23 財經網

隨著近年來居民儲蓄轉向資本市場的趨勢越發明顯,以投研專業、風控嚴格、長期業績突出著稱的公募基金在資本市場的曝光度逐步提升,多家績優基金管理人因此脫穎而出,在行業中的地位也「扶搖直上」,規模居前。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逆水行舟」的背景下,也總有難以跟上行業腳步的機構,而早期成立的金鷹基金就是其中一家。公開數據顯示,金鷹基金旗下多隻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告負,且同類排名墊底。在非貨幣基金整體數據上,金鷹基金的最新規模不僅較此前峰值縮水逾四成,與同在2002年成立的其他6家基金公司相比也排名靠後。如今「成人禮」將近,18歲的金鷹基金又將如何挽回此前頹勢?

多隻產品長期淨值增長率告負

在年內A股市場整體向好,結構性行情突出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也取得了亮眼的業績表現,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金鷹基金麾下也出現多隻表現不俗的產品。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金鷹基金旗下5隻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年內淨值增長率均在50%以上。其中,金鷹民族新興靈活配置混合以54.74%的年內淨值增長率居首。與此同時,金鷹產業整合靈活配置混合、金鷹醫療健康產業混合股票A/C、金鷹智慧生活靈活配置混合也達到53.95%、52.86%、52.4%和50.04%。整體而言,截至9月23日,包括上述5隻產品在內,金鷹基金旗下共有20隻基金的年內淨值增長率在20%以上,其中,有10隻淨值增長率在40%以上。

但在強調長期業績表現的當下,若將統計區間拉長至近三年(2017年9月23日至2020年9月23日)以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金鷹基金旗下卻有多隻產品的淨值增長率告負,且同類排名墊底。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金鷹技術領先混合A近三年的收益率約為-28.42%,在同類可比的1449隻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在末位。而除該基金外,金鷹添享純債和金鷹量化精選股票則分別在873隻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254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均排在倒數第二,就近三年的淨值表現來看,分別虧損9.03%和7.25%。

針對上述3隻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告負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金鷹基金。但截至記者發稿,金鷹基金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有業內分析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就金鷹添享純債而言,該類產品收益率較差或受年初債市動蕩影響,同時也與其規模小、投資品種受限有關。而金鷹添享純債的基金經理劉麗娟也在半年報中指出,「由於產品規模極小,報告期內債券部分繼續以利率債為主要配置品種。展望未來,將繼續保持債券部分的利率債配置」。

「就金鷹量化精選股票而言,也是由於規模迷你的原因,所以操作上可能受限,因此業績不佳。而對於收益率虧損較多的金鷹技術領先混合,或與沒踩對點,在高點買入有關。」上述分析人士補充道。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上述基金產品半年報發現,截至6月30日,金鷹添享純債和金鷹量化精選股票規模已遠低於5000萬元清盤線,分別為72.94萬元、1157.64萬元。

雖然根據此前的季報和半年報的持倉情況,並不能直接推測出金鷹技術領先混合買入各只股票的時點,但在對比近三年的持倉變化和相應階段的收益表現不難看出,受累於前期重倉股票遭遇股市業績表現不佳,以及後續持倉轉向固收現金等資產同樣收益不明顯,該基金的長期收益不盡人意。

具體來看,金鷹技術領先混合在2017年一季度末至2019年上半年末,股票持倉佔比持續保持在90%以上。但自2019年三季度末,股票持倉佔比急轉直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僅約為10.59%,期間最低更一度達到2.04%。與此同時,債券和現金持倉佔比則分別由此前的0和不足10%,迅速增長至40%以上。

而在相應時點基金的收益表現看,2017年9月23日至同年年底,該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約為-10.29%,2018年全年下跌26.5%。雖然此後權益市場逐步回暖,但基金的重點配置已逐步轉向債券和現金資產,並未能享受到2019年下半年至今年整體的上漲行情。收益方面,2019年全年和2020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約為5.25%和3.15%,相較此前的虧損幅度還相差甚遠。

規模位於「同級生」末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事實上,不只是業績方面,近年來,金鷹基金的產品規模也在2018年三季度末達到巔峰後出現縮水。

在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賺錢效應凸顯的背景下,眾多基金公司規模大漲,賺得「盆滿缽滿」。而截至上半年末,金鷹基金非貨幣規模為204.14億元,雖較一季度末小幅提升,但在可比的14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6位,下降了4個名次。而回顧此前,金鷹基金旗下非貨幣規模曾在2018年三季度末達到343.82億元的高點,為近三年來的規模峰值。但自2018年四季度後,這一數據卻波動下滑,如今更是縮水超四成。

前述業內人士分析,金鷹基金規模發生變化可能與其年初股東發生變更,以致部分機構定製產品遭遇份額贖回有關。

據金鷹基金第二大股東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金控」)半年報披露,在中信證券對廣州證券實施併購後,將廣州期貨和金鷹基金的股權剝離退還給廣州證券原控股股東越秀金控。由此,越秀金控於2020年1月完成對金鷹基金24.01%的股權回購。

而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公開數據發現,自2019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末期間,金鷹基金旗下也確實有部分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較高的產品出現規模的明顯縮水。例如,截至2019年末,金鷹添鑫定開債券的規模約為10.17億元,但到了今年上半年末,則僅剩2.15億元,下降78.86%。同期,金鷹添裕純債也從8.06億元降至3.25億元,縮水近六成。從2隻基金最初的機構投資者佔比來看,分別高達100%和97.07%。

值得一提的是,金鷹基金產品規模不僅較此前下滑,在與同年成立的「同級生」對比中,也屬末位。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金鷹基金成立於2002年,同年成立的還有招商基金、萬家基金、中銀證券、銀河基金、國投瑞銀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共6家機構。在2020年上半年最新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排名中,招商基金、萬家基金及中銀證券均位屬前列,而銀河基金、國投瑞銀基金、泰達宏利基金雖排名較前述3家公司略微靠後,但總體規模仍高於金鷹基金。

充實投研團隊迎「成人禮」

如今,成立於2002年12月的金鷹基金即將迎來自己的18歲「成人禮」,在行業競爭白熱化、馬太效應加強的當下,針對部分產品長期業績表現不佳、規模下滑的困境,金鷹基金下一步又將踏向何方?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進行採訪,金鷹基金方面表示,在深耕固定收益領域取得市場認可和一定競爭力後,公司也開始大力加強權益投研團隊的建設,通過引進行業精英、自主培養等多種方式,不斷充實團隊實力。目前,金鷹權益投研團隊擁有基金經理10名、研究員13名,全部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專業水平較高,研究工作紮實,實現了一級行業的全覆蓋,研究部門分為宏觀策略及金融周期組、TMT(數字新媒體產業)組、大消費組等3個行業研究組,每個組設置1名研究小組組長和若干研究員。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近年來基金公司發展越來越快,基金產品越來越多,難免會存在基金產品同質化問題。競爭加劇下,歸根到底還是要提升基金產品的管理能力、淨值提升能力、服務能力等。對於投資股票市場的產品,如果可以實現較好的淨值表現,則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抗風險抗跌能力,同時對於基金產品銷售發展也有幫助。對於提升基金公司競爭力,本質上應注重人才培養與人才挖掘,具備競爭力優勢與資產配置優勢的人才,會是未來基金公司著重挑選的對象。

而對於上述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也表示贊同。在他看來,基金公司應積極探索基金經理、基金從業資格人員的培養模式以及訓練方法,規範人才管理,從而儘量減少本金損失,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

【作者:孟凡霞 李海媛】 (編輯:許楠楠)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張桔在爆款產品頻出的2020年,申萬菱信基金未能收穫一隻爆款權益產品,這使得公司最新規模又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隻產品的年內業績雖然表現不菲,但規模上卻令人失望,甚至有的還出現清盤警報聲。
  • 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 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凱石基金「私轉公」後舉步維艱,多隻產品出現規模危機!年內迄今僅有一隻短債產品成功發行在2020年爆款權益基金盛宴中, 頭部公募憑藉規模效應大收管理費,全年賺得盆滿缽盈,但部分小基金公司卻在行業馬太效應下慘澹度日,頭尾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東吳基金2019淨虧近億元排名倒數第一 2020一季度規模創近三年新低...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東吳基金規模202.2億元,排名第81位。進入2020年,東吳基金的整體規模再次出現明顯降幅,一季度末規模141億元規模排名下滑10位跌至第91位。 截至一季度末,貨幣基金規模約為96.04億元,較2019年末的156億元,環比下降38.44%。   近兩年來,東吳基金的規模排名已步入明顯的下滑通道。多隻基金跌入迷你基金行列。
  • 華泰柏瑞基金髮新基田漢卿「一拖九」 盛豪1隻混基同類排名墊底
    (原標題:華泰柏瑞基金髮新基田漢卿「一拖九」 盛豪1隻混基同類排名墊底)
  • 萬家精選去年業績同類排名墊底 公司13位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不足3年
    基於Wind數據,《投資時報》研究員對2020年公募基金業績進行盤點,並推出《2020基金業績紅黑榜》。結果顯示,納入統計的985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正收益比例在99%以上(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僅萬家精選一隻基金飄綠,收益率為-1.44%,同類排名墊底。另外,靈活配置型基金—萬家瑞興去年收益率為-1.08%,同類排名為1886/1893。
  • 銀行系公募業績顯著分化 中加、建信基金缺席爆款權益盛宴
    在監管層連續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指引下,即便長期側重固收類發展的銀行系基金也在實戰中強調發展權益類產品,工銀瑞信、招商基金的情況尤為明顯,疊加多隻產品稱霸排行榜的農銀匯理,銀行系基金同樣成為這一年的贏家。但是,也並非所有銀行系基金悉數「雨露均沾」,比如中加基金,很大概率或是源於股強債弱難扭轉的緣故,三季度末的規模較一季度末縮水近百億元。
  • 規模下滑頻收罰單 東吳基金業績「吊車尾」
    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債券市場流動風險蔓延」或與2019年初東吳基金旗下包括東吳鼎利在內的多隻債基持有的「16信威01」債券估值調整,導致產品淨值大幅下跌有關。彼時,由於上市公司信威集團被曝出恐存在巨額債務,且重大資產重組仍無定論,旗下子公司北京信威所發債券「16信威01」的違約風險也持續發酵。
  • 債券頻頻爆雷攪亂基金排名戰 巨額贖回、募集失敗成債券基金常態
    Wind資訊顯示,截至11月26日收盤,在債券型基金的年內收益排行榜上,華商雙債豐利兩類份額的淨值增長率分別僅為-26.51和-26.20%,排名居於同類墊底的位置。同時若將不同份額分開統計的話,迄今大約有328隻債券型基金的年內收益為負數,排名首尾產品的業績差大約為60%。
  • ...離任或因業績不佳 債基2019年平均收益倒數第一丨基金經理X檔案
    來源:投資時報東吳基金旗下偏債型產品2019年平均收益率為0.91%,在納入統計的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2019年,公募基金業人才流動明顯加快《投資時報》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來自96家基金公司的233名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其中,東吳基金帳下曹松濤、程濤、楊慶定三名基金經理離開,其原因或與管理業績不佳有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東吳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為166.55億元,較年初縮水約31億元。
  • ...十年仍虧損 已更換8位基金經理能否「鹹魚翻身」?丨基金經理X檔案
    來源:投資時報截至2019年12月31日,民生加銀精選最近一年淨值增長率為0.11%,在716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一;自2010年2月3日成立以來總回報率為-5%《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其中,民生加銀基金旗下有楊林耘、蒯學章、呂軍濤、劉旭明四位基金經理離職。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呂軍濤外,其他基金經理均管理過權益類基金產品,因此該公司的權益類管理陣營可謂損失不輕。劉旭明管理的民生加銀精選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墊底,且其任期僅為0.58年。
  • 國開泰富成立近八年規模不足2億 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去年收益率不...
    2020年,國開泰富基金旗下唯一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國開泰富開泰A/C淨值增長率分別為3.87%、3.17%,同類排名分別為1841/1893、1852/1893
  • 年度基金市場透視(三)丨2019爆款基金經理風格全解析
    2019年新發基金「提速猛進」,基金規模再次突破萬億大關。這是繼2015年、2016年新發基金破1萬億元大關之後,新發基金規模第三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伴隨著新發基金突破萬億,2019年爆款基金不斷,限額、限時、按照比例確認。
  • 餘額寶躋身全球10大基金排名第7 規模約5000億元
    餘額寶貨幣基金餘額寶的飛速壯大不僅讓國內小夥伴們驚呆了,其規模也開始在全球基金業佔據重要位置。證券時報記者對比晨星資訊提供的全球大基金資產淨值數據發現,截至2014年2月底,餘額寶對應的天弘增利寶已躋身全球前十大基金行列,暫時名列第七位,已超過了全球聞名的富達反向基金等著名基金產品。晨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底,全球基金業中,一共有5隻共同基金的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兩隻貨幣基金、一隻ETF、一隻指數基金和一隻債券基金。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隻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隻創下歷史新高。
  • 景順長城等10家基金公司近5年收益居前,工銀瑞信一產品墊底
    來源:市界2020年是公募基金收穫的一年,湧現出一批翻倍基金產品,投資者在基金上獲得了超強的滿足感。藉助牛市爆發的基金那麼多,哪些才是優秀的長跑選手呢? A股市場上,5年往往會經歷一波牛熊更迭,能夠在經歷牛熊後領漲的產品通常是優秀者。
  • ...2019年5位基金經理離職 迷你產品扎堆14隻被清盤|基金經理X檔案
    來源:投資時報該公司去年有14隻產品遭遇清盤,截至年末,國投瑞銀行業先鋒、國投瑞銀中證下遊、國投瑞銀歲增利A\C、國投瑞銀歲贏利等多隻基金的規模處於清盤線之下《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Wind數據顯示,若將各類份額分開統計,她離職前管理的基金有11隻,而她在國投瑞銀任職基金經理以來,先後參與管理過的產品達28隻之多,類型囊括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等。從狄曉嬌所任職回報來看,僅有國投瑞銀新絲路為負,不過該基金2019年淨值增長率仍在「及格線」上。該基金當年淨值增長率為37.34%,排名同類1/3左右。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原標題:公募基金規模年內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 工銀瑞信「消費女將」袁芳多隻基金踩雷匯納科技!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匯納科技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工銀瑞信基金旗下5隻基金產品名列其中,並且都是2020年一季度後進入,合計持股近736萬股,持股比例達11.54%。 而這其中,除去1隻股票型養老金產品外,另外4隻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均為袁芳。不得不說,工銀瑞信的袁芳在本次事件中可謂是「深度踩雷」者。
  • 權益基金近五年絕對收益排名第一 景順長城長跑能力突出
    來源:時刻頭條A股牛熊更替,熱點快速輪動,能在多年投資長跑中勝出更顯其能力。2021年1月2日,海通證券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過去五年、三年、兩年,景順長城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率為145.61%、103.09%和157.79%,在全行業排名中分別位居1/97、5/110和10/126,在權益類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分別為1/12、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