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電視劇「頂流」,絕對要數《三十而已》了。
自開播以來,幾乎是住在了微博熱搜上,劇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一個都備受關注,一舉一動都能引發觀眾的集體熱議。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部劇過於真實。每一個人似乎都能在裡面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角色。尤其是三位女主,更是攬括了當下都市女性的大多數狀態。
無論是平平無奇的土著女孩鍾曉芹,有野心的滬漂女孩王漫妮,還是有格局有思想的新世紀全職太太顧佳。在三十歲這個節骨眼上下,都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和個人的種種難題。
沒有傻白甜,沒有假大空的純愛,沒有刻意的搞笑與煽情的情節,有的只是當代女性在城市森林中艱難前進的生存法則與現實困境。
不過,這部電視劇最受關注的,還是因為編劇在「真實展現」的基礎上,也極力描繪了一種「新女性」的形象。如果說前五集只是交代了三位女主角的背景和身份,那麼之後的劇情則是一種精心思考過的,可以供更多女性參考的「選擇題」。
豆瓣上關於《三十而已》的評價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或許是在其中看到了曾經自己。而不喜歡的人,大多是因為這種所謂的女性題材卻並沒有刻畫出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或者說,他們認為目前的角色還不夠獨立,依然是迎合大眾口味的附庸。
部分網友評論
實際上,真正的生活遠比想像中複雜,而女性題材的電影甚至從1935年就已經存在,阮玲玉的《新女性》就是一部諷刺女性地位的電影。一個世紀過去,電影中所反映的不平等現象卻依然存在。足以證明這條路依然複雜而堅遠。
《三十而已》的編劇,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已經足夠有勇氣和魄力去表現女性獨立這一主題。如果劇情太過寫實,不做改變,就是《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關雎爾。但這些角色只是體現了一種處於困境和焦慮的狀態,並沒有給出解決的答案。
《我的前半生》
《歡樂頌》
如果編劇不切實際,可以寫成英劇《公關》裡的蛇蠍大美女Eva,狂傲不羈,業務能力出色,把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甚至對超級富翁的追求也不屑一顧。簡直是獨立女性的翹楚。
但諷刺的是,Eva在第二季第三集中,也因為和母親的一次聚會而陷入了關於年齡和婚姻的困惑與懷疑。
如此看來,真正的大女主電視劇怎麼拍還未有定數,無論怎樣,都會受到爭議。
但至少《三十而已》開了一個好頭。這三個女孩的故事,也值得觀眾深究和思考。
01
滬漂八年,「精緻窮」也是一種態度
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是一個小城出生的女孩,在上海讀完大學後就留了下來,成為眾多滬漂中的一員。
上海這座城市,總是有無限的可能性,所有行業和領域的頂端也都安扎於此。在奢侈品店做銷售的王漫妮更是能夠直接接觸到那些上流社會的名媛太太。
自工作以來,即使她一直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工作,卻也依然過著「精緻窮」的生活。一個月到手的工資一萬多,7000塊的房租就佔了一半,加上打給父母的2000塊,剩下的工資勉勉強強做為生活費。
但王漫妮並不甘心當下的侷促,她希望通過努力,升職加薪,嫁給一個又有趣又有深度的男人,然後在上海紮根安家。
可現實是,她要接受男顧客的騷擾,公司的潛規則,同事的惡意誣陷,還有不斷漲價的高額房租......
她拼命工作,甚至不願意多去衛生間而浪費掉接待客戶的一分一秒,卻因此患上急性腎炎而住進醫院。
當她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也是最無助虛弱的瞬間,她從巨大的壓力中暫時擺脫出來,窺見一個孤獨而又倔強的自己。
這個畫面也讓許多在大城市工作的「異鄉人」產生共鳴,白天光鮮亮麗的背後,誰不是拖著一個孤獨焦慮的軀殼呢?
王漫妮是獨立的,也是最清醒的,她明白自己的位置還不夠高,所以不怕辛苦,獨自打拼;同時,她又是帶著些理想主義的,寧缺毋濫,不喜歡的戀愛堅決不談,可當看到梁正賢時,又陷入了懷疑和自負的雙重猶豫。
品紅酒,看話劇,送車,潛水,去冰島看極光......這些所謂的上流生活讓她陷入了迷茫和患得患失之中。這種複雜的狀態確實抓住了一部分女性的心理,但王漫妮卻沒有完全陷入這段明確沒有結果的愛情中。
她拒絕接受對方送她的卡,拒絕免費去冰島的機會,拒絕用他的錢升艙......因為她渴望一段平等的關係,所以她依然選擇靠自己努力。
即使結果未必如願以償,但也依然因為努力過而不後悔。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和目標,是漫妮最大的優點。
02
推翻傳統的「新全職媽媽」
這部電視劇首先出圈的角色,一定是童謠飾演的顧佳了。顧名思義:顧佳,顧家。她確實是一個非常顧家的女人。
在她的世界中,家就好像是一座「城堡」,而她就像是這裡的主人,用心經營著這座城堡。
但說她是「新全職媽媽」是因為她和通俗意義上的家庭主婦截然不同。
名校畢業,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做的甜點堪稱一絕。有長相有身材,有品位有頭腦,不僅把家裡的煙花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迅速識別丈夫身邊的鶯鶯燕燕,堪稱「人間過綠器」。
甚至有網友稱顧佳的處世之道為「顧學」
顧佳最大的特點就是「狠」,她的身上總是有一股勁兒,讓她敢於追求最好的生活,也敢於放下身段。
比如,為了讓兒子住上最好的國際學校, 她說服丈夫買下富人云集的市中心大平層拿到了報名資格。為了得到推薦信,幾次上門找頂樓的校董夫人幫忙,為了討她歡心,使出了各種「武藝」,做甜點,修理望遠鏡,學習地理知識,幫忙申請小行星命名權......
甚至是陪著王太太光腳提鞋走下二十層樓梯也在所不惜。顧佳好歹是一個企業老闆娘,卻完全沒有架子和包袱,這一點不僅僅讓挑剔的王太太感動,連閨蜜曉芹也當場震驚。
可她卻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靠別人,就靠自己。」
劇中的顧佳,為了給丈夫開闢資源,一心想打進太太圈。沒想到第一次聚會,就因為香奈兒和愛馬仕的差距而被截出合影。
有著長遠目光的她不惜傾盡家產,迅速為自己配置了一個價值20萬的特殊皮愛馬仕包。對她而言,這個包並不是什麼地位的象徵,而是為自己找到潛在客戶的「入場券」。
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獲得了於太太丈夫的遊樂園業務合作。這筆巨大的訂單也挽救了原本陷入資產困境的自家公司。
然而,顧佳的一切努力,卻並沒有被丈夫看見和認可。他甚至無法理解為何要花那麼多的錢去買房子,買包 ... 網友分析的很對,如果沒有顧佳,他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設計師,沒有商業頭腦,更沒有顧佳那樣的大格局。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差距,丈夫最終還是出軌了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姑娘。而顧佳,選擇離婚,辦茶園,重新創辦公司......
即使完美如顧佳,依然會受到背叛。那么女性最初的犧牲究竟為了什麼?
或許真的優質的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的努力和經營。這個過程,也要不停地學習和進步。
這樣,倘若有一天兩人真的過不下去了,也依然可以瀟灑離婚,然後各自安好,而不是失去方向,萎靡不振。
03
便利貼女孩的「合租式婚姻」
三個女主中,最平平無奇的女孩就是鍾曉芹。
她出生於上海一個小康之家,在物業做職員,平時在公司就是一個隨叫隨到的「便利貼女孩」,回到家只喜歡逗貓,看劇。丈夫一出差,就跑到父母家住著。
她沒有大志向,也沒有更多的業餘愛好,只求日子過得安穩踏實,和大多數年輕夫妻想的一樣。
可是生活連最基本的穩定都沒有辦法滿足她。
丈夫陳嶼是在電視臺工作的編輯,回到家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魚。魚和貓,本就是兩個相對的物種,就像鍾曉芹和陳嶼一樣,有著天翻地覆的差異。
她心思細膩,喜歡浪漫,他卻不善言辭,從不開口說愛;她善良開朗,有著屬於小女生的俏皮,他卻總是低頭不語,像一座孤島把自己封閉;她想要孩子,他卻覺得時機未到;她善於分享,他卻自私地連衣服都只洗自己的 ......
實際上,陳嶼並不是真的「渣男」,而是原生家庭的特殊性讓他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但骨子裡卻是關心和在意曉芹的。他也會在她意外懷孕後默默地量好嬰兒床的尺寸,給回家太晚的她做一個小夜燈...
可是隨著孩子的意外離開,所有的不和都慢慢浮出水面,多年來的隱忍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爆發。最後,在鍾曉芹30歲生日那天,徹底走向分離。
就像劇中所說的:「都想避風誰當港啊?」
沒錯,沒有誰一定要是另一個人的避風港,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都需要兩個人相互理解和溝通。
離婚後的鐘曉芹大改過去的性格,她開始學會畫精緻好看的妝容,學習水粉寫生,和閨蜜溫泉旅行,主動和上司要求加大工作內容 ...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過著喜歡的生活。
即使未來可能還會遇到新的困境,但至少當下的自己,走出了內心的束縛,迎來新的篇章。
這部電視劇,給予大多數女性最大的建議,就是「學會改變」。
三十歲確實是一個人生的關鍵點,它不高不下。比二十歲多了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壓力,比四十歲又少了一份雲淡風輕的安穩和淡然。
尤其是女性,沒結婚的,被稱為的「大齡剩女」,結了婚的,被催著要孩子,有孩子的,又被迫在全職媽媽和事業間做著選擇。
但這些困惑,不過是廣義上約定俗成的集體壓力。無論身處什麼年齡段,都會有各不相同的困境,要學會的,就是直面這些困境,堅持自我的選擇,這才是最重要的。
獨立女性究竟是什麼樣的?又如何做到瀟灑自如,絲毫不懼流言蜚語?或許活在當下的大多數都市女性都還在探索中。
不過通過這部劇,至少可以確定:30歲的女性,不應該被孩子,家庭和他人口中的流言蜚語來定義自我,真正成就自我價值的,依然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