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英譯品讀 (十)

2021-02-08 CATTI中心

曹雪芹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好友、詩人敦敏和敦誠多次在詩中提到曹雪芹的詩才:「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詩才憶曹植,酒盞愧陳遵」。特別是後兩句,直接將曹雪芹與李賀和曹植相提並論了。


曹雪芹根據小說中不同的人物和情節,寫了近百首詩詞,有打油詩、哲理詩、感懷詩、詠物詩、悼亡詩,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詩歌形式。曹雪芹寫詩不是應景,更不是湊篇幅,而是人物塑造和情節安排的需要。這近百首詩,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以及人物性格和地位各不相同,因此,翻譯成英文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就格外多。當然,最難處理的還是帶有諧音和隱喻的詩詞,譬如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的金陵十二釵的判詞。


第五回 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寶玉)「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先不說「停機德」和「詠絮才」怎麼翻譯,就說這後兩句,「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吧,怎麼讓外國讀者明白兩株枯木掛著一條玉帶就是指林黛玉,埋在雪裡的一根金簪就是薛寶釵呢?他們不懂漢語,也就不會明白「雪」與「薛」諧音的玄機,更看不懂畫上兩株枯木代表林黛玉的林字。



那麼,霍克斯和楊憲益是怎麼翻譯的呢?


霍克斯的譯文


In this album the picture on the first page represented two dead trees with a jade belt hanging in their branches and on the ground beneath them a pile of snow in which a golden hairpin lay half-buried. This was followed by a quatrain: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s,

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楊憲益的譯文


The first page had a painting of two withered trees on which hung a jade belt, while at the foot of a snow-drift lay a broken golden hairpin. Four lines of verse read: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

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d!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 jade.



楊先生為了押韻,在譯文中將「金簪雪裡埋」放在了「玉帶林中掛」的前面,對「詠絮才」的翻譯採取了直譯的方式(to sing of willow-down),除此之外,兩位大師的翻譯沒有什麼區別,「信」和「雅」應該都有了,就是沒有辦法「達」,這不是霍克斯和楊憲益翻譯的問題,而是這一類的文字根本就沒辦法翻譯。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讀《紅樓夢》的外國朋友挺值得同情的。滿腔熱情想親近中國文化,誰知道卻碰上這麼一大堆天書一樣的文字,比腦筋急轉彎還要難上不知多少倍。


這樣的例子在《紅樓夢》中還有很多,像「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前兩句是說元春的,大意是三春(迎春、探春、惜春)皆不如初春(元春)風光,然元春雖然選妃入宮,還是在關乎賈府命運的兩大勢力的爭鬥中成了犧牲品;後兩句是說王熙鳳的,意思更加隱晦,有人猜測是指賈璉對王熙鳳態度的變化,始則聽從,續則使令,最後休棄(人木合成休字)。這些啞謎究竟是什麼意思,誰也說不太清楚,而曹雪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直到今天,紅學愛好者們還在爭論,各持己見,莫衷一是。


這樣的字謎,連霍克斯和楊憲益都搞不定,我們就不去費心思了,還是撿一首能夠明白的學習一下吧。


《紅樓夢》第五回中有一首紅樓夢曲《分骨肉》,寫探春遠嫁:

「一帆風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

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

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這是一首浸泡在淚水中的詩。探春在幾個姐妹中性格最剛強,也最有才幹,無奈命運安排,只能遠嫁邊海。這首詩悲傷中帶著留戀,無奈中透著達觀,字面上是寬慰父母,暗含的是無盡的牽掛,很符合探春的性格特徵。



霍克斯的譯文


From Dear Ones Parted

Sail, boat, a thousand miles through rain and wind,

Leaving my home and dear ones far behind.

I fear that my remaining years

Will waste away in homesick tears.

Father dear and mother mild,

Be not troubled for your child!

From of old our rising, falling

Was ordained; so now this parting.

Each in another land must be;

Each for himself must fend as best he may;

Now I am gone, oh do not weep for me!


霍克斯真不愧是翻譯大家,這首《分骨肉》被他用雙韻體譯成英文,不僅音、形俱美,而且完整地傳遞了原詩中哀傷悱惻的情緒。中文古詩中有名詞排列的現象,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整句全是名詞,沒有一個介詞或動詞,但呈現的畫面感卻十分強烈。讀霍克斯的第一句譯文,也感受到了同樣的效果,「一番風雨路三千」,霍克斯用了sail, boat , rain, wind, 四個非常具象的名詞襯託出道路的漫長與艱難。第三句,「告爹娘,休把兒懸念」,「Father dear and mother mild, be not troubled for your child」,霍克斯在father和mother後面分別加上了dear和mild兩個形容詞,既保證了結構平衡,又與下句的child押韻,比直接稱呼father and mother更富於情感。第四句中的「窮通」是指「興衰」,漢英詞典上給出的解釋差不多都是rise and fall,英國歷史學家吉本(Edward 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英文也是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霍克斯在這裡使用了動名詞形式,為的是與下一句的parting押韻。


中國的詩句經常省略主語,但翻譯成英文時又必須有明確的主語,否則很容易產生歧義,原詩中第二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恐哭損殘年」,霍克斯譯為「I fear that my remaining years will waste away in homesick tears」(我恐怕剩下的歲月都要在思鄉的淚水中度過了)。探春還是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兒,用「殘年」來形容她日後的歲月不合情理;從上下文來看,下面一句是安慰親人,讓他們不要牽掛自己。但是,先告訴他們自己很悲痛,要在淚水中消磨殘年,還要讓他們別惦念,顯然不合乎邏輯。探春遠嫁時,賈母灑淚道:「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她一面了。」 詩中的「恐哭損殘年」即照應了賈母的話。所以,這句話應該理解為探春擔心上了年歲的親人(父母、祖母)因思念自己而哭泣,損傷了身體,楊憲益的譯文就是按照這個意思翻譯的:

「But afraid to distress their declining years with tears

She tells her parents: Don’t grieve for your child.」


當然,我也不敢肯定地說霍克斯翻譯得不對,因為詩無達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更何況曹雪芹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誰恐、誰哭、損誰的殘年。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說過,如果你想挑選一件最困難而且最值得做也最需要做的文化工作,那麼請你去研究評價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吧。同理,翻譯《紅樓夢》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英譯品讀 (十一)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2014年,南開大學的一位從事《紅樓夢》日文翻譯研究的博士從資料中了解到,1973年,日本翻譯家佐藤亮一曾收到林語堂寄給他的《紅樓夢》英譯原稿,並在幾個月後又收到了修改稿。佐藤亮一將林語堂英譯《紅樓夢》轉譯成日文並於1983年在日本出版。順著這條線索,幾經輾轉,這位南開的博士終於在日本的一家圖書館看到了這份珍貴的原稿,包括林語堂的解說、序章以及64章譯文。
  • 《紅樓夢》英譯品讀 (七)
    《紅樓夢》中賈府因元妃省親,大興土木,修建了大觀園。樓閣水榭,山石迴廊,還有竹林農舍,酒肆田莊,如此景致,匾額對聯自然少不了。賈政為試寶玉詩才,特意命他跟隨,前往大觀園巡視並擬定匾額對聯,待元妃遊幸時,再行賜名。匾額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對文辭、意境和書法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將匾額的內容翻譯成英語,還要做到形、意、美兼備,非常不容易。我們來看看高手是怎麼譯的。
  • 《紅樓夢》英譯品讀 (六)
    最近一年多來,開始對照《紅樓夢》原文閱讀霍克斯教授的英譯本,才又想起了朋友當年講過的話,也更加體會到了曹雪芹的嘔心瀝血和霍克斯的苦心孤詣。《紅樓夢》第一回,賈雨村在甄士隱家作客,甄家的一個叫嬌杏的丫鬟出於好奇多看了他幾眼,給了這個落魄書生極大的精神安慰,認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風塵中知己也」。後來雨村科場得意,做了知府,又巧遇嬌杏,並納為二房。那嬌杏命運兩濟,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很快又被扶為正室夫人。「嬌杏」與「僥倖」同音,這是曹雪芹的巧妙安排。
  • 《紅樓夢》英譯品讀(十二)
    在《紅樓夢》中,薛蟠是個十分精彩的人物。
  • 含英咀華 |「不好讀」的《紅樓夢》與好讀的《紅樓小講》
    「不好讀」。在我看來,《紅樓夢》也許「不好讀」,但《紅樓小講》卻很好讀:設想晨起翻開這部小書,四十講一氣呵成,毫無滯澀,掩卷之時,不覺夏日夕陽已沉入西山去也。與時下盛行的學術八股、高頭講章相比,《小講》的文字細膩通透,元氣淋漓。時常令人覺得周老先生如在目前,精神矍鑠地娓娓道來,不由你不信服。在我看來,「好讀」與「不好讀」不是絕對的,也不會有人傻到把一本研究《紅樓夢》的著作去與原作簡單比附。
  • 為什麼說少年不讀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巨著,是曹雪芹先生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位列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但是為什麼又說少年不讀紅樓夢呢?進大觀園《紅樓夢》裡包含了很多淫亂、亂倫、爬灰等情節,對心智還未成熟的少年極易造成不好的影響,使學校多年的正面教育成果毀於一旦。
  • 品《紅樓夢》三大寫作方法 ——讀《紅樓夢》有感
    品《紅樓夢》三大寫作方法——讀《紅樓夢》有感「字字看來皆是血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回歸文本讀《紅樓夢》:從蔣勳的《細說紅樓夢》說起
    《紅樓夢》是中國審美文化的結晶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紅樓夢》作為一部總結性作品,不僅融合了傳統文學的精華,而且汲取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神韻和意境。《紅樓夢》的美學成就表現在開創了新的藝術世界。研究《紅樓夢》不僅可以領會中國古典藝術的神韻,而且更能欣賞作者天才的創造精神,以及小說展示的美的世界。《紅樓夢》是偉大的,又是複雜的。人們常感嘆「說不盡的《紅樓夢》」。
  • 追星白冰,就去讀《紅樓夢》吧
    心心念念的《紅樓夢》到啦!幾個月前才知道女神白冰姐姐演過2010年《新紅樓夢》的薛寶釵,查了一下時間,上星首播的時候我剛剛上高中,沒時間沒機會看電視,算是給自己強行找了個解釋。知道的那一刻,我就想著去讀一讀原著(很抱歉我沒有去看劇的想法)。
  • 為什麼說讀沒讀過《紅樓夢》,過得是兩種人生?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首,舉世公認的巔峰之作,被譽為「近代社會百科全書」。三百多年來,這部作品深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喜愛,手不釋卷者有之,圍坐議論者有之,評點題詠者有之。久而久之,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竟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 紅樓夢怎麼讀,才有爽感?
    我敢說,很多人讀到這裡,會一晃而過。肚兜是襲人繡的,寶釵只是覺得好玩,添了幾針,一切再正常不過。可是如果大家細讀,前後照看,會發現這很不正常。首先,襲人為什麼離開?後面史湘雲給了個答案:襲人去洗衣裳了。是去洗衣裳了嗎?也是,也不是。或者說,洗衣裳不是目的,給寶釵製造與寶玉獨處的機會,才是目的。
  • 「只要你讀紅樓夢,我們就是好朋友」……
    我今日和昨天讀了十回的紅樓夢……我口舌蠢笨,讀紅樓的快樂實在無法形容。
  • 「少不讀紅樓」,可究竟為什麼,年輕人就要少讀《紅樓夢》呢?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似乎早已經是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話。很多年輕人在剛開始去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會有著讀不下去的感覺,《紅樓夢》也和《百年孤獨》《瓦爾登湖》等等世界名著一起排在「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單前列,自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讀不下去《紅樓夢》的原因歸結到「少不讀紅樓」這句話上來。其實這也不過是這麼多年以來人人口中流傳下來話,至於真實性和科學性,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出來呢?
  • 《我讀紅樓夢》:跟著韓羽讀紅樓,有趣有益
    河青新聞網訊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對《紅樓夢》都有自己的解讀,不同的人關注的重點不一樣,角度也不一樣,讀出來的結果也不一樣。《我讀紅樓夢》就是從畫家韓羽的視角去解讀《紅樓夢》與書中的人物。
  • 《三讀紅樓夢》(十二)
    階級性與人性之探究:      當我們讀《紅樓夢》讀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對小說中寶玉、黛玉、寶釵三者之間的情感糾葛就已經失去了興趣
  • 「讀不完的」紅樓夢
    ,只有從源頭釐清《紅樓夢》作者、問世年代等爭議問題,才能避免目前主流紅學對作品主題思想的誤讀;第三,後世由於一系列錯誤的認識導致現在出版發行的《紅樓夢》中改動、刪除了一些寓意深長的故事情節和方言,亟需撥亂反正;第四,隨著一代主流紅學家的去世,客觀上出現了更有利的輿論環境。
  • 《紅樓夢》讀不下去怎麼辦?給你幾個小建議
    一、作為一個喜歡紅樓夢的普通人,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你要明確自己嘗試讀《紅樓夢》的目的是什麼。讀書有很多的目的,有人為了娛樂消遣,有人為了增長知識,有人認為讀書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有人讀《紅樓夢》是為了了解歷史,有人是為了提高寫作水平,還有的人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
  • 【文化】劉心武:《紅樓夢》可以不讀 但不可以不尊重
    與之相應,華西都市報記者新近還從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組委會了解到,「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的活動時間表,項目繁雜,蔚為大觀。而此紀年紀念曹雪芹誕辰不惟國內聲勢如潮,在歐洲,紅學研討會,外文版再版發行,紅樓音樂演出等活動也是琳琅滿目。  《紅樓夢》不朽,更多地還體現在時代的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