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讀紅樓」,可究竟為什麼,年輕人就要少讀《紅樓夢》呢?

2020-12-22 如道居士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似乎早已經是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話。很多年輕人在剛開始去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會有著讀不下去的感覺,《紅樓夢》也和《百年孤獨》《瓦爾登湖》等等世界名著一起排在「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單前列,自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讀不下去《紅樓夢》的原因歸結到「少不讀紅樓」這句話上來。其實這也不過是這麼多年以來人人口中流傳下來話,至於真實性和科學性,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出來呢?自然還是要歸功於《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本身所蘊含的豐富內核與價值觀念。

《紅樓夢》在開篇沒有多久,筆墨也沒有過多描寫賈府盛景的時候,就曾有過一曲《好了歌》,甄士隱將真事隱去的同時,也將人生的百般無奈嘆息做出了註解。「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從功名,到金銀,再到兒女子孫,到頭來不過都是野草荒冢,是離愁別恨意難平,是不肖子孫惹人傷。若是年少時分將《紅樓夢》一書徹徹底底讀了進去,明白這一切都是一場空的到底,那人生還有什麼奢望可以讓人來不顧一切的去追逐?

尚且是年少輕狂的人,在紅塵中走過這一遭,未曾輾轉過幾番世間坎坷波折,未曾經歷過人生千萬般滋味,意氣風發之時,所追逐的東西幾乎所有在世俗中起伏的人都差不多,名利,財富,家庭,子女,古往今來皆是如此,最多是有些東西的形式會稍微變化一下,單左右不過是我們所能切膚感受到快樂與幸福,少年人,有幾個人能夠達到所謂的超凡脫俗,去追逐那些精神追求呢。「少不讀紅樓」,其實也是在勸勉年輕人,不要太早看透了人生的一切,總有人十幾歲的年紀心性就仿佛進入中年,一切都全然不在乎的樣子,那到了暮年回首時,又該去想些什麼。

《紅樓夢》之名,亦有其含義。再多的繁華喧鬧,再多的興旺歡笑,到頭來不過都是一場夢罷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爭了一生,搏了一生,眼看他高樓起,卻不見其背地裡的悲傷與空虛。曹公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在描寫每一處熱鬧的繁華盛景後,無一不會讓人感受到其落幕後的頹唐與荒涼。每個年輕人,在朝氣蓬勃的時候,就意會到了這一切不過是一場空的時候,那又談何進步呢。

另一方面,《紅樓夢》本身是以寶黛二人的感情線為主,貫穿整本書的不僅有賈府一大家子的興衰榮辱,更有這兩人的相識相知再到無可奈何的離散,前世今生的緣分終究不了了之。如果說《紅樓夢》讀不下去是很多被快餐文化充斥著生活的年輕人的通病,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紅樓夢》就一發不可自拔,也是許多年輕人的樣子了。少年的心智還沒有成熟,一旦深陷書中,三觀與性格都很有可能會模仿自己所喜歡的人物。畢竟《紅樓夢》中每一個人物,無論大小,都有著足夠豐滿的形象。

舉例來說,林黛玉自持才高,和自己心靈相通的唯有寶玉,那可能就會有部分年輕人也覺得無人能夠真正懂得自己,進而變得心高氣傲,卻未能習得林黛玉本人的古靈精怪與萬般才情;可能也有人覺得自己為人處世要學習王熙鳳,雷厲風行,卻未能將她的手段與圓滑盡善盡美地學到。再加上,寶黛二人漠視功名,自由戀愛,放在封建時代,自然是不符合「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和一向的父母之約媒妁之言,放在當代,也和應試教育的內核不相符,自然也不會提倡早戀。如此看來,「少不讀紅樓」其實是時代大背景下對人的一種要求。

其實無論讀什麼書,都是沒有所謂的年齡性別等限制的。年輕人可以去讀《紅樓夢》來一覽人生百態,垂暮之人自然也可以去品味三國中萬般謀略。人生大夢一場空是紅樓所言非虛,可紅樓中的寶黛真摯的感情,每一處精妙的伏筆,每一點細節的勾勒,無疑不是將筆墨運用到了極致。人生幾度秋涼,誰也不是曹公筆下的人物,誰也能夠左右自己的人生。原應嘆息的,也不應該是自己。

相關焦點

  • 含英咀華 |「不好讀」的《紅樓夢》與好讀的《紅樓小講》
    這成為了《紅樓小講》這部書貫穿始終的一個命題。在我看來,《紅樓夢》也許「不好讀」,但《紅樓小講》卻很好讀:設想晨起翻開這部小書,四十講一氣呵成,毫無滯澀,掩卷之時,不覺夏日夕陽已沉入西山去也。與時下盛行的學術八股、高頭講章相比,《小講》的文字細膩通透,元氣淋漓。時常令人覺得周老先生如在目前,精神矍鑠地娓娓道來,不由你不信服。
  • 苗懷明:我們到底該怎樣讀《紅樓夢》——從羅書華《紅樓細細讀》一書說起
    由我來為羅書華兄的大作《紅樓細細讀》寫篇讀後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之所以說有趣,是因為在此書出版之前與之後,我與羅兄圍繞這本書進行過至少兩次爭論。我對該書的評價是:前有脂硯齋,後有默默齋。默默齋者,羅書華兄之書齋名也。爭論的話題很集中,那就是書名問題。
  •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何意?下半句十人九不知,
    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農村廣為流傳,裡面的人物故事,許多農村老人都能夠娓娓道來;並且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下句十人九不知,讀書背後有何玄機?完整的一句話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為什麼農村老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讀書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 【文化】劉心武:《紅樓夢》可以不讀 但不可以不尊重
    與之相應,華西都市報記者新近還從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組委會了解到,「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的活動時間表,項目繁雜,蔚為大觀。而此紀年紀念曹雪芹誕辰不惟國內聲勢如潮,在歐洲,紅學研討會,外文版再版發行,紅樓音樂演出等活動也是琳琅滿目。  《紅樓夢》不朽,更多地還體現在時代的唱和。
  • 為什么女人這輩子一定要讀《紅樓夢》?背後真相,字字扎心
    18歲,爭強好勝,信誓旦旦地把《紅樓夢》列入必讀書單。可讀了沒幾回就放棄了,實在讀不下去晦澀的文字,也不懂為什麼姑娘們居然都一致地愛上了寶玉這樣的「渣男」?初讀紅樓時,蔣勳嚇了一大跳。他發現曹雪芹也是正白旗貴族,14歲就被抄家,像極了他的身世。從那以後,頑石一般的蔣勳,發了瘋似地讀著紅樓夢。唯獨在紅樓之中,他孤獨的心才有地方安放。
  • 為什麼你這輩子一定要讀《紅樓夢》?背後真相,字字扎心
    18歲,爭強好勝,信誓旦旦地把《紅樓夢》列入必讀書單。可讀了沒幾回就放棄了,實在讀不下去晦澀的文字,也不懂為什麼姑娘們居然都一致地愛上了寶玉這樣的「渣男」?初讀紅樓時,蔣勳嚇了一大跳。他發現曹雪芹也是正白旗貴族,14歲就被抄家,像極了他的身世。從那以後,頑石一般的蔣勳,發了瘋似地讀著紅樓夢。唯獨在紅樓之中,他孤獨的心才有地方安放。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我讀《紅樓十二層》
    偶然之下,得知了周汝昌老先生的作品《紅樓十二層》。向來喜愛紅樓的我二話沒說便買回了家。讀完後不免一番感嘆。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名著又何止千千萬可足夠分量稱得上是四大名著的也只有《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了
  • 《我讀紅樓夢》:跟著韓羽讀紅樓,有趣有益
    河青新聞網訊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對《紅樓夢》都有自己的解讀,不同的人關注的重點不一樣,角度也不一樣,讀出來的結果也不一樣。《我讀紅樓夢》就是從畫家韓羽的視角去解讀《紅樓夢》與書中的人物。
  • 為什麼說讀沒讀過《紅樓夢》,過得是兩種人生?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首,舉世公認的巔峰之作,被譽為「近代社會百科全書」。三百多年來,這部作品深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喜愛,手不釋卷者有之,圍坐議論者有之,評點題詠者有之。久而久之,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竟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 紅樓夢怎麼讀,才有爽感?
    我敢說,很多人讀到這裡,會一晃而過。肚兜是襲人繡的,寶釵只是覺得好玩,添了幾針,一切再正常不過。可是如果大家細讀,前後照看,會發現這很不正常。首先,襲人為什麼離開?後面史湘雲給了個答案:襲人去洗衣裳了。是去洗衣裳了嗎?也是,也不是。或者說,洗衣裳不是目的,給寶釵製造與寶玉獨處的機會,才是目的。
  • 追星白冰,就去讀《紅樓夢》吧
    幾個月前才知道女神白冰姐姐演過2010年《新紅樓夢》的薛寶釵,查了一下時間,上星首播的時候我剛剛上高中,沒時間沒機會看電視,算是給自己強行找了個解釋。知道的那一刻,我就想著去讀一讀原著(很抱歉我沒有去看劇的想法)。
  • 《紅樓夢》為什麼叫「紅樓夢」,「紅樓」究竟什麼意思?
    《紅樓夢》有很多名字,《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紅樓夢》和《金陵十二釵》。這些名字其實是循序漸進,代表不同時期的演變,甚至是混淆視聽。現行版本基本有兩個,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 回歸文本讀《紅樓夢》:從蔣勳的《細說紅樓夢》說起
    作為一個紅樓迷,除了看紅樓夢之外,對於紅樓夢衍生出來的東西我都很喜歡看,聽蔣勳的《細說紅樓夢》也聽得津津有味。最近在寫一些我讀《紅樓夢》這本書的一些觀點,體會,感想方面的文字。無意於做「紅學」研究,所以也不打算「考證」(目前「紅學」研究中最常見的流派)、「索引」、「探軼失」,僅僅是把它當做一部小說來讀,也就是蔣勳先生所提倡的「回歸文本」的閱讀。
  • 大家都讀過《紅樓夢》有多少人知道曹雪芹為什麼要寫《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的長篇小說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古今中外第一奇書。可大家知道這麼經典的名著出自何人之手嗎?他又是怎麼寫出這本不朽經典的呢?可能有朋友會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給大家看呢?因為曹雪芹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康雍乾三代,那個時候文字監獄非常厲害,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砍頭,甚至還會株連九族。曹雪芹為了省去麻煩就選擇了這樣一種形式寫作。
  • 給少年讀《紅樓夢》:大觀園裡的早戀
    《紅樓夢》最經典的相戀就是寶黛之戀,按照當時人物設定的年齡,這也算是早戀了。畢竟十二三歲談感情太早,所以早戀也成了一個少年的禁忌。這也是人常說「少不讀紅樓」的緣故。其實早戀並不可怕,更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不讓孩子讀《紅樓夢》。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
    少不讀水滸這是因為少年閱歷淺,看不懂梁山好漢的貌合神離,也品不出利益角逐的人物悲哀,比如梁山排座次,心腹之人和有背景權勢之人得到宋江重用因此,水滸的三觀不正,而十幾歲正是孩子三觀樹立的時候,常讀水滸會影響他們的三觀,故少不讀水滸。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金聖歎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