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劉心武:《紅樓夢》可以不讀 但不可以不尊重

2021-02-08 安徽先鋒微訊

  編前

  關於曹雪芹的生辰,學界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但就如紅學大家劉心武所言,這個疑點並不妨礙我們於何年紀念這位文學巨匠。

  是故,今年,2015年,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已成共鳴。與之相應,華西都市報記者新近還從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組委會了解到,「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的活動時間表,項目繁雜,蔚為大觀。而此紀年紀念曹雪芹誕辰不惟國內聲勢如潮,在歐洲,紅學研討會,外文版再版發行,紅樓音樂演出等活動也是琳琅滿目。

  《紅樓夢》不朽,更多地還體現在時代的唱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時代,「紅樓熱」又以新的姿態生長起來……有鑑於此,華西都市報特推出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系列報導,以期新讀「21世紀的紅樓」。

  劉心武,以《班主任》聞名文壇,後以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獎。

  20世紀90年代後,劉心武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2005年受邀到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創下極高的收視率。

  若僅就家喻戶曉這個角度而言,作家劉心武自是當仁不讓的紅學名家。因而,他在曹公300年之時,談議紅樓,也是有足夠的發言權的。

  實際上,在2014年底,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曾在北京面對面採訪過劉心武。談及對紅樓的閱讀和研究,劉心武自陳那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一直沒有中斷。6月20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郵件再次專訪到劉心武先生。

  或有感於紅樓新趨勢,兼懷曹公的如椽巨筆,劉心武通過回覆郵件,寫下了他對曹公的由衷敬意:「您的嘔心瀝血之作《石頭記》(《紅樓夢》),到21世紀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特別是1990年後誕生的一代——的欣賞與認知,您可含笑於九泉!」

  ·新讀紅樓,劉心武的幾個「但是」

  生之謎/

  生辰尚無直接史料 但不妨礙紀念偉大

  2015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作為著名紅學家的您會以怎樣的方式來紀念?

  劉心武:實際上,曹雪芹的確切生辰現並無直接史料可認定,認為他生於1715年只是一種推測。周汝昌先生曾考證出,曹雪芹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閏四月二十六日,那到今年就還不滿300年。但這不妨礙我們在何年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

  我最近根據在寧夏和上海的演講整理出兩篇關於曹雪芹和《紅樓夢》的長文,也有紀念這位偉大作家的用意。

  作為《紅樓夢》的痴心讀者和資深研究者,對於曹雪芹,您最想說點什麼?

  劉心武:我最想說:您的嘔心瀝血之作《石頭記》(《紅樓夢》),到21世紀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特別是1990年後誕生的一代——的欣賞與認知,您可含笑於九泉!

  有人認為,做曹雪芹的研究,和做《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的研究,還是有不少區別的。您怎麼看這二者的聯繫和區別?

  劉心武:紅學有許多分支,曹學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有助於讀者閱讀欣賞《紅樓夢》。各分支的研究都應該採取科學方法。當然科學方法也是多元的,不能只允許一種或幾種存在。我的研究大體屬於探佚學這個分支,我採取的兩個方法是國際上很流行的,一是原型研究,一是文本細讀。

  著之疑/

  允許不同觀點並存 但讀者不必太關注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甚至有人認為,《紅樓夢》並非曹雪芹所著。

  劉心武:一般讀者可以只閱讀《紅樓夢》,而不必太關注紅學研究中的紛爭。但偶爾涉獵一些相關文章著作也無妨,起碼可以增添對《紅樓夢》的興趣。雖然我認同「《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這一學術研究成果,但對其他論述,如「《紅樓夢》的原稿是明末清初洪昇寫下的,後經曹雪芹整理成書」這類觀點,雖然到目前還不信服,卻也持尊重的態度。紅學研究是公眾共享的學術空間,應該允許各種不同的觀點並存。

  您最新的《紅樓夢》閱讀心得和發現,是什麼?

  劉心武:人民文學出版社今年1月推出了我研紅成果的最新選集《劉心武談》,其中有許多篇幅談及書中的小人物,這書在3月又有加印。

  讀之惑/

  紅樓夢書可以不讀但不可以不尊重

  廣西師大出版社去年在網上做了一個調查:那些你死活都讀不進去的書。書單上《紅樓夢》赫然在列,而且還位列榜首。很多文化學者為此心生憂慮: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與當代讀者日漸疏離?作家王蒙更是直言:「讀不進去《紅樓夢》是讀書人的恥辱。但也有人覺得,閱讀《紅樓夢》需要一定年齡的時機。而且現代社會人們精神文化產品選擇很多,不讀《紅樓夢》也很自然。對此,您如何評價?

  劉心武:實在讀不下《紅樓夢》,不讀也罷。你可以不讀,卻不可以不尊重《紅樓夢》。

  在您看來,如果想要較好地領悟《紅樓夢》,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劉心武:不一定。任何識字並自願閱讀的人士,都可能從中獲益。閱讀《紅樓夢》不應設置門檻。

  傳之傳之要要/

  歡迎「聽」紅樓但必須尊重著作權

  技術的進步並之快節奏的生活,催生了「聽」紅樓的現象,且影響日深。記者便聽說,有愛好者在跑步的時候聽您在百家講壇上解說《紅樓夢》的原聲,此外,您有關《紅樓夢》的文章,也被人在網上念讀給聽眾。不知道,這些「有聲」的紅樓是否經過您的授權?

  劉心武:最近有人跟我說起過這事,我會進一步去了解。我歡迎以任何方式推廣我的獨創作品,但前提是必須尊重我的著作權。

  人們不願閱讀紙質小說,卻願意聽小說,聽別人解讀,對此您怎麼看?

  劉心武:聽讀是很好的文化接受方式,年輕人尤其喜歡。我能理解。但是,我覺得聽讀後如果覺得那個作品不錯,再去買書來翻翻,也許更能獲益。

  很多人喜歡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認為近些年拍的版本很差。對於紅樓夢的影視化,還有人認為,影視永遠無法完全表達其的精髓。您認為呢,您會看1987年版的電視劇嗎?

  劉心武:我也覺得,到目前為止,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那一版很好。超越它似乎很難。但我相信以後終將有超越它的影視版本出現。

  記者 張杰 實習生 沈羽婷


相關焦點

  • 劉心武再度「講紅」《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在京首發
    10月24日下午,由新華先鋒主辦的《劉心武妙品紅樓夢》新書發布會在頤堤港西西弗書店舉行,許多紅迷朋友慕名前來。年近八十的劉心武精神矍鑠,聊起《紅樓夢》來熱情不減,妙語頻出,儼然有當年《百家講壇》上的風採。
  • 【線上故事會】《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16-20講)
    內容簡介《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是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創新性推出的、專為低齡兒童講解《紅樓夢》的文學著作。本叢書總共六冊,囊括五十講內容。劉心武在對《紅樓夢》原著的內容與精神反覆咀嚼、領會之後,重新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拋去原著中不適合兒童閱讀的內容,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整為零,只講原著中美好的人、美好的景、美好的故事,以及美好的國學精粹,從而打造一部讓孩子聽得懂、喜歡聽的全新的《紅樓夢》。劉心武不只是在講《紅樓夢》的故事,而是在講故事的同時,加入了對人、對事的分析,從而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馬瑞芳:劉心武「秦學」爭議始末
    可以當面爭得面紅耳赤,可以發文章毫不客氣地互相商榷。一般都是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誰也沒覺得因為觀點不同受到質疑而感到壓抑。一位可以算典型「草根」的紅學家,光學家杜春耕利用清宮檔案就劉心武一事發了言。從其講稿,不難看出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和娓娓而談背後掙扎於邏輯泥潭的疲憊心態。劉心武的演講風格令人聯想到舊時以牟利為目的的說書人,東拉西扯、無限拉長。如果「試著將這些判斷從連篇累牘的廢話中提煉出來,就會發現那本來就是簡單到不值一駁的歪理」。而學術界卻需要從劉心武很好地抓住廣大基層聽眾文化需求一事,好好反思,如何將有價值的文化成果變得通俗易懂。
  • 「讀不完的」紅樓夢
    主流紅學的「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圍繞《紅樓夢》的「學術之爭」層出不窮,主流的紅學研究者通常並不太在意,也很少回應。除非個別人聲勢太大,形成了輿論上的爭議。例如,2005年劉心武的「揭紅系列」在「百家講壇」熱播,曾經引發了一次主流紅學與民間紅學的激烈衝突。
  • 《郵輪碎片》:劉心武的「微笑戰鬥」
    而在文學和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繫面前,古今同理,所有的索解隱秘、探幽訪勝都充滿了妙趣新知,所以,我們在讀經典之外,永遠需要讀與現實同步的新書。 在現實中繼承經典 劉心武對《紅樓夢》的痴迷,對《金瓶梅》的研究,不只是《揭秘〈紅樓夢〉》《揭秘〈金瓶梅〉》那麼簡單。
  • 百家講壇的劉心武爺爺告訴孩子怎麼讀紅樓啦!
    在活動中,劉心武老師介紹了他創作這套作品的初衷:「我們現在總說我們要文化自信、我們要繼承老祖宗的優良文化傳統,其實文化傳統太豐富了,所有中國人都可以從《紅樓夢》入手,它是中國古典文化精華的百科全書很多人讓孩子去讀唐詩,其實《紅樓夢》裡面的詩水平不在唐詩以下,比如林黛玉替賈寶玉作的那首《杏簾在望》,它混在唐詩裡面絲毫不遜色,所以你讀《紅樓夢》等於把唐詩也領略了。」
  • 劉心武 | 在郵輪上推理人性謎團
    格格:第二個問題,這個小說可讀性很強,讀起來很輕鬆,因為每一節很短,讓你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當中。但是讀到後面,大家感覺到這個小說完全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的一段一段的碎片,它其實很耐人尋味,很值得去琢磨。但是讀到後面想把它重新連接起來,像線索一樣,就像責編說的,我作為讀者都想去拼圖了。請問劉心武老師,您在寫作的時候列提綱或者人物表嗎?有沒有類似像情節樹一樣的東西?
  • 百萬字紅學巨作發布 劉心武:紅學研究永無止境
    新書發布會現場起《紅樓夢》研究,不得不提及作家劉心武,他將紅學研究與小說、散文、建築評論並稱為自己創作上的四棵樹。當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紅」而轟動全國的劉心武,最近又推出了全五冊百萬字的紅學巨作《劉心武妙品紅樓夢》。
  • 不服老的作家劉心武:一進入寫作狀態就忘了年齡
    劉心武說。實際上,《郵輪碎片》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各揣心思上的郵輪。不經意間,不同人之間的秘密就會發酵、摩擦、碰撞。「讀者大可以從政治、社會學或道德角度分析小說,但我想其實最主要的是得從人性角度來。人性很難琢磨。這麼多年,為什麼文學不死?就是因為人性永遠不可能像其他學科一樣,探討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規律、意義或定理、公式。」劉心武說。
  • 回歸文本讀《紅樓夢》:從蔣勳的《細說紅樓夢》說起
    研究《紅樓夢》,可以對中國封建社會和中國古代文化產生形象而又深刻的認識。《紅樓夢》通過「四大家族」的由盛到衰,展現的是整個封建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的總體毀滅。在《紅樓夢》展示的世界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封建社會的歷史趨勢,而且會提高對歷史感性認識的能力。《紅樓夢》的偉大還在於它融會了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精華。
  • 「《紅樓夢》的研究永無止境」
    繼今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郵輪碎片》之後,78歲的茅盾文學獎得主劉心武又出版了收錄自己多年紅學研究獨特成果和全部體悟的《劉心武妙品〈紅樓夢〉》,日前劉心武接受採訪並暢談創作。
  • 為什麼說少年不讀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巨著,是曹雪芹先生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位列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但是為什麼又說少年不讀紅樓夢呢?亂判葫蘆案首先,青少年的心智還不成熟,對社會上一些不好的事物和現象,大多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和認識,容易被帶偏走向歧途。
  • 《紅樓夢》讀不下去怎麼辦?給你幾個小建議
    拋開魯迅的評論,我們看《紅樓夢》可以有很多角度,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從林黛玉身上我們可以解讀性格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從王夫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探春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職場經驗,從薛寶釵身上我們可以學習人際交往,從挫折應激反應看待尤氏姐妹的心理差異以及殊途同歸的悲慘命運。
  • 圖說老物件:《紅樓夢》題材的撲克牌
    許多「驢友」出門旅遊,都忘不了帶上一副撲克牌,到了旅途中、列車上,約三五「同道中人」,「鬥地主」「捉黑桃」「打升級」,不管什麼玩法,都可以消解旅途中寂寞無聊之苦。撲克牌各種各樣,比較常見的一種是彩印明星頭像或名著人物的撲克,可以歸為「題材類」。筆者收藏有86版電視劇《紅樓夢》題材的撲克牌,是從該劇拍攝地之一的正定「榮國府」購得的。
  • 大愚品讀《紅樓夢》,深度解讀佛手裡隱藏的秘密
    本文由作者 大愚原創 歡迎關注閱讀《紅樓夢》裡多次出現過一個道具:佛手。它究竟有什麼隱喻在其間?趁著這風清氣順之日,大愚陪大家閒扯一敘!佛手裡的秘密是姻緣。讀過《紅樓夢》的人大都熟悉,佛手最初出現在板兒和巧姐之間。
  • 有關《紅樓夢》誤解的評析
    二、常見的有關《紅樓夢》的繆錯 (一)對於《紅樓夢》續書和版本的認識 《紅樓夢》的版本與續書者都有誰,這個作為紅迷而言,應該是常知之事,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講,卻經常搞不清楚。
  • 新課堂 | 高中必讀、高考必考了,教師們該拿「死活讀不下去」的《紅樓夢》怎麼辦?
    《紅樓夢》這本書,喜歡的人手不釋卷,但不喜歡、讀不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 如何閱讀《紅樓夢》? ——在廣西圖書館開展《紅樓夢》讀書活動的分享提綱
    」因此,閱讀《紅樓夢》既難又不難。說它難,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才能真正讀好它。說它不難,凡是識字的人,只要耐心地閱讀,都能讀下去。今天,我分享的話題就是如何閱讀《紅樓夢》。要談好這個話題,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享:一是當前一些讀者閱讀《紅樓夢》存在的誤區,二是如何才能閱讀好《紅樓夢》。分享完兩個方面的內容後,如果有時間可再與大家互動、交流。
  • 您不知道的——《紅樓夢》的另一面
    許多人會問:「《紅樓夢》十二金釵,你最喜歡誰?《紅樓夢》是一部長篇小說,但是《紅樓夢》的每一章、每一回可以單獨當成一個短篇小說來看待。許多年,《紅樓夢》在我的床頭,臨睡前我總是隨便翻到一頁,隨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丟下不看。事實上,《紅樓夢》並沒有一定的「開始」,也沒有一定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