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碎片》:劉心武的「微笑戰鬥」

2020-11-17 騰訊網

(《遊輪碎片》新書發布會。劉心武、梁曉聲 網絡圖片)

【書與人】

付如初/文

文學老齡化有害嗎

提起劉心武,很多讀者都記得,或者考試中都考過他的短篇小說《班主任》,那是「文革」結束以後第一聲文學反思的號角,宣告了「傷痕文學」流派的誕生。也會記得他的長篇小說《鐘鼓樓》,這個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把北京胡同在改革開放前後的人情世故寫得細膩而老道,被改編為電視劇後更是留在了一代人的記憶中。更會記得他在《百家講壇》上《揭秘》,他絲絲入扣的解讀掀起了一股《紅樓夢》熱潮,然而卻遭到了主流紅學界的質疑。無論如何,跟很多作家在文學市場化之後越來越脫離普通讀者的狀況相比,劉心武是成功「跨界」作家,這種跨界,不只是他敏感捕捉社會神經,大膽探索,也不只是他成功「觸電」擴大了影響力,還包括他頗有口碑的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建築隨筆,他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寫作社會化等等因素。

最近,78歲的作家劉心武又出版了新長篇小說《郵輪碎片》,給他「文壇常青樹」的口碑又增加一個鮮活的例證。說起來很有意思,跟社會的老齡化一樣,近些年中國作家也有老齡化現象:106歲的馬識途近日寫完《夜譚續記》才宣布封筆;90歲的徐懷中2019年以一部《牽風記》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2020年又創作中篇小說《萬裡長城萬裡長》,口碑甚佳;85歲的王蒙出版了新書《生死戀》;90歲的宗璞完成「野葫蘆引」四部曲的終曲《北歸記》;78歲的馮驥才,則是長篇小說和紀實兩手都抓,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有新作問世。跟這些老一輩作家的筆耕不輟相比,賈平凹、嚴歌苓每隔兩年就出一部新作的「高產」似乎都不值得大驚小怪了。當然,文學上的「老齡化」,不是文學繼續前行的負擔,也不會給文學發展帶來更多的問題。或者說,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題中之義的正常文學生態來說,「老」和年輕應該是並行不悖的,就像一個理想的社會生態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應該得到妥善的安置和解決,社會會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調整發展步伐一樣。

那麼文學上的這種「老」,是過時和舊,是靠資歷佔有更多的資源和流量,是不肯退出歷史舞臺,還是「寶刀不老」「庾信文章老更成」「薑是老的辣」呢?那的確是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讀者都會發現,反而是這些老作家,總在盡力地想要創新,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想要避免重複自己。我們每每能夠從作品中看到他們與時俱進、「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也許他們寫的人物是舊的,生活是舊的,但其中體現出來的對人和社會的認識、對人性的見識、對社會的發現,卻並不舊。對瞬息萬變、複雜多元的現實,反而是他們總是充滿了記錄的雄心壯志。也許,文學作為價值沉澱的藝術門類之一,在整體邊緣化的狀況下,需要的恰恰是舊人新作,是經驗和閱歷支撐下的「新」,是依然敢於讓文學跟現實對話的膽識和氣魄。

《郵輪碎片》以一場虛擬的地中海郵輪旅行為主線,寫了八個家庭,眾多人物的故事。因為參加的是「郵輪旅行」,這些人物大致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中產階級或者準中產階級;又因為是「碎片化」的寫法,需要所有片段共建整體性,所以幾乎每個人都被劉心武「無差別對待」,不分主次,不分善惡,就像我們生活的原生態一樣。

表面看去,是旅行幫這些人脫離了按部就班,拉開了與俗常生活的距離,但實際上,每個人都無法脫離自己的「前史」,更無法逃開自己的秘密,所以,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都無法離開自己的心。如果心裡有思念,有隱痛,有懺悔,有魔障,那哪裡都不是世外桃源。親歷過建國後到改革開放的歷史,通過各種途徑上升為準中產階級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沒有名利的枷鎖,沒有埋藏下欲說還休的秘密。

這些人的故事,就像蜘蛛網上的線,被劉心武織在一起,罩住了中國幾十年,四代人的經歷,罩住了我們都能感同身受的現實變遷。這網似遠實近,看似抽離實際走心,因此,儘管它掛在地中海的郵輪上,但它對當下中國的描摹是更近距離的;同時,因為是零敲碎打、散點透視的方式,所以他反而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勾勒中產階級崛起的隱秘。這隱秘,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變遷的縮影。「郵輪」這個意象既可以看作一個承載著中國人歷史和現實的縮影,又可以看作中國社會在完滿自足中逐步走向開放和包容的象徵;而「碎片」則既是小說的結構,又是老作家讀者本位思維的體現——他要賦予長篇小說新的形式,以適應碎片化閱讀和手機閱讀的流行。

碎片化閱讀和人心思整

仔細想來,碎片化閱讀的背後,是我們支離破碎的生活,是我們浮躁的心,也是舊的價值觀被摧毀,新的價值觀沒有確立的撕裂化精神生活最直觀的顯現。樂觀者曾說,碎片化閱讀填滿了原本會被浪費的碎片化時間,但其實,一旦它佔了上風,它會反客為主,將時間進一步撕碎,直至將人的生活也進一步碎片化了。它摧毀的是閱讀的耐心、傾聽的耐心和交流的耐心。當我們越來越習慣于吉光片羽式的、斷章取義式的表達,即便能夠達成共識也是稍縱即逝,禁不住推敲的。久而久之,這種閱讀方式就會徹底改變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改變人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感受自己的方式。

一直以來,作為認識生活的方式之一,中國文學都在充當現實的路標。讀者在自己生活中所獲得的片面感受和管窺蠡測的世界體驗,都可以通過一個虛構的、帶有典型特徵的、封閉而完滿的文學世界來整合。當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命運,看到世界在某一階段的完整轉變的時候,能夠獲得時間的縱深感,從而獲得更清晰的對世界、命運和自我的認識。從這個角度說,長篇小說既是整合的結果,也負有整合的責任。它的長度、信息量、包容性和完整性,都是它力圖把握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當下生活中,「碎片」和「整合」之間有如此微妙的關係,劉心武採取欲揚先抑的方式,將長篇小說直接命名為「碎片」。他把自己觀察到的時代變化,體會到的人心詭譎,用447個片段打碎,塗上不同的顏色,交給讀者,讓讀者在長則千餘字、短則百餘字的碎片化閱讀中,在輕鬆地、甚至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翻閱中,自己推理每個人物的命運,推理作家的寫作用心,拼貼出真實的中國,體會身邊的變化。讀起來輕鬆,是這部小說最明顯的特點,但讀著讀著,讀者會自動產生整合的念頭,則是這部小說最大的匠心所在。

毋庸諱言,當前的中國斑駁斑斕,歷史現實、階層派別、物質精神、輿論觀點,無時不處在被重新解構和建構的過程中。作家若是想用長篇小說的方式書寫當下的現實,想要給讀者一個全景式的現實,想要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這種現實又在熱切呼喚與之相應的大作品出現,或者說,中國社會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轉型,幾乎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塑造了所有人的人格,理應出現現象級的作品來記錄它,匹配它。現實向所有作家敞開,吸引他們用整體的眼光、超拔的視野和完整的見識,整合碎片,整合撕裂。從這個角度說,《郵輪碎片》名為「碎片」,實想「整合」,作家想在郵輪這個封閉自足的空間裡,給讀者一個完整感受中國現實發展的精神旅程,也想儘可能多側面、多層次地給讀者呈現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文化信息。用劉心武自己的話說:他想向四十年改革開放致敬,從普通人的角度,以普通人的方式。

劉心武用碎片「迎合」讀者,充分尊重讀者智慧、邀請讀者深度參與;同時,他又充分利用「人心思整」的心理,恢復讀者的控制力和認識自信。這種「拼圖式小說」,或者說「樂高小說」的樣式,是劉心武首創,也是他直面現實和長篇小說寫作現狀的底氣所在——儘管我們的生活日益破碎,我們對世界的感覺日益撕裂,但潛流依然是線索清晰的,底圖依然是完整的,我們都在看不見的時代之手的掌控下。或許可以說,曾經,是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以小說為藍本勾勒更豐富、更真切的現實世界;現在,則需要讀者揭秘《郵輪碎片》,揭秘故事背後更強大的時代邏輯和人性邏輯。

小說可以揭秘是因為「文學源於生活」,需要揭秘則是因為「文學高於生活」。而在文學和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繫面前,古今同理,所有的索解隱秘、探幽訪勝都充滿了妙趣新知,所以,我們在讀經典之外,永遠需要讀與現實同步的新書。

在現實中繼承經典

劉心武對《紅樓夢》的痴迷,對《金瓶梅》的研究,不只是《揭秘〈紅樓夢〉》《揭秘〈金瓶梅〉》那麼簡單。從早年的《鐘鼓樓》《棲鳳樓》《四牌樓》到晚近的《飄窗》《郵輪碎片》,幾乎每一部長篇小說,他都會忍不住提到《紅樓夢》或者《金瓶梅》,或以人物關係作比,或是以人物長相、性格作比,或是讓其中的人物喜歡《紅樓夢》。尤其《郵輪碎片》,他對《紅樓夢》的體悟和創造性轉化更深了。從馬自先的表妹雪梅被直接形容為《紅樓夢》裡「冷麵冷心」的賈惜春,到女博士「她」對《紅樓夢》「意淫」的正解,到小說中時時處處透出的「大荒山」「無稽崖」式的氣息,可以說,一部《郵輪碎片》既是劉心武研讀《紅樓夢》心得的又一次創作實踐,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再次向《紅樓夢》致敬的作品。

如《紅樓夢》,《郵輪碎片》也寫了很多人物,而且,每一個人物都有相對完整的故事,這些故事穿插在一起,多條線索並行。這種看似無綱無目的做法,卻更考驗作者的布局能力,也更考驗他塑造人物的能力。從最後的閱讀效果看,劉心武基本做到了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做綱,每一個故事也都可以做目。這種散點透視、視點繁多,卻碎而不散、松而不亂的結構布局,恰是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傳統小說寫作布局的精髓,所以儘管《郵輪碎片》表面是「碎片體」,但骨子裡還是「章回體」。

而重視寫人物,讓每一個人物都足夠鮮活,足夠有典型性,都承擔相應的揭示人性、反映生活側面的功能,是傳統小說另外的優長所在。因為這個優長,換一個人物的角度講述,小說就可以變化成一個不同的故事。比如《紅樓夢》,寶黛視角是一個故事,劉姥姥視角是另一個故事;賈雨村、王熙鳳、薛蟠、尤三姐……從每一個角度看去,都能看到一本不一樣的《紅樓夢》。

劉心武的小說也是如此。馬自先構思《長安街女子》是視角,石可爾想向初戀表白也是視角;策劃人滕亦蘿不著四六的苦心經營是視角,巧克力女士為搏上位煞費心機也是視角;工人出身的龍秉謙靠著母親與老幹部的合影謀取前途是視角,郝向陽為父報仇也是視角;崇尚「喪文化」的90後渣渣是視角,神秘00後富二代明厲、普奔也是視角;渣渣和努努去農村參加喪禮是視角,導遊小張家的保姆兒子結婚也是視角;大院子弟莫大能不顧歷史是非是視角,倡導立體思維的民間思想家莊有德經商失敗也是視角……如此說來,劉心武是吸取了傳統小說寫人物、布局小說結構的精華,讓每一個故事都有意味,每一處細節都有寓意,讓小說豐富立體,多面折光。這或許都是劉心武從揭秘《紅樓夢》中獲得的創作啟示。曹雪芹是將自己的時代微縮在大觀園裡,而劉心武則將自己的時代微縮在郵輪裡,建造一座中國當代的「海上大觀園」。

在這部新作裡,他向《紅樓夢》致敬的意識還不止於此。《紅樓夢》的虛實相生,真假莫辨,在《郵輪碎片》裡是人物間引而不發的糾葛,是複雜的命運交織和深刻的社會反思。草蛇灰線,馬跡蛛絲,原本是命數運道的化身,在《郵輪碎片》裡則是以小見大、以虛應實的結構技巧,更是一個關心中國現實的成熟作家,力圖把握現實下的潛流、人心中的褶曲的宗旨所在。

與《紅樓夢》通常被解讀為時代巨變的縮影一樣,《郵輪碎片》也想做時代巨變的縮影,也想做中國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中產階層的分析。郵輪上的每個人都是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是我們自己。小說裡寫了愛情的忠誠和虛幻,寫了名利場的「好了歌」,寫了前半生情債後半生償還,寫了知音難覓,寫了代溝,寫了城鄉差別……八個家庭,各有悲歡,各有隱秘,但都在昔日今生裡,感受紅塵滾滾,感受隨波逐流之後的傷心和失落。他們在享受時代變遷的成果,也必須背負歷史動蕩的使命,不只中國人如此,放眼人類歷史,這幾乎是每一代人的宿命。

同時,《郵輪碎片》在美學精神上也完美繼承了《紅樓夢》的中國風格:在個體命運和細節描寫上,它是喜悅的、幽默的,偶爾也是諷刺的、揶揄的,但在整體氣韻上,則帶有大悲憫的情懷。以喜劇或者正劇的心態寫悲劇,是劉心武的美學追求,也是他多年研讀《紅樓夢》的心得所在,更是他在寫作中不斷流露的現實主義情懷。而且,劉心武不僅精讀《紅樓夢》,也研究《金瓶梅》。《郵輪碎片》的冷靜白描、客觀展示,在不動聲色中盡顯世情,顯然是受到《金瓶梅》的影響。他對人物沒有臧否,也看不出明顯的好惡,這種「無怒無嗔」(梁曉聲語)的狀態像極了《金瓶梅》。這種中國世情有別於其他文化在宗教精神統攝下的世情,體現了別一種冷峻和虛無。

劉心武的微笑戰鬥

「色空」思想是《紅樓夢》悲劇意識的反映。「色」是佛家用於形容一切有形物質的概念,因為有形皆因因緣而生,所以本質上是「空」的。《紅樓夢》借用這樣的思想,寫出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的悲劇感,也寫出了對世俗名利的追求終究會限於虛無的中國式天命觀。這是小說靜觀默察人事變遷的角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經常出現的對生命和現世的態度。

想來劉心武對此也是有深刻體悟的,所以,他的小說才會特別容易進入,給讀者親近感;他才會不嘲諷人物而嘲諷名利本身,也才會對人與人之間的「微笑戰鬥」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在《揭秘》裡,他曾詳細評析賈府中的「微笑戰鬥」,評析人物在溫文爾雅、禮數周全中表達自己的好惡褒貶,讓小說在表面的一團和氣之中暗流湧動。之後,在他塑造人物的過程中,一再貫徹鞏固這樣的思考成果。

對人陷入名利場他是沒有臧否好惡的,但對名利對人的控制,對人在虛幻之「色」中的不覺悟他是有揶揄的。小說中有幾個富有喜劇色彩的人物。比如一心想要上位的巧克力女士,戀愛或者婚姻關係是她上位的媒介,而一旦上位,點滴都在她的計較中,甚至丈夫宙斯被莫名其妙地暴揍,她都想轉變成博取關注的新聞。策劃人滕亦蘿,原本是個情商頗高的人物,特別擅長察言觀色,也擅長織網,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組合到一起,然而,沒有是非倫理的支撐,他所有的策劃看上去都透著低級無趣、荒誕可笑。

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劉心武保持著「看破不說破」的「微笑戰鬥」方式。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在處理矛盾的時候都很少劍拔弩張,劉心武書寫他們,也是一臉平和。即便是郝向陽對宙斯,也是瞅準了時機,偷偷揍他一頓了事。宙斯在每個時代都是風雲人物:「文革」中,他是「造反派」,郝向陽的父親因為他的批判命喪黃泉;改革開放年代,宙斯搖身變成了「改革志士」;如今,二人在郵輪上不期而遇,宙斯已經是著名學者、媒體名士、會議名流。劉心武秉筆直書,微笑之中沒有道德判斷,但讀者自能感受到宙斯需要被懲罰的氣氛,儘管方式有待討論。

「微笑戰鬥」是留有餘地,是各有隱情,是矛盾雙方的關係並非確鑿不變的長遠眼光,也是成人世界在是非和利弊之間的搖擺,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或許也是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關係。當然,「微笑戰鬥」也是不極端,不刻薄,不執拗,不鄉愿,或許也是「中庸」文化在人際關係中具體而微的體現。

劉心武說:「所有的生命都不容易,誰都有不能為外人道的隱秘。」然而,在百年之後,皆為雲煙的結果到來之前,人還是要保持底線,保持中正大氣,保持有為、積極,儘管做到並不容易。讀劉心武的小說,尤其是從《飄窗》到《郵輪碎片》,這種在虛無中積極,在積極中虛無的感覺日益明顯。年齡和閱歷讓他積澱出更透徹的認知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更深刻的原因或許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不再擔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之後所形成的看待人事和自己的方式。

儘管在中國當代文學界影響巨大,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繞不過去的人物,每次有新作品出現,都會引發廣泛的關注;而且,多年來,他的作品總是站在生活的第一線,站在正在進行中的現實中間,甚至站在藝術探索的潮頭。從這些方面說,稱他是「文學的弄潮兒」似乎都不為過,然而,他卻總是自稱「文學愛好者」和「文壇邊緣人」。認識上,他願意保持這樣的狀態,但在行動上,他卻毫不虛無,一直積極努力。從長篇小說到中短篇小說、散文、紀實作品、建築隨筆,到《紅樓夢》《金瓶梅》的研究解讀,他保持著思考的強度和創作的高產。直到最新的《郵輪碎片》,我們依然從一個78歲的老人身上看到了,用思考和寫作與生活、與時間「微笑戰鬥」的溫和又昂揚的生命姿態。這也是一種修為。

或許,回顧自己經歷的巔峰和深谷、好評和爭議,劉心武也慢慢形成了「微笑戰鬥」著面對生活和人情冷暖的方式,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觀。其實,仔細想來,從小說到自己,從文到人,劉心武都具有「醒世」的深意,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又何嘗不是「微笑戰鬥」的過程呢?

相關焦點

  • 劉心武 | 在郵輪上推理人性謎團
    ——劉心武在「郵輪」上帶你推理人性謎團」分享會發言速記。分享人劉心武,主持人格格。格格:第一個問題,大家看到「郵輪碎片」四個字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一本懸疑小說?郵輪是在一個封閉空間裡面進行的敘事,非常容易讓人感受到像《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樣的感覺,郵輪破碎的碎片漂浮在大海當中,給人有一點驚悚的感覺。請問劉老師怎麼想到這個名字的,您對懸疑小說很感興趣嗎?
  • 不服老的作家劉心武:一進入寫作狀態就忘了年齡
    日前,劉心武在北京發布最新長篇小說《郵輪碎片》作家劉心武在中國文壇具有特殊影響力。他的《班主任》,開創了「傷痕文學」的創作流派,讓很多人記憶猶新,也不斷出現在各類考試題目中;他的《鐘鼓樓》,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他的《揭秘〈紅樓夢〉》掀起一股「紅樓熱潮」。
  • 劉心武再度「講紅」《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在京首發
    10月24日下午,由新華先鋒主辦的《劉心武妙品紅樓夢》新書發布會在頤堤港西西弗書店舉行,許多紅迷朋友慕名前來。年近八十的劉心武精神矍鑠,聊起《紅樓夢》來熱情不減,妙語頻出,儼然有當年《百家講壇》上的風採。
  • 馬瑞芳:劉心武「秦學」爭議始末
    用樣板戲的說法:劉心武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了!劉心武熱播,在一般觀眾和讀者眼裡,他幾乎成了「紅學代表」。此時,紅學家仍然認為劉心武不過「野臺子戲」,隨他唱去吧。那麼,劉心武講《紅樓夢》「野」的癥結在什麼地方?其理論「無根性」在哪裡?
  • 泰國微笑航空(WE)現已加入蛇口郵輪母港行李直掛服務
    2018年11月5日起泰國微笑航空(WE)已加入蛇口郵輪母港
  • 百萬字紅學巨作發布 劉心武:紅學研究永無止境
    新書發布會現場起《紅樓夢》研究,不得不提及作家劉心武,他將紅學研究與小說、散文、建築評論並稱為自己創作上的四棵樹。當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紅」而轟動全國的劉心武,最近又推出了全五冊百萬字的紅學巨作《劉心武妙品紅樓夢》。
  • 【線上故事會】《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16-20講)
    內容簡介《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是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創新性推出的、專為低齡兒童講解《紅樓夢》的文學著作。本叢書總共六冊,囊括五十講內容。劉心武在對《紅樓夢》原著的內容與精神反覆咀嚼、領會之後,重新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拋去原著中不適合兒童閱讀的內容,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整為零,只講原著中美好的人、美好的景、美好的故事,以及美好的國學精粹,從而打造一部讓孩子聽得懂、喜歡聽的全新的《紅樓夢》。劉心武不只是在講《紅樓夢》的故事,而是在講故事的同時,加入了對人、對事的分析,從而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文化】劉心武:《紅樓夢》可以不讀 但不可以不尊重
    《紅樓夢》不朽,更多地還體現在時代的唱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時代,「紅樓熱」又以新的姿態生長起來……有鑑於此,華西都市報特推出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系列報導,以期新讀「21世紀的紅樓」。  劉心武,以《班主任》聞名文壇,後以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獎。  20世紀90年代後,劉心武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
  • 百家講壇的劉心武爺爺告訴孩子怎麼讀紅樓啦!
    跟小戲骨版《紅樓夢》一樣,給孩子看的文字版《紅樓夢》我們也希望剔除其中的糟粕呈現出內在精髓,最近劉心武又重出江湖了,帶著他的最新作品來跟小朋友見面了——《劉心武爺爺講紅樓》。這是一套系列叢書,劉心武爺爺用自己的方式,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部不一樣的紅樓史。
  • 在歌詩達郵輪驚心動魄的20小時
    劉韶聰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招商派出所桃花園社區警務室警長目光堅定執法為民略帶微笑的臉龐又讓他多了幾分親近今年疫情防控期間,他因工作意外腳部受傷,每天強忍疼痛走街串巷,一瘸一拐地陪著社區工作人員、社康醫生開展防疫排查工作,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他眼角始終掛著微笑。
  • 郵輪公司簡介 - 公主郵輪
    在介紹嘉年華公司的時候講到過,當今市場的主要郵輪公司成立於六十年代,1972年嘉年華奠定了郵輪向現代化轉型的基石。但當時的郵輪業非常小眾,船隻和線路都非常少,直到一部電視連續劇《愛之船》風靡千家萬戶,該劇從1977至1986年曆經9季,後來還拍了5部續集,可謂長盛不衰。自此,郵輪旅行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 郵輪旅行 逼格滿滿的三種搭配
    選郵輪,最重要的就是選航線啦,渤海灣裡的「煙臺-大連」航線能看到什麼?這個雙12,世界郵輪網帶你去更遠的地方,去看不一樣的世界。不過,上郵輪怎麼玩,怎麼穿,你就要往下看嘍。2013年下水的豪華郵輪MSC珍愛號,讓你尊享高科技的奢華,體驗輕鬆愜意的郵輪之樂。而且船上的大型劇院,可以欣賞世界頂級表演。最最重要的是,低於市場價近1倍的價格,也是沒sei了~▼▼▼重頭戲
  • 迪士尼郵輪 | 迪士尼樂園與郵輪的完美結合,超級郵輪來了!
    4艘豪華迪士尼郵輪任君選擇,他們是:迪斯尼魔法號;迪斯尼奇幻號;迪斯尼夢想號;迪斯尼幻想號。四艘郵輪設計不同,路線各異,目的地覆蓋阿拉斯加、巴哈馬、 百慕達、加利佛尼亞西海岸、加拿大、加勒比海、歐洲、墨西哥、巴拿馬……遍布15個國家的港口。四艘郵輪各具特色,並分別由我們的四位「好朋友「在船尾護航,快來pick你最愛的那一款吧!
  • 郵輪 歌詩達郵輪-賽琳娜號
    歌詩達郵輪賽琳娜號上海-長崎-濟州-上海4晚5天遊出團日期:2015年5月25日參考價格: 3899元/人起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 (Costa Serena) 的靈感來自經典傳說,丘比特、阿波羅、巴克斯、克萊奧等遠古諸神將以其非凡的魅力和郵輪上無所不在的金色氣息帶給您心醉神迷的體驗。
  • 第109期:郵輪公司——迪士尼郵輪
    Disney Cruise Line operates the Disney Cruise Line Terminal (Terminal 8) in Port Canaveral, Florida.迪士尼郵輪公司目前運營四艘郵輪:迪士尼魔術號,迪士尼奇蹟號,迪士尼夢想號和迪士尼幻想號。 迪士尼郵輪公司還擁有巴哈馬群島的一個私人島嶼,被設計為迪士尼船隻的專屬停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