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請問你為啥要叫無痛斷舍離??

2020-10-09 拒絕拖延症

(不會二刷)2019.04.05觀看

又名《無痛斷舍離》。挺粗製濫造的一部電影,畫面觀感極其不好。

女主人公斷舍離難點主要是兩點,前男友和去世爸爸的物品。這片子的內容明明是有痛斷舍離啊,壓抑,為啥要起名無痛斷舍離?

看完後我在想,平時人們就要及時扔掉不要的東西,這樣才不會一直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造成負擔。早處理早結束,晚處理一天就多痛苦一天。

相關焦點

  • 《時光機》搭上時光機,你真的能斷舍離嗎?
    最近有部泰國片電影出了資源,就是講述「斷舍離」。中國大陸片名叫《時光機》,是2019年泰國本土電影票房的季軍,口碑也不錯,IMDb7.6分。而中國熱門影片《少年的你》只是拿到觀眾選擇獎。港臺院線都引進了,片名更直指主題。香港地區取名《無痛斷舍離》,臺灣地區取名《就愛斷舍離》。
  • 《時光機》我們為什麼要斷舍離
    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電影叫時光機 後來明白了。 每一件東西都承載著我們的一段歲月 取捨是否要將舊物斷舍離的同時仿佛搭載了時光機看回到過去看到過去時光中的自己 。其實凡事過猶不及 斷舍離適可而止就好。 若將所有不需要之物全部捨棄未免也孑然一身太孤獨 。縱使昨日之日已不可追 但是每件舊物承載的我們與朋友家人甚至是曾經的戀人的羈絆還是彌足珍貴 雖然物品本身早已不會讓我們怦然心動。
  • 《時光機》所謂斷舍離,也不過是一種漂亮的假裝
    《時光機》裡的主人公琴,就是這麼一個夢想著要把自己的家裝修成北歐極簡主義風格的年輕人。極簡的前提,是拋棄。「斷舍離」的核心內含,其實也是拋棄。《時光機》的故事看上去是建造,是把一所被各色雜物塞滿了的老舊房屋改造成美觀的現代居所的嘗試。
  • 《時光機》當確認「它」不再屬於自己,那就是要斷舍離的時刻。
    當確認「它」不再屬於自己,那才是該「斷舍離」的時刻。 ——泰影《時光機》影評這部泰國影片的中文譯名是《時光機》/《斷舍離》其實我還是更喜歡《斷舍離》這個名字。
  • 《時光機》時光機的斷舍離
    故事主要講述了女主從瑞典回來希望貫徹極簡主義裝修自己的工作室,於是打算見證了整個家庭變化成長的所有東西都丟掉,甚至丟掉了摯友送的禮物「因為是你喜歡的,所以買來送你」,被摯友看見反問一句「是不是我的禮物再也無法讓你有心動的感覺」,兩個人不歡而散。之後接著把所有東西都賣給收廢品大叔,不過三秒拔腿狂奔追回來。
  • 《時光機》與其斷舍離,不如對過去釋懷,與自己和解
    某些人在斷舍離的過程中看似果斷決絕,實際上是在麻痺自己,強行壓下內心的不舍與痛苦。最近看了斬獲了大阪亞洲電影節全場最佳影片大獎的電影《時光機》,不過我更喜歡它的另另一個譯名,《無痛斷舍離》。儘管這個譯名聽上去像在放屁,真的會有人在面對被處理掉的舊物時會做到沒有一絲情感波瀾嗎?電影的女主琴做到了。
  • 《時光機》真正的斷舍離實際上是和回憶的一場告別
    《時光機》也叫《無痛斷舍離》,是泰國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在2020年的一部作品,該作品入圍了第15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看完之後我不覺得本片中斷舍離的過程是沒有痛苦的,相反,我覺得斷舍離的過程就是在揭傷疤的過程,直到最後我依然覺得小琴的內心是痛苦的,當然可能更多的是解脫。
  • 《時光機》「極簡生活」是奢求,只因難斷舍離
    除去必需品,一切全部扔掉,用電影中的話就是要「斷舍離」。極簡,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國內外很多年輕一代,就很推崇這種生活方式,然而真要做到斷舍離。然而,要想在這個繁瑣的時代,真正做到讓生活極簡,談何容易。《時光機》就是要帶著我們,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以及得到的結果。假如,有人想極簡斷舍離,不防在這部電影裡尋找方式。
  • 《時光機》把斷舍離拍成電影,納瓦彭有作者導演內味了
    》的主題很新奇:《時光機》探討了《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以及整理狂人近藤麻理惠等倡導的 「斷舍離」、丟棄舊物和極簡主義生活等思想。她得到的答案是:鋼琴不要了,你隨意處理。琴這時才意識到,原來全家人曾經是被父親無情地「斷舍離」了。父親無情離去,一身輕鬆,卻留給媽媽無盡傷痛的回憶。所以媽媽才不願意扔掉鋼琴、保險槓和家裡的一切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承載過曾經的幸福。所以媽媽才每天都唱同一首歌,對曾經的愛情和拋棄難以釋懷。
  • 《時光機》:真正「斷舍離」,你以為這麼容易?
    但生活的沉澱,有一些物品反而成了時光沉積下的情感寄託,讓你難以做出取捨。 人的許多行為,與其說是囤積物品,不如說是在囤積記憶,許多逝去時光總能被清晰地記錄在每一件生活物件中。今年年頭上映的一部泰國電影《時光機》,就將這種關於取捨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出來。
  • 斷舍離電影:時光機
    今年很流行斷舍離,書我還沒有看過,但是關於斷舍離的短視頻卻刷到不少,都是倡導大家過極簡生活,說拿到手裡不再有心動的感覺,就可以丟掉了。丟東西要狠的下心。但是實際做,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總有一些東西是你割捨不掉的,比如別人送你的生日禮物,情感卡片,總有些只對你自己有意義的東西,構成了你的回憶,構成了你的人生故事,即使以後兩人再無交集,有些東西,也應該陳列在內心的博物館裡,成為你的歷史,那是你活過的證據,那有那麼容易就被斷舍離的?
  • 豆瓣7.0《時光機》,解讀納瓦彭「斷舍離」情節背後的極簡主義
    文|嘮嘮豆談到「斷舍離」這一話題,很多觀影者會想到去年在影壇掀起熱議的泰國電影《時光機》。這部電影在還未開播前便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的追捧,不知什麼時候起,「斷舍離」變成了當今年輕一代所追求的生活理念。影片中,導演用生活化的視角,顛覆年輕人對「斷舍離」傳統的認知與看法。在我看來,影片中的「斷舍離」並不是那麼的輕而易舉,相反,觀者在影片中感知到的斷舍離是艱難的,主人公在斷舍離的過程中也不斷在揭開Jean情感世屆的傷疤。正是這樣獨特的人文關懷,也使得《時光機》成功入圍了第15界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豆瓣7.0《時光機》,解讀納瓦彭「斷舍離」情節背後的極簡主義
    文|三斤談娛樂談到「斷舍離」這一話題,很多觀影者會想到去年在影壇掀起熱議的泰國電影《時光機》。這部電影在還未開播前便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的追捧,不知什麼時候起,「斷舍離」變成了當今年輕一代所追求的生活理念。
  • 惑:《無痛斷舍離》舒緩的節奏
    疫情之下,政府終於放寬「限聚令」,我也終於有了機會重新走進電影院,看了部泰國電影《無痛斷舍離》。看完電影之後,我有些難以言明的心結,於是在網絡中搜尋影評,雖有些裨益的文字,但想要一探究竟的苦惱依然繼續。於是我帶著釐清思緒的可能性嘗試寫作,跟著文字,懷著疑問,做一些解讀。
  • 電影《時光機》:追求極簡主義,不是形式上的斷舍離
    《時光機》《時光機》講述的是一名從斯德哥爾摩留學回來的設計師小琴,鍾愛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當面試官要求參觀個人工作室後,她計劃將家裡一層的雜物都扔掉,改裝成極簡主義的工作室。而小琴奉行的,就是日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論。強調給生活做減法,戒掉對身外物的迷戀,降低物慾消費。「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這是時下盛行的一種生活方式,也讓極簡主義多了一層概念。
  • 以電影《時光機》看待「斷舍離」:放下過往,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而「斷舍離」可以說是極簡生活的核心,它不僅僅只是拋棄那些繁雜多餘的物品,同時也包括無用的社交軟體,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內心所沉悶的世界。泰國電影《時光機》,就將視角對準了「斷舍離」這一概念,通過故事中的人和物,來展現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有些時候,放下過往,真的沒有那麼的簡單。「斷舍離」,並非只是簡單地丟掉物品,更像是與過去進行一場盛大的告別儀式。
  • 《時光機》斷舍離解決不了生活的問題
    斷舍離作為一種極簡主義的方法以前非常非常流行。但是現在好像是不能斷舍離的時代。記得疫情剛開始在國內蔓延的時候看到豆瓣友鄰(不好意思,忘記是哪位了)說,在家裡找出一堆積灰的口罩,還好沒斷舍離(大意)。資源匱乏,很多人的炫富方式也成了秀家裡囤的口罩或者糧食、廁紙。我爸爸和我一直是築窩喜鵲。我媽說,你們倆往家裡撿,我一個人往外扔。我們愛撿破爛,還愛囤資源。
  • 泰國電影《時光機》:你所謂的斷舍離,只是一種逃避
    " 斷舍離 " 瞬間戳中無數都市人群,極簡主義的家居風格也在年輕人中悄然流行起來,仿佛得了不扔點東西就渾身不舒服的病。最近看了一部泰國電影《時光機》,講的是女主人公小琴把自己老家裝修成北歐極簡主義風格過程中發生的故事。這部電影在 15 屆大阪亞洲電影節力壓兩部華語大片《少年的你》和《春潮》獲得主競賽單元 " 最佳影片 " 獎。
  • 泰國愛情及倫理故事電影《無痛斷舍離》,情難捨,意難斷
    《無痛斷舍離》繼續從生活中沉澱,充滿睿智。女主角阿靜(Aokbab 飾)在瑞典留學三年,學成回來;她想成為一位設計師,需要一個工作室,她崇尚簡約的室內設計風格,最經濟便捷的方法,便是徵用與媽媽及弟弟阿傑同住的老房子,因此需要丟棄大量的雜物,於是,阿靜開始她的斷舍離《無痛斷舍離》並不是斷舍離執屋大法的示範片,它反而有點唱反調——我們根本無辦法和往事切割,即使自以為已經瀟灑地move on,其實自欺欺人。
  • 《時光機》斷舍離
    有時我覺得自己是個挺絕情的人,因為怕麻煩,斷舍離做得很果斷。物質和精神上都是。對物質的斷舍離其實不算難,無非把不用的東西果決地扔掉。人際關係上的斷舍離其實很折磨人,但如果一份關係已經到了思考要不要繼續維持下去時,那麼它早已不是自由的了。但其實只要下定決心捨棄讓你糾結彷徨的,會發現簡單的生活還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