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會披香殿侍女,玉皇大帝為何派奎木狼給太上老君燒爐?一箭三雕
放著天庭的公職不做,27星宿中的西方七宿之首的奎木狼,為了心中的一個「紅粉佳人」——披香殿侍女,託化成一位相貌醜陋的金睛藍面青發魔王,以了結一段情緣。
奎木狼有情有義,做法也較為聰明理性,他讓披香殿侍女化凡成寶象國三公主先行下凡之後,自己也私自下凡轉世,既規避了天庭神仙不能有七情六慾的天規,又避免了神仙和人不能成親結婚的無奈羈絆。
可等奎木狼來到世間,卻發現當初的那位「夢中情人」,或許認真喝過了孟婆端著的那碗湯,將前世約定好的美事,忘得一乾二淨。
當年,歌手刀郎和雲朵對唱的歌曲《愛是你我》中,兩人用了嘹亮高亢的歌音唱到:這世界,我來了!任憑風暴漩渦,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痛苦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或許奎木狼內心複雜的心緒,可用上面的歌詞來表達。當這位天上的星宿神下凡,卻發現當初的「心上人」,不記得他是誰以後,趁著寶象國百花羞公主與父王在中秋賞月之際,施法術用一陣風將她掠奪到了寶象國——碗子山波月洞中。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奎木狼的搶親方法,雖然有些霸王硬上弓,婚後兩人的日子還算不錯,既有波月洞中的洞府天然別墅,手下還有數千隻聽令他的小妖。
天上人間相比,奎木狼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瀟灑日子。
取經路上,唐僧與孫悟空因三打白骨精產生極大分歧,不分青紅皂白,趕走了孫悟空。
當唐僧進入寶象國境內,從百花羞口中,得知她的不幸遭遇後,懷揣著她的一份訴苦書,轉交給了寶象國國王,還讓八戒和沙僧,前往波月洞解救百花羞。
最終的結果,唐僧的做法偷雞不成反蝕了把米,不僅沒有救出百花羞公主,反搭進去了兩個徒弟,最後自己也被奎木狼使用法術變成了一隻大白虎
看上去憨憨笨笨的豬八戒,關鍵時刻用計智激孫悟空,使得孫悟空拋棄前嫌,前往波月洞救出了百花羞公主,摔死了奎木狼的兩個兒子,又前往寶象國救出了唐僧,還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告了奎木狼御狀。
天庭開始逐個對九曜星官、12元辰、五方五鬥、滿天星宿、普天神聖等崗位查崗,果然發現:鬥牛宮外,只有27星宿在位,獨不見奎星——奎木狼。
玉皇大帝最後調動27星宿力量,將潛逃在山澗裡的奎木狼帶回了天庭。
聽了奎木狼的陳述後,玉皇大帝沒收了腰間的金牌後,做出了很奇怪的決定,貶奎木狼到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帶薪燒火。
那麼,為何玉帝要做出一個這樣「奇葩」的懲罰措施呢?結合《西遊記》原著,今天,「源易緣」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一、與他被摔死的兩個兒子有關?
孫悟空救出百花羞公主,以及八戒和沙僧後。八戒和沙僧,各抱起奎木狼的一個兒子,摔到了寶象國白玉階內,將兩個孩子摔成了肉餅,鮮血迸流,骨骸粉碎。
寶象國的文武大臣們,嚇得大喊:不好,天上掉下了兩個人來。八戒則嚴厲地說:這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我們捉拿來了!
網絡中,有觀點稱,玉皇大帝之所以將奎木狼貶到了太上老君身邊,是想讓他與老君套套近乎,拯救自己的兩個兒子。
暫不論這個觀點對與不對。
儘管,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的九轉大還丹,而兩個孩子已被摔成了那樣,又到底能不能救活呢?
《封神演義》中,女媧娘娘身邊的童兒靈珠子下凡,在剜骨剔肉之後,又被太乙真人救起,蓮花化身的哪吒,本領更強,還成為了武王伐紂中的主力神仙之一。
二、走走過場,關愛為主懲罰為輔
私自下凡13年,還將主要取經人唐僧變成了老虎。
奎木狼犯的錯誤說大不算很大,說小也真不小。
可是玉皇大帝聽了奎木狼的陳訴之後,僅是沒收了他的金牌,帶薪去太上老君煉丹處燒八卦爐子。
從玉皇大帝對奎木狼的從輕處罰上看,不乏另有深意,確實體現了對奎木狼有愛護關照之情。
三、為了後期的取經工程磨難考慮
「黑松林失散21難,寶象國捎書22難,金鑾殿變虎23難,平頂山逢魔24難,蓮花洞高懸25難」
《西遊記》裡,奎木狼受懲罰到太上老君處燒八卦爐是第31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一章節中。
剛從寶象國出發不久,唐僧師徒就來到了平頂山蓮花洞。
這個洞中有兩個更為厲害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
隨著西遊劇情的發展,我們知道,金銀二角大王的身份,是太上老君身邊分別看管金爐和銀爐的燒火童子。
兩個童子下凡,託世成魔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唐僧取經路上的一難。
後來,太上老君出面,解救金角童子和銀角童子時,還隱晦地告訴孫悟空,是一位海上的菩薩,3次向他借兩位童子,以磨鍊唐僧師徒取經的心性和決心。
整個劇情聯繫起來的話,就會發現:奎木狼來到兜率宮替金銀二角童子燒了幾天火。兩位童子則趁機下凡平頂山蓮花洞,給取經人設立了一個路障。
回到上面的問題中來看,太上老君到底能不能救活奎木狼兩個被摔死的兒子?
且看下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被吸進去紫金葫蘆和羊脂玉淨瓶中後,化成了膿水。可是,太上老君只是對著兩個瓶子吹了兩股仙氣,用手一指,又化成了金銀二童子相隨其左右。
這充分說明玉皇大帝的安排和決定非常有水平:既幫助了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湊夠了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又懲罰了犯過錯誤的奎木狼,同時還又給奎木狼提供了一個向太上老君培養感情,拯救兒子的機會。
真可謂:一舉多得,一箭三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封神演義》、《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