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裡館》
《調琴啜茗圖》唐代 周昉
《詩經》有歌者,「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禦,莫不靜好」。古琴,在春秋時期,便已是一件廣泛受人們喜愛的樂器。
《伯牙鼓琴圖》 元代 王振鵬
南宋以後,古琴位列於「琴棋書畫」之首。最初的琴有五弦,宮、商、角、徵、羽,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後因周文王為悼念死去的兒子伯邑考而增加了一根弦,而周武王討伐商紂時候,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因此,有了今日我們所彈的七弦琴。
古琴身長三尺六寸五分,指一年的光陰;它身寬四寸,象徵一年四季;一年加上閏月,有十三個月份;這個數目,又恰好是一張琴上作為音階的「徽」數的總和。古琴,無處不是與天地相合。
《斫琴圖》 東晉 顧愷之
明代《溪山琴況》開篇明言:「太音希聲,古道難復。」在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中,琴是修身養性的「道器」,故嵇康《琴賦》有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校書圖》 北齊 楊子華
和靜、清遠、覺照。傳統文人「左琴而右書」,以琴修身,以琴靜心,涵養中和之氣,回歸天地自然。無論身處廟堂,或是退隱江湖,琴都是文人不可或缺的知音。
《聽琴圖》 北宋 趙佶
樂由心生,音從心發,以心馭指,以意領音,方能達到古人所說的「太和鼓鬯」,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琴者,心也。
研學古琴,讓心,慢下來,靜下來。以琴載道,以琴養心,修禪悟道。
建安書院古琴精講老師 李悅
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碩士
南開大學古琴賞析課教師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考級考官
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
冬不拉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
多屆國家級琴箏賽事評委
自幼隨父李松鳴習古箏,開蒙自張子盛,師從虞山派大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文光,精研虞山、九嶷琴曲,多次受邀出訪歐洲。古琴演奏注重氣息與韻律的貫通,博採多種樂器演奏手法之長,形成了琴樂與詩文相感、氣韻高遠豁達的藝術風格;於全國多個省市舉辦個人古琴音樂會、專題講座。援疆支邊期間拜著名阿肯傳人巴合提波力馬斯先生為師學習冬不拉演奏,盡得哈薩克阿爾勒泰地區民間音樂原態。
出版個人獨奏專輯《幽明》,創作獨奏曲《幽明》、《荷風》,打譜作品《風雷》(明《西麓堂琴統》)、移植作品《漁舟唱晚》等,著有《中小學古琴基礎教程》(執行主編)、參與編寫《中國古代琴歌精華校譯》、《古琴指法譜字集成》等學術著作,發表有論文《關斬貂蟬故事研究》、《淺談鍾嶸<詩品>對陶淵明的品第定位》。其指導的學生在2012年中國(國際)民族器樂中榮獲綜合組金獎、古琴組銀獎,斫制冬不拉獲創新樂器製作獎。數年來從事全國古琴師資培訓工作,培養國內至海外古琴師資百人,傳習琴藝千餘人。
建安書院古琴課講老師 李鴻俐
習琴多年,古琴教學多年,經驗豐富,擅長因材施教,適時教授學生技法及樂理基礎。以古琴藝術為畢生修行功課,熱愛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山水,踐行美學生活,數年來注重琴韻氣息意境修習,實踐藝術與生活美學結合。善彈《梅花三弄》《酒狂》《烏夜啼》數操,曲風清雅淡緩,別具一格。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九級認證。
建安書院河西院習琴現場
建安書院和平院習琴現場
建安書院河西院
第一季古琴課程 報名開啟
第一季:11月9日-2月1日
每周五19:00-21:00
課程12節 清彈會(雅集)兩場
學費:3000元|期
報名電話
(022)23752729
18622023525
天津市西青區友誼南路洛卡金融廣場5層
第一季古琴課程 報名開啟
第一季:11月9日-2月1日
每周五14:00-16:00
課程12節 清彈會(雅集)兩場
學費:3000元|期
報名電話
(022)23752729
18622023525
天津市和平區新華路華潤紫陽裡14號底商
tel:18622023525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