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師父都有誰?不只是龐德公和司馬徽,別忽略了他們!

2020-12-27 豫薦你

豫薦你|文【全文2054字,圖片6張】

諸葛亮的師父都有誰?不只是龐德公和司馬徽,別忽略了他們!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沒有任何文獻明確記載諸葛亮的師傅是誰,諸葛亮可能是從很多人身上學到了這麼多的東西,這些人勉強算的上是他的師傅。

那麼他的師傅都有誰呢?

第一位:母親章氏

俗話說,從小看大,3歲看老。為何現在人很重視嬰幼兒教育?原因大抵如此。

我們再來看諸葛亮的童年。他3歲喪母,父親諸葛珪時任兗州泰山郡丞,而諸葛亮家住在徐州的琅琊郡,中間還是有一段距離,古代不像現在有高鐵,1、2個小時就可以隨時回家;不像現在,可以手機視頻,隨時指導孩子。所以諸葛亮第一位老師,呼之欲出,就是諸葛亮的母親章氏。

章氏去世時,諸葛瑾11歲,11歲的他在母親喪禮期間,表現非常好,一切合乎禮節。這在《三國志》中有很明確的記載:「遭母憂,居喪至孝,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

可惜諸葛亮母親死的太早,不然「四大賢母」她絕對有一席之地。

可以說,章氏不僅是諸葛瑾和諸葛亮的母親,更是他們的啟蒙老師。

第二位:社會

這還得從黃巾起義說起。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諸葛亮3歲,不久後章氏去世。諸葛珪身為諸葛亮的父親,在章氏去世後,他本該盡到父親的責任,然而黃巾起義的主戰場就在山東、河北、中原一代。身為兗州泰山郡丞的諸葛珪,在這種關鍵時候,自然是不能甩袖子走人的。儘管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就被朝廷擊敗,但是殘餘部隊一直維持了8年之久,從184年——192年。諸葛珪死於189年,且是在任期內病逝,疑似操勞過度而亡。諸葛玄奔喪來泰山處理諸葛珪的後世可以看出。

3歲到8歲之間,諸葛亮飽經黃巾之亂,琅琊相對太平,但是肯定每天會有很多的難民蜂擁而至。這些百姓的苦難,時刻影響著諸葛亮,在他幼小的心裡生根發芽。

現代有一句話說:社會是最好的老師,正是東漢末年那不太平的社會,讓諸葛亮從小就萌生出拯救黎民於水火的想法。

第三位:諸葛玄

諸葛玄對諸葛亮的影響毋庸置疑,他不是諸葛亮的生父,卻如同諸葛亮的父親一般保護著諸葛亮一家。

公元189年,諸葛珪病逝,當時在劉表處為官的諸葛玄前往泰山處理堂兄的後事,隨後他回到琅琊郡,負責照顧諸葛亮姊妹5人。豫章太守周術死,諸葛玄被表為豫章太守,他帶著諸葛亮一家前往豫章赴任,可惜沒幹多久,朝廷就派朱皓代替。

公元197年,諸葛玄在和朱皓爭鬥失敗,或被殺,或抑鬱而死(如何死的存在爭議)。時年諸葛亮16歲,即從8歲到16歲之間,都是諸葛玄在照顧和傳授諸葛亮知識。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回到荊州南陽隆中的臥龍崗種地,時常唱著《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這裡面講了春秋時期,齊國國相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暗指諸葛玄之死。諸葛玄本來是豫章太守,結果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卻再派朱皓來赴任,朱皓是太尉朱儁之子,並非什麼奸邪小人,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他打敗諸葛玄後,反被小人所害。曹操作為奸相用這一個計謀,害死兩位賢良。諸葛亮藉此詩一時表達對曹操的憤恨,二是表達對叔父諸葛玄的思念。

而且若不是諸葛玄在荊州的人脈,諸葛亮根本沒有機會遇到龐德公、司馬徽這樣的高士。

第四位:龐德公

龐德公是龐統的叔父,他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諸葛玄死後,諸葛亮沒什麼親戚了。龐德公一家算是諸葛亮最親近的人,諸葛亮對龐德公非常尊敬,經常去他們家請教。有時候諸葛亮去的太早,龐德公還沒起床,諸葛亮就「獨拜床下」。

清朝著名的學者阮函在《答鹿門與隆中孰優說》中評論道:「隆中之所以為隆中,鹿門有以成之也!」

龐德公隱居在襄陽東鹿門山,鹿門即指代龐德公,這段話意思是說,諸葛亮的成才和龐德公很有大關係。

而諸葛亮「臥龍」之稱號,也是龐德公最先叫的:

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德公,襄陽人。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第五位:司馬徽

司馬徽是龐德公的好友,經常去龐德公家竄門,諸葛亮作為親戚也經常去竄門,一來二去,兩人就熟識了。司馬徽作為荊州名士,才華自然不必多說。他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等。諸葛亮後來學有所成,司馬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N位:龐統、徐庶、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等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諸葛亮交的這些朋友,不是諸葛亮成才路上的絆腳石,而是時刻推著諸葛亮前進,讓諸葛亮離完美越來越近。

他們和諸葛亮交流,讓諸葛亮更快的獲取更多有效的知識。

他們和諸葛亮辯論,讓諸葛亮反省自身,變得更加完美。

只有有心,可以從任何人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

諸葛亮師兄弟都有誰?

既然諸葛亮沒有明確的師傅,那他的師兄弟也是不明確的,接受過「師傅們」教誨的都算。這樣看來,龐統、徐庶、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等都可以稱之為諸葛亮的師兄弟。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豫薦你】,傳播正能量,為你解讀古今中外、熱點事件背後的故事,帶你看透人間冷暖!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精彩歷史】歷史上真的有龐德公這個人嗎?
    如果只是兩人相互起別稱,倒還可能是因為兩人關係密切。但龐德公給諸葛亮、龐統和司馬徽都起了讚美性的別稱,就說明了他與這幾人交往程度的不一般。事實上,龐德公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並得到諸葛亮的敬重。諸葛亮每次探訪龐德公,都獨自一人拜見於床下。《襄陽記》記載:''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或許正是因為諸葛亮的謙卑態度,才讓龐德公更願意接受諸葛亮。
  • 諸葛亮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是誰?有什麼本事!
    公元前234年,這一年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這時候的諸葛亮感到自己時日不多,於是夜觀天象給自己算了一掛,算出自己陽壽快盡,命不久矣,但是自己不甘心北伐沒有成功,於是用七星燈為自己續命,用蠟燭擺成七星北罡陣法,如果蠟燭七天不滅
  • 龐德公為何在劉表再三勸說下還是選擇隱居
    龐德公為人友善,閒暇之時,會和司馬徽等人把酒言歡,日子過得愜意而舒適。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一天,司馬徽來到龐德公家中,碰巧龐德公為先人掃墓去了。司馬徽徑直走入龐德公家中,讓龐德公的妻子與兒女備好下酒菜,一會兒還有客人來與龐德公和我交談。聽後,龐德公的妻子和兒女立馬去廚房準備菜餚。過了一會兒,龐德公回來了,司馬徽和龐德公愉快地交談,十分親密無間。
  •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會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究竟是誰?
    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在謀略與智慧上,幾乎沒有人能夠勝過諸葛亮,或許也只有司馬懿可以與之相較了。諸葛亮受劉備之請出山後,一路幫助劉備,從一無所有到建立強大的蜀漢帝國。從劉備再到他的兒子劉禪,諸葛亮始終竭盡全力,一直到自己離世。歷史上,諸葛亮臨終前,為何會大喊「龐德公救我」?
  • 三國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一個「出世」的高人
    鐵馬金戈亂紛紜,誰把江山主浮沉? 城頭變幻大王纛(dào),松下疏落古琴音。 不向世外爭高下,只在橘裡定乾坤。 一指點破三分勢,卻是閒花落子人。
  • 諸葛亮的六大師傅之一:司馬徽
    一個人要想有成就,必須有好師傅指引。諸葛長青發現,每個成功聖賢背後都有許多聖賢師傅指引。姜太公師傅元始天尊等、孔子師傅左太史等、老子師傅紫真等……。今天,諸葛長青給大家說的是諸葛亮的六大師傅之一: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複姓司馬,東漢末年人。司馬徽(?
  • 水鏡先生到底有多強?
    其實不然,魯肅頗有雄才大略,在政治才華上不遜於諸葛亮。本文從一個側面介紹下三國時代的這位英雄。  說起三國時期的伯樂,世人多稱道水鏡先生司馬徽。其實此人不過是偽伯樂。  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可品評人物大都只說一個「好」字,故世人稱之為「好好先生」。這個稱呼無論古今,都是一個貶義詞,說此人說話做事不講原則,不分緣由,一律贊成。《世說新語》說了一個故事。
  • 運籌帷幄諸葛亮,神機妙算劉伯溫,他們的本領都是從哪裡來的?
    關於謀士立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這句話裡涉及兩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明代的劉伯溫。這兩個人都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在民間有很高的美譽度。劉備三顧茅廬請的就是諸葛亮。天下大事,瞭然於胸,說的就是諸葛亮。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有不少朋友認為水鏡先生和司馬懿都複姓司馬,而且兩人都非常有才學,推測兩人可能相識甚至是本家人。好奇司馬徽為什麼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卻不推薦司馬懿,感覺是水鏡先生的局,甚至認為是坑、陰謀論。其實龐統和劉備說過一句話就能解釋這件事。
  • 湖北襄陽 三個著名龐公(龐德公、龐統、龐蘊) 事略
    中國古代,在尊稱成年男性時,不直呼其名,而是在其姓氏後加一「公」字。例如:李公、張公、宋公等。襄陽歷史上,有三個著名的「龐公」,他們是:山野隱士龐德公、軍帳謀士龐統、禪林居士龐蘊。不少人把三個「龐公」混為一談,對他們的生平、事跡張冠李戴。在此,我們對他們的生平事跡略作介紹。
  • 諸葛亮病重五丈原時,有一牛人可以救他的命,可惜給這兩人錯失了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好朋友,也是龐統的叔父,更是諸葛亮二姐的公公——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襄陽記》中的記載: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姊妹,所以龐德公是諸葛亮的長輩。而諸葛亮對龐德公也非常敬重,每當到龐德公家拜見的時候,都會對他單獨下拜。
  •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當時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許劭點評的。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評論家,他太低調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和鳳雛」的稱號就是他取的。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關係甚密。
  • 三國中到死都沒有出山的兩位頂級謀士,究竟有多厲害?
    三國時期,謀士左右三國局勢,但在眾多的頂級謀士之間相互爭鬥中,又有兩位頂級謀士始終未出。河南河內人司馬懿與司馬懿同屬一族,相隔120公裡,因此有人推測,二人是同宗,雖然司馬徽與司馬懿同屬叔侄關係,但也無證據證明。作為家族出身的司馬懿,對祖上是宦官的曹操不屑一顧,不願為曹操做事,但卻逼著他出山為自己辦事,而司馬徽一直沒有出山。
  • 為何諸葛亮臨死前大呼:龐德公救我?他是何方神聖?有何能耐?
    諸葛亮是蜀國堪稱中流砥柱的人物,可惜的是這個人物儘管足智多謀還是無法與老天抗衡,在公元234年10月8日諸葛亮因為患病逝世在了五丈原,當時諸葛亮已經通過天上的星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這個消息,他立馬就安排自己的下屬和僕人準備器物,讓他擺了一個七星陣式希望以此能夠召喚龐德公,救自己一命
  • 一張圖梳理諸葛亮的豪強家族背景 從此別再說諸葛村夫了
    諸葛亮這樣的「不知天高地厚」,並不能得到當時人的認同。當然了,比如說你,沒事就和人說「我和馬雲馬化騰一樣牛逼」,別人肯定覺得你有病。其中,只有諸葛亮的兩個朋友,崔州平和徐庶覺得諸葛亮說的靠譜,他們認為諸葛亮的確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這還不夠,諸葛亮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須得到當地的名士和大家族的支持才行。
  • 三國中死的最可惜的人,若他不死可能超越諸葛亮成為千古第一人?
    其實,潁川名士司馬徽之所以這麼看得起我,完全因為我的背後有一個超級經理人——我叔叔龐德公。在荊州這地面,論資歷、論名望,我叔龐德公才是首屈一指,司馬徽都比他要矮半頭。當然,最關鍵的是我叔和司馬徽倆人是老鐵。
  • 諸葛亮不顧同門情誼,免去師兄官職,至死不肯重用,到底為啥
    194年,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投奔劉表,之後隱居於隆中。自此期間,諸葛亮尋師訪友,向當地的名士學習請教,其中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龐德公,另一個是司馬徽,兩人算是諸葛亮的恩師。可是,諸葛亮在成為蜀漢丞相後,卻不顧同門情誼,將師兄免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國殺:皮膚中客串出場的「龍套」角色,曹衝後面這人是誰?
    這些客串出場的「龍套」角色,大多都極具「臉譜化」,令玩家一眼就能認出,但也存在著少量爭議頗多的皮膚,由於畫師沒有提供更多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或是乾脆憑空虛構,很難讓人辨認背景中的人物都是誰。徐庶雖然看不上曹操,但對曹衝卻是喜愛有加,另外人物的外衣由「蜀國紅」為基調,搭配了一點「魏國藍」,不正應了徐庶被迫捨棄劉備,加入曹操帳下的事實。隨著爭論的一再升級,甚至連蔣幹、蒯良、劉備都被搬出來說事,畫面不得不親自出面澄清,曹衝皮膚「勤學品讀」中的另一位人物,就是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