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顧同門情誼,免去師兄官職,至死不肯重用,到底為啥

2020-12-20 縱橫五千年

194年,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投奔劉表,之後隱居於隆中。自此期間,諸葛亮尋師訪友,向當地的名士學習請教,其中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龐德公,另一個是司馬徽,兩人算是諸葛亮的恩師。可是,諸葛亮在成為蜀漢丞相後,卻不顧同門情誼,將師兄免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諸葛亮的師兄是誰?

當時有很多人拜龐德公、司馬徽為師,而諸葛亮的這位師兄名叫向朗,是司馬徽的弟子。向朗字巨達,是襄陽宜城人,大約出生在167年左右,比諸葛亮大十幾歲。向朗少年時就拜司馬徽為師,與徐庶、龐統、韓嵩這些人關係很好。後來,向朗還在劉表麾下擔任臨沮長。208年,劉表病死,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

當時,向朗沒有跟隨劉琮這些人投靠曹操,而是選擇投靠劉備。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大部分地區,向朗也得到了重用,「督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軍民事」。劉備佔領益州後,向朗先後被任命為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劉禪即位後,向朗出任步兵校尉,並接替王連出任丞相府長史,在諸葛亮南徵期間,代行丞相職權。

二、向朗被諸葛亮罷黜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僅與向朗有著非常好的私人關係,在政治上對師兄也十分看重。可是,後來諸葛亮為何翻臉不認人,免去向朗的一切職務,至死不肯重用呢?這事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關。227年,向朗跟隨諸葛亮來到漢中,並參加了第二年的北伐行動。可是由於馬謖在街亭之戰中慘敗,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

當時馬謖棄軍而逃,跑回漢中,向朗知情不報,還予以包庇。原來,向朗與馬良、馬謖兄弟兩人的關係很好,所以他才包庇馬謖。其實,諸葛亮與馬良兄弟的關係也很好,但他身為蜀漢丞相,如果不能賞罰公平,又何以服眾呢?所以,諸葛亮最後處死了馬謖,同時還免去了向朗的官職,將其趕回成都。

三、向朗的最終結局

回到成都幾年後,向朗才被授予光祿勳的虛職。直到諸葛亮死後,向朗才算徹底「復出」,「徒左將軍,追論舊功,封顯明亭侯,位特進」。向朗自從被免去長史的職務後,整整二十年間「優遊無事」。在此期間,向朗開始研究學問,「潛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直到247年,向朗病死。

應該說向朗的政治生命是被同門師弟諸葛亮終結的,但並不是由於兩人之間存在私怨,而是由於諸葛亮治蜀一直秉承著賞罰公平的原則,「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因此後世對諸葛亮治蜀的評價很高,「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一開始的時候,尚書令不僅官職較低,還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甚至可以稱之為跑腿的官職。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 ,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終,劉備得以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之戰,並正式進位漢中王。在漢中之戰,不僅趙雲、黃忠、馬超、張飛等武將立下了赫赫戰功,對於法正這位謀士,同樣是功不可沒。
  • 公孫瓚臨死前給劉備兩個暗示,劉備沉默無語,到死也不重用趙雲
    但是趙雲卻不為名不為利,但即便如此,趙雲同樣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這到底是為什麼?趙雲,乃是繼關羽、張飛之後,加入劉備集團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雲算得上是蜀漢集團的元老級別人物。但是,劉備在稱帝之後,給趙雲的官職,仍然是一個「雜號將軍」,趙雲的權利,從本質上來說,沒有絲毫的改變。
  • 為何劉備要告知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劉備對馬謖的使用雖然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但總是有些本領,需要給他安排個職位,但劉備給馬謖安排的官職很有意思。2、值得注意的是,綿竹和成都是蜀漢的京畿地區,而越嶲郡位於蜀漢邊陲,說明劉備確實不想重用馬謖,想把他打發到偏遠的邊陲地帶,不讓馬謖和朝中大臣發生來往,積攢人脈關係。那麼劉備這樣做是要防止馬謖和誰發生來往呢?很明顯,就是丞相諸葛亮。
  • 此人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他到底在怕什麼?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 「魏蜀吳」三分天下,群雄輩出,猛將如雲,彼此爭戰不休,致使天下大亂,雖說看起來「熱鬧」,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大亂受苦的還是普通人民!而「三國之亂」一直延續到公元280年西晉滅孫吳。
  • 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
    諸葛亮進軍失去了依託,只好退回到漢中。這個馬謖此前並沒有臨陣指揮打仗的經驗,讓馬謖擔當前線總指揮,也是諸葛亮違背了眾人的意願做出的決定(違眾拔謖),因為這時候,蜀國還有魏延、吳壹等久經戰陣的可用之將。還有,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呢?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劉備臨死前,李嚴與諸葛亮一起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是託孤重臣,那麼在整個蜀漢來說,除了皇帝,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嚴與諸葛亮,劉備去世後,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而同時期諸葛亮的官職是丞相錄尚書事,領益州牧,同時最重的是開府治事,可以這麼說,劉備去世之後,李嚴與諸葛亮的地位差距越來越大。
  • 三國令人聞風喪膽的官職,曹操和諸葛亮都擔任過,不是丞相
    三國時期,有很多的權臣,他們的權利幾乎大過皇帝老兒,而擔任過「丞相」這個百官之首職位的兩個大家非常熟知的人物,「曹操、諸葛亮」更是擔任過一個在三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職位——司隸校尉。「司隸校尉」大家聽起來或許不是特別的了解,它是在兩漢和三國時期,聽起來便是最令人恐懼的職務,它不僅可以左右各大官員的生死,更是將司法的大權僅僅的握在了手中,那個時候的人們都給這個官職扣上了一個名如其職的詞彙「活閻王」。
  •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按道理來說,諸葛亮這次的作戰應該是有贏的機會,但沒曾想孫吳帶領的十萬大軍兩個月就被擊退,想來諸葛亮的內心應該十分憋屈吧!此後諸葛亮使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司馬懿出戰最後都沒能成功,諸葛亮也因積勞成疾死在了軍中。 為什麼諸葛亮會積鬱成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讓我們從頭說起。
  • 郭嘉有著天縱之才,深受曹操重用,可是官職只是區區軍師祭酒?
    而且曹操也是十分的重視和重用郭奉孝,甚至於在很大的程度上,曹操並沒有把郭嘉僅僅的當作是自己麾下的手下,更是將郭奉孝當作了是自己的視野道路上的一名重要的摯友。以至於曹操在徵討烏桓凱旋而歸之時,得知了郭嘉的死訊,不禁悲從中來,仰天長嘆,低吟道:「奉孝的死,讓孤真的好悲傷啊!奉孝的死,真的好可惜啊!」
  • 劉禪並非昏庸帝王,諸葛亮為何遲遲不肯還權?
    劉備臨死前,曾給劉禪留下一道遺詔,在這道遺詔中,劉備對劉禪說,丞相曾說你智量甚大,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沒有什麼憂愁的了。  知子莫如父,或者說,諸葛亮也不是那種拍馬屁的人。他們說劉禪的智量甚大,總該不會是自欺欺人。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劉禪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其在位的時間,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
  • 作為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劉備為何死前不讓諸葛亮對其重用
    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蕭常《蕭氏續後漢書》
  • 諸葛亮雙腿沒毛病,為啥打仗總坐「輪椅」?司馬懿:這才是最可怕
    可是古今只有兩個統帥不是騎著馬打仗,而是坐著輪椅打仗,第一是孫臏,第二個是諸葛亮。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出師鬼谷。孫臏出山之後,就去投奔師弟龐涓,龐涓是魏國的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龐涓是個心胸狹隘之人,他覺得孫臏的能力比他厲害,將來他會受到重用,因此龐涓就讓孫臏受了臏刑,把他的膝蓋骨挖了,讓他再也不能站起來。
  • 劉備臨死前給予趙雲一特權,趙雲卻沒聽懂,諸葛亮聽懂了也不敢說
    從地位來看,除諸葛亮、關羽、張飛外,趙雲也是其中一員,而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與劉備的「四弟」幾乎等同,因此很多人戲稱趙雲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趙四」。然而,趙雲的官職卻異常尷尬,終其一生只得到一位鎮軍將軍。導致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為何劉備如此有眼無珠,非讓趙雲做「護衛」,欺凌老實人,卻不給趙雲立功的機會,趙雲簡直是明珠暗投,在劉備的手下,一生不可重用。
  • 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那這個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郭嘉劇照郭嘉,字奉孝,是三國裡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有「算無遺策」之稱,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對他三聲嘆息,大哭不已。三國裡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說法,也就是說郭嘉的才能可以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甚至超過諸葛亮,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就無法出山。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個三國不允許同時出現這麼厲害的兩個人。當然這些描述有後人添油加醋的成分,不過也足以看出郭嘉的厲害之處。言歸正傳,繼續說郭嘉的官職軍師祭酒,我們知道軍師這個詞倒是很好理解,譬如後來諸葛亮就是軍師,而軍師後面加個祭酒又是什麼意思呢?
  • 《烈火如歌》:劇作展現了哪些主要的人物情誼
    梁勝權與李偉基共同執導、周渝民與迪麗熱巴等人共同主演的古裝言情電視劇《烈火如歌》,就是那麼一部展現了多種人物情誼的影視作品。這部電視劇,到底給我們演繹了哪些主要的人物情誼。而且,作品又是通過哪些人物關係進行展現的。相信,通過這部劇作的故事介紹和人物資料,我們並不難了解得到。
  • 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的時候,魏延因為和楊儀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被馬岱斬殺。在一些人看來,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魏延或許會取代姜維,以此來北伐中原。之所以存在這樣一個判斷,一是基於魏延的能力,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南徵北戰,魏延都表現出一流的作戰水平,二是基於魏延的官職。
  • 讓諸葛亮鄙夷的桓靈二帝,到底有多昏庸,漢朝真的因他們而亡嗎?
    公元227年,諸葛亮在北伐前給後主劉禪上書了一篇表文,即後世著名的《出師表》,在這篇表文裡,諸葛亮寫道:「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我們不禁發問,諸葛亮到底是有多鄙夷桓靈二帝,以致於臨走前還專門「鞭屍」,將他們當作反面教材,來敦促劉禪?
  • 三國陣亡時官職最高的名將:關羽僅排第四,第一讓人意外
    有呂布,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也有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樣的文將,他們各自為自己的主公奉獻自己的一身,或身居高位,或埋入黃土。那麼在三國亂戰之中陣亡時,官職最高的名將是哪位呢?top 6 徵西大將軍魏延魏延陣亡時,官職徵西將軍,因資深顧為徵西大將軍,屬於重號將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 劉備為何在臨死前堅持告訴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
    劉備用人手段絕對是一流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戰國時期的趙括一直作為負面形象在歷史中流傳,而諸葛亮對馬謖的肅然起敬讓劉備感覺到了不安。二,諸葛亮與馬氏都是荊州集團核心人員馬謖是荊州人,是諸葛亮的半個老鄉,諸葛亮避禍荊州,隱居隆中的時候,馬氏五常也曾聲名鵲起,和其他兄弟相比,馬謖似乎一點不遜色。而諸葛亮和劉備當政之時,荊州集團也在蜀漢陣營中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