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重五丈原時,有一牛人可以救他的命,可惜給這兩人錯失了

2021-02-23 古今智謀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他27歲之前「躬耕」於南陽,27歲之後出山輔佐劉備,他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超級謀略,以「南徵孫吳、北伐曹魏」為戰略思想,經過27年的不懈努力,幫忙一窮二白的劉備佔領川蜀之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蜀國。

諸葛亮後來,為了完成一統天下的願望,六出祁山伐魏,可以說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的結局卻是悲催的:年僅54歲的他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在臨死前做兩人驚人舉:第一是說了5字遺言,二是在嘴裡放了7粒米,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來看諸葛亮的5字遺言——龐德公救我。

龐德公是荊州襄陽人,相傳他知識淵博,會祈禳續命、隔牆取物、奇門遁甲等技藝,屬於深不可測的超級隱士。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好朋友,也是龐統的叔父,更是諸葛亮二姐的公公——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襄陽記》中的記載: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姊妹,所以龐德公是諸葛亮的長輩。而諸葛亮對龐德公也非常敬重,每當到龐德公家拜見的時候,都會對他單獨下拜。

諸葛亮比龐德公小23歲,但兩年卻成了忘年交,屬於亦師亦友的關係,龐德公既把他當成徒弟對待,也當成朋友看待,經常教給他一些奇門異術,諸葛亮的夜觀天象、能掐會算都是龐德公傳授。龐德公是憤世嫉俗的隱士,認為和諸葛亮有師徒之實則足已,諸葛亮也就沒有執意舉行「拜師儀式」,這也是後人不大了解二人師徒關係的原因。

而在龐德公的推引下,諸葛亮和司馬徽、龐統等人的關係都很好,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後來,司馬徽的「水鏡」、龐統的「鳳雛」、諸葛亮的「臥龍」等名號都是他給起的。

後來,諸葛亮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超級才幹,用功績和業績說明了一切。

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之所以要高呼"龐德公救我。"是因為諸葛亮面對死亡以及興復漢室壯志尚未實現的不甘。在當時諸葛亮面對將星將隕、生命堪憂的境地,也唯有精通陰陽續命、起死回生之術的龐德公能夠救他一命。

諸葛亮直接喊師傅名諱,雖然是不雅之舉,但卻是情非得已,他想讓在場的姜維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趕緊去找他」。

然而,可惜的是,諸葛亮臨死前才想起龐德公,時間上來已經來不及了。更何況當身邊的魏延四肢發達,但頭腦簡單,他雖是襄陽人,卻是個大老粗,並沒有和這些名士有過交流,結果竟然無視於諸葛亮說這5字遺言的真實寓意。而文武全才的姜維屬於涼州人,他當然不知道龐德公到底是誰,結果,錯過了請龐統來續他命的大好時機。

下面,來看諸葛亮死前為何要口含七粒米。

龐德公是暫時請不回來了,諸葛亮知道自己徹底沒救了。彌留之際,他當然擔心蜀軍的安危,於是叮囑姜維等人說,我死以後,你們給我嘴裡含七粒米,腳下點一盞明燈,就可以維持天上將星不墜;只要燈不滅,將星不墮,司馬懿就不敢輕舉妄動,你們就可以組織全軍安全撤離。

事實上,司馬懿也是上知天文,地懂地理的牛人,他在營中堅守,忽一夜仰觀天文,大喜,謂夏侯霸曰:"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而諸葛亮此時正與司馬懿對陣,若是司馬懿觀察到將星隕落,蜀軍必然會陷入司馬懿的魔爪。

聰明的諸葛亮當然知道自己死後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他才會用七粒米塞入口中,以保持自己的將星不隕,以迷惑生性謹慎多疑的司馬懿,為蜀國的大軍撤退而贏得最後的時間。

而至於為什麼諸葛亮要求口中含米而不是其他東西,有一種說法提到,這是因為古人對人死後口中所含之物是非常講究的。天子飯以玉,諸侯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諸葛亮既不是天子,武鄉侯之職位也因馬謖之失,自貶三等,暫時位列大夫。因此,含米也符合他的身份。

可為什麼米要放七粒呢?這可跟中國古代的傳統鬼神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鬥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而諸葛亮更是設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等,於帳中祈禳北鬥七星,因此在口中放米七粒。

當然,有史書記載,諸葛亮這個做法還是從龐德公那裡學來的。

原來,當年戰據荊州之地的劉表聽聞龐德公的大名後,備以厚禮邀請龐德公到荊州為官。結果被淡泊名利的龐德公拒絕。相傳,劉表得知了龐德公歸隱的決心後並不心甘,於是派人在龐德公屋外放火,以此來逼迫龐德公出山。

結果龐德公躺在石床之上,任憑大火在周圍燃燒,後來眾人查看之時,龐德公氣息全無。然而,等劉表走後,奇蹟發生了,龐德公又重新活了過來,而且從口中拿出了七粒米。

諸葛亮雖然沒有能用「七粒米」續命,但也做到了「將星不墜」,已經難為可貴了。

諸葛亮死後,姜維等人依計行事,司馬懿果然中計,不敢妄追蜀軍,使得蜀軍從容撤退。而「死諸葛嚇退活司馬」也成了奇談和流傳千古的傳說。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何諸葛亮臨死前大呼:龐德公救我?他是何方神聖?有何能耐?
    諸葛亮是蜀國堪稱中流砥柱的人物,可惜的是這個人物儘管足智多謀還是無法與老天抗衡,在公元234年10月8日諸葛亮因為患病逝世在了五丈原,當時諸葛亮已經通過天上的星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這個消息,他立馬就安排自己的下屬和僕人準備器物,讓他擺了一個七星陣式希望以此能夠召喚龐德公,救自己一命
  • 五丈原究竟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諸葛亮會死在這裡?
    他在繞道的同時,還安排趙雲率領一支部隊從斜谷進軍,讓曹魏誤以為這是蜀軍的主力。而實際上諸葛亮卻聲東擊西的出現在了祁山附近,把曹魏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只可惜,由於馬謖大意失街亭,使得蜀軍失去了鉗制曹魏援軍的戰略要地,曹魏援軍源源不斷的趕來,迫使諸葛亮只能前功盡棄的退回了漢中。
  • 234年的今天,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怎麼打 五丈原諸葛亮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速下長安s級打法詳解 三國志14PK版中新增了多個劇本,其中五丈原諸葛亮比較難打
  • 聽聞諸葛亮去世,此人大喊:蒼天有眼,蜀國有救矣!他是誰?
    每次提到諸葛亮,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有著過人的才能,劉備為了請他幫助自己三顧茅廬。最終,劉備也如願以償,而諸葛亮也不負眾望,為蜀國打下了一片江山,後來,在劉備身死前,他在白帝城託孤,把他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為了蜀國的江山兢兢業業,延緩了蜀國的滅亡。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意思就是:諸葛亮已經考慮到了魏延可能會拒絕聽從命令,因此安排了兩人斷後。魏延在最後面斷後,姜維次之。換句話說,即使魏延有什麼想法,姜維在後面還可以抵擋一陣。當時楊儀為丞相府參軍長史,加綏軍將軍,魏延為徵西大將軍。楊儀精於軍務,魏延驍勇無敵。兩人一文一武,堪稱絕配。
  • 諸葛亮戰敗五丈原,執意北伐並非無才,只為報主恩
    諸葛亮戰敗五丈原,執意北伐並非無才,只為報主恩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上伐吳,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戰,五丈原之戰發生於魏明帝青龍二年、蜀漢建興十二年、吳嘉禾三年,止於同年八月。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出蜀,進佔郿縣的五丈原。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則率軍至渭水南岸,依靠地勢,守而不戰。
  • 三國中,諸葛亮年僅54歲就病逝五丈原,他到底洩露了什麼天機?
    導語:三國時期諸葛亮天縱英才,還在水鏡先生那裡學習時,水鏡先生就評價他可以安天下,於是給他臥龍這個稱號。
  • 秋風五丈原 ——《三國演義》郵票第五組「秋風五丈原」欣賞
    當然了,這一畫面,帶給人的不光是失去一代賢相、絕世英才的悲痛和惋惜,還有一種感懷命運,英雄悲劇,心靈的震撼。這是諸葛亮北出斜谷,發動北伐攻魏的五丈原之戰。可以說是諸葛亮對抗天命的最後一戰。說他對抗天命,因為蜀國以攻為守,六出祁山,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或功敗垂成。
  • 他能預測諸葛亮身死五丈原,又能預料到蜀漢的敗亡?
    而在三國時期,有這麼一個人物,他能夠預測蜀漢軍師諸葛亮的死亡,更能預料蜀漢的敗亡,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相比大家對他的熟悉度相對來說有點少,司馬徽字德操,他是一位學識淵博,又精通奇門兵法、道學、經學。故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聲望極高的有名之人,他在兵法、奇門、道學等學術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
  • 洪七公當年救南帝一命,讓他錯失兩大神功,無緣天下第一,可惜了
    更何況,王重陽在江湖上威名很高大,為人正直,所以,大部分人對他還是很尊重的。為了公平公正,王重陽這才設計了一出「華山論劍」,強者為王敗者寇,誰是天下第一,那這本秘籍便是獎盃,便送給他。這樣的比試,還算能說服眾人。
  • 諸葛亮53歲病逝,究竟是得了什麼病,為何「七星燈」都救不了他?
    抒情之外,諸葛亮還不忘獻諫於劉禪,他認為後主應當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臣,遠小人」……除此之外,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表達了其以身許國的赤膽忠心——「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諸葛亮最終於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病逝,據說臨死前,諸葛亮曾用「七星燈」續命,但終究回天乏術。那麼,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 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並不是演義所說的那樣!
    228-234年,諸葛亮對曹魏進行五次北伐。北伐期間,諸葛亮嘔心瀝血,每天起得比雞還早,睡的比狗還晚,幹得比驢還多,一門心思苦研兵法,發明諸多利器(絆馬索、諸葛弩、木牛流馬),悲劇的是,北伐最終以失敗而終。
  • 諸葛亮臨終時,阿鬥問了他1句話,諸葛亮頓時醒悟:原來你在裝傻
    因此,蜀漢上下的一應事宜基本上是在諸葛亮的丞相府決定的。另外,諸葛亮又沒有異心,所以蜀漢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那個時候的人們,心裡只覺得諸葛亮功不可沒,甚至忘記了背後還站著一個蜀主劉禪。    在蜀國,諸葛亮的威望和身份已經到達了頂峰,劉禪也深知這一點,他一直都對諸葛亮尊崇有加。正因諸葛亮如此能幹,所以劉禪也樂得清閒,只管穩坐君位。
  • 司馬師之子,可以改寫五胡亂華歷史之人,可惜兩次錯失皇位!
    歷史上的司馬師,可以用「陰險毒辣,沉著堅強,雄才大略」十二個字來說明,如果說周瑜、諸葛亮是三國前期的最強豪傑,那麼司馬師就是三國中期的最強梟雄。《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短短數字,勾勒出一個濁世翩翩佳公子形象,才華橫溢,雅有風彩,人亦風流,但這只是表面形象,司馬師手段卻令人不寒而慄。
  • 鄧艾滅蜀後在劉禪房間發現一物,才明白為啥諸葛亮救不了蜀漢!
    世人給劉禪的評價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無能。究竟歷史上的劉禪真是如此嗎?鄧艾滅蜀後在劉禪房間發現一物,才明白為啥諸葛亮救不了蜀漢。    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彌留之際,他囑咐諸葛亮希望他能輔助劉禪,助他在這亂世之中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辦法,諸葛亮臨危受命,在後蜀時期幾乎是靠他一人撐起,無奈造化弄人
  •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留下預言書《馬前課》,還沒死多久!就應驗了
    他為後人留下的著名預言書《馬前課》,預言了諸葛亮之後,未來中國的14個時代的變化,其中10個已經已經被一一應驗,這不是迷信,這是有歷史依據的,其準確性都是有章可循,事有據可查的。消息傳到後主劉禪那裡,他連忙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來慰問.回去後,李福向劉禪匯報說:「丞相病情十分嚴重,陛下該考慮由誰來接替丞相了」。李福再一次到了五丈原,諸葛亮已經知道了他的來意,就對他說:「請你告訴皇上,將來可由蔣琬接任我;蔣琬之後,可由費禕(yī)繼任」。
  • 【元夫 50期】悲愴五丈原
    孫盛《晉陽秋》載:「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往西南流,投入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落星灣景區想必根據這一記錄展開,但我們的目的地在諸葛亮廟。原上剛收割完小麥,一望無際的麥茬地一色兒地黃著,這遼闊讓人想飛。老百姓把麥子曬在路上,車行緩慢。出於對五丈原和諸葛丞相的敬畏,我們很有耐心,柱舉大哥更是不急不躁,對路邊老鄉報以友好的微笑。
  • 諸葛亮除掉李嚴大權獨攬,何不代替劉禪稱帝?五丈原病逝曝出真相
    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與諸葛亮關係非常好,以至於冷落了兩個兄弟,張飛和關羽就「吃醋」了,但劉備竟用魚水來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張飛關羽也就只好作罷。之後劉備事業馬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劉備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對其更加敬重。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得到了荊益二州,終天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盤,從此結束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