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
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性,對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作出規定,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而新出臺的民法典提出的內容絕大部分符合對民事總則文案的補充和領域的擴展,所以民法典也是民法制度完善的重要體現。
兩會當中,全國人大代表龔曙光提出發言「民法典在我們國家體系建設中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編撰這一套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龔代表認為,民法典在司法體系上體現 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也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體現,它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世界的未來。
還有最近的專家解讀民法典草案7大亮點,使得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這裡簡單提下民法典的內容吧。民法典分7編和附則共1260條規定。7編分為:一總則,二物權,三合同,四人格權,五婚姻家庭,六繼承,七債權責任。附則此處省略。由7編細分出來的人們關注的民法草案就出爐了,亮點一見義勇為免責;二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三禁止放高利貸;四保護個人信息;五界定夫妻共同債務;六增加遺囑形式;七頭頂上的安全帽。用七大內容來解決目前民眾出現的棘手的糾紛。所以民法典的頒布符合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的,保障了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等。它任然是我國民法制度完善的體現,使中國向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又邁進了步伐。具有裡程碑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