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2020-12-24 小唐糖3lhgv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

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性,對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作出規定,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而新出臺的民法典提出的內容絕大部分符合對民事總則文案的補充和領域的擴展,所以民法典也是民法制度完善的重要體現。

兩會當中,全國人大代表龔曙光提出發言「民法典在我們國家體系建設中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編撰這一套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龔代表認為,民法典在司法體系上體現 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也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體現,它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世界的未來。

還有最近的專家解讀民法典草案7大亮點,使得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這裡簡單提下民法典的內容吧。民法典分7編和附則共1260條規定。7編分為:一總則,二物權,三合同,四人格權,五婚姻家庭,六繼承,七債權責任。附則此處省略。由7編細分出來的人們關注的民法草案就出爐了,亮點一見義勇為免責;二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三禁止放高利貸;四保護個人信息;五界定夫妻共同債務;六增加遺囑形式;七頭頂上的安全帽。用七大內容來解決目前民眾出現的棘手的糾紛。所以民法典的頒布符合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的,保障了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等。它任然是我國民法制度完善的體現,使中國向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又邁進了步伐。具有裡程碑的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01《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 《民法典》將對新聞報導產生哪些影響?權威解讀來了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民法典時代」,新聞採訪將面臨哪些變化,是保護大還是約束多?民法典時代,媒體有哪些合理審核責任?《民法典》除了核實成本之外,還增加了核實能力,需要結合具體報導內容時效性、爭議點、侵權可能性綜合考慮。(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朱巍)用好民法典,讓輿論監督報導經得起檢驗《民法典》施行後,輿論監督報導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它的出臺有何重要意義?有怎樣的鮮明特點?在此次編纂民法典的整個過程中,立法機關努力在每一個環節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了多次論證會、聽證會和研討會,邀請了不同領域的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司法實務部門、各業務部門的同志參加。每一次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草案也會上網公布,徵求社會意見。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蘊含著豐富的時代特徵、民族特質、中國特色。徜徉在《民法典》深沉的懷抱中,從法律文本中透視著專屬於這一時空大地的價值追求,讓人油然而生「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感慨。在學習《民法典》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法典飽滿的精神內涵與煥發的勃勃生機所觸動,暫且從法院人的角度談一些心得體會。
  • 普洱:《民法典》進金融行業
    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法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全面依法治縣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著力推進全面依法治縣各項部署落地見效,進一步推動《民法典》學習宣傳工作,幫助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準確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內涵和條文精髓,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確保江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有序,近日,江城縣財政局組織開展了《民法典》進金融行業宣講活動。
  • 《民法典》相關文獻整理——第一部分:《民法典》總則編相關文獻
    中國民法典的時代背景具有轉型期、過渡階段的特徵,歷史使命是構建當代民法,服務新時代中國社會生活,其功能具有多元性、綜合性,決定了民法典-民法總則的體系構建和制度設計需要在諸多因素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 14.
  • 【名家說法】謝鴻飛:《民法典》中的「國家」
    承認消極徵收可使政府將決策的全部影響內在化,確保政府行為產生淨收益。與此類似,立法機關在民事權利立法領域不作為造成的損失,也可納入國家賠償範圍。(三)《民法典》與國家的保護義務《民法典》建立了全面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其第1條即將「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宗旨,第3條規定了私權保障原則,其範圍包括民事權利和法律承認的利益。
  • 民法典,一部人民至上的法典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 《民法典》被稱為日常生活的法律「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 民法典的誕生,讓中國人民終於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 康達原創 | 《民法典》中的綠色限定原則
    民法不惟局限於對人類社會本身的關懷,亦應肩負關注人類生存和發展環境的責任和使命。《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體現了現代民法從絕對的「人類利益中心主義」向「有責任的人類中心論」所進行的過渡與修正。[1]關注環境權益的保護是法律應對環境問題作出的適應性調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權益的意涵將會不斷發展變化。
  • 《民法典》宣傳專欄 | 鼓樓區黃樓司法所《民法典》法律宣傳走進...
    為進一步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迅速掀起學習《民法典》熱潮,黃樓司法所聯合轄區網格員邀請鼓樓區各律師事務所組成的法律顧問團為銅牛勞務市場的務工人員講解《民法典》、《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
  •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正式施行 這些變化你該知道
    本文轉自【央視網】;首部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法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實施後,我們的生活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8. 小周想在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後繼續租,有其他房客來看房,這時小周有什麼權利?答: 相同條件下,小周有優先承租權。
  • 說法|民法典居住權問題研究
    《民法典》,將居住權設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二編物權中的第三分編用益物權第十四章,但是理論界對於居住權的存續存在較大爭議。因此,從應然角度出發,居住權應當在民法典中予以規定。3、弱勢群體保障的兜底要求在社會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健全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解決弱勢孤寡老人的贍養問題,以及流浪兒童、群租者居住問題,對民法典設立居住權提出硬性要求。
  • 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所以《民法典》頒布以後,我們有兩種調侃性的這種觀點,簡單說叫半生所學,毀於一旦,他說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民法典》不外乎,是原來單行民事法律法規的一個編撰,一個合集,原來是什麼?現在還是什麼?除了換成了一個《民法典》的這樣的一個說法以外,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和創新,這個說法其實也是有市場的,當時我想呢這個說法,可能也是有一些極端了,因為《民法典》出臺以後,確實它有一個體系性的效果。
  • 【「典」滴生活】當《民法典》遇上三國故事?! 會發生什麼呢?(四)
    簡單交待完身後事,就與世長辭了……  No.1  知識點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此外,代書遺囑以及《民法典》新增加的列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也都要求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  畫外音  所以,根據《民法典》關於遺囑的相關規定,劉備安排李嚴與諸葛亮一同作為見證人可不是因為不相信諸葛亮。
  • 九姑:掀起《民法典》學習熱潮
    為在全鄉營造學習法典、宣傳法典、維護法典、運用法典的濃厚社會氛圍,近期,九姑鄉高位部署、精心組織,通過強化法治陣地建設、組織幹部群眾學法、組織民法典特色宣傳等有力措施,線上線下齊發力,在全鄉掀起了《民法典》學習熱潮,全力推進《民法典》學習宣傳教育開花結果。  強化法治陣地建設保障基礎。
  • 【同儕沙龍 | 同濟MBA】走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解讀《民法典...
    講座介紹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本次講座的分享人將從「《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和「《民法典》合同編解讀」兩方面進行講解,並結合典型案例為大家解析《民法典》合同編的亮點,使大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提升法律合規意識。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精神
    在這樣一個時代制定一部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民法典,必須保持開放的眼光和廣闊的視野,實行開放立法,以虛心善學的態度借鑑國外民法典的經驗,制定出具有21世紀的時代精神、可與世界民法融通兼容的中國民法典。   最後是指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站位和基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制定民法典的思維基點或理論坐標。時代的變化必然引起思維革命和話語轉換。
  • 民法典 | 侄子侄女也能參與繼承了?
    與此同時,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也將同步廢止。《民法典》有多重要呢?作為「民權保護之母」、「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它涵蓋了近年來社會上討論較多的話題及存在較大爭議的內容,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從物權、繼承到合同、侵權責任。可以說包羅社會萬象,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比如一直備受關注的「30天離婚冷靜期」,就出自《民法典》。
  • 溫世揚:中國民法典體系構造的「前世」與「今生」
    就民法理論而言,蘇聯法學否定以民事權利作為核心的民法在法治社會的基礎作用,否定民法作為社會基本法的作用;不承認公法和私法的區分及民法的私法屬性;否定意思自治原則,儘量壓縮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空間;強調所謂「公有制的實現階段理論」,將社會的人及其權利劃分為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層次,並給他們不同的政治地位和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