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莎士比亞嗎?

2021-02-15 三聯生活周刊

都說文人相輕,但文人似乎只與同時代的同行結怨,對於已逝的文人卻絲毫不吝於讚美。

歌德曾經輕蔑過雨果,說:「他有很好的才能,但是完全陷入當時邪惡的浪漫派傾向,因而除了美之外,他還描繪了一些最醜惡不堪的事物。我最近讀了他的《巴黎聖母院》,真是要有很大的耐心才忍受得住我在閱讀中所感到的恐怖。沒有什麼書能比這部小說更可惡了!」他對拜倫創作戲劇的時候始終遵循古老的「三一律」也不無揶揄。而在面對前輩莎士比亞的時候,卻說出了這樣的話:「每個重要的有才能的劇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亞,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會認識到莎士比亞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種傾向,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描寫得竭盡無餘了,後來的人就無事可做了。只要心悅誠服地認識到已經有一個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優異作家在那裡,誰還有勇氣提筆呢!」


莎士比亞

他的意思是,既已有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別人就不用再寫了——但他自己顯然都沒有遵守這意思。這不過是一種巧妙的修辭。

歌德還用了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修辭,他說:「莎士比亞給我們的是銀盤裝著金橘,我們通過學習,拿到了他的銀盤,但是我們只能拿土豆來裝進盤裡。」

土豆何辜,哪裡比不上金橘了?兩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但歌德的意思很明顯:我們這些人就是比不上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寫的就是金光燦燦的,我們寫的就是土不拉幾的。


莎士比亞

精英主義的耶魯教授哈羅德·布魯姆,經典的堅定擁護者,他有本名為《西方正典》的書,評論西方文學經典不遺餘力,其中寫道:「莎士比亞和但丁是經典的中心,因為他們在認知的敏銳上、語言的活力和創造的才情上都超過所有其他西方作者。」

夠了——這不僅僅是經典作家和推崇經典的評論家對莎士比亞的認識,也正是我們這些一般讀者所認識的。

但說到底,我們真的認識莎士比亞嗎?可以說,恐怕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吧。

布魯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這是莎翁最後一齣劇)在某國表演的時候,因為是笑劇,所以表演不無誇張,但觀眾卻不買帳,因為他們認為莎士比亞是一個古典或經典的作家。實際上,布魯姆想告訴我們,「經典」這個東西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它並不意味著和普羅大眾絕緣,並不意味著其一定是板著面孔的。作為一個劇作家的莎士比亞,一直都沒有打算將自己包裝地不食人間煙火、凌駕於眾人之上,相反,他非常貼近於實際生活。以至於太貼近實際生活了,而當其經典化之後,卻不為慣於閱讀經典作品的人所接受。


演員在北京首都劇場演出莎士比亞悲喜劇《暴風雨》(2012年3月16日 新華社 攝)

歌德曾經提及:「本世紀(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人就忍受不了生氣蓬勃的莎士比亞時代英國人所能忍受的東西,所以在今天有必要發行一種家庭莎士比亞集(改編過的通俗本,刪去不合近代人胃口的部分)。」

莎士比亞被刪掉的那部分是什麼?

我們無從得知,因為歌德未嘗言明。但通過旁搜博採,我們大致可以認定,被刪掉的部分竟是「葷段子」。


《莎士比亞全集》,梁實秋譯

我們所以能知道此,得感謝梁實秋。梁實秋是中國以一人之力翻譯了莎翁全集的人。作為一個翻譯家的梁實秋,就好像是成功了的西西弗斯,他不斷推著一塊又一塊的大石頭上山,最後竟然把這些都推了上去,編譯《遠東漢英大辭典》是一件,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則是另一件。他提到,1818年,Thomas Bowdler將莎翁戲劇刪了一遍,編印了一部家庭版,而他所刪的就是葷段子。

莎士比亞竟是葷段子高手?

這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如布魯姆所說,和但丁可稱為詩人的詩人不同,莎士比亞則是人民的詩人。作為人民的詩人,自然要照拂到人民的感官旨趣,其戲劇中自然就會有很多這種性描寫。這實際上正是莎士比亞的高明所在之一,他豈是那種生殖器用語滿篇飛的人,他在講葷段子的時候使用的乃是雙關語等文字遊戲。

還有什麼比文字遊戲的創作水平更能體現一個作家的語文水平的嗎?

而在朱生豪的莎翁譯作中,則有意將這些東西忽略掉,甚至刪除——這是梁實秋的說法。他說,每劇至少刪掉兩百行……信否?存疑。但可以想見,既有此說法,則絕不會是空穴來風吧。

一個人愛拿性開玩笑,這沒什麼,即便寫下來,也沒什麼。莎士比亞照樣是「豐富和偉大」(歌德語)的。但一個偉大而豐富的莎士比亞,卻未必總是正確的。這不,梁實秋寫了一篇文章,名叫《莎士比亞與時代錯誤》。一個人把莎翁全集翻譯完了(這一點,連朱生豪也沒做到),自然也研究了一遍,所以寫這樣的小文章肯定是信手拈來。他一口氣列舉了莎翁九部不同戲劇的錯誤,末了還說這些「僅是其作品中一小部分的疵謬」。


安放於聖三一教堂內的莎士比亞和家族成員靈柩

然而,竊以為,這些錯誤的存在,絕不可能達到「誤人子弟」的程度,梁實秋稱之為「謬種流傳」,對不知情的人來說,恐怕要問他究竟和莎翁有什麼深仇大恨了。

實際上,莎士比亞研究早已成為一門學問。而學問之所以為學問,就在於他和普通人的看似隔絕;就好像當一般人聽到「經典」二字,就覺得離自己很遠——或者以為讀起來會很艱難以至於會使自己昏昏欲睡,從而敬而遠之。

實際情形,絕非如此。對於莎士比亞的研究,很有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有人說,莎士比亞在一首詩裡寫過對性交的厭惡,因此懷疑他是同性戀。但後來有人發現,他有很多詩是寫給一個已婚婦女的,因此打破了他是同性戀的認識——但似乎也捅出來他婚外戀的事實……

正如布魯姆說的,「我們對莎士比亞實際的內心生活幾乎一無所知,但你若多年不舍地閱讀他,你會逐步了解他不是什麼。」或許,對我們來說,知道莎士比亞不是什麼就夠了,但不讀的話恐怕連他不是什麼都不可能知道。

所以,讀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長按二維碼 即關注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的有偉大作家莎士比亞嗎?——探討莎翁作品是否原創
    4月23號好像是一個隨便定義的日子,很少有人知道威廉·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4月23日,死於1616年4月23日,4月23號這個日子對於莎士比亞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莎士比亞又是「文學」的代表符號。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國十大悲劇,你知道都是什麼嗎?看過幾部?
    說起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會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其實還真不是如此,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分別是《哈姆雷特》《麥克白斯》《李爾王》和《奧賽羅》,是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劇的,當然《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莎士比亞比較有名的一個劇,而且也是悲劇
  • 頂風相撞:關於莎士比亞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關於莎士比亞你需要知道的十件事根據安東尼•伯吉斯《莎士比亞》整理整理者:雷韻1.4月23日是莎士比亞的生日嗎一般的說法是這樣的:莎士比亞,這位偉大「詩聖」的誕生日和辭世日同為4月23日,於是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 20道題來測試你是否真的懂莎士比亞 莎翁逝世400周年
    微信ID:ibookreview『每個早晨,與535000人一起閱讀』你真的懂莎士比亞嗎
  • 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真的很熟麼?
    坐著小板凳抱著瓜啃的西語君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英國寫戲劇
  • 關於莎士比亞,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我們知道Giuseppe Verdi利用他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嘗試歌劇《李爾王》的創作。但是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那就是莫扎特曾動過寫一部《暴風雨》歌劇的念頭。Verdi為計劃中的《李爾王》歌劇糾結了很多年。他兩位歌詞合作者:「這將會是我們的傑作。」如今這部由義大利人Antonio Somma寫的四幕歌劇劇本依舊存在。
  • 培根與莎士比亞之間的文字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誰是真的莎士比亞!
    大家好,很多認為莎士比亞這個人物並不存在的歷史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尋找一切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認為是「真正莎士比亞」的有力候選人之一。正如培根的擁護者所指出的那樣,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亞學者所忽視,雖然在18世紀受到火災的破壞,但仍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挖掘伊莉莎白時代文學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還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兩個名字都寫過幾次,雖然表面上看似沒有聯繫。同樣有趣的是,諾森伯蘭莊園位於約克大廈的隔壁,弗朗西斯·培根在那裡居住過一段時間。
  • 你聽說過莎士比亞,但他究竟是誰?
    沒有莎士比亞我們也能活著,但是再也無法理解我們自己。  幾年前有個中國商人聲稱他在羅馬買了一幅莎士比亞的畫像,還拍了電視紀錄片來講這件事情。我知道您的導師斯坦利·威爾斯教授曾在幾年前認定一幅叫做科博肖像(Cobbe Portrait)的畫是莎士比亞的真容。您能說說莎士比亞到底長什麼樣嗎?英國也有類似好玩的事情嗎?
  • 【你造嗎】莎士比亞也是一個有秘密的人...不為人知的事簡直太多!
    但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真的提到椋鳥了嗎?相關的記載只有一處,出自《亨利四世》上篇,在亨利四世不許提起摩提默的名字時,霍茨波宣稱他要養一隻椋鳥(朱生豪譯鸜鵒),教它唱出摩提默的名字,讓這名字時刻縈繞在亨利四世的耳朵中。2、希特勒為莎士比亞戲劇做過舞臺設計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賽羅》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  《仲夏夜之夢》是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後一部也是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同時也是威廉·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喜劇之一。
  • 如果你也是老實人,讀完莎士比亞的語錄,你會感到被罵了,很刺耳
    老實人,為什麼讀完莎士比亞的語錄,會感到被罵呢?老實人有什麼不好的一面嗎?其實老實人也有很多種,有一種老實人,是太老實了,太老實的人,是什麼樣的呢?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甚至侮辱了他自尊,罵他爹娘了,或是當眾羞辱了他,他都能忍,關鍵還是沒有帶任何目的的忍,這樣的人,就是太老實了。
  • 這一套莎士比亞,你不可不收
    像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你一定不會陌生。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全球各種主要語言,劇本在全球累計演出次數迄今無人能及。沒有人會質疑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他的忌日(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 不知道莎士比亞現在作何感想……
    2013年6月霍加斯出版正式對外公開霍加斯·莎士比亞經典改寫計劃,於莎士比亞辭世400周年之際為大眾獻上別開生面的出版盛宴。 關於莎士比亞及其戲劇 在英語世界裡,莎士比亞是無人能超越的大師級存在,影響了狄更斯、哈代、福克納等小說名家寫作的戲劇家;引入中國後,人們尊稱他為莎翁,是幾代戲劇家、文學家共同的老師、偶像。
  • 只要時間足夠漫長,猴子是真的能夠敲出莎士比亞的
    看《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這本書的書名,或許有些人會往動物學或者是文學方面去聯想,腦洞大一點的甚至會以為這是一部另類的魔幻小說也說不定。不過在這裡還是要講明一下,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與莎士比亞幾乎沒有半點是挨著的,至於猴子可能會偶爾出場打個醬油,但它絕不是這本書的主角。
  • 這10個短語,真的是大文豪莎士比亞說的!| 周末雙語學習
    「給我一個不為感情所奴役的人,我願意把他珍藏在我的心坎、我的靈魂的深處,正像我對你一樣。」 (朱生豪譯)世人所知道的我,並不是實在的我。」 (朱生豪譯) 「少爺,請您告訴我,難道愛情會這麼快就把一個人徵服了嗎?」 (朱生豪譯)
  • 開心麻花爆款 | 不來看,莎士比亞真的會生氣!
    如果世上有後悔藥,你大概是那個藥物中毒的人!  不同於上百版悲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開心麻花的《莎士比亞別生氣》,這次別出心裁地用喜劇「另類」致敬大師。腦洞奇大的劇情,一次戲劇路上的追尋,兩種風格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等你來揭秘!
  • 莎士比亞的秘密情人
    他的詩作最廣為流傳的,是十四行詩集中的第18首「能不能讓我來把你比擬作夏日」,中有句云:「每一樣美呀,總會離開美而凋落,/被時機或者自然的代謝所摧殘;/但是你永久的夏天決不會凋枯,/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美的儀態。」「自然的代謝」所對應的原文是「nature’s changing course」,依阿登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解釋,可暗指「monthly courses」,即女性之月事。
  • 【名著導讀】《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莎士比亞想要吸引觀眾,讓他們站著看完一兩個小時的故事,他只能靠語言和情節。所以莎士比亞不斷寫、不斷試,這才寫出了最打動人的情節,寫出了最漂亮的語言,讓人們跟著他哭,跟著他笑,跟著他起雞皮疙瘩,跟著他熱血沸騰。在接下來的幾集裡邊,你就能聽到,莎士比亞故事的情節,有多麼吸引人。 娛樂圈的經歷,還讓莎士比亞有了第二件武器,那就是他特別會寫人物。
  • 上至國王,下至貴族:沒錯,莎士比亞的劇不是莎士比亞寫的!
    而會議上一定會出現的聲音,一般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莎劇的作者其實不是莎士比亞,而是牛津伯爵,或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要麼就是克里斯多福馬洛……」或者是什麼權臣,甚至是君王,反正合著是無論什麼人,但都不是莎士比亞本人寫的,以此為基準,討論中往往會分成幾派,毫不留情的爭論到底是誰寫的,雖然其中也有站在莎士比亞一邊的,但這些普遍不相信的人還是存在的
  • 隱藏的真相:莎士比亞與美洲
    當然了現在我們在去書店找「莎士比亞傳記」,會有很多結果,故事寫得就像真的一樣。但其實這些大多都是後世的意淫,可信度十分有限。馬克-吐溫就曾這樣說:迄今為止,其實任何人都知道,且也能證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亞,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寫過戲劇。那麼莎士比亞,是否只是一個傀儡呢?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莎士比亞這麼一個人,所謂的莎士比亞,只是一個筆名,藉此,那些戲劇和詩歌的真實作者,便可以將自己與作品剝離開來,達到掩蓋身份的目的。這個猜想不無道理,比如說我們的魯迅,曾經就用過各種筆名,目的就是防止統治當局找自己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