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與莎士比亞之間的文字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誰是真的莎士比亞!

2021-01-13 李老師講歷史111

大家好,很多認為莎士比亞這個人物並不存在的歷史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尋找一切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認為是「真正莎士比亞」的有力候選人之一。而諾森伯蘭郡手稿的存在更是增添了這種可能性,這份手稿以1867年發現的諾森伯蘭之家的位置命名,諾森伯蘭之家是泰晤士河沿岸斯特蘭德的一座豪宅。而這份手稿由一個包含幾份手稿的羊皮紙文件夾組成,其中六個是弗朗西斯·培根的,它是這個故事中的部分之一。

正如培根的擁護者所指出的那樣,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亞學者所忽視,雖然在18世紀受到火災的破壞,但仍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挖掘伊莉莎白時代文學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還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兩個名字都寫過幾次,雖然表面上看似沒有聯繫。同樣有趣的是,諾森伯蘭莊園位於約克大廈的隔壁,弗朗西斯·培根在那裡居住過一段時間。首先被稱為北安普頓大廈的諾森伯蘭之家建於詹姆斯統治時期,北安普頓伯爵在他去世前把這棟房產遺贈或出售給他的親戚薩福克伯爵。

1614年,薩福克伯爵的後裔把它賣給了諾森伯蘭郡伯爵,之後一直保留到1866年,當時他們又把它賣給了政府,以便被拆除。這也是手稿被發現的時候,從那時起,它一直留在珀西家族的阿尼克城堡中。該手稿由一個羊皮紙文件夾組成,其中包含拼接在一起的16世紀文學作品的幾個抄本。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原本是不同秘書用來複印原件的空白紙,還是副本原本是分開的,後來又拼接在一起。最令人困惑的是覆蓋文件夾正面的塗鴉,大量的文字,名稱,短語,手稿標題,單個字母和書法曲線。這些都是富有啟發性的,但確切地說,也是毫無用處的。

幾乎每個人都同意這個文件夾及其內容最初是由弗朗西斯·培根或他的一位秘書在1596年左右編寫的。這是因為他的名字出現在封面上的許多地方,其中九份手稿中有六份是他作品的副本,大多數都指向這個時期。對作者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個在單頁上同時包含威廉·莎士比亞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名字的伊莉莎白時代的文件,無論兩人是否有聯繫。文件夾是為了保存他的論文的草稿而創建的,在裡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四個短語,表明必須對德性,情感,權力和人格進行稱讚。由於培根確實有一篇關於讚美的文章,這表明他此時正在使用該文件夾。

圍繞這些標題和較長的短語是大量的單個單詞和短語,其中許多重複的單詞和短語,因此很明顯,在某一點上,培根本人或秘書使用封面上的空間,也許是為了練習他們的書法,或者在真正寫東西之前確保他們的鋼筆都有墨水。培根使用了多少文件夾我們無從得知,它通常掌握在秘書手中。由於培根多年來一直在聯繫寫自己的籤名,或者說是一位秘書練習他主人的籤名,他努力使它看起來像是培根自己的籤名。從一開始,該文件夾就意味著私人文件,起初這些是散文的文章,他不會想要任何人看到,但也許他的私人秘書可以看到,暗示這與他的論文是分開的。

像大多數學者一樣,我相信重複培根的名字加上他的一些作品的標題表明它屬於弗朗西斯·培根的財產。它一直留在培根的論文中,直到1621年培根才被迫離開約克大廈,也許是相當突然,培根被迫離開約克大廈。在一段時間內,該文件夾將成為政治炸藥,但很快它就會消失在諾森伯之家龐大的舊文件堆中。大多數學者將1596年認作是文件夾最常用的年份,1596年也是培根第一次獲得法院官方職務的一年,當時他仍住在格雷旅館。在要求解釋的文件夾封面上散落的單詞和短語中,有威廉·莎士比亞的名字和他的兩部戲劇理察二世和理察三世的標題。考慮到莎士比亞在這一時期的任何東西是多麼稀缺,這使得這個文件夾在莎士比亞的謎題中顯得十分重要。培根的擁護者聲稱這是培根就是莎士比亞的證據。還有學者們認為文件夾曾經裝有劇本的手稿,這可能是真的。

相關焦點

  • 誰能相信,莎士比亞可能不是莎士比亞,而是培根或伊莉莎白女王?
    但是,在英國學術界長期活躍著對莎翁身份表示懷疑的各路大咖,無論是編席販肉之徒,還是明堂高屋之輩,都將莎士比亞作為茶餘飯後最時髦的談資。那麼莎士比亞的身份何以成謎? 有句俗話講,人紅是非多。隨著莎翁作品的走俏,關於他的批評和讚譽之聲也紛至沓來。一批經典劇作家們厭惡莎士比亞,抨擊他付出英語通俗化的代價來「推銷」自己的作品,是一種廉價的鼓吹行為。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莎士比亞是誰還是一個問題嗎?在莎士比亞生前的伊莉莎白時代,沒有任何文字記錄說明莎士比亞是一個作家,但記載了他作為生意人和地產商。他在倫敦演藝界的名望不在於演技,而在於放貸和投資(著名的倫敦環球劇場有莎士比亞的股份)。莎士比亞的遺囑裡,文字平淡無奇,也沒有提到任何書稿、詩作、劇本(尤其是當時尚未發表的18部劇本),作為文豪,自己的遺囑如此平鋪直敘是不同尋常的。
  • 隱藏的真相:莎士比亞與美洲
    當然了現在我們在去書店找「莎士比亞傳記」,會有很多結果,故事寫得就像真的一樣。但其實這些大多都是後世的意淫,可信度十分有限。莎士比亞不過,到了19世紀中期,突然有人開始對莎士比亞的身份產生懷疑,人們的根據很簡單,這就是當時的英國,上升通道極為有限,一個出身卑微、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怎麼可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歷史事件
  • 為什麼有人相信莎劇作者不是莎士比亞?by 奈傑爾·克利夫
    莎士比亞可能確實怠慢了哈瑟維,但我們對這個問題這麼糾結,是因為我們相信,寫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愛情詩的人一定擁有幸福的婚姻。這可未必。在懷疑者眼裡更嚴重的是,莎士比亞是個夏洛克風格的放債人,非常積極地逼迫借債人還錢。不過,難道為人類靈魂增添神性的偉大作家就不能為了自己的生計而煩惱嗎?約翰生博士對上面意見的反駁最精彩:「若不是為了錢,沒人會寫作,除非他是傻瓜。」
  • 上至國王,下至貴族:沒錯,莎士比亞的劇不是莎士比亞寫的!
    莎士比亞的劇是誰寫的?當然是莎士比亞寫的。而會議上一定會出現的聲音,一般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莎劇的作者其實不是莎士比亞,而是牛津伯爵,或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要麼就是克里斯多福馬洛……」或者是什麼權臣,甚至是君王,反正合著是無論什麼人,但都不是莎士比亞本人寫的,以此為基準,討論中往往會分成幾派,毫不留情的爭論到底是誰寫的,雖然其中也有站在莎士比亞一邊的,但這些普遍不相信的人還是存在的
  • 你真的知道莎士比亞嗎?
    而在面對前輩莎士比亞的時候,卻說出了這樣的話:「每個重要的有才能的劇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亞,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會認識到莎士比亞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種傾向,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描寫得竭盡無餘了,後來的人就無事可做了。只要心悅誠服地認識到已經有一個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優異作家在那裡,誰還有勇氣提筆呢!」
  • 要有花,有酒,還有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被認為是培根所扮,肇始於19世紀末期發現的一副手稿。1867年,有人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豪宅中發現了用羊皮紙包裹的幾份手稿。根據查證,其中的六件手稿是弗朗西斯·培根本人的作品。令人稱奇的是,手稿的封面上同時還寫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並且在不同的手稿中出現了好幾次。學者們經過比對發現,二人都有在筆記中做塗鴉的習慣。
  • 莎士比亞與安妮·海瑟薇曾有34年婚姻?這個海瑟薇不是好萊塢明星 這個莎士比亞也不是正經編劇
    研究者利用大數據分析莎士比亞情詩裡的秘密不管莎翁情史有多麼刷新人的三觀,但依然否定不了莎士比亞的價值是永恆的。儘管他不怎麼入同時代人的「法眼」,長期廝混於三教九流之間。即使身後留下長鐫史冊的浩繁卷帙,仍讓相當一部分人懷疑了將近二百年,其真實作者是不是弗蘭西斯·培根爵士。
  • 莎士比亞:時代,機遇,天分成就的偉大與永恆
    倫敦奧運會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它的文化,就相當於是把莎士比亞當做一個旗幟,立在倫敦奧運會這個高峰上。而且不只是英國人自己推崇莎士比亞,這幾百年下來呢,世界上各個國家,就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沒有用自己的本國文字翻譯過莎士比亞的作品。
  • 莎士比亞的秘密情人
    歷來不乏品性高潔而又熱愛莎翁的人,斷言這首詩是偽作,並非出自莎氏手筆;而無聊者,根據這東西的「一點兒沒用處」,來推斷莎士比亞之攻耶守耶,亦實繁有徒。 兩者兼而有之,既高潔而又無聊的,就是學者了。學者們關注的,則是莎士比亞情詩低回詠嘆的對象——他/她究竟是什麼人?
  • 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真的很熟麼?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著名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在英國文壇上有同樣的地位。兩人都是世界上影響深遠的大文豪,卻經常被人們拿來比較。民間有傳言:這兩人認識吧!那麼問題來了,塞翁和莎翁熟麼??兩人生活在同個時代,都出生於16世紀中期,塞萬提斯生於1547年,而莎士比亞1564年,都於1616年去世。塞翁和莎翁的家庭都屬於中下階層,他們的婚姻生活都不幸福。
  • 「別把不是我說的話安在我頭上」——《新周刊》專訪莎士比亞
    莎翁傳記作家安東尼·伯吉斯嫌莎翁生平資料少得可憐,他曾經這麼打趣:「倘若在發現莎士比亞的一部新作和發現他的一張洗衣單之間可以任選其一,我們每次都會投票選他的髒衣服。」所以,《新周刊》隔空跟莎士比亞展開一場虛擬訪談,以滿足圍觀群眾對他熊熊的八卦之心。
  • 你聽說過莎士比亞,但他究竟是誰?
    今天重新翻出一篇關於莎士比亞研究的訪談文章,分享給大家,想了解更多莎士比亞的故事可閱讀麥可·伍德的《莎士比亞是誰》。採訪者: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受訪者:麥可·道布森(Michael Dobson),世界莎學中心、伯明罕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的所長  莎士比亞的研究歷史比較長了,他是什麼時候被人們公認為文學巨匠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劇作家?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賽羅》  《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故事主要內容是,麥克白將軍因女巫的蠱惑殺死了鄧肯,成為了國王,但是在猜疑和恐懼中殺死了大量無辜的人,最終麥克白被班柯之子決鬥時被殺死。
  • 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
    很多人感到彆扭,也有很多人叫好。」  2.張衝:我們依然在模仿莎翁句式  「仁慈的天性不是出於勉強,它猶如甘霖從天而降;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無比威力,比皇冠更足以顯示一個帝王的高貴。」莎士比亞劇作《威尼斯人》中的這段對白,是復旦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張衝最喜愛的一段。他說:「莎士比亞的臺詞是最考驗演員臺詞功底的。」
  • 李六乙:重新認識莎士比亞
    《李爾王》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佔有四分之一的席位,雖然在大眾的認知中,常把《哈姆雷特》推到四大悲劇的頂峰,而近幾年國際學術界、戲劇界對莎士比亞作品進行了重新審視,發現《李爾王》中有許多未曾被挖掘出來的內涵和深意,因此重新界定了《李爾王》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它才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首。——李六乙
  •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的情節動力究竟是什麼?
    它的劇作中的人物鮮活,可以讓你感到一種靈動性,也就是說,當把莎士比亞劇本立體化到舞臺上之後,便會使那些平面的文字站立起來,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力。甚至是歷史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我也在它的戲劇錄音中,感受到人物的那種糾結在戰爭與情慾之間的赤裸的內心。可以看出,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沒有厚重的鎧甲,阻擋著內心的暴露,也沒有言之無物的淺薄,阻擋人物真性情的外露。可以說,莎士比亞寫出了人物的真實的欲望,真實的內心,哪怕一個簡單的對話,都能暴露出人的最本質的內心秘密。
  • 《莎士比亞重現》觀莎士比亞重現之麥克白有感
    BBC在2005年就曾製作過總共四部的系列電影《莎士比亞重現》,用將古代搬到現代的方式,分別向觀眾講述了四個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故事,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第一部,也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人物自身性格的缺陷、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衝突、人物與環境之間的衝突等,就被看作決定人的命運的關鍵因素。這樣,人物性格的自身衝突、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衝突、人物與環境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悲劇,就是「性格悲劇」。故事的一開始,麥克白是個快樂的大廚,在這間主廚的基本不在廚房的餐廳裡如同指揮軍隊一樣調動這廚房裡的員工,廚師在一邊做菜一邊唱歌,享受這自己的工作,那時候的麥克白是一個快樂的廚師。
  • 新民晚報數字報-揭秘莎士比亞
    這部由多家機構贊助的電視系列片,一共有六集,分別由多位著名導演、演員解讀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幕後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對於愛好戲劇和文學的人來說,莎士比亞一定耳熟能詳,早先,我通讀過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也去劇院觀看過莎劇,BBC從1978年開始製作的全套被譽為最忠實於莎士比亞原著的電視電影,大都收入囊中。在許多無聊的日子裡,莎士比亞的戲劇,總能給我帶來歡愉。
  • 莎士比亞、貝克特、布萊希特...這些大戲劇家都受惠於誰?
    ▲ 莎士比亞博物館中的塑像之一 布萊希特究竟受惠於誰,一目了然,莎士比亞也是如此,他們都是狄俄尼索斯的葡萄園中的採摘者,甚至塞繆爾·貝克特也是,他恢復了一種對於逼真問題漠不關心的簡樸傳統,回到朗誦當我坐進翻新不過5年的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主劇場,恍惚之間,仿佛回到了西西里島上陶爾米納山頂的古代劇場,儘管這是一處以交互式觀演舞臺為核心的新劇場。它替代了建於1926年的維多利亞式鏡框舞臺,力圖復原莎士比亞時代的觀演感受——觀眾席呈半環形,上下3層,每位觀眾都距離舞臺很近——但這不正是希臘劇場的衣缽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