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幕後推手傑夫·羅賓諾夫:中美電影本質上是共通的

2021-02-13 銀幕穿越者

如果你身臨近幾天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會覺得這裡就是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縮影。行業熱度的鮮豔,濃抹在上影節的紅色基調中,也反映在會後電影人的各種小龍蝦宴上。

而作為一家數據研究公司,凡影的藍色顯得太過冷靜,在凡影所組織的上影節論壇中,提出的諸多問題也都帶有明顯的產業憂患意識。

時光網 | 張夢依

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的前夜,在「復星 & Studio 8上海之夜」酒會上,著名導演李安現身,華誼、光線、博納、樂視、安樂等多位電影公司大佬助陣,布萊德利·庫珀、黃曉明、黃渤等眾位明星齊聚,陣容強大足以秒殺不少電影發布會的星光。

      

Studio 8這家公司,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還稍顯有些陌生,能讓李安現身、讓復興集團郭廣昌投下兩億美金作為「聘禮」,它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復星 & Studio 8上海之夜」酒會,李安到場

在創立 Studio 8 之前,傑夫·羅賓諾夫曾任華納兄弟總裁17年,被譽為「好萊塢電影伯樂」,他曾經一手扶植了諾蘭·克里斯多福以及本·阿弗萊克等優秀電影人,還曾參與了《蝙蝠俠》、《哈利·波特》系列片、《盜夢空間》等好萊塢大片的製作。

      

如何投資一部成功的電影,傑夫很有發言權,在他眼裡,找到合適的電影人才最為關鍵:「我一直在尋找有獨特風格的編劇和導演,並支持他們想拍的電影。我通常是先找到編劇和導演,再開始有電影故事的。我們公司的理念就是,以電影人為中心。」

     

傑夫透露,他非常想和周星馳導演合作,同時也在關注中國眾多年輕的電影人。對於電影人才的理解,傑夫曾用中國的傳統故事《神筆馬良》來打了個比方:「拿畫筆的是馬良,而不是我」。 

      

提起 Studio 8和李安導演合作的新片《半場無戰事》,傑夫顯得十分興奮,「二十多年我來一直是李安的粉絲,很喜歡他的電影,他是個真正的藝術家。他不僅很有創意也很聰明,還一直在嘗試技術突破。」

      


李安新片《半場無戰事》預計於16年11月11日北美上映

對於李安第一次使用120幀4K的最新拍攝技術,傑夫表示非常欣賞,他這樣形容《半場無戰事》:「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把電影技術推向極致,而且在強調不同的文化體驗,是獨一無二的電影講述方式。雖然在技術層面上,是好萊塢在推動李安導演往前走,但我知道李安導演拍這部片子的初衷,是要表達一種深刻的情感,這也是李安導演一直在推出好作品的原因。」

      

傑夫在創立Studio 8之初,就一直與中國公司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此前,華誼兄弟曾高調宣布了與Studio 8的戰略合作,但沒過多久,卻和一家此前並無電影製作經驗的中國公司宣布「聯姻」——復星集團以2億美元入股Studio 8,成為最大股東。

提及復興的入股,傑夫坦言,「是復星選擇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白手起家的公司,要找對我有信心的、同意公司願景的、把我當成電影人對待的公司合作,就像我對待其他電影人一樣。我和復興總裁郭廣昌及其他高層見面,他們都很支持我,我們對於合作的願景是相同的。復星的資源、金融能力以及在中國的人脈,也讓我們非常興奮。」

Studio 8已經和中國公司緊密相連,對於中國電影市場這塊讓人垂涎的蛋糕,傑夫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中國的電影市場對所有人都很重要,我還在逐步了解這個市場,但大家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要找到一個人們關心或喜歡的故事,觀眾看到人物深有同感,這就是電影。」

      

在「復星 & Studio 8上海之夜」酒會上,傑夫向外界透露了Studio 8的最新進展:目前已籌集十億美元資金,最新作品包括剛剛製作完成的《The Solutrean》(中文譯名待定),以及李安導演與索尼三星影業合作拍攝的《半場無戰事》,該片預計於2016年11月11日北美上映。

想和周星馳合作

傑夫·羅賓諾夫

這次和李安導演合作新片《半場無戰事》,您對導演的印象如何?

傑夫·羅賓諾夫: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是李安的粉絲,很喜歡他的電影,他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和他共事很有意思。他不僅很有創意,很聰明,一直在嘗試技術突破,提升觀影體驗。我覺得和這樣有經驗、有激情的人一起工作很有意思。

您通常會和怎樣的電影人合作?

傑夫·羅賓諾夫:我們希望可以和以前合作過的電影人繼續合作,同時也在接觸年輕的電影人,比如英國的電影人Steve Singleton,他在製作Dark Economy,是個是非常年輕才俊的作家導演。

我們在和非常年輕有才、注重視覺效果的導演合作。我們的新片《The Solutrean》(中文譯名待定)由Albert執導,他非常重視視覺效果,這也是他單獨執導的第一步影片。

      

現在我們在拍李安的電影,希望他的下一部電影也是和我們合作。因為這也是我們公司的理念:以電影人為中心。一旦合作過後,希望電影人會喜歡我們的環境,並和我們繼續合作,做他們喜歡的電影,不論是商業的或是藝術的。

我們懂得如何專業地做電影,如何給電影人必要的支持,以及幫助他們實現願景。

您最想和哪些中國電影人合作?

傑夫·羅賓諾夫:我很想和周星馳合作,和李安的合作對我們很重要,同時我也在關注中國的年輕電影人,在接觸他們。我們希望和有電影經驗的人才,包括導演、演員、編劇等等。

我們希望製作更多類型的電影,不僅僅是為中國、也是為全球製作電影,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哲學帶到全世界。

此前您曾經在華納兄弟工作過二十年,您都收穫到了什麼?

傑夫·羅賓諾夫:我在華納兄弟二十年,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製作電影的過程、如何講故事、如何與電影人協作。這些不僅是我的亮點,也希望是Studio 8公司的亮點,包括挖掘年輕導演,給他們提供可以成功的環境。

作為製片公司負責人,我們一定要了解電影人,如果我們對於目標的認識不統一,就會產生分歧。有時候有爭議是好的,但如果真的產生了矛盾,這就不好了,會給電影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中美電影本質上是共通的

為什麼會選擇復星入股Studio8?

傑夫·羅賓諾夫:是復星選擇了我們。Maggie Wang(黃競彥,現任復星集團影視投資部董事總經理、Studio 8董事)把我介紹給了復星的郭廣昌,沒過多久我們就達成了共識。

因為我們是白手起家的公司,要找對我有信心的、同意公司願景的、把我當成電影人對待的公司合作,就像我對待其他電影人一樣。復興很信任管理層,而且對從事電影產業有長期的願景,願意幫助合作的公司運作和成長。

您怎樣理解中國電影市場?

傑夫·羅賓諾夫:中國的電影市場,對所有人都很重要,我還在逐步了解這個市場。復星是我們的投資人以及合作夥伴,能幫助我們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也為我們介紹了很多資源。

我在兩年前第一次來到中國,和復星的高層碰面,他們對於行業、對於我的信任,也讓我很興奮。後來每隔幾個月我都會來一次中國,希望在未來我能更加了解中國。

      

我覺得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找到一個人們關心或喜歡的故事,看到人物深有同感,這就是電影。我不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或者和其他國家的人有什麼大的區別。

人們對情感的反應是一樣的,人們會害怕、會笑、有同情心。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大家喜歡的電影,加上獨特的視覺效果。

有種說法是,如今的好萊塢大片廠製作續集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獨立電影公司負責頒獎季,中等投資的電影處境變得困難,你贊同這樣的說法麼?

傑夫·羅賓諾夫:美國製片廠兩者兼備,在七八十年代有很多不錯的電影,不僅贏得了奧斯卡大獎,也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Studio 8的目標也是打造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當然市場上有小的獨立電影公司,也有主要做大片的;過去十年產生了很多做創意的製片廠,他們更願意冒險,投資也更具風險性。

但是我們是完全相反的,我們的創意越具風險,投資的風險係數越低,因為是市場上沒見過的全新的東西,最重要的就是給觀眾提供耳目一新的電影。

您覺得投資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傑夫·羅賓諾夫:能否成功的關鍵在電影人。我在華納兄弟時就是如此,找到合適的人才,這也是Studio 8的基礎。在這之後就是要找到好的故事,講出好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也希望其他人能喜歡這個故事,我覺得人人都是電影專家,比如我去看牙醫,牙醫會問:「你為什麼拍那個電影?」這說明電影不好看。有時他也說:「我就知道這部電影會火!」觀眾們其實都有這種直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銀幕穿越者立場

銀幕穿越者現正式推出個人服務號,交流溝通,意見反饋,想要福利——請加穿越君微信:chuanyuejun001

相關焦點

  • 「推手」成就李安,卻也成其絆腳石
    畢竟,李安在考推手成名之前,就像一條巨龍,已經沉睡了6年之多。六年沉澱,厚積薄發當初,李安剛從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時,就引起了轟動。他的畢業處女座《分界線》在紐約大學電影展上獲得兩項大獎。當時,李安的妻子林惠佳正在他們共同的母校伊利諾州攻讀生物學博士,而他們的孩子李涵還不到一歲。於是,李安夫婦決定在紐約定居發展。很多喜歡李安電影的人都知道,他在一個小地方一住就是六年,妻子一直在幕後默默地支持他,但很少有人能夠了解他在這六年裡的遭遇。
  • 《推手》——李安電影處女作影評
    最後,老朱選擇離去,留下的書信是蘊含著深沉的無奈與悲涼的:「常言道,共患難容易,共安樂難,想不到這句話,卻應驗在你我父子身上」。他用推手的哲學規避了矛盾,但他到底還是意難平的。老朱最後的離去看似是對西方文化的逃離,其實也是向自身東方文化的回歸,就像電影中老朱書寫過的王維詩句「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 李安電影《推手》影評
    李安電影《推手》影評靚哥兒(高二)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後被兒子朱曉生接到美國生活,由於語言不通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 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父親」形象變化解讀李安的電影人生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李安的作品在技術變革上有多少變化,他的敘事能力以及他作品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都是不變的,李安的電影一直以獨特的東西方文化觀念及衝突的展現吸引著觀眾,特別是影片中對於東方文化走向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
  • 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父親」形象變化解讀李安的電影人生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李安的作品在技術變革上有多少變化,他的敘事能力以及他作品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都是不變的,李安的電影一直以獨特的東西方文化觀念及衝突的展現吸引著觀眾,特別是影片中對於東方文化走向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年代,不少華人導演都用他們敏感的鏡頭記錄著,李安的青年時期是在臺灣度過的,所以李安可以同時吸納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營養。
  • 《推手》:一鳴驚人的李安
    《推手》作為李安導演處女作,以及「家庭三部曲」(另兩部為《喜宴》、《飲食男女》)的開篇,所描繪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下的家庭價值觀衝突以及傳統家庭倫理的困境。雖然並非李安最成熟的作品,但其中所展現出的李安一貫的敘事母題和美學特徵仍舊值得關注。「推手」的象徵含義「推手,是一種雙人太極拳對練。練習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時讓對方失去平衡。
  • 乾貨 | 李安電影敘事的4個技巧
    例如:《推手》是中美合璧家庭中的故事,有中國太極大師大 敗美國流氓場面;《喜宴》鋪寫傳統中國奢華的婚宴,還有發生在美國的同性戀生活情節; 《飲食男女》中,鰥居多年的父親辛苦帶大三個女兒,卻突然爆出與女兒同學相愛結婚的「 不倫
  • 李安電影《推手》,中西文化差異的調和需要尋求一種平衡
    作為李安導演的處女作,也是其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推手》可以說是誕生就站在了高起點上,豆瓣評分8.4,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等多項提名,郎雄和王萊分別憑藉朱父和陳太的角色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
  • 李安《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幕後推手,詹姆士·沙姆斯:製片人要知人善任
    一天,一位紐約大學電影專業的畢業生打電話給他們,說自己有兩個劇本剛參加比賽拿了獎,有一點點獎金,聽說「好機器」能花很少的錢拍電影,所以想來聊聊看。這一聊,就促成了他們將近三十年、佳作頻出的合作。1992年,「好機器」推出第一部劇情長片《推手》,而那位靦腆的青年,正是後來名震國際影壇的李安。
  • 李安:從「廚師」到電影大師
    借到書後,從圖書館出來,在門口隨手翻開了第一頁,隨後便在圖書館前面的湖邊草地上坐了下來,一看就是一天,從早到晚。書中講述了李安是如何走上電影之路,也講述了李安十年的電影創作成就和困境。書中那些曲折的電影創作故事自然讓人感動,但更觸動我的是李安夫妻之間的包容和愛情,當然還有李安對電影的愛。
  • 【重磅】華語電影第一人:李安導演電影大全集!
    從1991年的處女作《推手》開始,李安一共執導並編劇了14部作品,而這些量少而精緻的佳作,共為李安帶來了以下殊榮: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兩屆金球獎最佳導演,兩座柏林金熊獎盃,兩座威尼斯金獅獎盃。單論成績單,別說亞洲行列,即使放眼全球以及加上已經去世的幾位巨匠導演,能與其比肩的,基本沒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安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
  • 李安電影讀解之《推手》
    《推手》,李安導演作品,「家庭三部曲」系列之一。導演通過鏡頭語言展現了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異,讓觀眾明白:中西文化心理的認知的不同,存在差異在所難免。但只要相互理解、包容、尊重,才能實現費孝通老先生所言:「各位奇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影片講述了朱大爺到遠在美國的兒子家去生活,與兒子兒媳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 沒看過李安的成名作《推手》,你敢說了解李安?
    李安,國人眼中的「電影之光」,影視界的大佬三座奧斯卡金像獎、四座金球獎、歐洲三大電影節最佳影片、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統統都被他拿了個遍李安本安10月18日上線的《雙子殺手》在國內掀起了一陣對電影劇情、技術的探討,電影技術最終會走向何方我們不知道,但是好的劇情一定百看不厭,永垂不朽,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李安的成名作《推手》安導的成名作《推手
  • 李安為什麼成不了大師?丨把噗
    >一、在拍出處女作《推手》之前,李安有六年的時間賦閒在家。 「家庭三部曲」為李安的電影生涯起了個好頭,我們已經見證了這三部作品如何受到影迷們的擊節讚賞與熱情追捧,並將李安牢牢地奉置在中西文化衝突與融合的平衡點上。這三部作品都在「家庭」這一主題下展開,無論這個家庭是一個中美家庭(《推手》)、同性/異性家庭(《喜宴》)、還是純正的中式家庭(《飲食男女》)。
  • 從李安電影《推手》,看中國家庭的相處方式,和矛盾的化解之道
    993年,李安憑藉電影《喜宴》,獲得了第43屆柏林金熊獎,揚名國際影壇。這個曾經在家當了六年家庭煮夫的男人,從此走上了開掛之路。三座奧斯卡金像獎、四座金球獎、歐洲三大電影節最佳影片、中國香港金像獎、中國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輾轉幾度春秋,李安用前半生的時間編織自己的電影夢想,而當夢醒時,他已是榮耀加身的華人之光了。
  • 金馬風波破壞的,是李安的精神家園
    電影是他的精神家園李安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太多的人讚揚李安的勇氣,討論他如何不斷挑戰自己;人們驚嘆於他的創造力,翻看他的歷年電影,你會深深懷疑眼前的一切是否出自於一位導演之手。我們挖掘他身上的矛盾——在家靠老婆養了六年後華麗轉身;儒雅的外表經常釋放出限制級的能量;連pad都不會用卻硬要上4K,120幀的技術。
  • 李安第一部劇情長片,郎雄一人演技壓全場,李安這手文化牌打得好
    家庭電影《推手》是李安第一部劇情長片,就已經有了他一直以來最讓人心動的溫柔和細節。劇情方面或許有點把中國功夫太神話了,不過郎雄確實演得好。很多時候一家人的關係還真不是綁在一起就能解決的,當然推手的概念用進來不錯。推手講中國太極,李安這手文化牌打得好。
  • 徐立功:我與李安電影背後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徐立功轉任臺灣「中影」公司副總經理,恰逢臺灣「行政院新聞局」組織電影劇本評獎,李安投稿的電影劇本《推手》獲最佳劇本獎,另一部《喜宴》獲優等劇本獎。於是,特別提供機票邀請李安從美國回臺灣領獎。
  • 從影30+,李安如何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彼時,影片在影迷群體和學界都引發了一陣有關於藝術與技術的討論風潮,而對李安自己而言,這也是他創作道路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嘗試。 如今,一年過去,李安在今天迎來了他的66歲生日。這位在大眾和業內人眼中都已經功成名就的導演,似乎仍未停下他探索和創新的腳步。 從影三十餘年,雖然稱不上是交出了滿分答卷,但李安的成績也有目共睹。
  • 福利活動|聽「中國電影之父」講「我與李安的故事」
    《臥虎藏龍》李安的幕後推手是徐立功先生簡介:臺灣著名導演、編劇和電影監製人。他曾擔任李安、蔡明亮、林正盛等導演多部著名作品的監製人,是中國臺灣影視圈的推手和伯樂。金馬獎創始人,於2016年獲得第4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