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三國獨風流 別樣演義傳美談
---走進張新之的三國人物畫王國
文圖/於丹丹
「如果說古代小說家羅貫中用文字形式創作了《三國演義》,那麼,張新之則用水墨形式創作了另類《三國》。從這個意義上看,張新之是當之無愧的羅貫中第二。」這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任記者朱晴方對三國人物畫家張新之的評價。日前,筆者拜訪了72歲的張新之老先生,走進他的三國人物畫王國,去聆聽那水墨三國中的別樣風流。
中學英語老師改行畫漫畫
英語老師與畫家?很多人一定想像不到這兩種職業會發生聯繫,我們同樣震驚於眼前這位72歲高齡的老人30年前在重慶復旦中學教了17年的英語。老師、學生和領導都十分肯定張新之的教學工作。因從小喜歡畫畫,張新之通過自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並且對漫畫有著濃厚的興趣。
張新之早年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漫畫作品《喂,讓我主持腐敗工作?》被《文摘周報》轉載
「當時我畫漫畫出了名,團市委下屬報社就想要我過去幫忙。」於是,共青團重慶市委把張新之從中學調到團市委機關報《青年之聲報》擔任美術編輯。兩年之後的1987年,《西南工商報》成立,張新之又被調去繼續擔任美編工作,利用漫畫的形式,活潑、直觀地揭露社會問題,豐富新聞宣傳報導題材。
張新之坦言,對於畫畫,自己算是「半路出家」,只是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最喜歡的畫家是黃永玉和劉繼卣,通過學習別人,研究眾人所長,積累了一些自己的繪畫經驗,逐漸思考如何用漫畫描繪歷史人物。
直到1985年開始,在同事和朋友的鼓舞下,他開始系統、成規模地研畫三國人物,1986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張新之的《張飛醉酒》,之後逐漸有了更大的影響。
水墨三國人物畫自成一家
張新之擺弄丹青,最初並不是專注於「三國」人物及其故事,他畫花鳥,也涉足山水,還描摹人物。轉折點發生在1982年,一天他觀看重慶京劇團演出的《古城會》,劇中的那個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的張飛「哇啦啦」地震撼了張新之,強烈的創作欲一下子湧上心頭。之後,他開始購置「三國」的各類書籍和畫冊,《三國演義》也不知啃讀了多少遍,對書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瞭然於心。
張新之作品《桃園結義》
張新之作品《黃巾起義》
張新之作品《戰濮陽》
張新之作品《火燒連營》
但是,畫三國人物畫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三國演義》居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首,是一部偉大的歷史小說,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根據《三國演義》,歷代演繹出數之不盡的文學藝術形式。諸如三國評書、三國戲曲、三國書籍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因此,對於經典的三國人物形象,民間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印象。如何做到既不照搬又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須做到源於傳統而又走出傳統,源於《三國演義》而又走出《三國演義》,源於民間定型而又走出民間定型。
對此,張新之的處理手法是「既寫意,又重細節」。張新之畫三國人物,採用大寫意的手法,不過多拘泥於形式,在表現手法上以靈動瀟灑的筆法,誇張濃鬱的色墨,不拘一格的構圖,人物形神兼備,造型獨特,趣味獨到。他多渠道廣泛研讀人物性格,並實地拜謁各地歷史文化遺蹟,認真觀察古人身上的服飾和佩物,揣摩古人的心態和故事情景。入人物內在,出人物外在,讓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為了畫好三國人物畫,他專門研習了畫馬的技巧,臨摹大師的手稿,到馬圈實地寫生,一點點的積累讓三國系列人物畫的表現元素更加豐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正是這樣的厚積薄發,才使得張新之每次作畫一氣呵成。
出畫入心盡享快意人生
或許是長期研習《三國演義》人物的原因,張新之的性格似乎集三國豪傑所長於一身,既有關羽的一身正氣,張飛的耿直果敢,又有諸葛亮的胸襟和劉備的儒雅。
「與新之老師接觸數年,溫和、敦厚、耿直、豪氣,是他給我的深刻印象。」四川外國語大學張春林教授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友。「品味新之老師的三國人物畫,仿佛可以跟三國人物對話,跟那個氣勢磅礴的時代對話,越品越有味道。」
張新之雖年逾古稀,在畫壇也早有名氣,可他的性格屬於「內向」這一類:不多言多語,說起話來嗓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更從來不吹捧自己如何了得。先前的幾次電話聯繫裡,老先生語氣溫和,在得知我們要去採訪他的時候,多次囑咐我行車路線,到了家裡又拿出糖果熱情地招待我們,讓人感到溫暖親切。
張新之近照
今年72歲高齡的張新之精神矍鑠,白天寫寫字,作作畫,晚上陪小孫子練練毛筆字,和老伴兒在小區花園裡散散步,時而約三兩好友喝茶,參加一些小範圍的文化活動,生活平靜而有序。張新之坦言自己十分享受當下的生活狀態。
採訪札記:
在張新之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72歲的老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持。他用筆墨,讓經典《三國演義》和傳統書畫藝術得以更大範圍地傳播。不事張揚的張新之,一頭鑽進水墨「三國」數十載,壓根兒沒想到要出名成家,在物慾橫流的當今也沒想過要炒作自己以出人頭地,而是自我陶醉於丹青中。其字、其畫如其人,皆令人敬佩。願老先生健康長壽,畢竟《三國演義》裡那麼多性格特異的人物和精彩紛呈的故事,都等待著他用水墨去做更精妙的「演義」呢!
人物小傳:
張新之,1945年出生,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重慶分會副會長,三國演義人物畫研究會會長,四川省美協會員,重慶市美協會員,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書畫院顧問,西南書畫院理事。自幼攻習丹青,師研名家,博取眾長,既長國畫山水花鳥,尤擅寫意人物,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多年來潛心三國人物畫創作,在表現手法上以靈動瀟灑的筆法,誇張濃鬱的色墨,不拘一格的構圖,不為固有法理程式所囿,我思我想,我法我用。其畫人物形神兼備,獨具特色,趣味獨到。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展並獲獎,不少作品被日本、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地區的人士收藏,為眾多中外收藏家所賞識。其人其作被媒體廣為傳播,並被錄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諸多典籍。
品張新之三國人物畫
張春林
與新之老師接觸數年,溫和、敦厚、耿直、豪氣,是他給我的深刻印象。
畫三國人物不易,既有文學著作、影視劇、連環畫、戲曲等藝術形式在人們心中形成的刻板陳見要因循,又有其他諸多畫家的同類作品要超越。
換言之,三國人物畫要接受公眾的雙重質詢,一是像不像的問題,你畫得再好,大家覺得不像,不行;二是有沒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問題,你畫得再像,大家覺得你沒有自己的特點,沒有超越他人,也不行。
新之老師做到了這兩點,他畫三國人物,不只形似,還求神似;他多渠道廣泛研讀人物性格,並實地拜謁各地歷史文化遺蹟,入人物內在,出人物外在,讓鮮活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而且,新之老師還從三國人物中吸取營養,潛移默化完成了自身的性格重塑。與新之老師接觸,你會覺得他似關羽,似劉備,似張飛.
品新之老師的三國人物畫,你會覺得自己在跟三國人物對話,跟那個時代對話,跟新之老師對話,越品越有味道。
勾兌小編請加微信:cqwhq01 或長按二維碼 合作電話:1343613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