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主演的電視劇《獵狐》,讓&34;這個詞又從新出現在大眾面前。
劇中人物於小卉原本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卻在和偶像郝小強一起工作後,失去了一切。
原因就是,郝小強是一個擅長蠱惑人心的人。他利用小卉對自己的崇拜,一步步給她洗腦,使於小卉的三觀逐漸偏離正軌。郝小強讓她開三十個違規帳戶,她竟然照做。更嚴重的是,郝小強還利用於小卉對自己的&34;,為自己實施經濟犯罪做掩護。
直到被揭穿,小卉仍然沉浸在為郝小強工作的光環裡出不來。在現實職場中,有很多人正在經歷著&34;,卻不自知。前些天朋友跟我吐槽:他所在的小公司,疫情復工後業績損失慘重。老闆面對曾經的&34;,不好意思直接辭退。於是開始各種找茬,變相打壓;甚至利用情感上演一場苦情戲。
所有的手段,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主動離職。
仔細一想,這其實是個普遍現象。
年後復工後,不少職場人都在經歷著降薪和變相降薪的打擊。根據智聯招聘《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34.74%的受訪白領遭遇了工資縮水;30.68%的受訪白領在疫情中經受了裁員;僅2成白領得以倖免。
數據顯示,服務業有近5成的從業人員經歷了降薪;文體教育/工藝美術被降薪的人更是達到了56.42%;而金融和IT行業被降薪的人員只佔三成左右。儘管現在差不多都恢復了正常營業,但是店裡的生意明顯不如以前。客戶大多選擇了保守消費,並沒有像想像中&34;的現象。薪資縮水嚴重,有人希望通過換工作來改善現在不穩定的狀況。
公司求生存,白領求生活。
這也就不難理解某些無良公司想方設法折磨員工,讓他們主動辭職了。
通過工作中的漏洞,讓白領否定自己,提出離職,既避免了法律糾紛又省去了一筆遣散費。雖然很扎心,甚至有點無可奈何,但依然從側面反映了,&34;無處不在。
5種最常見的&34;你中招了嗎?
還記得,某銀行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嗎?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在這位員工自殺之前,妻子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不正常。以前的他儘管職位不高,但是不會患得患失,懷疑自己。
自從領導把他&34;到一個高職位,他每每遇到困難都會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最終無法勝任工作,完全否定自己,選擇了輕生。
這暴露了一個真相是:&34;輕則致人心理出現問題,自卑、脆弱、敏感,重則喪失生命。 智聯招聘就近期引起熱議的&34;現象進行了調研。
數據顯示:6成白領都遭遇過&34;現象。
其中商業服務是第一重災區,高達75.41%;然後就是金融業,也竟然有71.28%。
除此之外,還有畫餅利用、美化壓榨行為卻要求你感恩,安排不合理的工作內容、打擊否定你,不停地拿你跟其他同事做比較,製造心理落差。
數據顯示,以上幾個&34;方式是在前5的,還有一個不起眼反而重要的是搶佔功勞,佔比16.57%這說明了&34;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你好好工作,而是為了控制你進行利用。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是不是要思考下,你是否在經歷著&34;?
當你失去自我的時候,是不是要思考下,你也正在經歷著&34;?
3個辦法讓你對&34;說NO
那面對&34;,到底要怎麼做才有效呢?
1、 學會區分個人能力和&34;手段數據發現,大部分白領認為&34;是公司管理問題、領導人品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當成是受害者來看待。
不要過度反思自己,更不要將所有的不完美都歸結到自己身上。
公司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那麼離職就是最好的選擇。
2.正面應對&34;,不逃避
數據顯示,職場人應對&34;的方法中,選擇辭職逃離的人最多,佔比達到66.42%;向同事吐槽的比例為52.98%;向上級表達不滿的只有26.88%,在媒體上爆料的只有6.49%。 這些是主動應對的人群。那些逃避,默默忍受委屈的人,竟然也不在少數有44.01%。
在職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是所有委屈都要默默忍受。超過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不符合能力的事情,職場人要懂得拒絕。強行攬在自己身上,只會增加負擔,也會影響職業發展。
3.保持清醒頭腦,職場只相信實力 職業發展中,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夠成功。但是這樣的幫助在不超出工作範圍外的都可以稱之為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上,而不是單方面被壓榨。
要記住的是,即便是這樣,也不存在所謂的恩人、恩情。你付出了,就理應拿到相應的回報。
如果有人明確利用感情來要求你做某些事情,這個人多半不安好心。
保持清晰自我定位,清楚自己的實力,堅定信心就能夠抵抗他人的精神壓榨。
&34;雖是一種常見現象,但並不合理。
當我們遇到時,要合理合法地保護自己的健康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