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工人猝死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這一次發生在了拼夕夕。
在這個花樣百出的網際網路時代,似乎只要有這樣的新聞,就會和大廠脫不了干係。
一個23歲的小姑娘,加班到凌晨一點半,在回家路上猝死。
只有23歲,便因為過勞死,失去自己年輕的生命,簡直刷新了大眾對於身體承受極限的年齡認知。
就在拼夕夕事件還沒幾天,餓了沒配送員韓某偉猝死,年僅43歲。
有人在挖苦奮鬥的打工人們的自我選擇,有的人在打抱不平,抨擊資本家們的窮兇極惡。網絡上的兩種聲音,都各有各的觀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很火。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今天搬磚你不狠,明天地位就不穩,愛上班愛打工,加班加到要送終。」
這原本是打工人的自我調侃,沒想到現在看來,卻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996究竟是當代打工人奮力出頭的福報,還是資本想要壓榨的謊言,這些可能都不再重要了。
社會不斷的在變化,整個時代都在焦慮中。
有人說,這個社會真的很不公平,因為:
「有的人一出生就相當於到了終點,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人生的康莊大道早已被完美的規劃好,接下來只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走向人生的巔峰。而有的人拼了命努力卻發現他剛剛才走了十幾米,活的好累。」
於是只有不斷奔跑,這個時代好像不允許有人慢下來。
02
快,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
當代青年都是2.0倍速人。
2.0倍速,起源於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各類視頻APP,是指追劇、看視頻時開啟的加速模式。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打工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開啟了2.0加速模式,成為2.0倍速人。
之前曾有一條網際網路數據顯示:在城市將近2000名年齡在18--35歲的受訪對象中,有76.5%的受訪者稱自己一直在過著「倍速生活」,其中一線城市比例最高,達到78.9%。
年輕人似乎都抱有著這樣一個想法,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幹更多的事,我們把這稱呼為:高效。
這是一種正能量。
他們要在這個時代發光發熱,想當這個時代的寵兒,奮力追上時代的列車,想比同齡人更優秀,超越自己的父輩,要默默無聞地驚豔所有人。
但很少有人會去想,我能否去承受這樣不斷高速運轉的生活,下一個倒下猝死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社會上總是有這樣一群人,一方面要下定決心擺脫「萬惡資本」的壓榨,,一方面又為了生存「任勞任怨」的被支配。
996式的高強度工作,拿命去拼的意志力,好像已然成為社會上一種心照不宣的社會共識了。
知乎上曾有一個這樣的話題,說「打工人」成為年度熱梗的背後,是一代無產階級終於意識到自己處於被剝削狀態。
這說得有點拔高了。
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就是生活在以加班為職場規則的時代。
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活、美好的明天而加班。
而每個人都覺得「猝死」離自己還很遠,認為自己身體平時都很好,怎麼加個班就會「猝死」呢!
可是,現實往往都會狠狠地打我們的臉。
因為死者才剛剛大學畢業,是個98年的小姑娘,原本有著大好的青春、美好的未來、愛她的朋友、相伴一生的男友……
可這一切都只能是奢望了,我想她自己可能都不會想到,會在23歲這個花一樣的年紀,「猝死」在下班路上。
「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多愛自己一點。
03
說實話,真的有什麼能比健康和活著更重要。
這個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壓力(房子車子票子)所以沒辦法只能堅持下去。
因為沒有人願意拿命換錢,只是有時候真的別無選擇。
我們可以奮力奔跑,但也要分配好精力和體力。
畢竟沿途風景的美好,只有你真正慢下來才能好好的感受。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作 者 // 小燦, 95年小男孩一枚,一個慢半拍的宅男青年。熱愛電影,喜歡幻想。每周朋友圈抽取一名幸運讀者,送小紅包一枚或者小禮物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