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三)——法律篇,人與動物 vs 人與人

2020-12-24 澎湃新聞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三)——法律篇,人與動物 vs 人與人

2020-10-14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動物保護法,含有動物保護內容的法律規定寥寥可數。例如,《野生動物保護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和《畜牧法》分別針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實驗動物和畜禽。對於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和娛樂動物還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或者說對於所有動物,還沒有統一的法律來保護。

如果有人虐殺動物,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答案令人遺憾。如果虐殺的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那就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如果虐殺的是其他類別動物,那就沒有明確的法律責任。

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空白直接導致流浪貓狗的生存岌岌可危,它們或被濫殺,或死於意外,或死於饑渴和寒暑,或死於其它非正常原因。

法律是空白的,可現實是多樣的,現實的發展總要快於法律的制定,流浪貓狗總會與人相遇,說不定就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先看一起老人被流浪狗撞傷的事件。2019年9月20日,家住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的一位老人在從農貿市場買菜回家的途中,被一條土狗撞倒,並因此摔傷。經醫院鑑定,老人多發肋骨骨折,達十級傷殘。轄區派出所民警調查發現,肇事土狗是流浪狗,住在附近的居民萬某長期為其提供食物。

在法律訴訟中,老人要求萬某賠償各項損失7萬餘元。萬某認為,他僅僅是餵食,並非狗的實際主人,不應該擔責。法院認為,萬某經常向該流浪狗投餵食物,系事實上豢養該狗。由於萬某未能認識到流浪狗的危險性,採取了不當方式進行投喂,使該狗對萬某投餵的食物產生了依賴,經常在附近流浪,引發本次事故。因此,法院判令萬某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6萬餘元。

萬某提起上訴後,2020年9月4日,遵義中院進行調解。法官耐心分析投餵行為對事故發生的影響,並列舉類似案件的處理情況。最終調解成功,萬某賠償原告4萬元。

在另外一個2018年的案件中,被告也是長期餵養流浪狗,後來流浪狗誤傷了過路人。法院認定,被告長期餵食流浪狗,使流浪狗替其看家護院的事實已成立,應被視為主人,因未採取有效方式加強管理,導致流浪狗傷人,因此判決被告賠償3700餘元。

看了這兩個案例,我們再來看看相關的法律規定。

2020年新修訂通過的《民法典》在第九章專門規定飼養動物的損害責任。其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個法條有例外規定,即如果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則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相比之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條就非常嚴格,直接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這條規定沒有例外情形可以援引,言下之意,遺棄動物或者讓飼養或管理的動物逃逸,這本身就是不對的,當遺棄或逃逸的動物給他人造成傷害時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這些案例和法條都不是直接針對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而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切的說是動物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案例和法條會不會影響到一些人的情緒?人們會不會一邊想救助流浪狗狗和貓咪,一邊又擔心因此而官司纏身?

不難想像,如果沒有人去愛護流浪狗狗和貓咪,它們的生存會多麼艱難,它們需要人們能有一份善心。相信,隨著法律的改進與完善,流浪貓狗也會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善意。

只是目前,我們建議,當你對遇到的流浪貓狗產生惻隱之心時,在確保你自身和別人安全的前提下,要麼將其送往流浪動物收容機構或通知這些機構,要麼按照法律要求辦理收養手續。那麼,問題就來了,流浪動物收容機構目前情況怎樣?關於這個問題,且聽下回分解。

圖文/徐莉 審/Tammy 編/Angel

參考信息:

流浪狗可以經常餵嗎?不可以,會賠錢!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1392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02/12/35924208_909769982.shtm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一)—— 現狀篇,生vs死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一)—— 現狀篇,生vs死 2020-10-07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二)——公約篇,應該vs不應該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二)——公約篇,應該vs不應該 2020-10-09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會調查:流浪動物的生命誰來保護
    近年來,多起虐貓事件引起輿論譁然,回顧我國相關立法,僅有1998年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但是,這兩部法律都沒有涉及流浪動物保護的問題。然而實踐中,關於隨意丟棄家養寵物的法律規制、流浪動物的處理方法,仍然是缺乏法律詳細規定的難題。
  • 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
    很多公益機構也參與到對其管理中來,同時也由此引發了爭論,即: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2年關於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中,明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
  • 流浪動物致人損害,愛心餵養人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
    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並不局限於動物的所有人,佔有人出於無因管理佔有流浪動物為合法佔有,合法佔有流浪動物的人因其對動物的直接控制而負有管理義務,屬於「動物管理人」的範疇,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收留餵養的流浪動物致人損害,收養人未盡必要管理義務應承擔賠償責任——張女士訴王女士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案案例要旨:收留並餵養流浪動物的行為,產生了收養人的管理義務。若動物致人損害,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承擔無過錯責任。
  • 讓生命不再流浪 探探「流浪動物保護計劃」正式啟動
    讓生命不再流浪 探探「流浪動物保護計劃」正式啟動原標題:讓生命不再流浪 探探「流浪動物保護計劃」正式啟動11月14日,由社交平臺探探聯合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它基金)聯合發起的"我想有個家"流浪動物領養活動在北京如期進行,同時雙方正式籤署合作協議。
  • 絕育可以「拯救」流浪動物麼?
    今年9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制定了《人用化學藥品轉寵物用化學藥品註冊資料要求》,這有助於更好地滿足預防、治療動物疾病的需求。其次是專門的寵物醫生嚴重不足。寵物醫院從業者中,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約佔38.4%。因專業知識不足導致的誤診事故不在少數。而因為藥品和專業寵物醫生不足,又導致寵物醫療的價格不斷攀升,這也使得大多數救助人無法支付這部分費用。
  • 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些人被抓了!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寵物但小夥伴們知道嗎?有些「寵物」可養不得!PART 01寵物店裡存在「秘密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今年4月初,福州市公安局蓋山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通過社交軟體售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民警將群眾提供的圖片信息交由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業人員比對,確認該圖片中的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於是,蓋山派出所迅速組織民警進行調查。
  • 探探攜手它基金啟動「流浪動物保護計劃」
    本次與它基金聯手,旨在呼籲引導公眾s了解和善待流浪動物,傳遞「以領養替代購買」的理念,和我們的用戶共同參與到關愛流浪動物的事業中去,推動中國流浪動物保護狀況的改善,承擔企業該有的社會責任。攜手它基金,探探啟動「流浪動物保護計劃」據了解,為助力流浪動物公益事業,探探與它基金正式籤訂捐贈與合作協議,並啟動流浪動物保護計劃。
  • 一群人的使命!上百隻流浪動物的家!
    在丹陽,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為了流浪動物的救助一直努力著。春姐和球球姐兩人在很多年前就一直救助和餵養流浪貓狗,由於每個人的家裡收留的貓狗實在過多,又怕影響到居民鄰居,商量決定租個稍微偏遠點,但環境空間相對比較安全寬闊的場地,就是現在的流浪動物救助之家。
  • 救助流浪動物的十年:難被人理解
    了解一下被收養的數據,實際上根本沒有千分之一……流浪動物的問題,說到底是人的問題。「常有流浪狗為了一口骨頭互相撕咬,或許前幾天大家還在一起流浪,但今天為了食物卻互相殘殺,我們常常能救出身上全是被咬傷的小狗,怎麼辦?活著吧!」
  • 麒麟區流浪動物保護協會:不讓流浪犬再流浪
    眾所周知,城市部分流浪犬都曾經有家,但由於各種原因被迫流浪。它們四處撿食垃圾,每天食不果腹,雨雪天氣無處躲避,有的甚至還要遭受無知人類無端地攻擊,生活狀態異常悲慘……記者希望通過此文喚醒部分犬主的良心和責任感,響應政府號召,真正做到文明養犬,別再因為自己的自私和不負責,讓愛你的動物流落街頭!
  • 收容所狗狗皮包骨,流浪動物該何去何從?
    流浪動物收容所本應該是「毛孩子」們遮風擋雨之地,是它們在風雨飄搖中能夠安身立命的一個家。但是這個家披著「愛」的外衣,卻給它們帶來了致命的傷害。工作人員的底線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董公寺收容所狗狗的基本生活都難以得到維持?以全國各大流浪動物收容所的平均收入狀況為參考,流浪動物可以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經檢查發現,這兩隻狗狗都存在著皮膚病,有重度炎症感染,並且嚴重脫水、貧血。
  • 「人狗大戰」?流浪狗大營救!一群動物保護公益人士的「逮狗記」
    前段時間,南陽萌寵綠洲流浪動物救助基地舉辦了三次流浪狗領養活動,產生較大反響,也引起了全社會對救助流浪動物的關注。這幾天,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的愛心人士又組織了一次持續五天的「流浪狗大營救」,將面臨死亡威脅的16隻流浪狗給救了下來……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個關注!也歡迎進行轉發分享!
  • 高原愛心志願者疫情期救助上百隻流浪動物
    【解說】 5月21日,記者來到西寧市小動物保護中心,在大門口見到了這裡的「狗管家」李月娥大姐。據了解,這裡是當地愛心人士自發建立的一個民間機構,目前共有600多隻流浪動物。今年52歲的李月娥從退休後,就長期在小動物保護中心做志願者,她每天的工作除了照顧流浪動物,打掃衛生,還要負責檢查所有小動物們的健康情況。
  • 保護本土動物 紐西蘭人「無底線」
    這一舉措不是為了省電,而是為了保護當地特有動物——韋斯特蘭海燕。數千年來,韋斯特蘭海燕每年在遠赴南美洲繁衍後代時,需要藉助夜晚的星光起飛,但與星光迥異的小鎮街燈讓一些海燕迷失了方向而墜地。當地居民在實施多年救助後,今年從「救死扶傷」式治標走向「暗夜保護」式治本,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為了一群鳥兒而不惜每年3個月「摸黑」生活,這只是紐西蘭人為保護生態犧牲自我的一個側面。
  • 保護本土動物,紐西蘭人「無底線」
    這一舉措不是為了省電,而是為了保護當地特有動物——韋斯特蘭海燕。數千年來,韋斯特蘭海燕每年在遠赴南美洲繁衍後代時,需要藉助夜晚的星光起飛,但與星光迥異的小鎮街燈讓一些海燕迷失了方向而墜地。當地居民在實施多年救助後,今年從「救死扶傷」式治標走向「暗夜保護」式治本,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為了一群鳥兒而不惜每年3個月「摸黑」生活,這只是紐西蘭人為保護生態犧牲自我的一個側面。
  •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我們經常從電視或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些小貓、小狗等寵物呆萌、調皮、黏人的畫面。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還有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浪貓、流浪狗躲藏在樹叢中,游離在高樓間,艱難而卑微地活著。幸好,還有流浪動物救助中心,給這些流浪的小生命一個溫暖的家。
  • 尊重動物的生存和境遇,就是尊重人自身
    但這樣的義憤與譴責,最終基本無效,既不能防止未來虐待動物事件的發生,也不會讓流浪動物的處境變得更好。 我們在過去看到過不少虐貓、虐狗的新聞,其中夾雜著烈性犬咬死人的新聞,使人們對於城市流浪貓狗和寵物的態度矛盾重重。
  • 60隻流浪動物被關在屋內,臭味撲鼻難以下腳,女子卻說在保護它們
    保護流浪動物本是好事,可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外的話,那可就真是一件不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