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虎嗅網

2020-12-27 虎嗅APP


今天,我們想分享看理想主講人梁捷,在他的節目《別怕,這就是經濟學》裡錄製的一期番外,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有關「租房」這件事。


一、租房,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一大難題


關於租房,我還是先把結論提出來,那就是「沒有結論」。


無奈的事實是,租房只能看運氣,聽天由命,目前並沒有一套完善的解決辦法,長租公寓也不可能完全解決潛在問題。


我們可以列舉一長串租房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陷阱,即所謂的「坑」,但是即使注意到所有這些坑,也仍然不能保證你必然租到稱心如意的房子。


租房是古往今來、世界各地最大的難題。


隨著技術進步,有些租房中的問題現在可以解決,但還有一些恐怕永遠無法解決。所以,租房的朋友還是要沉住氣,心態平和地去找房和租房。


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陌生的外來人需要租房。外來人到一個新城市,長住的話也必須租房。房客和房東互不相識,其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那麼到底房東佔優勢,還是房客佔優勢?在我們的既定想像中,肯定覺得房東有優勢,但其實真的不好說。應該說,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單純從房子的角度看,房東肯定更為熟悉。房子是否有些漏水,門窗是否關不嚴,空調是否有些失靈,這些問題房東心裡比較清楚,而房客一時半刻搞不清楚,往往租下以後才發現房子存在很多毛病。


更有一些因素是房客看房時不可能搞清楚的。比如樓下的鄰居是否會在半夜兩點開洗衣機,搞得地動山搖?樓上的鄰居是否會在早上五點開始拖桌搬椅大放音樂?這種情況恐怕很多朋友都經歷過,尤其今年疫情,很多家庭的孩子被迫在家上網課,甚至體育課也要上網課。這對於居家辦公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但租房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是雙向的。房客是什麼背景,他會怎麼使用房子,這是房東最為頭疼的事情。比如房客是否會把房子拿去轉租,搖身一變成為「二房東」?房客又是否會在租下房子以後,塞進五六張雙層床,改造成集體宿舍?……如此種種,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如果房子原本的裝修不錯,經過這麼一折騰,那肯定全毀了。甚至有房客在房間裡做一些地下的、灰色的、違法的生意,房東對此也都頭疼不已。


很多租房合同都很簡單,沒有把房客這些可能破壞房子的行為都考慮在內,這就叫做「不完備契約」。當然這份契約也不可能完備,因為房客使用房子的方式必定會超出房東的想像。



長租公寓本身是一種不錯的想法,認準了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通過減少其中的信息不對稱來盈利。但是長租公寓也存在很大問題。


第一,具體房子的不確定性。長租公寓的裝修設計是標準化的,但仍和房子本身的質量有關。而鄰居的素質,人的問題,也是長租公寓所無法控制的。


第二,那就是長租公寓本身的風險,系統性風險。長租公寓的企業一手收取租金,一手交付租金,而它一定會利用這個時間差做一些運營甚至金融投資,這其中就蘊含著風險。但租客和房東其實無力監督中介這些行為。


基本上,租房市場裡免不了矛盾,事先的合同也不可能完備。事後如何通過調解、訴訟的方式,解決租房市場裡的各方矛盾,這也是重要的一環。


我在國外讀書時,有一次跟幾位朋友聊天,發現大家都有打官司的經驗,都是為了租房糾紛而打官司,很快就能出結果。這種有效率的法律制度也算是解決租房矛盾的最終保障。


二、資深租房住戶,魯迅


說了太多令人洩氣的分析,下面我們還是聊聊「八卦」,說一說紹興人魯迅當年在上海長達九年的租房經歷,可與我們今天的租房生活進行一下比照。


今天有好幾處地方都被稱為「魯迅故居」,北京八道灣胡同的房子,確實是魯迅故居,這是他在1919年花了3500塊大洋買下來的房產。但是後來魯迅漂泊各地,尤其最後九年都在上海度過。


魯迅在上海並沒有買房,所以上海的好幾處魯迅故居,其實都只是魯迅租過的房子而已。


魯迅在上海一共租過四處房子,但這四處房子距離都很近,都在一平方公裡之內。他所住的地塊叫做虹口,原本屬於華人的華界,但緊貼著公共租界,是英國人「越界築路」偷偷開闢出來的地區。後來魯迅有一本雜文集叫做《且介亭雜文》,就是取租界兩個字的一半。



1927年10月3日下午,魯迅和許廣平來到上海,先住在共和旅館。當時魯迅並沒有想過要在上海常駐,但他在上海幾天,接待了許多朋友,發現他的主要業務合作夥伴北新書局已經紮根上海,他的三弟周建人也住在上海,而且上海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書店眾多,許廣平也有很多同學生活在上海。於是魯迅這才動心,開始想在上海住下去。


1927年10月8日,魯迅的日記裡記載:「上午從共和旅店移入景雲裡寓。」


魯迅在上海的第一處住房,就是虹口橫浜橋的景雲裡23號。魯迅為什麼會選擇租住景雲裡,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弟周建人就住在景雲裡。此外,還有不少文化人也住在景雲裡這條弄堂裡,如茅盾和葉聖陶等。


當時在上海租房,有一項比較特殊的制度,就是除了房租以外,還要交一大筆「頂費」。頂費既不是房租,也不是押金。


因為當時上海一般都是租地造屋,土地屬於土地所有者,而房地產廠商只擁有這片土地上房子的20至30年的經營權。所以當時上海絕大多數房屋是無法買賣的,只能長期租賃,這筆長期租賃費用就叫做頂費。


支付頂費以後,房客就獲得合同規定年限內的房屋使用權。支付頂費以後,房客就可以把房子轉租出去,自己做二房東。當然也可以把房子直接轉租給別人,問他們收取頂費,這樣房屋的支配權就轉移到支付頂費的人手中。頂費一般是很貴的,動輒幾百大洋,也有些房東只收金條做頂費。


而魯迅為了入住景雲裡23號,支付了55元大洋的頂費,算是極便宜的,也能看出景雲裡當時的位置一般,並不是當時上海最為熱鬧繁華的地段。魯迅後來搬走以後,曾把房子租給柔石居住,並沒有問他收取頂費,可以看出對年輕人的關心。柔石去世以後,魯迅才收回景雲裡的頂費,和這套房子徹底切斷了關係。



三、同被租房問題困擾的魯迅


魯迅在景雲裡住了近一年。雖然當時上海的文化生活還不錯,但物質生活不怎麼樣。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這些在魯迅的日記和書信裡都有反映。魯迅抱怨上海的冬天太冷,沒有火爐。夏天則有很多蚊子,不能做事,這些方面就沒法和北京相比了。


同時,景雲裡還非常嘈雜,男女老幼的聲音混雜在一起,還一直有人打牌,即使到了半夜還有人聽無線電。魯迅最害怕無線電裡的國粹戲,裡面一段「唉唉唉」,「呀呀呀」,正在寫文章的魯迅覺得頭腦發昏,一點都寫不出來了。


魯迅在景雲裡23號的時候,和鄰居的關係也不好。許廣平回憶說,他們後門對面住著一戶掛牌大律師。大律師家的孩子非常頑皮,經常在魯迅他們家煮飯時,在飯裡投入石頭、泥沙。


魯迅沒辦法,跟人家說了,結果律師家的孩子變本加厲,按照許廣平的做法,就是做出「上海流氓最可鄙的行為」,在牆上用白粉筆畫大烏龜,在後門口撒尿。許廣平覺得這簡直就是噩夢,最後不得不搬家。


搬到哪裡去呢?魯迅先是搬到同一條弄堂裡的景雲裡18號,與周建人一家合住。但是兩戶人家口味終究不大一樣,合住在一起多有不便。周建人夫婦的孩子太小,對於一直要寫作的魯迅來說也太吵。


最後一個原因,1928年12月,許廣平懷孕了,考慮許廣平安胎的需要,魯迅決定搬出去,在旁邊另租一套房,這就是景雲裡17號。


但是搬到景雲裡17號以後,魯迅過得仍舊不太開心。最主要問題是,水和電供應不穩定。


我們之前說到,景雲裡處於租界邊緣。當時的自來水和電力供應,租界內是由工部局提供的,華界內是由閘北水電公司提供的。工部局的水和電質量較好,價格又比較低廉,所以虹口很多住戶都會安裝租界的水管和電線。


但是久而久之,工部局認為,這些地區既然使用我們的水電,就應該收取管理費。而上海市政府對此無法容忍,這是主權問題,不容爭議。所以上海市政府要求,虹口這些地區不能再使用工部局的水電,只能使用閘北水電公司的水電。魯迅搬到景雲裡17號以後,就經歷了這場大改造。


改用國有水電以後,最大問題就是自來水時有時無,電燈電力不足,亮度還不及蠟燭。魯迅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再加上周圍的嘈雜仍和過去一樣,沒有絲毫改善。魯迅在和朋友的通信裡大吐苦水,甚至考慮是否要搬家回北京。


1929年5月,魯迅回了一次北京去探親。但是他看到八道灣的住所已經被佔,即使回到北京也要租房。同時,北京的文化氛圍也很糟糕,他的宿敵顧頡剛也剛剛回到燕京大學教書。想想許廣平生產在即,魯迅也就放棄了回北京的打算。


1929年9月27日,魯迅的兒子出生,也就是周海嬰。魯迅的兩人世界從此變成三人世界。魯迅在上海兩年也沒裝火爐,但看到兒子出生,為了孩子的健康,魯迅在家裡安裝了火爐。但即使這樣,周海嬰還是一直感冒。從魯迅日記裡可以看到,魯迅一直帶孩子去看病。魯迅覺得景雲裡終究不行,還是要換地方。


這個時期,一個事件最終導致魯迅搬家,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故事。


魯迅在1930年3月加入左聯,很快被政府盯上。魯迅走在路上,就覺得一直有人跟蹤,他不得不帶著許廣平、周海嬰到附近的內山書店以及內山完造家避難。


但是,他也不可能一直借住在別人家,必須儘快找房子。在內山完造介紹下,魯迅搬到了附近的拉摩斯公寓。


舊時的拉斯摩公寓


拉摩斯公寓是英國人建造的,頂費要比景雲裡貴很多,一共需要500大洋。而每個月的房租也要50元。這裡原本是內山完造的一個日本朋友的住處,他們因為工作需要搬到青島,房子就空出來租給了魯迅。


拉摩斯公寓就在內山書店的斜對面,幾百米距離,魯迅每天散散步就到內山書店了。魯迅在拉摩斯公寓的水電都是以內山完造的名義搞定的,魯迅後來乾脆把通信地址也寫成內山書店,他與內山書店的關係也變得更為緊密。


拉摩斯公寓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朝北。可能英國人不夠了解上海的情況,在上海,住房朝南很重要,朝北房間的採光會有問題。


魯迅搬到拉摩斯公寓,也顧不了許多了。他新做了很多書架,買的那些書終於有機會能放出來。周圍環境也不再嘈雜,魯迅準備好好寫作。


四、最終的歸宿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又發生了很多事。


1931年1月,魯迅搬入拉摩斯公寓後大半年,柔石被抓,一時間風聲鶴唳。魯迅不敢住回拉摩斯公寓,帶著許廣平、周海嬰還有保姆許媽,到外面旅館借住避難,一直到2月底才回家。


回家住了大半年以後,到了1932年1月,日軍進攻上海,發生「一二八」淞滬抗戰。閘北虹口都是戰場,甚至拉摩斯公寓都曾被槍擊。魯迅發現平時寫作的書桌旁邊的位置,已經被一枚子彈洞穿。


拉摩斯公寓無法居住,魯迅不得不再一次攜帶家眷去租界裡避難。


幾個月以後,戰事平息,魯迅立即回到拉摩斯公寓檢查情況。魯迅已經被多次搬家折騰得疲憊不堪,他的宗旨是,只要房子還能住,就儘量不搬。


魯迅一家回到拉摩斯公寓以後,沒過幾個月,魯迅不得不又開始找房子,因為周海嬰的健康又出了問題。周海嬰小時候就有哮喘,體弱多病,需要溫暖的環境,拉摩斯公寓不是很好的選擇。


1933年4月,魯迅與許廣平、周海嬰搬到距內山書店仍不遠的大陸新村,入住大陸新村9號。這也是魯迅在上海的最後一個住處,今天上海的魯迅故居就設在這裡。



魯迅在大陸新村生活了三年多,這也是他在上海期間相對比較安穩的一個時期,他晚年的絕大多數著作也都是在大陸新村出完成的。


魯迅在大陸新村的房租是每月63元,這在當時屬於比較貴的房子了。這套房子南北通風,建築質量好,下雨不會漏水,還可以使用煤氣爐。周海嬰的身體健康在大陸新村寓所裡很快得到了恢復。後來,周海嬰先生一直活到82歲,成年以後身體還是相當不錯的。


而且大陸新村的房子比較寬敞,魯迅在一樓二樓都可以會客。魯迅會見蕭軍、蕭紅這些年輕作者的故事,都是搬到大陸新村以後發生的。魯迅在大陸新村的心情也有了極大的改善,日記裡可以看到好幾次闔家團聚、慶祝節日的記載。


但即便如此,魯迅內心深處仍然有一些不安全感。到了1936年的下半年,日本侵華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大陸新村周圍住客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再加上魯迅的身體出現了嚴重問題,日本醫生也勸他,大陸新村還是過於嘈雜,往來的朋友太多,養病最好還是要搬家。


據說魯迅又動了搬家的念頭,託朋友打聽住處。這次他想徹底搬離虹口,搬到法租界霞飛坊去。但是他最終沒有成行,因為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大陸新村寓所不幸去世。


尾聲


魯迅在上海生活了九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九年。


他在這個過程中搬了四次家,分別是景雲裡23號,景雲裡17號,拉摩斯公寓和大陸新村,而暫時寄居在別人家裡或者內山書店裡更是有無數次。


魯迅對於這幾處住處都不滿意,只有最後幾年大陸新村的寓所裡才獲得稍許安寧。即便如此,魯迅在這些並不令人滿意的環境裡,卻也寫出了大量雜文,成績斐然。同時,魯迅也在這個時期有了兒子周海嬰,享受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時光。


關於租房問題,很抱歉,我的確無法提供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所以只好和你講一講當年魯迅租房的故事,希望你能從魯迅的經歷裡獲得一些啟發。



相關焦點

  • 蔡元培、魯迅、胡適等民國名人北漂時都住在哪裡
    當年,蔡元培進京參加會試,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並被點為翰林。但他只做了幾年京官,就離開京城返回家鄉紹興,走上了提倡新學的道路。 其後,蔡元培因為各種原因,多次搬家,直至1928年離開北京前往上海,期間一直租房居住。這些房子,要麼位於今天的西城區,要麼位於東城區。
  • 魯迅當年罵過的那些人:罵郭沫若最狠
    胡適和魯迅一度也是惺惺相惜,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發表後,胡適稱讚這部小說是「一部開山的創作」,魯迅也稱讚過胡適的一些文章。他們的決裂說到底是革命觀念的不同,1925年,爆發了「女師大風潮」,胡適認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生不應該參與到革命的鬥爭洪流中,魯迅則恰恰相反,他是十分支持學生運動的。
  • 我在騰訊新聞發現了一個假的虎嗅網... ...
    我點開一看,網友所說的搬運者,是一個叫「虎嗅網」的號。這種情況很常見,但又很難追責(追責的成本比作案成本高很多),我身邊不少作者朋友都有過類似困擾。不過,恰好我在虎嗅和騰訊新聞都認識朋友,便決定去問問原因。
  • 在魯迅臉上取模型的石膏像:沾有魯迅的22根毛髮,如今成一級文物
    魯迅先生是民國時期的一大著名人物,當年為了曲線救國,棄醫從文的精神讓後世很多人都敬佩不已。出生於光緒年間的魯迅,曾經還成功通過縣考,也讀過大量先進的書籍,這讓他的思想進步了不少。後來又去日本留過學,自學過很多門外語,因此,魯迅在翻譯、文學、書法等方面的造詣非常高,他的多數文學作品更是被選入語文教材,供無數學子所學習。由於身處那個特殊的年代,經歷過許多黑暗的事情,魯迅的作品也大多含有諷刺意味,但又不失幽默,這也是魯迅文風的特點。
  • 虎嗅網逃離北京?「自黑」背後難掩真實衰敗
    虎嗅網持續虧損15個月,而且媒體新業務、創業孵化項目均無進展,甚至看不到任何前景,大幅拖累營收,這都證明虎嗅網的經營是失敗的,管理者的管理是失敗的。而之所以失敗的原因首先就是:虎嗅或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虎嗅官網的介紹中寫道「北京虎嗅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用戶可參與的商業資訊與觀點交流平臺。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1928年底,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一年以後,許廣平突然告訴了魯迅一則"壞"消息,她懷孕了。 彼時魯迅剛辭去原有的教授工作,開始專心致力於文學發展與民族事業,而許廣平,亦是與魯迅一起,在上海宣傳民主。
  • 魯迅當年總結出來的十條混文壇秘訣,一針見血入骨三分!
    魯迅先生的雜文向來以犀利著稱,往往只用寥寥數語就能一針見血地揭示問題的本質或描繪出事情的真實面貌。1933年,魯迅寫了一篇題為《文攤秘訣十條》的雜文,在這篇文章中魯迅總結出了混好文壇的十條秘訣。「文攤」其實就是文壇,魯迅故意將之寫作「文攤」,其實是為了嘲諷那些完全將文學作品當成商品出售的作家們。
  • 當年是什麼樣的恩怨?導致林語堂與魯迅的合影,林語堂被刻意抹去
    但是,在中國內地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人們對於他的了解可謂是寥寥無幾,有也是從魯迅一些著作裡得來,或者說是以他與魯迅的特殊關係,來認知這位近代作家。值得我們回味的是,在跟我們隔海相望的中國臺灣,魯迅的作品也曾一度被列為臺島的禁書。因此,魯迅與林語堂這兩個曾經是朋友的敵人,生前筆戰不斷,離開人世之後,留下的話題還是不能平息。當後人研究他們的時候,雙方也都是彼此繞不開的關鍵。
  • 郭沫若曾用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應,世人均拍手叫好
    這兩位分別是魯迅和郭沫若。相信大家上學時就都過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也都被選進過教科書中。魯迅為人小編就不用多說了,自然是完美的。小編先和大家說一說郭沫若的情感史,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就像康有為一樣,他也是一個情種,偏愛小姑娘。
  • 你租房踩過的雷,都在這檔綜藝裡了
    在《幫我找房吧》節目中,出現過非常戳心的一幕。主持人為姐弟三口之家看房,走進大門,正對面是一條走廊。據了解,在香港租房,租約期限多數是「一死一生」,即第一年「死約」,第二年「生約」,雙方可協商改動條款。棲身於香港的群體,過著港式的「蝸居」生活。
  • 魯迅長孫周令飛:年過60歲仍以宣傳魯迅賺錢,業界人士:啃得好!
    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的長孫周令飛。 其實周令飛並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魯迅先生就已經故去了。周令飛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經歷頗多,在他中年的時候,周令飛開始了研究魯迅,宣傳魯迅之路。 如今他已經年過60歲了,周令飛依然在很多宣傳研究魯迅先生的機構或者組織擔任要職。這已經成為了周令飛的專職工作了。
  •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用五個字對郭沫若回擊,中肯又貼切
    而眾所周知,魯迅也正是因為目睹了父親被疾病折磨,才想學醫的。周父去世後,魯迅的母親,承擔起了全家的重任。她思想開明,即便周家早已不如當日,她仍舊一心想把三個兒子培養成才。所以在聽到魯迅想要求學的想法後,魯瑞十分支持,甚至不惜頻頻變賣首飾,又鼓勵魯迅東渡日本接受先進的知識教育。為此,她承受了許多非議。
  • 中滿集團:家長陪讀與大學生租房,青春與夢應有更好的選擇
    無論是對哪一類人來說,租房都決計不輕鬆。選擇租房,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各種坑,各種踩雷,實在是讓人防不勝防。平時來說,怕被騙,怕租貴了,怕地段不好,雖然租房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但我們對於租房,仍然是希望租到一套更好的。而在一個開學季,想要租到一套好房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澳洲租房攻略|學生公寓、中介租房、私人租房
    編者按澳洲租房究竟有哪些步驟呢?澳洲有哪些好用租房網站呢?澳洲租房應該準備些什麼東西呢?澳洲租房應該避免哪些坑呢?小編來給大家刷一波澳洲租房攻略!有用的話,別忘了收藏哦~租房前的準備明確租房地點在租房前,要確定租房的地點和區域,在開始租房前,要清楚學校在哪個區,這樣能大大縮小找房的範圍。
  • 魯迅:一往無前,也瞻前顧後
    1948年,林賢治出生於粵南一個靠山臨海的村莊,青年時期在村中做過10年鄉下郎*中,特殊時期曾被打*倒,父親與姐姐等也都受到不同衝擊。2006年,林賢治在《一個人的愛與死》序言中袒露心跡:「驚恐、焦慮、屈辱和苦痛籠罩了每一天,誰能給我慰藉?教我走人生的長途?我得以在焚餘的書堆中認識那個叫魯迅的人」。
  • 撞臉魯迅,出道38年零緋聞,73歲坐地鐵太親民
    有時候電視劇出名不是因為本身,而是因為其中的梗而在網上廣泛流傳,比如當年《回家得誘惑》中渣男洪世賢的梗「你好騷啊」,以及「咩屎啦你梁非凡」,以及你們要抓的是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這個梗也是火到了現在。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原標題:魯迅收藏過的那些浮世繪的故事 魯迅先生青年時代留學日本,接觸東西洋繪畫,美術視界得到擴展深化。他在回國之後發起新興木刻運動,希望以木刻版畫來推動國內的抗日宣傳,因此對各國的版畫藝術都有所涉獵,其中就曾經收藏過一批日本浮世繪。他對自己收藏的浮世繪作品有整理的計劃,想將其作為書籍插圖,介紹給中國讀者,可惜這些計劃沒有來得及實現。   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藏品幾乎全部被國家的博物館、紀念館保存下來,其中就包括他的浮世繪收藏。
  • 年度人物 那些年魯迅「追」過的大片
    魯迅生活的那個時代,是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是歐美各種流派濫觴的時代,彼時美國有「黑色電影」,德國有「表現主義電影」……那個時代誕生了一大批電影大師和影史佳作。對於這些影史菁華,魯迅先生都一併持「拿來主義」。
  • 魯瑞:家道中落,賣家產送魯迅留學,唯獨這個決定讓魯迅痛苦一生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官員,所以周家在周福清時期過得非常富裕,可是到了魯迅父親周伯宜就開始沒落了。周伯宜平時的學識水平已經達到秀才層度,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是考不上,周福清看在眼裡愁在心裡,周家的昌盛還要有人延續下去的呀,於是就有了魯迅祖父賄賂考官作弊而導致入獄一事。
  • 80%的女性不結婚租房結婚:住在出租房裡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沒有物質的婚姻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散,不接受租房結婚是可以理解的,但太過看重物質絕對是一場災難。今天就來談一談,作為女人,到底該不該接受租房結婚?01:家不是一所房子,而是有愛的地方前不久一對睡大街的夫妻上了熱搜。事情是這樣的,王先生是個普通工人,疫情期間無法上班,房貸、車貸以及生活瑣碎讓家庭負債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