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混血兒」騾子讓馬騎兵聞風喪膽,南宋為何不用騾子軍?

2021-01-07 網易新聞

南宋,一個只在公元1127年到公元1279年短短生存了一百五十二年卻發生了十多次大型馬類疫病的朝代。在當時,迫於金的強大,無奈退縮於淮河—大散關以南的南宋對於戰馬的需求其實是很強烈的,然而一沒有了北邊遼闊的大草原,二又加上南邊潮溼溫熱的天氣,是以,戰馬的儲蓄情況一直都很不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極為特殊的後備力量——騾子軍出現在了我們腦海。

騾子,無論是耐力、年齡還是對複雜生活環境的適應力,都遠遠強過馬匹,那南宋為什麼不將騾子軍作為騎兵的補充軍力呢?尤其是南宋末年,在驍勇善戰的蒙古兵鐵騎逼近下,為什麼南宋堅持不用騾子兵來增強戰力呢?

畢竟,騾子軍在歷史戰場上也是有過很多次濃墨重彩的表現。

一:騾子軍——異軍突起的神兵

1.騾子來源

東漢的《說文解字》有云:「騾,驢父馬母者也。駃騠,馬父驢母者也。」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東漢的時候,我國中原地區就已經對騾和駃騠有比較清晰的認知了。換句話說,在當時,人們應當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生產騾和駃騠的方法。在現代,驢和馬產生的後代統稱為騾,其中,公驢和母馬生的為馬騾,也就是古代的騾,公馬和母驢生的為驢騾,也就是古代所說的駃騠。

騾子的優勢非常明顯,南宋羅願《爾雅翼》就有寫到,「騾者馬牝驢牡所生,似驢而健於馬,舊非中國所產,故漢書以為匈奴奇畜也,馬力在前膊,驢力在後髀,騾力在腰,騎乘者隨其力所在而進退之。」

「牝」表示雌性,「牡」表示雄性,這裡是說騾子長得像驢,但是比馬都要健壯,以前不是中國生產,所以漢書當時以為是匈奴專有的神奇畜生,馬的主要力量在前肩,驢的主要力量在後大腿,而騾子的主要力量在腰,所以騎騾子的人需要跟隨著騾子腰部力量的變化而變換姿勢。

其實從這裡就能看出騾子不適用於戰場的一部分原因了,戰場上騾子是作為衝刺代步工具來使用的,如果你在使刀槍劍戟的時候還要時刻注意變換姿勢,那麼因此而錯過進攻機會被對方一擊即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有趣的是,雖然騎騾子要比騎馬有更多注意事項,但還是有人利用騾子軍造就了一支神兵,他就是著名的唐朝藩鎮將領李希烈。

2.騾子戰場神勇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五》有云:「人劫於希烈,……地既少馬,而廣畜騾,乘之交戰,謂之騾子軍,尤為勇悍。」

唐朝中後期,各大藩王各據一方,其中,自稱為建興王、天下都元帥的李希烈尤為強悍。從李希烈自稱王的德宗三年(公元781年)開始,到李希烈被他手下陳仙奇連同醫生陳仙甫用藥毒死的貞元二年(公元786年)為止,一共六年。在長長的六年時間裡,李希烈靠著他神勇的騾子軍多次大敗唐朝軍隊。

然而,通過地形其實能看出來,當時李希烈所佔據的蔡州、汴州、汝州、鄧州等地都在現河南、安徽和湖北的交界處,這些地方大多以丘陵崗地為主,馬匹行走困難,但騾子卻正好擅長在這種地貌前行。

二:南宋地形及戰場實際情況

1.南宋所據地形

退居淮河—大散關以南的南宋,佔地比之北宋,幾乎縮減了三分之一。

要想打贏金,或者說解決北邊金的威脅,那淮河—大散關這一地方就必須要打贏,這塊地方和之李希烈利用騾子兵屢戰屢勝的淮西丘陵地界不同,這一塊主要是平原。騾子雖然耐力強、爬坡能力優越,然而爆發力、迅捷程度以及溫順度都遠遠不及馬匹。

在失去了地勢條件之後,騾子在戰場上的優勢幾乎消失殆盡,不僅如此,騾子繼承於驢的倔脾氣很有可能會導致它在戰場上不能及時聽從將士指揮,這種狀況一旦出現,輕則大敗,重則盡被滅,而這種風險是當時已經處於強弩之末的南宋所不能承擔的。

2.南宋年間十次大型瘟疫

南宋年間,朝廷為了戰馬幾乎是耗盡了心血。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領地被金悍奪取三分之一,被迫南遷的南宋政權,在剛成立不久就遭遇了一次巨大的馬疫。

《宋史·卷六十二》有云:「紹興五年,廣西市馬,全綱疫死。」

北宋時期,戰馬來源主要是陝西的秦馬和四川的川馬,然而對於遷都到南京的南宋,秦馬的來源首先就被斬斷,而川馬來源一是不穩定二是路途遙遠,難以運輸,是以,廣西的廣馬就被當做重中之重了,然而緊接著就發生了廣馬全部得疫病死去的事,往後的一百多年裡,先後又發生了十多次大型馬疫,這些馬疫對於原本就凋敗的南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三:為何南宋末年不以騾子軍補充騎兵?

1.騾子所擅與戰地實際不和

《本草綱目》有云:「騾大於驢而健於馬,其力在腰。……騾性頑劣。」這裡說了騾子的性情很頑劣。騾子的性情隨了他爸爸驢,雖然不會輕易發怒尥蹶子,但是很容易陷到自己的小情緒裡,就是不走,這種情況要是在運送糧草的時候發生沒問題,但要是在決勝於分秒之間的戰場上發生就會出大問題。

對於南宋與金的主戰場——淮河—大散關一線來說,主要地貌為平原,騾子在平原上的作戰能力明顯遜於馬,無論是瞬間爆發力還是機動作戰力,戰馬都要數倍優於騾。金人驍勇善戰,又因佔據北方廣闊草原,因此戰馬數量充足。

可以想像,作戰時,金人均騎健壯馬匹而我方則是大量騾子軍,一旦開戰,黃沙漫天旌旗遍地血流成河,訓練有素的戰馬會踏過屍首隨主人四處徵戰,而騾子則會受驚四處奔散,我方必敗無疑。

2.謹遵先人遺教。

雖然歷史上常有騾子軍立下赫赫戰功,但那多是依託複雜地形靈巧作戰所得。北宋《武經總要》就有寫到:「軍隊每火置驢一頭,如當隊不足,均抽比隊、比營,其雜畜非緊急,士兵不得輒騎。」這裡就已經把騾子歸為雜畜一類了,如果不是緊急情況,士兵是不被允許騎騾子這類雜畜的。

騾子自古以來都是負責馱宰各類貨物的,因為它消化能力強,承重能力優秀,在唐朝時還出現了「騾綱」,即被商人組成隊伍,負責運送貨物的騾群。《閱微草堂筆記》有云:「有數商,驅騾綱行山間。」這裡的騾綱指的就是馴養過後的騾子隊伍。

宋人最講究祖宗禮法,著名的「程朱理學」就是來自宋朝,到南宋時期,朱熹的理學更是大成,聞名遐邇。馬匹,自古以來就是作戰神器,由自然孕育而得,天授人得,符合理學。

但騾子就不一樣了,最開始人們還以為騾子是「匈奴奇畜」,後來雖然掌握了繁殖騾子的方法,但騾子這種後天產物,地位首先就要比馬低一等,戰場乃是決勝之地,騾子這種取向不定的物種肯定是不能輕易放到戰場上去用的,因此,南宋還是主要將騾子作為運輸牲畜來使用,並不敢隨便就將騾子作為戰馬替補騎兵上戰場。

3.環境疫情所迫

《宋史》有記:「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損苗稼。」像這種損害莊稼,甚至讓許多民眾凍死的大雪,南宋發生過數起。在經受連連惡劣天氣下的南宋,又遇到了接連發生的十數次馬疫,本就空虛的國庫再無法承受「訓騾」這一前程未知的花費。

畢竟訓馬一事自古皆有,古籍中經驗甚多,即使發生了多次馬疫,南宋朝廷也還是及時總結出了馬疫發生原因,並因此採取了多項有效舉措。但騾子軍不一樣,它在戰場上的實力太少,自古也沒有什麼人專門總結訓騾專著,對於命途多舛的南宋朝廷,他們斷不可能抽出大量經費,耗損無數人力物力去研究「騾子軍」。畢竟,光是對付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就夠讓朝廷頭痛了。

四:總結

戰場上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縱使是迅捷猛烈如戰馬亦有力有不逮之時,若是換成反應能力及爆發能力皆大遜於馬的騾子,那結局只會更加慘烈。南宋對金,或者是南宋末期對上蒙古軍,主要作戰場都是遼闊平原,是騾子無法發揮它作戰優勢的地貌。

當然,如果悉心訓導,花個數十數百年研究,說不定真能培育出一支即使在平原上,作戰能力也絲毫不遜色於騎兵的騾子軍,然而,凋零的南宋沒有這種優厚條件,更加沒有這麼長的空閒時間,它能做的只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更多的戰馬生存下來。因此,在南宋末年,在蒙古軍鐵蹄逼近時,南宋並沒有將騾子軍作為騎兵替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用騾子?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其實在古代戰場上,騾子是比較常見的大型牲口,一般負責輜重以及糧草地轉運工作,但也有騎著騾子去打仗的。騾子相對馬而言,劣勢很明顯,速度慢,膽子小,戰場靈敏度完全跟不上戰場形勢。
  • 騾子比馬有力氣,體形也佔優勢,為何在古代的戰場上看不到騾子?
    其中,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為它不僅是幫助人類在農業方面,還在之後的數千年戰爭中,它一直很隨著人類徵戰沙場,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戰役。而與馬相似的是驢,關於它則就沒有那麼高大上的感覺了,驢一般都是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其作用,幫助人們拉東西,或者耕地之類的。
  • 古代人曾經用過騾子打仗,為什麼它們被馬代替了?看到原因我笑了
    騾子,由馬驢雜交不來,抗病力強,易從馬驢繁殖,耐粗飼,畜力強與驢馬,比馬容易飼養,當騾子有一個最大的缺陷,俗話說的好,變性的騾子,犟的很的驢,他有馬的速度,驢的犟,戰爭畜力是個技術活,騾子不好控制,所以只能運輸,耕地,不能當戰馬用。其實古代騎兵是用過騾子的,唐朝的淮西鎮用騾子作為馬匹的替代來組成騎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獲得了戰場的勝利。
  • 驢和馬的後代騾子,為何不能夠繁育後代呢?
    提要:驢和馬的後代——騾子,為何不能夠繁育後代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概念。一、馬。雌性馬叫做騍馬,雄性的馬叫做騷馬。二、驢。雌性的驢叫做草驢,雄性的驢叫做叫驢。三、騾子。母驢生的騾子叫做驢騾,母馬生的騾子叫馬騾。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
  • 馬和驢可以生產騾子,為什麼騾子不能繁育下一代
    這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規律,可是凡事都有個例外,例如大家很常見的動物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後產生的後代。馬和驢明明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根據我們所知的遺傳學和進化論的知識來說,不同的物種一般是不能繁育下一代的,可是騾子卻顛覆了我們的常識,這又是為什麼呢?
  • 馬和驢都能生騾子,憑什麼騾子不能生育
    大家對於騾子與馬想必是非常熟悉的吧!在農村大家更常見的還是騾子吧,因為其耐力久,負重大的優點能夠運輸更多的貨物。大家如果要去看馬,一般只能去草原上才能見到啦!其實原本在自然界中是沒有騾子這種生物的,是後來由馬和驢交配才產生的一個新物種。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會區分騾子和驢嗎?
    今天在城鄉結合部看到的這頭家畜,它是馬和驢的後代,也就是騾子。馬和驢這一類動物屬於哺奇蹄目的動物,草食動物,這類動物第三趾特別發達,其餘各趾要麼不發達,要麼退化,很適於奔跑,其門齒適於切草。雖是吃草,但與牛不同,這類動物是單室胃,盲腸很發達。我們平日裡大概只能從影視劇裡看到馬了,在二三十年前的農村養馬的很少,因為馬對飼養條件很苛刻,養殖成本和使用價值很不平衡。
  • 驢和馬都有生育能力,為何二者的後代騾子,卻天生喪失了繁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古人的不斷研究發現,驢子和馬雜交之後的後代騾子,繼承了二者很多的優勢,它們雖然食量更大,但是力氣同樣更大,而且耐力也比馬和驢子更強。在得出這些結論之後,古代的統治者就開始刻意培育騾子,來充當勞動力,而騾子這種特殊的物種就此誕生。之所以說騾子特殊,主要因為它們天生不能生育,騾子一誕生就失去了繁殖的能力。
  • 為啥騾子之間不能通過繁殖產生後代?
    騾子是馬和驢子雜交形成的,馬和騾子是兩個物種,生物學上判斷新物種形成的依據之一就是兩個物種之間能否產生生殖隔離。什麼是生殖隔離?生殖隔離不僅指的是兩個物種不能交配產生後代,也包括可以交配產生後代但是所形成的後代沒有生育能力,而馬和驢子雜交形成的騾子顯然就屬於後一種情況了。馬和驢子雖然看起來挺像的,但是畢竟是兩個物種,它們之間雜交形成的騾子,具有親代沒有的優良性狀,比如說騾子體型更大,力氣也更大,用來拉東西比驢子好使,這也是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使用騾子的習慣。騾子是怎麼來的?
  • 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導讀: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那麼一句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說明單從外表上看,馬和騾這兩種動物極具迷惑性,必須從行為動作上才能分清它們之間的差別,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種,還有驢,在外表上跟馬、騾也頗像。
  • 騾子究竟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呢?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來的,公驢與母馬生下的叫馬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騾。而公馬與母驢生下的叫驢騾。騾子結合了馬和驢的一些優點,既有驢的負重和抵抗能力,又有馬的靈活和奔跑能力,且壽命比馬和驢都要長。在以前,騾子被當作主要的畜力使用,其役用價值要高於馬和驢。
  • 農村的家畜只有牛上鼻環,騾子卻不用,答案出乎意料
    可是咱們卻能發現以前農村的一些牛都上鼻環,可是馬和驢子不用?這是為什麼呢?這其實是人們對這些牲畜的藥害的一種掌握,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牛牽鼻子馬逮鬃,騾子要抓下嘴皮」,就是說的這個理!為什麼牛要牽鼻子呢?咱們都知道牛是一種慢騰騰的動物,農村也叫作「肉」,雖然看著比較溫和沒有脾氣,可實際上卻是最倔強的,你拉著牛頭讓它拐彎,可它卻偏不,讓人心急!
  • 驢子和馬是如何「發生」的,為何騾子不能生育?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騾子作為驢和馬的雜交後代,因為體積大耐力強,能夠乾重活且不挑食,深受農村百姓的喜歡,可以說騾子將馬和驢的優點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沒辦法繁衍後代,這又是為什麼呢?答案讓人哭笑不得。我們知道不同品種的生物在進行交配的時候會產生生殖隔離,他們的差異越大,生殖隔離就越大,如果差異越小 產生的生殖隔離就越小,但是驢和馬的差異性是比較小的,為什麼它們會產生生殖隔離呢?原來馬的染色體是32條,驢的染色體是31條,驢和馬的染色體在配對後就會產生63條染色體,因為染色體是奇數,無法成對,就導致生殖細胞沒辦法進行減數分裂,它們也就無法生育後代了。
  • 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看看馬和驢幹的好事,真是漲見識了!
    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看看馬和驢幹的好事,真是漲見識了!我們都知道騾子是不能生育的,不過一直都有很多人納悶這是為什麼呢?看看馬和驢幹的好事,真是漲見識了。雖然植物之間跨種族嫁接可以讓果實品種變得更美味,但是跨種族生育在動物這裡卻不是很行,騾子就屬於一種跨種族的動物,是公驢和母馬的結合體。現實生活中騾子是幾乎沒有繁殖能力的,我們都知道馬和驢都同屬馬科,但是它們結合生育的騾子卻存在很大的生育障礙,這主要是因為染色體在作怪,馬的身體裡存在32條染色體。
  • 為什麼騾子無法生育?原因來自馬和驢,看完又漲知識了!
    原因來自馬和驢,看完又漲知識了!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成的,它們的外形也繼承了它倆的優點,但是小夥伴們知道騾子是無法生育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雜交動物是為了能夠讓動物的基因更好地發揮,騾子也有雌雄之分,它們分為驢騾和馬騾。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
  • 在中原說他人騾子絕對是罵人;而「湖南騾子」卻是對人至高的讚賞
    在中原地帶,如果你一句,你個騾子的,如果熟人則是一句玩笑,但是別人絕對會不舒服,如果是陌生人,對方絕對也會惡毒地回罵你,因為在河南這些地方,說人騾子意味著「雜交」,顯然取其以下的意思: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來的後代,其中母馬和公驢生的後代稱為馬騾
  • 馬和驢都可以生育,結合生下來的騾子卻無法生育?是什麼造成的?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相信大家都知道,說到馬,我們一般都會想要我國的蒙古族,在我們的印象中,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民族,對馬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了,而且經常騎著駿馬在大草原上奔馳,非常的灑脫。馬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以前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我們都知道驢和馬的外形其實是差不了太多的,只是比馬小上一點,而且馬和驢也為我們馱貨物,現在在一些較為偏僻的地方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工作的身影。相信大家都知道,馬和驢都具備生育的能力,不過大家知道嗎?它們結合生下來的騾子卻沒有生育的能力,不能繁衍後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動物中的「騾子」可不是只有一種!鸚鵡界的「騾子」你見過嗎?
    人們一聽到「騾子」肯定會想到馬和驢雜交後產生的後代。而在鸚鵡類當中也有「騾子」,養牡丹鸚鵡的應該知道,騾子是牡丹鸚鵡的一種。牡丹鸚鵡有頭類、桃面類和騾子,很多人不知道這三種是怎麼區分,今天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 騾子不會生育的原因,你知道嗎
    騾子分為馬騾和驢騾,公驢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後代叫馬騾,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後代叫驢騾。馬騾體型大,具有很強的負重能力,而且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代步牲畜,但是不能生育;驢騾個子矮小,膽大機警,活潑好動,大多驢騾可以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