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小偷家族》

2021-01-07 養寵物愛分享

《小偷家族》應該是《霸王別姬》(1993年)之後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的金棕櫚獲獎電影。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人,想來多半都買過票了;但也許有朋友對是枝裕和並不了解,衝著金棕櫚獎「聽起來蠻厲害」,結果「感覺沒什麼看頭」,於是失望一波,勸退周邊朋友一波。晚買票的人又不免心想「票房不過如此,可能真的沒看頭吧」。如果真是這樣,那未免太可惜了。

先放下金棕櫚

其實,金棕櫚加持本身就不意味著票房高漲。半個多世紀以來,獲獎名單上的影片,無論在本土還是全球市場,都很少出現票房大賣的情形。因為他們基本都屬於所謂的「文藝片」而非「商業片」。可以說,獎項能夠保證影片質量,但無法保證你會喜歡。因為好文藝的評定標準,難免有時會超前於時代大眾。

聊聊是枝裕和

既然金棕櫚不能保證你喜歡,票房也可能有欺騙性,為了避免浪費時間和票子,也避免留下遺憾,最好的方式仍是了解幾分是枝裕和與他的電影風格。

如果標籤是記住一個人設最快的方式,對於是枝導演,我選的是「佛系」——瑣細又不失深邃,平靜又不失慈悲。也許是早年製作紀錄片經歷的影響,他慣於用冷靜旁觀的心情走在小人物的身旁,記錄他們的故事,隱忍克制,很少煽情。

在他的電影裡,幾乎找不到英雄傳奇、政治漩渦、豪門恩怨、江湖情仇這些需要仰視、需要腦洞、超出一般生活體驗的故事。他似用鏡頭告訴觀眾:日常生活裡也有很多好故事值得說。

關於電影本身

這部《小偷家族》也是一脈相承的風格,看不到類似《天下無賊》裡的盜門奇術,多的是一個家庭在生活裡的笑淚悲歡。在平視的語境裡,對於偷竊、誘拐,這些平日一聽就深惡痛絕的行為,我們會不自覺放棄自以為正義的審判眼光,而是感受少有人行的道路上的義理,懷著別樣的心情去對待。

雖然電影極其克制,但卻自有一種特別的力量,把人拋出習以為常的生活情境,在片中人物的得失裡,觀照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去體會尋常難以覺察的家庭關係或人生道理。比如:既然他們都能互相牽絆成為家庭,那麼成為彼此家人這件事,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反思之後的人生,或許看起來依然平淡,但我們為人處世的心卻可能因此多出幾分體諒。在我看來,這就是有人說是枝導演的電影致鬱又治癒的原因(之一)吧。

生活的際遇難免有時讓人感到徒勞和沮喪,雖然傷害會在人心裡留下痕跡,但幸運的是,愛也一樣。

三句簡評:

本片適合:

正在或曾經被家庭問題困擾的人,

正在準備或剛剛組建家庭的人,

以及所有熱愛觀察生活的人。

10分簡評

細節呈現:9分

情感共鳴:9分

劇情邏輯:9分

觀影建議:

年齡建議:12歲以上。並非少兒不宜,只是沒有經歷叛逆期,很難走上反思家庭關係的起點。

紙巾提示:平靜之中有不止一處淚點。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影評作者:李子季圖片:網絡《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電影《小偷家族》影評
    電影《小偷家族》影評: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刺激血腥的鏡頭,即使情節上有,電影也通過敘述的方式避免了。六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擠在一個狹小混亂的空間裡生活,剛開始大家都以為只有最小的5歲女孩是撿來了的,後來慢慢才發現,其餘5個人也都是你撿我,我偷你,湊成一大家子。
  • 第二屆獲獎影評賞析 |《小偷家族》
    如同《小偷家族》中吊在房屋中央的燈,點亮時屋中的中心地帶尤為明亮,吃飯時一家人共處在明亮的燈光下,飯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都是燈光偏弱的地方。配樂的選取和強度與人物內心的情感是相協調的,臺詞也極為講究,他的電影中幾乎沒有臺詞是無用的。整體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並不沉悶,在合理精妙的調度下,平實的影像風格也多了許多的靈動性。
  • 迄今最好的一篇《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劇組在坎城電影節6月的上海電影節裡,《小偷家族》一票難求,一度炒上天價。今天,8月3日,它終終終終於在院線上映。如果這片都不去影院看,還敢自稱是影迷嗎?國內院線的《小偷家族》有4分鐘的刪減,大部分刪減鏡頭是弗拉克與安藤櫻(飾演電影裡的「爸爸」和「媽媽」)的一段床戲。
  • 影評|《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
    和大部分日劇一樣,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三代六個人:柴田奶奶、大治叔叔(爸爸)、信代媽媽、亞紀姐姐、祥太哥哥、玲妹妹,因為各種機緣,構建成了一個臨時家庭,表面上溫暖和諧,實際上靠著各種上不了臺面的臨時工作為生,比如援助交際,比如偷盜販賣。這大概就是電影題目的來源——「小偷家族」。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以興趣看電影寫影評,僅個人觀點。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電影中的深度意義,雖然沒有理解透徹,但是淺度還是能理解到的……沒有血緣的愛,成為我們之間的羈絆六個人組成的家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偷,但背景卻不相同。通過辦法偷來的親情比原本的親情還要真實。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電影《小偷家族》海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
  • 以王陽明的《心學》來分析《小偷家族》
    從這樣一個「小偷家族」中,我們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既看到人性中的善,也看到人性中的惡,但這真的是人心嗎——今年6月,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有一條勁爆新聞,剛剛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網絡開票幾十秒就被搶光,隨後網上
  • 深度影評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式的「憤怒」,讓我們淚流滿面
    就當我們以為是枝裕和要沉寂幾年,沒想到高產的他,今年5月突然一部《小偷家族》登頂金棕櫚。看過《小偷家族》後,不得不承認這是融入是枝裕和十年思考、探索、積累的集大成之作。外表溫和靦腆的是枝裕和,回到了《無人知曉》的狀態,在家庭之外觸及社會問題,拓展了電影的深度和廣度。
  • 《小偷家族》影評
    因為那些個歐洲人呢,為了彰顯自己的藝術水平很高,所以就特別在意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反而忽視了該怎樣去講好一個故事(各位如果多看一點歐洲導演的作品,應該也能感受得到)你看,這不就是文青的毛病嘛不過今年啊,我覺得他們還是騷得有點道理的,因為他們選了一個好故事——《小偷家族》。
  • 《小偷家族》和「溫情」無關
    這也許是市面上各大自媒體中最不同的《小偷家族》影評。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
    1.零錢看的電影,現在回味的時候就覺得那個家族真的太溫暖了.哪怕身處在最不堪的底層,哪怕都是一群不認識毫無血緣關係的家人,要全家傾巢而動去為了溫飽不得不去偷東西的這樣的一個小偷的家庭.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制約可彼此組成在一起,那就是愛呀 這是個奇奇怪怪的家庭,爸爸是靠偷竊為生的扒手,媽媽是這兼顧多份工作的臨時工,母爸而奶奶則是一個騙保的婦人,大女兒是一個援交的少女故事
  • 《小偷家族》影評:善良和邪惡,本就是人性中最平凡的屬性
    導語:善良和邪惡,本就是人性中最平凡的屬性,論《小偷家族》在看了《小偷家族》後,小編不得不承認,對於是枝裕和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簡要回憶過去的作品之後,他突然發現他並沒有憑藉熟練的戲劇技巧留在「舒適區」中,相反,他在表面上的繼承和重複中不斷揭示他的深刻觀察世界,生活和家庭。
  • 電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25年之後,中國電影院再次大規模公映的金棕櫚最佳影片。是枝裕和也成為衣笠貞之助、黑澤明、今村昌平之後,第四位拿下坎城最佳影片的日本導演。 《小偷家族》的故事,始於一個即將結束的冬天,在夏天蟬鳴時,進入最歡快的階段,又收尾於下了雪的冬天。
  • 《小偷家族》視聽
    視聽:整部影片色調非常灰暗,就像小偷家族一樣生活在黑暗之中,一旦被「光」找到,家族就會破碎。在由裡徹底融入這個家庭之後,影片色調變得明亮,這也是暗示了這段時間是家庭最歡樂的時光。到奶奶去世後,影調重新變得灰暗,預示著小偷家族的徹底瓦解。柴田信代和同事坐在陰影下,議論著站在陽光下擁有幸福家庭的女人。導演通過這樣的布置,使柴田信代對親情的渴望展露無遺。
  • 《小偷家族》溫馨
    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電影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講述著這麼一個特殊家庭的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問題,在電影的最後迸發,隨著臨時家族的分崩離析,給予了我們最大的人性衝擊。
  • 她在《小偷家族》裡的演技,讓同時代演員恐懼
    拿遍日本各項電影大獎的影后安藤櫻在《小偷家族》裡再次展現驚人演技經常有人說她醜,我卻覺得有一種美,就叫安藤櫻上周,我們大力推薦了電影《小偷家族》(看了三遍,我還是給《小偷家族》滿分!),特別提到安藤櫻在片中的表演,絕對稱得上影后級。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唱給邊緣人的哀歌
    相信喜歡電影的朋友都有聽說過是枝裕和在18年推出的電影《小偷家族》,影片成功在坎城電影節斬獲金棕櫚獎,還在日本票房突破60億日元,引進中國後,在豆瓣評分高達8.7,作為一部文藝片,難得的在商業與口碑上雙豐收。
  • 《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是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作品,是枝裕和導演之前有過《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等電影,我確定我是極其喜歡導演的緩慢、娓娓道來的敘述風格的。(如果你之前沒有看過導演的電影,建議你不要輕易得嘗試!
  • 看這部電影不需要三觀,因為小偷家族偷的是心
    是枝裕和曾說:電影要儘可能的表現日常生活,而不是直言不諱的說出來。  從貧困版《海街日記》到新《無人知曉》,最終直指是枝映畫的核心----「何為家族」。作為正義化身的「池脅千鶴」或許沒有犯任何錯誤,因為「正義」只會按照「正義」的路線行進,永遠不會去觀察畫外的家族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