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寧至成都鐵路(四川段)啟動儀式在四川阿壩州松潘縣黃勝關車站舉行,標誌著這條由中國鐵建所屬鐵一院總體設計的南北鐵路大幹線拉開了全面建設的序幕。
近期以來,一批重大鐵路工程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工建設。西寧至成都鐵路的前期工作於2015年8月啟動,鐵一院於同年12月展開全線初測,2017年完成定測,2020年1月9日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已具備了開工條件。
作為國家中長期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中蘭(西)廣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寧至成都鐵路縱跨青海、甘肅、四川三省區,線路自西寧樞紐海東西站引出,先後經青海省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後,在黃勝關站與在建中的成蘭鐵路接軌,共線引入成都樞紐。
西寧至成都鐵路正線全長836.5公裡,其中新建線路長度502.5公裡,新建規劃建設17座車站,設計時速200公裡/小時,在郎木寺至紅原段可達250公裡/小時。
此次啟動建設的四川省境內郎木寺至黃勝關段線路全長約173公裡,其中新建車站5座,分別為花湖、阿西、若爾蓋、班佑、紅原站,黃勝關站為既有接軌站。項目建成後可乘坐動車前往花湖、若爾蓋、郎木寺等四川省內的著名旅遊景點,全線建成後從成都出發僅需4.5小時即可抵達西寧,較目前省時一半。
據西寧至成都鐵路總設計師、鐵一院高級工程師段榮成介紹,西成鐵路全線橋隧比高達80%,途徑盆地、高原、河谷、山區及十條大斷裂,且新建項目中65%在海拔3000米以上,沿線還要經過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和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地質條件極為複雜,生態保護責任重大。為此,鐵一院一方面採取架設橋梁、加大基柱深度等方式,解決了地質發育不良或跨越沼澤等問題,另一方面採取以橋代路、植被定期保養等方式,加強了對自然保護區的繞避和保護。
西成鐵路的沿線文化及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既有世界最大的藏傳佛教學府、格魯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東方小瑞士」郎木寺等人文景觀,又有甘南最大淡水湖、候鳥自然保護區尕海以及「中國最美溼地」的若爾蓋草原等自然景觀,沿線自然風光獨特、民族特色濃鬱,線路建成後將極大地帶動海東、黃南、甘南、阿壩等深度貧困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促進沿線地區脫貧攻堅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西寧至成都鐵路建成後向北將通過蘭新高鐵、蘭青鐵路等鐵路幹線聯通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向南經成昆、成貴、成渝和貴廣等快速鐵路通往西南、華南及北部灣地區,從而構成了我國西北至西南的區際間快捷通道,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
【責任編輯:王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