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離開是年輕生命的惋惜,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損失,25歲的年紀,人生的旅程才剛剛開始沒多久,大好的前途還沒有走多遠,可是,就是這個在當時倍受追捧的女明星,可以和當時的影后胡蝶齊名的一顆閃耀明星,在1935年隕落,從此,江湖上流傳著她的傳說,卻再也沒有她的身影。
十六七歲的年紀,正是青春最好的年華,人們常說,在這個年紀愛上一個人,會是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人,不知道是因為愛而不得的遺憾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會使得這跟情就這麼的難忘,會記一輩子,別的不知道,對於阮玲玉來講應該是後悔和無奈,失望與悔恨。
原本在學校讀書的阮玲玉雖然會面對同學的嘲笑,但是書本總是可以洗滌人的心靈,提升個人的修養,提高個人的氣質,也出落得更加美麗。美,有時會給人帶來機遇,但有時,也是一件禍事。阮玲玉的美也成功吸引了主家少爺的注意,原本安定的生活也被打破,少爺會製造機會偶遇,會約她出去玩,會打探她的喜好去迎合,給她製造一種兩人志趣相同的錯覺,就這樣,一個無知而善良單純的姑娘,慢慢地被少爺打開了自己的心扉。
只是這樣的感情門不當戶不對,傭人之女與富家少爺在那個時代註定是沒有結果,兩人的關係最終被主家太太知道,母女倆被趕了出去,當時的張達民還深陷於阮玲玉的魅力中,因此在阮玲玉被趕出去之後就在外邊給母女倆租了房子,阮玲玉很是感動,索性退了學,只是一個只會遊手好閒的少爺,始終改不了花心的本質,甜蜜的日子沒有太久漸漸地就冷淡了,花銷日益增長的張達民卻不能在父母那裡得到更多的零用錢,日子也只會更加拮据,在張家父母去世之後,得到的遺產也沒有支撐他揮霍多久,迫於生計,阮玲玉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踏入了演藝圈,雖有過低谷,但最終成了大紅大紫的電影明星,也成了張達民的搖錢樹,這個曾經給過她溫情與快樂的男人,成了一個讓自己想要擺脫的無賴,致死都沒能擺脫他。
十幾歲的年紀確實是人生中最讓人羨慕的青春年華,那時候的我們對感情懵懂而嚮往,卻不懂得它的苦澀,不夠成熟的心理無法支撐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更沒有能力與承擔一些結果。選對了是幸福,可是一旦選錯了,或許就是一輩子的黑暗,落入無盡的深淵。有些事情過早的接觸未必是好事,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看不透社會的美與醜,更看不透一個人的性格本質,婚姻也好,愛情也好,始終是一場豪賭,一旦錯了,曾經給過的便都會賠了進去。不要盲目的相信,更不要隨意帶有偏見,人不可貌相,有的人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有的人看起來其貌不揚,實則踏實可靠,看人看事一定要擦亮眼睛,也擦亮心靈的眼睛。阮玲玉過早地接觸了張達民,短暫的幸福之後留下的是永遠擺脫不了的痛苦。
以此看她的人生只感覺她是不幸的,父親的早逝,讓她從小缺少父愛,母親做傭人辛苦養育她,可如此寄人籬下,身份卑微的生活,讓她自小缺少安全感,從來想要的只是一份真情實感,一份能夠給與她安全感,給予她家的溫暖,可以與她相守的人。可是她卻始終遇不得良人。
在看清張達民的嘴臉之後的阮玲玉失望至極,一顆心也涼了,便一心投入到事業之中,雖然有過低迷期,可是,她註定是吃這碗飯的,她在「野草閒花」和「故都春夢」中的表演使得她名聲大躁,事業上的成功卻沒有將她徹底的帶出泥潭,反而讓她成了唐季珊眼中的「獵物」。
這個男人是事業成功的男人,相比於張達民的無賴與遊手好閒,他的身上是成熟的氣質,待她溫柔,上一段感情的失敗與傷害使她內心對那份安全感的渴望更加強烈,只是這個男人終究沒有給她想要的溫暖,新鮮感過後剩下的也只有冷漠,他對她應該是從沒有過愛的,他希望她能像之前的張之雲一樣放棄電影,能夠完全聽話,她沒有,她無法放棄自己熱愛的電影,他當然也不會改變自己過往的作風。失去了興趣之後對她進行過打罵。面對張達民不斷地糾纏他更是的冷漠對待她。
都曾是她賦予真心的人,卻親手將她推入深淵,面對他們的無情與狠心,阮玲玉選擇了離開,她的葬禮更是空前盛大,更是有粉絲選擇和她一同離開,一代影后就此凋零。
阮玲玉的不幸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她的性格的,她缺少安全感,她性格軟弱,不懂得反抗,內心太過柔軟又不忍心拒絕,她始終缺少了一份當斷則斷的果斷與勇氣,感情上的任何傷害都會給她沉重的一擊,可是這又何嘗不是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一種悲劇。她學會了知識與一些先進的思想卻始終有一種自卑與怯懦埋藏在骨子裡。她是電影界難得的人才,也是一個無辜可憐的少女。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一旦將希望過多的放在了別人身上,得到的失望也會變多,人總是善變的,唯有自己才是自己此生能夠完全依靠的,不是說別人都靠不住,不可信,而是想要得到的要自己去付出才可以,獨立自主的話總是更容易把握住自己的人生,阮玲玉倒也不是不夠獨立,而是她對感情的依賴性太強,她的成長環境註定了她的性格,有些事是可以改變的,但是長久以來生活的環境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中可如一個人的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