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水滸傳》我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是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北宋年間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由被逼落草到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徵西討的整個歷程。眾所周知,《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與朱元璋是同時代人,而且朱元璋竟然還看完了整本《水滸傳》,那麼同為農民起義的朱元璋是如何評價《水滸傳》的呢?
成績優秀考中舉人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施耐庵出生於平江路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的施家巷。他由於家窮上不起學,所以他從7歲開始只能自學,13歲後才進入滸墅關的一家私塾念書。他在19歲時考中了秀才,之後與季氏結婚。25歲時他被蘇州官吏薦為「孝行信義」,29歲考中舉人。
考中進士結識劉伯溫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36歲的施耐庵中辛未榜進士,並結識了同榜的進士,也就是日後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的劉伯溫。得中進士後,施耐庵獲元朝朝廷派往錢塘任縣尹之職。但是當時由於做事情需要受蒙古人管制批准,施耐庵在做官的時候十分不得志,他只做了兩年縣尹就憤然辭官。
收下徒弟羅貫中
他為了生計,只得在蘇州施家橋辦學授徒。在這裡,他收下了一個商人的兒子羅貫中為徒。其間施耐庵父親和妻子相繼逝世,隨後續娶了申氏。此時他已經開始著手撰寫《水滸傳》。
輔佐張士誠
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販賣私鹽的張士誠起兵反元,其屬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於是在卞元亨的邀請下,施耐庵成為了張士誠的軍師。在施耐庵的幫助下,張士誠從興化一路打到蘇州。之後由於意見不合,施耐庵辭別張士誠,帶著門人羅貫中四處遊學。
避禍隱居客死他鄉
開始施耐庵在常熟河陽山隱居,為當地一家姓徐的人家當教書先生。三年後,劉伯溫向朱元璋推舉施耐庵,但是他堅辭不就,只好離開河陽山,回到蘇州施家橋。《水滸傳》大體也是在此時寫成。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包圍蘇州攻打張士誠。為了躲避戰亂,在好友的幫助下,施耐庵舉家遷回興化白駒場故居。後於1372年客死於淮安。
朱元璋評價《水滸傳》
《水滸傳》成書後,很快民間傳抄開來。劉伯溫奉皇帝之命尋訪施耐庵時,發現了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並帶給了皇帝。沒想到同樣是農民起義的朱元璋在連夜看過後,居然認為《水滸傳》鼓動百姓造反,而作者施耐庵心中肯定有造反的想法,不除掉以後必為大患。(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朱元璋派人抓捕了施耐庵,一年多後才將其釋放,這一驚一嚇,讓施耐庵身體每況愈下,第二年就撒手人寰了。
【致閱歷史每日發布歷史類原創文章,關注致閱歷史,一起品古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