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旗奮英雄淚血染水泊——《水滸傳》

2021-01-18 聯動科學自然諮詢

 

  從宋江起義到《水滸傳》《水滸傳》是我國最傑出的英雄傳奇小說,幾百年來風行不衰,深受讀者喜愛。

  與《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不是文人獨創的小說,它也是在歷代民間藝人創作的大量水滸故事的基礎上整理加工而成的。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在民間有許多傳說。南宋時已有說話人將其改編講說,據《醉翁談錄》記載,當時的「水滸」話本,有「公案類石頭孫立」,「樸刀類青面獸」,「杆棒類花和尚、武行者」。到宋末元初,有人將流行的水滸故事略加整理,寫成《大宋宣和遺事》,其中有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還有招降、打方臘、封節度使等,內容粗糙簡單,但已給我們展示出《水滸傳》的基本輪廓。

  與說話同時,戲曲中的水滸戲也大量出現了,當時流行的水滸戲數量可能不少,現存的仍有六種,其中以李逵戲最多,也最生動。如《李逵負荊》,把李逵嫉惡如仇又幼稚單純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民間藝人和文人對水滸故事不斷加工創作,水滸英雄由36人發展到72人,又發展到108 人。到《水滸傳》,就成為36天罡、72地煞。至元末明初,我們今天所見的《水滸傳》終於被整理創作出來到底誰是《水滸傳》的最後寫定者呢?大致有三種說法,有人說是施耐庵,有人說是羅貫中,也有人說是施耐庵、羅貫中合作。現在比較公認的最早版本《忠義水滸傳一百卷》署「施耐庵底本、羅貫中編次」,早期的許多記載又只說羅貫中作。至明末清初金聖歎批評《水滸傳》時,認為120 回本《水滸傳》後50回為羅貫中所續,肆意詆毀,攔腰砍斷,自稱「古本」,於是《水滸傳》盡歸施耐庵所有。因為金聖歎批評本對後代影響很大,大大超過了其它版本,因此,現在一般人都認為《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大約為元末明初人。其生卒年、故裡及生平事跡都不太清楚。

  關於他的有關情況,均屬傳說,有的說他35歲中進士,出仕錢塘兩年,因與當權者不合,棄官回鄉,閉門著書;又說他曾與元末蘇州農民起義軍領導人張士誠有關係,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還多次請他做官,他都辭了。

  本世紀30年代以來,陸續在江蘇省興化縣發現一些史料,據載,江蘇興化縣的施氏始祖施彥瑞就是施耐庵,得到不少人認可。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史料,包括墓誌、家譜、詩文等,都不可靠,很可能是後人偽造。其實,退一步講,即使我們證明了施彥瑞就是施耐庵,就是《水滸傳》的作者,也難以對其生平事跡有比較詳細的了解,因為有關的史料並不太多。當然,這絲毫不會影響《水滸傳》的價值。

  一百單八將性情各異《水滸傳》的主要價值,在於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只要你讀過《水滸傳》,就不會忘記魯智深、武松、林衝、李逵,甚至不會忘記潘金蓮、王婆、閻婆惜……。

  前人曾這樣評論:「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一千個人,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水滸傳》所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任憑提起一個,都似舊時相識。」

  這些評論雖不無誇張之處,但說《水滸傳》真正寫活了一二十個形象,並不過分。尤其值得驚異的是,這些形象幾乎全是英雄豪傑,性格卻各有不同。

  如果說,將身份、地位、修養、性格等迥然不同的形象寫得鮮明生動還比較容易的話,要寫活十幾個乃至幾十個英雄豪傑,困難就大多了。《水滸傳》卻能將他們的同中之異刻畫得準確突出。同是英雄,魯智深、林衝、武松、李逵各有特點。魯智深是火暴性子,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絲毫不考慮個人得失。他與金老父女素不相識,卻主動周濟他們,為他們報仇。林衝是忍辱退讓,一切為了保全地位,聽說有人調戲他的妻子,他義憤填膺,可一見是高衙內,便只是衝散了事。同樣是逼上梁山,魯智深是因我行我素,不為社會所容,是「自作自受」;林衝則是仇人陷害,被逼無奈。同樣是豪俠,魯智深是正氣凜然,打抱不平;武松是秉性剛烈,復仇心切。同樣是粗中有細,魯智深是鎮定機智,李逵是天真幼稚。魯智深失手打死鄭屠,謊稱「你詐死」一走了之;李逵下井救柴進時,忽然想到別人會不會把他拉上來。

  為了更鮮明準確地區別人物性格,作家經常進行對比刻畫,通過人物對同一事情的不同反應,顯示人物的性格。如魯智深聽到林衝妻子被調戲,領了一幫潑皮,便要大打出手,「教他吃酒家三百禪杖」,反而是林衝勸魯智深。魯智深的豪俠仗義,林衝的委曲求全,頓時顯露無遺。

  《水滸傳》特別善於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情節表現人物,性格引發情節。魯智深的性格是通過一系列情節表現的,離開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等故事,魯智深的性格便無法表現。離開了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林衝的性格亦無以表現。說到武松的性格,我

們也不會忘記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這些情節本身,又曲折驚險,極富傳奇性,特具藝術魅力。在具體的情節描寫中,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閃轉騰挪,變幻無窮,真如古詩所說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熟知的「景陽岡武松打虎」,先寫酒店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伏下一筆。再寫武松不顧店主解釋,一遍遍要酒,前後吃了18碗,提了哨棒就走。層層推進,懸念迭生。又寫武松看到兩處告示,方才相信真正有虎,心有點怯,想回去,又怕被店主恥笑,只好上山,而酒卻湧上來了。經過這一番迴環往復的點綴渲染,造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勢。最後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把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寫得驚心動魄。又如林衝棒打洪教頭,只是寫一次比武,一般作者可能單刀直入,三言兩語就打發掉了。《水滸傳》卻寫得曲曲折折,引人入勝。要比武,卻先不寫比武,先寫吃酒。既比武,又不真比,一會兒又停下,給林衝開枷,柴進拿銀子做利物,最後才真比武。用筆曲折,扣人心弦。同時又在情節的進展中,一步步刻畫出人物的性格。

  《水滸傳》的結構也是以人物刻畫為中心,它創造性地運用了史書紀傳體形式,為集中刻畫人物服務。尤其是前半部分,正如前人指出的,《水滸傳》一個人出來便是一篇列傳。前半部集中寫了幾個英雄人物,如史進、魯智深、林衝、楊志、宋江、武松等,各個人物基本上單獨立傳,又環環相扣,彼此牽引。如史進引出魯智深、魯智深引出林衝、林衝引出楊志……,每位英雄的故事既能獨立成篇,又有相互聯繫。各個人物又在逼上梁山的大主題下統一起來。這樣就把人物刻畫與作品的統一結構結合起來了。

  《水滸傳》也是我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它不用書面的文言,而用當時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加以提煉,敘事、寫景,簡練傳神,尤其是人物對話,口吻畢肖,如出其口,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梁山好漢的悲劇《水滸傳》的主題比較複雜,有人認為是宣揚忠義,也有人認為是為草寇強盜張目;有人認為是歌頌農民起義,也有人認為是鼓吹投降……,至今爭論不休。實際上,一部巨著的主題往往是非常複雜的,很難用幾句話說清。

  從具體描寫看,《水滸傳》的確是一部為「草寇強盜」樹碑立傳的小說。它第一次反映了農民起義的整個過程,揭示出農民起義的真實原因。小說把高俅發跡、迫害忠良放在作品開端,以表明朝政不綱,亂自上作。高俅原是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只因踢得一腳好氣球,便受皇帝賞識,「沒半年之間,直抬舉他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從此,他便勾結權貴,迫害忠良。

  林衝本是東京80萬禁軍教頭,身份不低。他本想安於現狀,高衙內調戲他妻子,他只是衝散了事,希望以屈辱保全地位。高俅將他刺配滄州,他依然忍耐,即使被貶至草料場,他仍想苟安下來。直到高俅的刺客要殺害他時,他才被迫起而反抗,殺死刺客,奔向梁山。他的上梁山,完全是被逼出來的。

  其他各個英雄,如魯智深、武松、李逵,雖然上梁山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被逼上去的;魯智深打抱不平,我行我素,不為社會所容;武松因哥哥被毒死,無處伸冤,又遭人暗算;李逵因殺了人,在外逃難。

  正因為他們是「逼上梁山」的,他們的行為才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義性。在第71回,作品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壯觀場面,表現了封建社會中,廣大人民樸素的平等思想和理想生活。

  但這只是一方面。《水滸傳》雖然滿腔熱忱地肯定了農民起義的正義性,對他們「犯上作亂」畢竟不敢毫無保留地讚揚。作品把罪惡歸於奸臣,而不是皇帝,更不是制度。在作品看來,只要除掉奸臣,朝政自然會好,換句話說,皇帝本來很好,只是被奸臣蒙蔽了,梁山好漢當然應忠於皇帝。解決的辦法,就是「將功補過」,接受招安。這是梁山領袖宋江的願望,也是作者的願望。在排座次之後不久,宋江便接受招安,並幫助朝廷打方臘、徵遼、徵田虎王慶,衣錦還鄉。但宋江等打家劫舍,對抗官府,已犯「彌天大罪」,實屬「十惡不赦」,若允許他們受招安,實際上是赦免強盜,無法警戒來者,這是封建社會絕對不允許的,因此宋江等的結局,註定是悲劇。《水滸傳》作者也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於是,他在讚揚宋江等受招安的同時,也寫了他們的必然悲劇。受招安的梁山好漢,繼續做官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宋江、李逵、盧俊義死於鴆酒;吳用任武勝軍承宣使,到任後「常常心中不樂」,後自縊於宋江墳前;花榮到應天府為官,「無一日心中得安」,後亦自縊於宋江墳前。又如關勝,操練軍馬回來,落馬得病而死;呼延灼與金兵作戰,陣亡淮西。相反,明智退隱的,都得善終:魯智深最初不守佛門規矩,最終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在浙江坐化;武松起初最有功名心,最後心灰意懶,寧願終老塔院;公孫勝堅決歸隱,一心學道;阮小七回家打魚;鄒潤登雲山打獵。這實際上又反映了作家對招安的失望和否定,真正的出路在出家、退隱。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梁山好漢的最佳出路只能是這樣。正如作品最後所說:「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早知鴆毒埋黃壤,學取鴟夷泛釣船。」鴟夷就是戰國時著名的功成身退的越國宰相範蠡。

  英雄豪氣永駐人間《水滸傳》對後代的影響是巨大的,續書從古到今,綿綿不絕。清代有《後水滸傳》、《蕩寇志》,現代有《新水滸傳》,當代仍有《新水滸傳》。

  狗尾續貂也罷,錦上添花也罷,都說明了《水滸傳》的巨大影響。《水滸傳》對一般小說創作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情小說,一是俠義小說。《水滸傳》雖以農民起義為素材,但由於作品在市民社會的勾欄中誕生,帶有濃厚的市井氣息。其中有對市民生活和市民形象準確傳神的描寫,如「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等,市井風俗世態,市民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金瓶梅》由此橫生枝節,從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寫出洋洋百回的《金瓶梅》,成為世情小說的代表作。《水滸傳》寫梁山好漢的俠義行為,直接影響了後來的俠義小說,如《三俠五義》、《小五義》。但梁山好漢個個頂天立地、正氣凜然,而後來的俠客往往依靠主子,充當保鏢,欺下媚上,淪為奴才。俠的真精神逐漸淪亡了。

  《水滸傳》對其它藝術形式的影響也很大,京劇和地方戲中的水滸戲,幾乎可以和三國戲媲美,影響甚大。80年代,電視劇蓬勃發展,古典文學名著被相繼改編。《水滸傳》的改編是相當成功的,其中的《武松》、《魯智深》、《林衝》,深得觀眾好評。

  《水滸傳》對一般社會的影響,也不可低估。歷代起義農民,往往以水滸英雄為榜樣,封建官府卻害怕《水滸傳》流傳,一次次查禁。這本身就說明了《水滸傳》的影響之大。現在,《水滸傳》反映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但《水滸傳》依然活著,依然風行不衰。除了藝術的成功外,更重要的,恐怕是因為作品表現的梁山好漢的人格力量。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理想,無視一切禮法,不惜一切代價,他們敢愛、敢恨、敢生、敢死,他們爆發出來的生命的力量,不僅屬於被壓迫的農民,也屬於不得志的文人;不僅屬於古代,也屬於現代。凡是心中充滿抑鬱不平之氣的人,都會在《水滸傳》中得到發洩,凡是孤苦無告的人,都能在《水滸傳》中找到自己的知音。

相關焦點

  • 山東5縣聯手申遺 《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
    《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裡  本報記者走訪山東五大發源地  一部《水滸傳》,讓水滸故事家喻戶曉,體現的正義、仁和、豪俠與忠孝精神,已成中華民族共同文化遺產和寶貴精神財富。  4月17日,濟南舉行山東省水滸文化座談會,山東民間流傳的水滸故事傳說,今年將統一申遺,爭取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水滸傳》中八百裡水泊梁山到底在哪裡?
    《水滸傳》裡面八百裡水泊梁山,英雄好漢輩出,那麼真實的梁山在哪裡呢?梁山縣位於山東西南,隸屬濟寧市。但是「梁山縣」這個作為縣名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才有的,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梁山作為行政單位。也就是說現如今的八百裡水泊梁山根本沒有水!為什麼呢?!歷史變遷。古代的梁山的確是水泊裡。《五代史》有記:「晉開運元年,滑州河決,環梁山,合於汶水。」《宋史.宦者楊戩傳》記:「梁山濼,古鉅野澤,綿亙數百裡,濟、鄆數州,賴其蒲魚之利。」《金史.食貨志》:「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濼水退,地甚廣,遣使安置屯田。」
  • 《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在哪裡?現在是什麼情況?看了圖片就知道
    水泊梁山是水滸故事的發源地,因古典名著《水滸傳》一書行世而馳名中外,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是以人地滄桑和山水遺蹟為基礎,以水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著名風景區。忠義堂原叫聚義廳。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並在門前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 山東5縣為水滸傳說申遺 《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
    東平湖邊划船的74歲老張說,曾見過被淹入水底的宋江碑《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裡本報記者走訪山東五大發源地一部《水滸傳》北宋末年108位好漢聚義的水泊梁山,今天還能找到嗎?日前,本報特派記者走進作為水滸發源地的山東5個縣,撩開水滸的神秘面紗。1 水泊梁山如今不見水濟南以西140公裡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山東方面介紹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
  • 《水滸傳》是一門管理科學,他對企業管理和人才管理有很多啟示
    我是宋江:我呼保義及時雨黑三郎宋江宋公明,兄弟們,跟我來替天行道。《水滸傳》不僅是一本管理書籍,也是一本前沿的人才管理書籍。梁山的108兄弟不是簡單的「哥們義氣」、水泊梁山管理方法和宋江管理方法,在當今社會仍有參考價值。
  • 詩詠《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結集
    又與2019年1月19日開始敲鍵閱讀《水滸傳》,歷時四月又十日,保存八十九萬多音符。2019年5月29日,開始用七律寫《水滸傳》人物系列組詩,歷時三月又六日,完成水滸開篇晁蓋及一百單八將、煞尾《寫在水滸系列之後》,共計一百又十篇。用七律來記錄,也算作自己的讀書心得吧!完成百首以上七律組詩,工程之浩大,創作之艱辛,是預料之中的。
  • 國家AAAA級旅遊區水泊梁山風景區
    梁山因一部古典名著《水滸傳》蜚聲海內外,梁山好漢的仗義行俠名傳近千年,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園中一支絢麗的奇葩。遠古梁山,先民稼穡漁獵,留下了青堌堆和賈堌堆龍山文化遺址。八百年滄海桑田,後因黃河改道梁山水泊逐漸乾枯,但以水滸流傳的好漢故事卻源遠流傳,至今景區內水滸遺蹟遺址眾多,我們梁山旅遊區也成為全國唯一一處以農民起義遺址為載體的AAAA級旅遊景點。吸引著海內外的遊者前來體驗水滸文化,領略忠義豪情山東水泊梁山導遊詞山東水泊梁山導遊詞。梁山位於梁山縣城東南隅,由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四山峰七支脈組成,山體險峻,藏奇納勝。
  • 《水滸傳》閱讀指導及欣賞
    《水滸傳》是一部奇書,他為造反者樹碑立傳,渲染了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是我歷史上第一部是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作為一部英雄史詩般的小說《水滸傳》記敘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小說通過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在作者的筆下,這些好漢大都有自己的心酸史。
  • 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如何解讀《水滸傳》中「呼保義」之綽號?
    《水滸傳》第十八回,對宋江的樣貌和介紹長達五百多字,這在其他107個英雄好漢中是絕無僅有的。綽號自古就有,就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作者用這段長長的文字,詳細介紹了黑宋江、孝義黑三朗、及時雨等宋江未上梁山時的三個綽號的由來。
  • 明白「水滸」的三層含義,才讀懂《水滸傳》!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雖不如《紅樓夢》《三國演義》那般愛好研究者那麼多,卻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之作。但是,我們知道《水滸傳》講述的是梁山好漢起義造反之事,為什麼書名叫做「水滸」呢?「水滸」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水滸」之義,是我們讀懂《水滸傳》的一個關鍵所在。
  • 《水滸傳》作品評價、後世影響、社會影響
    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 讀水滸傳有感500字 水滸傳讀後感400字
    「忠」與「義」——《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學名著。它描寫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反貪官、反壓迫的英雄事跡。讀完此書,我不禁為一百單八將的忠義精神所折服。  「忠」,即對國家、對朋友忠心耿耿。
  • 水滸傳人物八十五--八十八修改(原創)
    落草桃花安水泊,李忠原是霸陵生。不知可否吞雲夢,只有隨緣作義卿。柳葉搖風真本色,梨花槍棒卻無情。 春風不喚親兄弟,利刃飛來血染腥。 八十八、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誘上梁山做盜差,原來大鐵一專家。呼延灼使連環馬,豹子金錢藝不差。再展宏圖操就業,重開老店度生涯。隨軍聽喚徵方臘,戰死清溪幾個誇。
  • 古代名著:《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 戲說水滸傳,逐一小點評,水泊梁山七十二員地煞星!(中)
    戲說水滸傳,逐一小點評,水泊梁山七十二員地煞星!(中)五十九、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一個女將,能在一群爺們兒裡面混個這樣的排名,挺不容易。而且,還是跟一群這樣的爺兒們……六十、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這個能跟李逵捆到一起的殺人魔王放在這裡稍微高了。
  • 108張照片實拍山東水泊梁山,網友:和想像中的模樣天壤之別!
    此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水泊梁山風景區,它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境內,景區面積4.6平方公裡 。因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梁山起義得名,1985 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山東省政府首批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2002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區,成為山東省水滸旅遊線的核心景區,2008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 水滸傳讀後感1500字
    暑假裡,我就去圖書館讀了一本圖文並茂的《水滸傳》,感覺非常好看,裡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非常吸引我。  《水滸傳》是講108位英雄好漢在奸臣、貪官當道的宋徽宗年間,揭竿而起,聚義梁山,懲貪官、除暴虐、懲惡霸的故事。這108個好漢每人都有自己的綽號,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各自的語言,看著書,好像所有人物都浮現在我的眼前。
  • 《清平樂》的宋仁宗、範仲淹,客串《水滸傳》,引出一百零八將
    嬰孩戲,《水滸傳》客串,宋仁宗很忙然而,和宋仁宗相關的歷史傳說故事倒是不少,比較《三俠五義》中的「狸貓換太子」橋段,其中的太子便是指年幼的宋仁宗。就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開篇都提到了宋仁宗,而且可以說,《水滸傳》的整本書的故事情節,都是因為宋仁宗做出的一個決定,而引發了的。
  • 水滸傳中,水泊梁山上的三位「女強人」,發揮了哪些作用
    《水滸傳》是關於一個男人之間的俠義江湖之作,在偌大的梁上之中,有這麼三位女性被一群老爺們接受,在男性為尊的社會,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這三位「女強人」,在男人的社會中,表現出了哪些閃光點,有暗示了女性的哪些悲哀呢!
  • 真實的《水滸傳》:英雄好漢還是烏合之眾?
    漁人駭饒吹,水鳥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遙勢似彭。不知蓮芰裡,白晝苦蚊蟲。」南宋後,黃河再度改道,梁山泊水域面積大大縮小,滄海變桑田。清代壽張縣令曹玉珂是《水滸傳》的忠實粉絲,讀書時就常懷疑宋朝為何不能調動兵力將梁山一舉蕩平,以為梁山「必峰峻壑深,過於孟門劍閣,為天下之險」,宋江方能佔據此地,稱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