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津人,不會說天津話,也不想學」

2021-02-23 天津人

吳語依儂,川話直爽,粵語前衛,京腔親和… …不過都比不過天津話的那股貧氣勁兒。隨著天津話相聲在全國越來越受歡迎,全國人民的腦海中,對於「天津話」和「搞笑」基本是畫上了一個牢牢的等號。

說起天津話,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種語言了,身邊說天津話的人也越來越少。

天津人,現在,你還會說天津話嗎?

PART 1.

 · 我是天津人,但不會說天津話 · 

還記得前一陣子,「天津話到底有多好笑」的話題刷爆了同城熱搜。

但是話題裡,不少人都說:「我是天津人,但不太會說天津話。」

網上不少人都說「新天津人,只會說天津普通話」。很多天津人都是在天津出生,但祖籍不是天津,是祖輩來天津安家,家裡長輩也不會說天津話。

這個回答,帶給我的只有心酸:新一代的天津人,都不會說天津話了嗎

早在2015年網上就有調查顯示:51.49%的人已經很少用天津話交流,低年齡層中會講天津話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天津話在年輕一輩中慢慢面臨著消失。

可以試想一下,將來的某一天,天津人都不會講天津話了,「結界」、「介似嘛」、「受累勞駕」都聽不到了,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

圖片來源@fotography

作為80、90後的一代,我們從小接受天津方言文化的薰陶,但也不敢自信地說自己傳承了100%的天津文化。

如果我們對天津話的熟練程度只有70%,加上不注重教育推廣的話,下一代可能只有50%,然後到30%、20%……終有一天將會變為0%。

也許有一天我們對子孫說:「孩子長得真俊(zùn)」,他們可能會問我們什麼意思?

當我們說「嘛錢不錢的」,他們也接不上「樂呵樂呵得了「,這天津味兒終究是傳承不了了。

PART 2.

 · 天津話的傳承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 

其實,孩子說不說天津話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有限的天津方言環境下,再加上後天的教育缺失,那麼他們對天津話的認同感自然大大減弱。

圖片來源@fotography

校園內推行使用普通話交流,這個無法避免,但在家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多講天津話,對此許多家長也有不同的看法。

@沐陽陽:學校要求說普通話,孩子們多數也是用普通話交流,我家小孩在家也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天津話他還批評呢。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天天向上:可能是大勢所趨吧,之前孩子在家都是說天津話的,後來說著說著就變成普通話了。

圖片來源@fotography

@秋天:在大城市打拼,讓孩子講好普通話就夠了,講普通話對他人的尊重。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小樹林水煮魚:媳婦兒教孩子說的是普通話,而我一直堅持讓孩子說天津話!我覺得天津方言是一種地域文化!如果孩子們都說普通話,這座城市就再也沒有方言了!

圖片來源@fotography

@伍德蘭:現在小孩子們說天津話的越來越少了,從學校就要求孩子說普通話,都說普通話了誰分得出誰是天津人誰是外地人啊?我以後就要孩子跟我說天津話。

圖片來源@fotography

@路漫漫:孩子在家可以講天津話呀,講方言是一種傳承。

其實,小朋友在多語種的環境下成長會更聰明,家長用不同語言跟孩子交流也更利於孩子成長。

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不應忘記天津方言的傳承。天津家庭,如果強行避開本土語言,著實令人惋惜。

如果一個小朋友不會講本土語言,也不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歸屬感和認同感從何而來?

換句話說,一個天津孩子不會天津話,他們又怎麼發自內心地承認自己是一個天津人?更不要說以自己的家鄉和文化為傲。

而且,孩子對語言接受的能力很強,我們應儘量讓他們有學習多種語言機會,對以後接觸社會和開發語言天賦有很大作用。

不願看到我們的天津方言文化慢慢淡化,所以,別丟失了我們自己獨有的語言,在接受大環境的前提下,也要把天津方言好好傳承給下一代啊!

圖片來源@fotography

相聲大師馬三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新改編的新相聲以天津方言為主,各種段子接連誕生了,天津話、天津事兒加上表演,聽了樂想起來還樂。人們用相聲中的「經典語言」「你這半拉多好,沒核兒」「撓撓」「崴啦崴啦崴啦」「逗你玩」等互相調侃,使這些話語廣為流傳,可見天津方言的魅力

還記得小時候一放學就撲回家,直接放碟片,看天津版《貓和老鼠》,「來到了天津衛,嘛也沒學會... ...」,二德子三梆子可是見證了我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現在,看普通話版《小豬佩奇》的10後,也註定和看天津方言版《貓和老鼠》的老人家有無法跨越的鴻溝,在動畫片的製作上,還有著老一輩們的情懷,一種執著,堅守所有天津方言的娛樂形式

小時候常看的《楊光的快樂生活》《沒事偷著樂》講的就是天津人天津事兒,就連家喻戶曉的《武林外傳》中燕小六也說著一口天津話,讓天津人倍感親切。

當那句「跟您了說說,我的快樂生活,我為了賺錢嘛活我都幹過……」響起時,我們的時光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七點半。

天津方言乾淨利落,活潑俏皮,充分體現了天津人率真豪爽、親切包容、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還真不是跟您吹,每一位天津人都做到了滿口段子,在天津人人都是相聲表演藝術家。

甭管嘛事,從天津人嘴裡說出來都能讓你樂上半天。我大哏兒都真是名不虛傳,「哏兒」就哏兒在天津話上啦。

前不久風靡一時的天津話配音動漫,還有大火的天津遊戲主播,哪一個不證明了天津話的魅力。

天津話除了是一種語言和情懷,它更像是一種文化,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沒人再說天津方言,那得少了多少樂子啊?大多數人還是會感到遺憾的吧!

我有個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高考完後去了一所省外的大學,她時常跟我嘮叨離開家鄉才知道家鄉有多好。在經歷了幾個月沒有天津話,沒有天津菜的生活,她很想念天津。

圖片來源@有志的大志

所以每到假期她回天津後,排隊買早點,吃"嘎巴菜" "煎餅果子",沿著海河遛彎,體驗天津人的生活。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她說回到天津時,聽別人叫自己「結界」,當時突然有想哭的衝動,感覺自己真的回到了家。

一方鄉音,承載一方鄉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方鄉音往往是聯結人與地方情感的紐帶,最能帶給一個人穩定感和安全感。

天津話,伴我走過了20多個春夏秋冬,我相信,它也必將陪我走到人生的盡頭

圖片來源@菖蒲GY

因為熱愛,所以憂慮;因為重視,所以不想失去。我們也很清楚,假如沒人再說天津話,這個世界上至少會缺少一份精彩。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愛天津話,也請盡一己之力去保護它。

多一些堅持,讓它不會就這麼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一門失傳的語言。

希望以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裡,依舊還能聽到那充滿韻味的天津方言...


相關焦點

  • 我一聽天津人說話就想笑,介四為嘛?
    到了天津話——別介。再靠近一步,姑娘能把你一腳踢到十八里舖。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如何優雅地說天津話?」最贊回答只有四個字——介!個!沒!戲!天津話本身就沒有粉紅泡泡屬性,而是自帶幽默細胞。視頻戳 ↓同理,天津話更不適合恐怖片,想像一下嘴比煎餅還大的貞子耷拉著腦袋從電視機裡鑽出來,問你「今天吃點兒嘛」……我就恨不得趕緊給她一巴掌摁進去。
  • 天津某招牌火了!不是天津人,還真看不明白這些口頭語兒!
    一說起天津話,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抑揚頓挫的腔調,但是真正的天津話,學問可大了,
  • 天津人,我委屈啊!
    天津作為一個大城市,工業發達,很多外地人都在天津工作過,當然,天津也逃不過這個流言。1、天津男人沒能力很多人都覺著天津男人戀家,不會賺錢,工作上說得多做得少,遇事先評論一番不愛動腦筋,最終的結論就是天津男人沒能力,還有模有樣的配上天津離婚率高,就是因為天津男人沒能力,所以天津女人不愛跟,離婚的多。
  • 《齒音字與天津話》
    每一方言區域,都會使用相同的聲調和字音,即使所言「非字典音」,但在同一地區的人們,所言字音也必然是用相同的聲母發音,而天津話卻不然。在天津人中分為了兩種字音群體,即捲舌音和齒音。如言「上船」者,不會說成「sàng cuán」,而言「喪攢」者,也不會說成「上船」。有正音「牛肉、人民、說話」者,亦有「牛又、銀民、梭話」者,捲舌音和齒音字因人而異,分為兩種語言群體,這在全國實屬罕見。
  • 仿佛可以就地演相聲: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
    ;安徽說:認為天津人是「燕王掃北」時從江淮一帶移來的,因此天津話來源於蘇、皖。從山西或其他地方移民天津的人,由於不是大批的,無論用的什麼方言,也基本被同化。在基本確定了天津話的來源,李世瑜還期待弄清楚天津話的「母方言」來自哪裡。他當時有幾條線索——第一條線索:80年代,「鳳陽雜技團」到天津表演,講解員說的完全是「天津話」,李世瑜以為是臨時僱用的天津人來當講解員。表演結束後,他和演員談話,才發現,他們的口音和講解員差不多,他們說的就是自己的家鄉話。
  • 《八佰》裡飆出「硬核」天津話 天津漢子飾演津籍抗日英雄
    巧合的是,片中楊瑞符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地道的天津爺們兒。影片上映前,陸思宇接受了新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為了《八佰》,他非常態棄演另一部自己主演的電視劇,《八佰》一場戲拍50條喊到失聲……陸思宇說,「拍攝這部電影給了我迅速成長的契機,也讓我堅定『戲比天大』是一名演員的根本」。
  • 《隱秘而偉大》夏處長竟是天津人!網友:萬萬沒想到這些明星都來自天津
    達達也是第一次聽天津話的rap不僅唱出了天津快板味兒歌詞還能勾起食慾簡直太上頭!要知道我大哏都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喜歡出名人和美女並且縱橫演藝界、主持界、體育界、歌唱界~哪個領域都少不了咱天津人出生在安徽,卻是地道的天津人。
  • 天津人的自來熟,其實就是「不要臉」!
    天津話之所以被人們廣泛接受,關鍵就在於它自帶的搞笑屬性,除此之外,天津話能傳播開,也離不開天津人的貢獻。為嘛?因為天津人實在是太熱情、太能聊了,他們幾乎靠著一張肉嘴,就把天津腔的種子播撒到了陌生人的大腦溝回裡,肆意瘋長。而熱情+能聊的產物,就叫自來熟。
  • 天津話為嘛總能上熱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天津話又上熱搜了土著們肯定一看標題就樂了一看就是老喜劇人了一嘴地道天津味小仙兒愛了如果你欣賞不來就來套煎餅果子要說天津話的魅力◆01◆天津話小考!不服來戰!說實話,裡面有很多天津話梗連小仙兒都要查一查嘿嘿!那今天我就要來考一考天天說自己是老天津的你到底嘛水平!答題開始!Q1·王后說的 「尅踢貓」是什麼貓?
  • 千萬別跟天津人吃飯
    ▲ 雞蛋和餜子是天津早點領域不可分割的黃金搭檔但要說哪家的最好吃?「那雞蛋給您擱這兒,我先去買漿子。」清冷的早晨,手抓一套剛做好還冒著熱氣的煎餅餜子,大口咬下去,麵皮的清香、雞蛋的鮮香、果子的酥香、甜麵醬的醬香,瞬間喚醒沉睡的脾胃。
  • 對不起,不要愛上天津人......
    如果外地朋友有個天津對象,親戚朋友都會羨慕的說:誒呦,天津人,有錢啊!家裡五六套房,四五輛車吧~天津人戀愛時不愛說甜言蜜語,但不妨礙咱倆交流感情。從一開始告白就看出來了,不是「我喜歡你」,而是「我覺得咱倆挺合適的」。
  • 天津人嘴裡的各位「爺」,比「姐姐」的用法複雜得多
    天津人愛客氣。俗話說,人抬人高嘛。劉文亨、郭德綱相聲裡活靈活現地描繪了天津人客氣的場面——「這不是張三爺嘛?」「爺爺爺……」這種場面至今是天津中老年男性打招呼的日常。當然,相聲裡也說了,天津人回答這個對話,多說也成,1個字也罷,就是決不能只說倆字。
  • 天津人,哭了?
    有次回天津,早晨5點下飛機,他餓壞了,回家的步伐比他說天津快板的速度還快,離家越近就越緊張,身體放鬆和說不出的痙攣。坐車到了南樓,直奔他家樓下的早點鋪。這時候大壯媽媽在小區門口等著了,然後娘倆一塊去吃早點,一人一碗老豆腐、一角餅、一根果子。大壯開心壞了,平時話多的他此時一句話沒有,一口一口的吃起來。
  • 學會這些津門俗語,恭喜你,你的天津話已經達到專業六級了
    」天津衛,九河下梢的好地界兒,自打明朝朱棣爺建立天津衛,如今也有六百多年歷史了,天津方言自成一派,獨此一門別無二家,有人說天津話類似於安徽話,我看不然。晚清之時,津門滿是「大褲角子」(當時天津人對安徽籍官兵的蔑稱,因其穿散腿褲而得名『大褲角子』)其中最有名氣者當屬李鴻章。
  • 四六不懂天津話
    耐人、褶咧、走幾、鑿巴、固秋、得楞、尼了、脖葛兒、螃開、鞋塔拉、玻璃蓋、二八八……這些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天津話但是,這些天津話究竟是從何而來?答案來了:專家發現,天津方言母語區的「根」,就在安徽淮北,以固鎮、宿州和蒙城這個三角區。四界範圍大致是江蘇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渦陽縣以東、五河泗縣靈璧三縣以西。天津話的「根」,是如何考證出來的?
  • 看《沒事偷著樂》,體悟地道的天津人
    電影裡面用各種各樣的天津元素,像每個人嘴裡的天津話,天津的老平房,街坊之間的交流、簡單熱鬧的婚禮,背景聲音中傳來的相聲給觀眾展現了真實生動的老天津衛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也真實了展現了各種各樣的天津人的性格與品德。尤其是電影的主角張大民身上更是集合了多種老天津人典型的性格。今天我們就通過電影中關於張大民的一些情節,說說天津人的各種典型的性格優點和缺陷。
  • 在天津能吃到的這100種老味兒吃食,沒吃過不算正宗天津人
    你會不會也好奇它為什麼叫槽子糕?原來這是用槽型的模具製成的糕點,味道好吃還不膩。小小的槽子糕可以說是天津旅遊的宣傳大使,將美味傳達到了全國各地。冰糖葫蘆應該說是全國範圍內都有的傳統小吃了,現在偶爾還能看到小販肩扛著草把子,上面插滿了一串串冰糖葫蘆,吆喝著穿梭在大街小巷。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自豪 我是天津人」(圖)
    」  張學友:「走遍世界各地我是天津人」  許麗麗:「願美麗天津天天春光美」  張碧晨:「天津我要為你歌唱」  昨天,天津這座美麗的城市迎來616歲生日,一場驚豔的燈光秀在津城地標——天津廣播電視塔上演,李光曦、於淑珍、關牧村等藝術家送上生日祝福,張學友、張碧晨、許麗麗也道出作為天津人的自豪。
  • 天津這家牛雜麵,火了20多年了,不少老天津人覺得是天津最好吃的
    天津人嘴刁,哪怕一碗普通的牛雜麵,也能吃出它的味道高低,提起天津的牛雜麵,很多人都會想到「竇四」,這家牛雜麵館名氣很大,幾乎所有的天津人都知道,很多人認為他家的面雖然貴,但是料足味道好。也有不少老天津人認為劉記特色牛雜麵館的牛雜麵是天津最好吃的,性價比高,一碗只要20塊錢,這家店搬過好幾次家,每到一個地方,他家的人氣依舊,很多老客人找上門去吃,順便還俘獲了一批新地址周圍的客人。
  • 天津人的命,全是撈麵給的!
    果然,只有這碗天津人煞費苦心的撈麵,不曾也不會輸給上等酒席;也只有這碗撈麵,才會讓天津人心心念念,樂此不疲。麻醬撈麵可以說是天津人的夏日最愛。坐在飯桌旁上哧溜哧溜幾口下去,一碗就沒了,說不準還要再回碗。若是醬炸得多,剩下的拿黃瓜生菜蘸著吃,連零食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