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依儂,川話直爽,粵語前衛,京腔親和… …不過都比不過天津話的那股貧氣勁兒。隨著天津話相聲在全國越來越受歡迎,全國人民的腦海中,對於「天津話」和「搞笑」基本是畫上了一個牢牢的等號。
說起天津話,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種語言了,身邊說天津話的人也越來越少。
天津人,現在,你還會說天津話嗎?
PART 1.
· 我是天津人,但不會說天津話 ·
還記得前一陣子,「天津話到底有多好笑」的話題刷爆了同城熱搜。
但是話題裡,不少人都說:「我是天津人,但不太會說天津話。」
網上不少人都說「新天津人,只會說天津普通話」。很多天津人都是在天津出生,但祖籍不是天津,是祖輩來天津安家,家裡長輩也不會說天津話。
這個回答,帶給我的只有心酸:新一代的天津人,都不會說天津話了嗎?
早在2015年網上就有調查顯示:51.49%的人已經很少用天津話交流,低年齡層中會講天津話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天津話在年輕一輩中慢慢面臨著消失。
可以試想一下,將來的某一天,天津人都不會講天津話了,「結界」、「介似嘛」、「受累勞駕」都聽不到了,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
圖片來源@fotography
作為80、90後的一代,我們從小接受天津方言文化的薰陶,但也不敢自信地說自己傳承了100%的天津文化。
如果我們對天津話的熟練程度只有70%,加上不注重教育推廣的話,下一代可能只有50%,然後到30%、20%……終有一天將會變為0%。
也許有一天我們對子孫說:「孩子長得真俊(zùn)」,他們可能會問我們什麼意思?
當我們說「嘛錢不錢的」,他們也接不上「樂呵樂呵得了「,這天津味兒終究是傳承不了了。
PART 2.
· 天津話的傳承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
其實,孩子說不說天津話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有限的天津方言環境下,再加上後天的教育缺失,那麼他們對天津話的認同感自然大大減弱。
圖片來源@fotography
校園內推行使用普通話交流,這個無法避免,但在家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多講天津話,對此許多家長也有不同的看法。
@沐陽陽:學校要求說普通話,孩子們多數也是用普通話交流,我家小孩在家也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天津話他還批評呢。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天天向上:可能是大勢所趨吧,之前孩子在家都是說天津話的,後來說著說著就變成普通話了。
圖片來源@fotography
@秋天:在大城市打拼,讓孩子講好普通話就夠了,講普通話對他人的尊重。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小樹林水煮魚:媳婦兒教孩子說的是普通話,而我一直堅持讓孩子說天津話!我覺得天津方言是一種地域文化!如果孩子們都說普通話,這座城市就再也沒有方言了!
圖片來源@fotography
@伍德蘭:現在小孩子們說天津話的越來越少了,從學校就要求孩子說普通話,都說普通話了誰分得出誰是天津人誰是外地人啊?我以後就要孩子跟我說天津話。
圖片來源@fotography
@路漫漫:孩子在家可以講天津話呀,講方言是一種傳承。
其實,小朋友在多語種的環境下成長會更聰明,家長用不同語言跟孩子交流也更利於孩子成長。
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不應忘記天津方言的傳承。天津家庭,如果強行避開本土語言,著實令人惋惜。
如果一個小朋友不會講本土語言,也不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歸屬感和認同感從何而來?
換句話說,一個天津孩子不會天津話,他們又怎麼發自內心地承認自己是一個天津人?更不要說以自己的家鄉和文化為傲。
而且,孩子對語言接受的能力很強,我們應儘量讓他們有學習多種語言機會,對以後接觸社會和開發語言天賦有很大作用。
不願看到我們的天津方言文化慢慢淡化,所以,別丟失了我們自己獨有的語言,在接受大環境的前提下,也要把天津方言好好傳承給下一代啊!
圖片來源@fotography
相聲大師馬三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新改編的新相聲以天津方言為主,各種段子接連誕生了,天津話、天津事兒加上表演,聽了樂想起來還樂。人們用相聲中的「經典語言」「你這半拉多好,沒核兒」「撓撓」「崴啦崴啦崴啦」「逗你玩」等互相調侃,使這些話語廣為流傳,可見天津方言的魅力。
還記得小時候一放學就撲回家,直接放碟片,看天津版《貓和老鼠》,「來到了天津衛,嘛也沒學會... ...」,二德子三梆子可是見證了我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現在,看普通話版《小豬佩奇》的10後,也註定和看天津方言版《貓和老鼠》的老人家有無法跨越的鴻溝,在動畫片的製作上,還有著老一輩們的情懷,一種執著,堅守所有天津方言的娛樂形式。
小時候常看的《楊光的快樂生活》、《沒事偷著樂》講的就是天津人天津事兒,就連家喻戶曉的《武林外傳》中燕小六也說著一口天津話,讓天津人倍感親切。
當那句「跟您了說說,我的快樂生活,我為了賺錢嘛活我都幹過……」響起時,我們的時光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七點半。
天津方言乾淨利落,活潑俏皮,充分體現了天津人率真豪爽、親切包容、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還真不是跟您吹,每一位天津人都做到了滿口段子,在天津人人都是相聲表演藝術家。
甭管嘛事,從天津人嘴裡說出來都能讓你樂上半天。我大哏兒都真是名不虛傳,「哏兒」就哏兒在天津話上啦。
前不久風靡一時的天津話配音動漫,還有大火的天津遊戲主播,哪一個不證明了天津話的魅力。
天津話除了是一種語言和情懷,它更像是一種文化,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沒人再說天津方言,那得少了多少樂子啊?大多數人還是會感到遺憾的吧!
我有個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高考完後去了一所省外的大學,她時常跟我嘮叨離開家鄉才知道家鄉有多好。在經歷了幾個月沒有天津話,沒有天津菜的生活,她很想念天津。
圖片來源@有志的大志
所以每到假期她回天津後,排隊買早點,吃"嘎巴菜" "煎餅果子",沿著海河遛彎,體驗天津人的生活。
圖片來源@fotography
她說回到天津時,聽別人叫自己「結界」,當時突然有想哭的衝動,感覺自己真的回到了家。
一方鄉音,承載一方鄉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方鄉音往往是聯結人與地方情感的紐帶,最能帶給一個人穩定感和安全感。
天津話,伴我走過了20多個春夏秋冬,我相信,它也必將陪我走到人生的盡頭。
圖片來源@菖蒲GY
因為熱愛,所以憂慮;因為重視,所以不想失去。我們也很清楚,假如沒人再說天津話,這個世界上至少會缺少一份精彩。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愛天津話,也請盡一己之力去保護它。
多一些堅持,讓它不會就這麼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一門失傳的語言。
希望以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裡,依舊還能聽到那充滿韻味的天津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