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音字與天津話》

2021-02-07 紫鑑莊

在繁雜的漢話語系中,各地都有著自己的方言、聲調和字音。每一方言區域,都會使用相同的聲調和字音,即使所言「非字典音」,但在同一地區的人們,所言字音也必然是用相同的聲母發音,而天津話卻不然。在天津人中分為了兩種字音群體,即捲舌音和齒音。如言「上船」者,不會說成「sàng cuán」,而言「喪攢」者,也不會說成「上船」。有正音「牛肉、人民、說話」者,亦有「牛又、銀民、梭話」者,捲舌音和齒音字因人而異,分為兩種語言群體,這在全國實屬罕見。是何原因造成天津話的兩種字音群體呢?其成因大致可分為四種情況:帶入語、雜交語、懶舌音、環境語。

 

帶入語:天津是座移民城市,600年來各地方言在此匯集,一些有生命力的語言,包括聲調和字音被保留下來,通過對語言字音的繼承,逐而成為天津方言。

 

雜交語:外埠語言的字音與本土發音相混合,顛倒錯位,雜交而成「新的」語音。例如滄州話的「造紙廠」,「紙」讀齒音,稱為「造zǐ廠」;而天津話則是前後顛倒過來,把「廠」字說成齒音,稱「造紙cǎng」,如此狀況成例繁多,不勝枚舉。

 

懶舌音:在明朝晚期,官吏腐敗,政權危危,蠹政之下民不聊生。在津的很多官屬糧倉,因人心渙散疏於管理,經常發生鼠盜、爆囤以及嚴重漏雨現象。小麥一旦水溼,必然造成大量的「捂紅眼兒」,即糧食黴變。看管糧庫的戶部官吏,相互勾結,欺上瞞下,大量盜賣黴變糧食,由於價格相對低廉,所以買主基本都是貧寒人家。

據老輩人講:兒童在咿呀學語期間,經常食用黴變糧食,會造成舌咽神經和舌下神經的損害,民間稱之「麻舌根子」,使舌頭變得僵硬,丟去捲舌功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舌頭」。在「大舌頭」期間,語言功能一旦失調,日後很難改變。

 

天津話的齒音字,並非如「江南齒音」,所謂的齒音字,一定是舌前兩端頂著牙齒發出的字音才為齒音字,而天津話的「齒音字」與牙齒基本無關,所言齒音時,舌頭無需觸碰牙齒,完全「癱懶」在口腔中發出的字音即是地道的老天津話。所以說,真正的齒音字並不是天津話,天津話的所謂齒音字應當叫做「懶舌音」更為準確。

 

在前所述,明朝末年的「紅眼兒麥子」都是賣給了窮人,而且持續有年,所以,自然會形成一個「懶舌音」的群體。我們從中也不難發現,在舊時,越是貧窮地區說「懶舌音」的人也就越多,而祖上是官宦人家或是書香門第的家庭相對較少,這與前人因為貧富差距、受教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語言基礎不無關係。

 

環境語:除因病而發的「懶舌音」外,語言環境最為重要。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有的人發音標準,吐字清晰,有的則是「滿口懶舌音」。是何原因造成一家人的語言差異?這完全緣於各自的語言環境和幼時的模仿。如果父母不是「懶舌音」者,想必在同齡的小夥伴中必有「懶舌音者」起到了導引作用。

 

順著歷史的脈絡,由遠而近地觀察分析,「懶舌音」形成的原因並非一泉之湧,說話人的年齡、性別、家庭語言環境、受教育程度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很難由一因定性。至於今後「懶舌音」這一異象的命運如何,以筆者之管見,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懶舌音」必然會逐年弱化,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帶有貧氓印跡的「懶舌音」會寥寥無幾,甚至銷聲匿跡。

 

 

 

相關焦點

  • 四六不懂天津話
    耐人、褶咧、走幾、鑿巴、固秋、得楞、尼了、脖葛兒、螃開、鞋塔拉、玻璃蓋、二八八……這些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天津話但是,這些天津話究竟是從何而來?答案來了:專家發現,天津方言母語區的「根」,就在安徽淮北,以固鎮、宿州和蒙城這個三角區。四界範圍大致是江蘇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渦陽縣以東、五河泗縣靈璧三縣以西。天津話的「根」,是如何考證出來的?
  • 這麼哏的天津話,到底來自哪裡?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李世瑜先生,到安徽和江蘇一帶考察時發現,在離鳳陽不遠的固鎮那邊說著與天津話極其相似的方言,於是推斷天津方言應該是來自安徽宿州、固鎮一帶。歷史上這種大規模移民,往往會有外來的語種佔據原來方言區域,形成被原方言區包圍著的方言孤島。
  • 「我是天津人,不會說天津話,也不想學」
    吳語依儂,川話直爽,粵語前衛,京腔親和… …不過都比不過天津話的那股貧氣勁兒。隨著天津話相聲在全國越來越受歡迎,全國人民的腦海中,對於「天津話」和「搞笑」基本是畫上了一個牢牢的等號。說起天津話,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種語言了,身邊說天津話的人也越來越少。天津人,現在,你還會說天津話嗎?
  • 《八佰》裡飆出「硬核」天津話 天津漢子飾演津籍抗日英雄
    陸思宇飾演的楊瑞符(左三)電影《八佰》今天正式公映,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15歲在天津當過學徒、小販,他是不是說一口天津話現已很難考證。陸思宇有自己的想法,「我特意找了靜海的朋友給我說了靜海話,確實和天津話不同。但我想,《八佰》畢竟是電影藝術不是紀錄片,說天津話,全國觀眾一聽就明白這是天津人,所以我為他設計了天津話。」
  • 天津話為嘛總能上熱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天津話又上熱搜了土著們肯定一看標題就樂了一看就是老喜劇人了一嘴地道天津味小仙兒愛了如果你欣賞不來就來套煎餅果子要說天津話的魅力可不止於此各種場合都能Hold住再來體驗一下原汁原味的天津話「大電影」嗯~是內味(拉至4'43''霸氣白雪出現...)
  • 仿佛可以就地演相聲: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
    天津話又「出圈」了。只要有時事熱點,總是少不了「天津話」的全新解讀。這不,先是出了個天津話版的「凡爾賽文學」,又出來個「天津話怒懟凡爾賽文學」,聽起來如同相聲一般。「天津話rap-怒懟凡爾賽文學」視頻截圖 東北話說起來像演小品,天津話說出來像演相聲。
  • 你以為聽到的是天津話?其實是郊區武清靜海西青塘沽話
    中國人都聽過天津話,但並非所有中國人聽到過「正宗」的天津話。我國的各地方言都自帶某種屬性,比如東北話聽起來威猛,臺灣話聽起來軟萌,四川話的疊詞可愛,河南話的語調老實,到了天津話就厲害了,自帶搞笑屬性。有很多外地人自述:只要天津人一開口,只要不是說髒話,就自帶「笑果」——說什麼都像在說相聲。
  •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至今仍在天津靜海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影片中,一口天津話成了楊瑞符的「地理標籤」,他和謝晉元組織全營官兵打退日軍的多次正面進攻和偷襲。日軍企圖炸毀四行倉庫圍牆時,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捆綁著炸藥跳下圍牆和日軍同歸於盡,這場畫面看哭觀眾。影片的最後,在有關人物的介紹中顯示,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
  • 郭德綱捧「哏」被打臉,梗到底是英語還是天津話
    老馬小時候生活在偉大的天津郊區,每每聽到天津話,總覺得那麼親切。對,就是那麼哏!後來上學,學一些戲劇文學的知識,前輩們總是用「梗」來教育我們。在電影創作中,所謂的「梗」比橋段的單位更小,更像是一個小包袱,一甩即破。比如,夫妻倆懷孕仨月做孕檢,丈夫不好意思的問大夫還能做那事兒嗎?大夫說,當然不能!接下來,梗就來了。丈夫:你看,大夫都說不能啦!
  • 天津為什麼叫天津?
    他們在火車上走動,彼此之間也說的是天津話。而這位南方老哥自詡走南闖北,卻對這種方言比較陌生。他猜來猜去的,沒什麼把握,就問一個列車員:你們是不是安徽的?「安徽?嘛安徽?」「可我聽你們說話,和安徽宿州那邊差不多。」「差遠了……」列車員走了,留下一臉懵逼的南方老哥。其實,不光這個南方人困惑,連很多北方人也不理解。
  • 《八佰》裡 陸思宇飆出「硬核」天津話
    電影《八佰》8月21日正式公映,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巧合的是,片中楊瑞符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地道的天津爺們兒。 影片上映前,陸思宇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郭麒麟誇範丞丞憨厚,不料卻被他挖坑,氣得大林子飈天津話
    郭麒麟誇範丞丞憨厚,不料卻被他一句話挖坑,氣得大林子飈天津話。一次兄弟倆一同參加真人秀錄製,遇到李誕做客的他們坐在客廳開始了嘮嗑,郭麒麟看著調皮的弟弟直誇範丞丞是一個憨厚的人,相處起來完全沒有問題,不然的話就只能像飛行嘉賓一樣忍著了
  • 學會這些津門俗語,恭喜你,你的天津話已經達到專業六級了
    」天津衛,九河下梢的好地界兒,自打明朝朱棣爺建立天津衛,如今也有六百多年歷史了,天津方言自成一派,獨此一門別無二家,有人說天津話類似於安徽話,我看不然。晚清之時,津門滿是「大褲角子」(當時天津人對安徽籍官兵的蔑稱,因其穿散腿褲而得名『大褲角子』)其中最有名氣者當屬李鴻章。
  • 郭德綱讓燒餅澄清他沒收錢,結果燒餅一番話,嚇得郭德綱飆天津話
    郭德綱讓燒餅澄清他沒收錢,結果燒餅一番話,嚇得郭德綱飆天津話。一期節目中,郭德綱當著眾弟子的面讓燒餅回家跟父母說一下,澄清他沒有收錢,結果燒餅的一番話嚇得他當場飆天津話
  • 這位天津小寶寶,你火了!
    天津話還可以無縫切換成普通話版本一本正經中透著呆萌可愛到位的小表情讓人忍俊不禁視頻一火「天津話有多魔性」的話題又再次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如果說天津人全是搞笑擔當那90%的功勞都要歸功於天津話天津人的幽默風趣離開了天津話是沒有靈魂的
  • 假面騎士零一最新話:或人火力全開碾壓千騎,天津垓無能狂怒!
    零一在本周終於更新了自己30話的故事,這一次的故事裡我們終於看到或人的覺悟,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哪怕是失去了變身能力自己依舊要戰鬥。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片段應該就是或人為了保護伊茲奮不顧身的場景,經歷這次的故事或許伊茲也即將要達到技術奇點,迎來真正的覺醒!
  • 九河下梢天津衛,去《河神》外的天津轉轉,天津老景點你知道哪些
    每回故事開頭的前情回顧,特別採用了說書先生開場的方式;一口天津話的警官,說話油嘴滑舌,可把人給逗樂了;你也能在劇中看到清末民初天津衛的舊址舊貌,感受到當時的市井氣息。此地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賜題匾額「海光寺」;之後鹹豐八年(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進犯天津,脅迫清政府在海光寺正殿籤訂《天津條約》;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海光寺劃歸天津日租界。
  • 繼天津之眼後,天津又一地標火了,耗資1億,就在濱海新區
    談起天津,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一口純正的天津話,和北京話一樣,天津話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也是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的存在,除了天津話外,天津還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煎餅、狗不理包子等等,這些都是文化符號,是天津最能代表天津的東西。
  • 天津又一個新地標「火了」,耗資1億打造,但不是天津之眼!
    天津又一個新地標「火了」,耗資1億打造,但不是天津之眼!我們一談到天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天津的眼睛,或者天津的狗忽略了包子、煎餅。 我們來天津,聽天津人聊天很有趣。 純粹的天津話是天津這個城市的象徵。
  • 弱點韓漫18話_天津花香漫城旁的韓國廠子
    弱點韓漫18話_天津花香漫城旁的韓國廠子 弱點韓漫18話_天津花香漫城旁的韓國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