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芬蘭實力有多強?面對蘇聯使出渾身解數,分割包圍殲滅2萬人

2020-12-22 排頭文化館

二戰時期,蘇聯由於德國軍事實力增長過快,為了應對來自西線可能性的戰爭威脅、爭取備戰的時間,就與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此同時,蘇聯開始在東歐建立戰爭防備緩衝帶。

自建國以來,蘇聯一直認為列寧格勒會受到芬蘭的威脅,而芬蘭也將蘇聯視為唯一的假想敵,於是在1939年11月30日,蘇聯與芬蘭爆發了一場冬季戰爭。這場戰爭蘇聯以「曼尼拉炮擊事件」為藉口發動對芬蘭的攻擊,以籤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而結束。

相對於強大的蘇聯來說,國土面積小,人口少的芬蘭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沒想到蘇聯在這場戰爭中耗時三個月,以傷亡50萬官兵的代價,才取得戰爭最後的勝利。

蘇聯在剛發起戰爭時,就部署了3萬士兵,200輛坦克以及上千門火炮,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芬蘭以先示弱,後誘敵深入的策略來對付蘇聯,而蘇聯也一步步地邁入了芬蘭的圈套。在戰爭初期,蘇聯出動7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和2個坦克旅進攻芬蘭,蘇軍很容易就突破了芬蘭的第1道防線。

但在索姆薩地區蘇軍的攻擊變得尤為艱難,在這一地區蘇聯只投入兩個師的士兵,戰鬥根本沒辦法展開。芬蘭軍隊白天依託工事防守,夜間派出滑雪隊騷擾蘇軍後方,以至於蘇軍在進攻一個月後,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反而被芬蘭軍隊分割包圍,被迫向後撤退。

在撤退過程中,蘇軍的後路被芬軍的滑雪隊切斷了,蘇軍自然而然的成了甕中之鱉,之後陷入了一場大屠殺中。在短短5天時間內,這一區域的蘇軍被全部殲滅。據統計這次戰爭蘇聯傷亡人數高達3萬,其中有2萬人是被擊斃或者活活凍死。

蘇聯之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慘勝,戰後分析了原因。首先是芬蘭軍隊內部比較團結,在戰爭中,蘇軍不僅沒有拉攏到芬軍士兵,反而加劇了芬軍猛烈的進攻。

而且芬蘭軍隊還很會利用環境優勢。由於芬蘭處於北極圈內,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很多別國士兵難以適應這種惡劣環境,恰好蘇芬戰爭期間,趕在了芬蘭一年中黑夜最長、最寒冷的時節,大雪和極夜天氣讓蘇聯航空兵和裝甲兵的優勢發揮不出來,極大的打擊了蘇聯士兵的士氣。

還有芬蘭人靠漁獵謀生,以至於軍中有很多獵手,他們常年在冰天雪地中活動,於是芬蘭軍隊就利用滑雪的優勢,組成滑雪隊,給蘇軍造成了極大損失。再加上芬蘭的山地特別多,坦克根本就無法通行。以至於蘇軍白天前進不了,晚上只能聽芬蘭狙擊槍的聲音。

另外就是蘇聯內部出現了問題。蘇聯盲目自信,過於輕敵,認為芬蘭的軍事實力太弱了,在戰備期間,只準備了軍隊裝備,並沒有做更多的準備。而且指揮官的實戰經驗比較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在芬軍面前是如何指揮戰鬥的。

這些都足以讓蘇軍承認自己的問題。由於這場戰爭過於不堪,蘇軍高層大怒,在戰爭5天後,蘇軍突圍師長被判極刑,成為了蘇軍準備不足、指揮不力的替罪羊。而打仗不能光靠蠻力,還必須要有縝密的思考和出色的戰略部署,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最強悍的國家,三萬正規軍,打完德國又擊敗蘇聯
    芬蘭堪稱是二戰中最強悍的國家絕對沒人敢不承認,二戰爆發後蘇聯以各種名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看上了芬蘭這塊富饒之地,蘇聯準備以兩倍的蠻荒之地來換取芬蘭整個國家,但是芬蘭人死活不同意,這也就給了蘇聯開戰的理由。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真的是所向無敵。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比如瑞士、瑞典、芬蘭等。但是很奇怪的是,二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直都是中立國的芬蘭卻突然加入了戰爭,加入了德軍陣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這支空軍頭很鐵,二戰時硬剛蘇聯的芬蘭空軍
    對於這種要求,芬蘭自然是不肯的。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蘇聯在安排好德國後於1939年11月30日出兵45萬攻入芬蘭,蘇聯和芬蘭的冬季戰爭(Winter War)爆發。除了地面上大軍進犯,蘇聯還出動伊-15,伊-16戰鬥機,圖波列夫SB-2轟炸機等1500架飛機協助作戰。而此時的芬蘭空軍只有不到20架布倫海姆轟炸機,40多架福克D.XXI和布里斯托鬥牛犬戰鬥機。
  • 二戰中的強悍小國,憑藉三萬軍力,打完蘇聯又打德國
    二戰中大部分國家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災難,在歐洲主戰場參戰的國家有蘇聯、德國、英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有這樣一個小國,它不僅打敗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 德國為了穩定住蘇聯,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也派大軍到波蘭分了一杯羹。
  • 蘇芬戰爭:芬軍演繹以弱敵強的經典戰例(圖)
    蘇芬戰爭是二戰爆發初期,蘇聯以要求與芬蘭締結互助條約並交換部分領土遭拒為由,對芬蘭發動的一場戰爭。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起至1940年3月12日止,歷時100餘天。從軍事上來說,此戰以芬蘭失敗告終,但從政治和外交方面來說,蘇軍的勝利得不償失。芬蘭軍隊進行的抗擊行動成為世界戰爭史上以劣抗優、以弱敵強的著名戰例。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文/寂寞的紅酒芬蘭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的國家。由於芬蘭的緯度較高,氣候較為寒冷,所以芬蘭的人口數量很少。即使現在3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也不過500萬左右。不過別看芬蘭地盤不大、人口不多,但實力可不弱。
  • 為何蘇德戰場堪稱二戰最慘烈?動輒殲滅百萬人,傷亡以數千萬計
    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包括平民在內,蘇聯共死亡約2680萬人,為二戰中所有參戰國傷亡最多的國家。僅僅在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就陣亡47萬人,戰後蘇聯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以至於蘇聯當局不得不將適婚年齡從18歲下調至16歲。從軍事角度從統計,在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傷亡約880萬人,德軍約為572萬人,傷亡比為1.54:1。
  • 二戰老照片:1944年芬蘭炮兵使用繳獲的蘇聯重炮
    M1937(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前開始研發製造的一款重炮,首戰在蘇日諾門罕戰役,後來還參與蘇芬冬季戰爭,當二戰爆發時也算是一款先進武器,一直生產到二戰結束。戰爭期間除了蘇聯,德國甚至芬蘭都有裝備該炮的記錄,而戰後的使用國家則更多。
  • 二戰時期,蘇聯女兵被俘結局有多悽慘?倖存者含淚回憶,滅絕人性
    1939年德國軍隊發動閃擊戰,在短短數天滅亡波蘭,英法兩國隨即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在二戰初期德國佔據絕對優勢,英國、法國軍隊不堪一擊,尤其是法國號稱擁有第一陸軍,卻在德軍攻勢下堅持了僅僅一個多月時間,而英國也是自顧不暇屢戰屢敗,很快德國軍隊就把戰火燒到蘇聯境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中國以外,傷亡最慘重的國家就是蘇聯
  • 史上最大規模包圍戰:70萬人陣亡,66萬人被俘,2名元帥倉皇出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1941年發動了一場發生在烏克蘭的大型包圍戰,這場戰役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此戰空前慘烈,雙方投入百萬兵力,戰敗方傷亡約20萬人,被俘66萬人,這是自古代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包圍戰。
  • 蘇聯第二次總攻卡累利阿,芬蘭岌岌可危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芬蘭人經過頑強抵抗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挫敗了蘇聯,但蘇聯正在發起如蘇聯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所稱的「越來越強的進攻」。1940年2月11日,蘇聯再次對卡累利阿地峽展開全面進攻,進攻區域還包括從波蘭灣到Taipale的所有區域。甚至嘗試從水上進行兩側包抄,進一步擴大攻擊範圍,但沒有成功,芬蘭的海岸炮摧毀了蘇聯的戰艦,之後幾天裡,蘇聯試圖用坦克和野戰炮摧毀芬蘭海岸炮,但再次失敗,同樣另一側從拉多加胡的包抄也沒能成功。
  •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攻打芬蘭?只因對方拒絕了一樁穩賺的買賣
    蘇聯在二戰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尤其是在1939年9月與德國合作吞併了波蘭之後,蘇聯在歐洲的戰略緩衝地帶進一步擴大,戰略優勢更加明顯。不過,令蘇聯人感到憂心的是,蘇聯在波羅的海的側翼依舊存在著軟肋。
  • 蘇聯曾經在二戰中做出這樣的事,直接被驅逐出了國際聯盟
    然而蘇聯卻趁著這段時間,打著幫助盟國兄弟的旗號,大軍開進了波蘭領土。由於蘇德籤訂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德軍不得對蘇聯動手。因此蘇聯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波蘭近半領土。蘇聯軍隊另一方面,1939年10月蘇德籤訂的互不侵犯協定,表面上是蘇聯自保,德國怕麻煩,故而蘇德互不侵犯。
  • 實力懸殊的較量,10w萬蘇軍再次折戟芬蘭,史達林為何服了軟?
    前言:二戰進行到1944年的時候,世界戰爭局勢已經日趨明朗,蘇聯紅軍在取得史達林格勒以及庫爾斯克會戰勝利後,開始向德國發起全線反攻,北方戰線也成為了大反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芬蘭曾參與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所以史達林將矛頭直指芬蘭,塔裡-伊漢塔拉之戰由此爆發。
  • 二戰時蘇聯向芬蘭要什麼?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四、蘇聯的要求:為了我的利益,希望你受點損芬蘭的反對,讓蘇聯不得不認真對待,也不得不開出一些條件,於是,雙方於1939年10月11日在莫斯科開始了鄭重的談判。此時芬蘭的兵力,只有不足20萬人的9個師,少量輕型坦克和不足300架的飛機。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
  • 二戰中,此國正規軍僅有三萬人;不僅打敗了德國還擊退了蘇聯!
    芬蘭堪稱是二戰中最強悍的國家絕對沒人敢不承認,二戰爆發後蘇聯以各種名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看上了芬蘭這塊富饒之地,蘇聯準備以兩倍的蠻荒之地來換取芬蘭整個國家,但是芬蘭人死活不同意,這也就給了蘇聯開戰的理由。
  • 讓人靈魂顫抖的冬季戰爭——擊碎蘇軍三個星期滅亡芬蘭的美夢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二戰中蘇聯為抵抗德國的入侵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二戰悲歌,然而歷史總是這樣,不管你相不相信它總是在那。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芬蘭和蘇聯這兩個國家完全沒有可比性,可以說這是一場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戰爭,即使芬蘭的嬰兒女人和老人都從軍入伍也沒有蘇聯的常備兵員多,蘇聯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兵力外,在戰爭的中後期又增加了10個師加6個坦克旅,累計兵力高達80餘萬人,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一共投入了33個師加8
  • 欺人太甚的卡累利阿-芬蘭,蘇聯16成員之一,為何16年後退群了?
    一周後,蘇聯和德國東西對進向波蘭發動進攻,兩大帝國共同揭開了二戰序幕。波蘭戰役後,趁德國在西歐忙於籌備法國戰役,蘇聯開始構建史達林精心籌劃的「東方戰線」。如上圖,自北向南的「史達林防線」從北冰洋到黑海幾乎縱貫歐洲大陸。於是,位於蘇聯西北邊界的小國芬蘭首先進入最高統帥的視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不久,蘇聯方面就邀請芬蘭就「領土互換」展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