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步入中年,個個都是家裡的頂梁柱。
此時,承受的壓力比年輕人大,常常會忽視掉自己的健康。
然而,一旦沒有了健碩的體魄,那麼,很多人便很難熬過「中年危機」。
45歲後,步入中年,想健康、平安、圓滿常在,就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5歲後,步入中年,堅持一慢二懶,做到三勤四不,助力健康
一慢:
——慢起床
一日之計在於晨。
養生,也要從清晨開始。
首先,就是要重視早上起床。
一定要慢起床,切莫起床過快過猛。
因為,清晨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魔鬼時間」。
起床過快,會導致血壓迅速升高,進而增加血管病變機率。
清晨,醒來後,先活動一下手腳,然後再慢慢起身,坐在床邊,再下床。
二懶:
一、懶得生氣
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性格開朗,少生氣,少發愁,是公認的長壽之道。
要知道「氣大傷身」,學會懶得生氣,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
二、懶得著急
除了不要生氣,還要學會懶得著急。
遇事著急,易導致心火、肝火大,脾氣暴躁。
長期如此,十分上分,還會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懂得心裡偷懶,就要懶得心急,學會控制好情緒,做事不要太著急。
三勤:
一、勤飲茶
人到中年,養成飲茶的習慣。
尤其是吸菸喝酒者,常飲茶,延年益壽。
用飲茶來代替菸酒,不同的茶水,有不同的養生之效。
二、勤泡腳
泡腳,是好習慣,人到中年,一定要堅持。
熱水泡腳可加速血液循環,通氣血,提高身體新陳代謝能力。
睡前泡泡腳,還有助於消除疲勞,促進睡眠,進而提高身體免疫力。
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莫大量出汗。
三、勤梳頭
經常梳頭,有助於疏通經絡。
頭,諸陽經聚會之處,百脈所通,系一身之主宰。
經常疏通,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健康。
以指梳發時,十指微屈均勻分開。
用指肚或手指側面,從額前至枕後,從顳部至頭頂。
用中等力度按摩梳理頭部的各個部位,每次不少於3分鐘即可。
也可用梳子梳頭,動作儘量緩慢柔和,梳子圓滑乾淨。
每梳100 次為一回,早晨梳2~5 回,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以頭皮有熱、脹、麻感為佳。
四不:
一、不久坐
工作繁忙,家庭事務多,導致中年人的運動時間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久坐不動的機率增加,正在一點點的再侵害你的健康。
久坐不動傷全身,傷腿、傷腰、傷背、傷心、傷腎、傷骨,傷肌肉......
並且,人到中年,血管類疾病高發,若長期久坐,會增加血栓的形成機率。
久而久之,便會堵塞血栓,增加病變機率。不論多忙,都要避免長期靜坐。
二、不貪杯
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
若實在無法做到,也要控制飲酒,別貪杯。
長期大量喝酒,血壓易升高,增加血管、心臟的壓力。
此外,還會損害肝腎、胃腸,對身體健康嚴重不利,一定要重視。
三、不熬夜
各種各樣的因素,讓中年人也加入了「夜貓」一族。
然而,對於人類來說,睡眠,尤為重要,要保證睡眠時間。
熬夜晚睡,導致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給疾病可乘之機。
醫學相關研究表明,中青年人每天睡覺驟減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20%。
因此,不論什麼原因,都要保證自己良好充足的睡眠,子時熟睡,午時小憩。
四、不縱慾
人到中年,家庭和睦很重要。
此時,不要貪圖情慾,切不可縱慾。
再加上步入中年後,機體功能開始加速衰退。
精乃腎之主,縱慾太過,傷腎精,進而傷及其他各臟腑。
最後,小動作,助力大健康
1、搓手,養心臟
經常搓搓手掌,有益心臟健康。
雙手合而為掌,兩掌心對搓,直到兩手發紅、發熱為止。
2、搓肋,養肝臟
揉搓兩肋,助於肝經的氣血運行,養護肝臟。
雙手分別置於兩肋,一手向前,一手向後,相對來回搓摩。
一去一回計1次,共做30次。
3、揉腹,養脾胃
經常揉腹,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
雙手相疊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30至50次。
4、深呼吸,清肺濁
深呼吸,吐故納新,促進肺部排濁。
找一處空氣清新之地,早晚多做做深呼吸。
每一次吸氣時,都將小腹鼓起,每一次呼氣時,小腹都要內收。
5、搓耳朵,養腎臟
搓搓耳朵,通經活絡,有助於強健腎氣。
伸出雙手,用食指、中指、拇指揉外耳廓,從上往下2分鐘以耳部微熱為宜。
6、動腳踝,養血管
活動腳踝,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的形成。
勾起腳尖,使腳尖朝向自己,再繃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下。
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慢慢放下,反覆進行即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