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
你害怕被人討厭嗎?
我們為什麼會自卑?
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近段時間十分流行「原生家庭」一詞,而原生家庭和我們的過去緊密相關。那麼我們的過去真的那麼重要嗎?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看似是在強調一個人的過去對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用盡全力都很難擺脫。仔細一想有點悲觀和殘忍,幾乎否認了人當下的作為的努力,認為努力無用。
但是其實說這句話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是「目的論」的倡導者,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強調「治癒童年」的行為而不是「不幸童年」這個定論,阿德勒認為行為是有作用的,只是過程十分艱辛。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它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關係。本書通過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對話展開文章內容,給讀者親切、自然的閱讀體驗,仿佛有一位和藹的老人正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
人生實難,再優秀人的一輩子多多少少有被困擾的時候。本書以我們全新的視角和新穎的觀點給我們闡述過去的意義,能夠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示,減少許多困惑。
同時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現實生活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原因在自己身上。
從可行性上來看這是可喜的事,因為這代表著事情還有扭轉的可能。但是我們的惰性會讓我們覺得這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覺得人生無望。
過去真的決定未來嗎?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
阿德勒說「過去的經歷不重要,重要的是對過去經歷的看法」。
本書的作者一岸見一郎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支持者,阿德勒認為人的過去不能決定未來,不贊同把當下的所有問題歸結於曾經,他認為經歷不重要,我們對經歷的看法才更加重要。只有新的目的,和實際的行動才是改變人生的辦法。
舉一個例子:
卡耐基說:「憤怒是一個人無能的表現」。
兩個人爭吵是因為兩個人無法解決兩人之間存在的問題,強調的是人的能力問題。但是阿德勒主張「目的論」,人憤怒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妥協,意思就是你如果不做出改變我就會生氣、發怒、甚至暴力。
阿德勒認為:解決問題在於自己,我們要有解決問題的決心,不管艱難險阻,只要願意去做,都會有所改變。
但事實是: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看起來構思很久,計劃周密。卻沒有付出實質性的行動。我們總是想偷懶,想逃避現實給我們的責任。
「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
往事如夢,不必過度追憶過去,帶上太多的回憶上路只會讓我們的道路越發沉重,努力前進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不要害怕被人討厭
人一旦進入社會,就避不開和人打交道。
俗話說:「花無千日紅,人無百日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阿德勒認為人的大部分煩惱來自於人際交往。
人與人之間有嫉妒、衝突、競爭等情緒。和別人關係緊張甚至有矛盾的時候,會產生自我懷疑,我們十分害怕別人討厭自己,為了保護自己,就會選擇逃避。
這是由於我們對於自我價值認識不清,容易拿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得出自己事事不如人的結論,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
適當的自卑可以讓我們有危機感,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但是過度的自卑讓人膽怯,不敢輕易嘗試。最嚴重可能會讓人產生逃避。
還記得一句話麼「如果我像他一樣努力,我也會像他一樣成功」。
這是一種給自己建立的逃避,建立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為害怕怕自己努力後的結果讓自己失望,所以用自己沒有行動來麻痺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道,有道路就有先後有輸贏,所以時而領先時而落後都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我們在自己的軌道上上奮力前行,就是屬於自己人生價值,不要盲目和他人比較。
書裡說:所謂自由,就是不怕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阿德勒認為社交會帶來煩惱,但是不要拒絕社交。
你那麼如何緩解自己社交上的煩惱呢?
首先有自我價值,認同自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潛能。其次適當和他人建立聯繫,學會關心別人,獲得集體歸屬感。畢竟人是集體動物不能脫離集體,與他人的友好相處會增加幸福感。
請自己來定義人生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同樣做自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從小到大我們都活在期望裡,滿足別人的期待仿佛成了我們的任務。
當我們把「自己」和「他人」聯繫過於緊密,我們多讀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看法;在意自己有沒有達到別人的期望;在意有沒有讓別人失望,我們會生活得非常累,外在事物變幻莫測,迎合別人是十分辛苦的。
不得不承認過去美好的經歷和溫暖的確會給一個人未來生活帶來底氣和勇氣。
但是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我們要做的只有把握現在。
人生的意義應該是自己決定的,活在別人的聚光燈下其實是一把枷鎖。衝破枷鎖才有無限可能。
最後想說:
理論和實踐是有一定距離的,關於改變過去的想法,知道的越晚,我們實施起來就越麻煩。所以要趕緊行動。
曾經總以為人生是彼岸的就是幸福,仿佛人生的目標就是攀登到山頂,到達山頂我們就會無比快樂。可是人生少有圓滿,我們的美好其實停留在每天生活的一點一滴裡。
死亡並不是我們的不幸,那是我們衰老的必然結果,只是不要浪費路上的光影,不要忽略路邊美麗的小花。
讀完這本書會讓我們發現過去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我們應該有自己人生的意義,賦予自我的價值,那才是自由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