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的「爽」

2020-12-24 周先生的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部有些「奇特」的書,它是近年來最火爆的心理自主類型的圖書之一。

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5,講述的是在眼下的社會中,我們被時間,金錢,人際關係等等束縛住,明明都是獨立的個體,卻沒有一點自由。而這本書就是講我們該如何擺脫這種狀態的思維方式,其中包括包括該怎麼處理人際關係,該怎麼看待自卑,該怎麼認真地活在當下。

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活著。

本書的作者叫做岸見一郎,是一位日本的哲學家。它用一位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為我們通俗地演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精髓。

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更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他看來,我們整個人生都擁有選擇的權力,而掙脫束縛,獲得自由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接下來我從書中的三個觀點來介紹什麼是「被討厭的勇氣」,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1. 「不幸」是你自己的「選擇」

相比於幸福,人們卻經常關注於自己的不幸,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看,問題的根源,明明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他自己選擇了「不幸」。

因為這種「不幸」卻給他帶來了好處,比如我成績不好,是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沒有你們富有,

我的學歷不高,所以不要要求我的工作能力,因為我剛剛失戀,所以我什麼都不想幹。

可以看出不管一個人表現出來是什麼樣子的,都是他潛意識做出的「利己」選擇。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為經歷賦予的意義。

所以,你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你自身來解決,職業生涯的所有爛事或童年經歷都無關。

而想改變自己的看法,或者說轉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其實我們不是缺乏改變的能力,而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就像日劇《被討厭的勇氣》女主說的:

人之所以一直無法改變,是因為早已認定自己不能改變,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有不如意,但是保持現狀更能輕鬆安心,所以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選擇的。

2. 面對自己的自卑,要選擇超越

我們身邊或許都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自卑,覺得自己很渺小,一無是處,於是每天躲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願出來。

《被討厭的勇氣》中就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因為自卑,不敢和人交往,結果越不和人交往越是自卑,最終陷入死循環。

無論什麼樣的人,有沒有缺點,只要涉入人際關係,就都不可避免地在其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傷害。可是我們無法因此就切斷一切人際關係,除非世界上只有你一人,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解決的辦法,只能是超越自卑。

書中說:「自卑感來自於主觀的臆造」,而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看,人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下定了不要喜歡自己的決心。因為害怕被人否定和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怕他人的輕視或拒絕,所以總是強調自己的缺點。

比如有那麼一個人,他成績優秀,待人真誠,能力突出,但是因為長相偏下,身材偏胖,所以在應聘的競爭中,看到別人的樣貌和身材,就開始自慚形隨,結果在面試的時候總是唯唯諾諾不敢說話,所以屢屢失敗。

但在阿德勒看來,我們是平等的人,平等的人之間不該為「競爭關係」而產生自卑。我們的人生不是與他人比賽,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和別人競爭,而是要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當你明白這一點後,也許眼界會更廣闊。

3. 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人活在世上,大概都不喜歡被討厭的感覺,都喜歡和別人和睦相處,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可是在很多時候,正式這種「討好」和「維護好人際關係」讓我們陷入到痛苦之中。

比如父母給安排的工作,為了不讓父母生氣,只好委屈自己去做。雖然可以讓家庭和睦,但是因為不是自己喜歡,所以沒有幹勁,也不會有發展。

阿德勒認為,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他的建議是「課題分離」

就是說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這是誰的課題」來看待。每個人要面對自己的課題,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源於對別人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他人妄加幹涉。辨別「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的方法,就是看「結果最終由誰承擔」。

還是上面的例子,選擇什麼工作,是自己的課題,不是父母的課題,因為最終這個結果是由自己來直接承擔,所以無論父母如何的「為你好」我們也要敢於直面自己的課題,不能被父母接手。

拒絕他人「為你好」的舉動,常常會得到不理解,甚至責備、討厭,但換來的,卻是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就是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的原因。

書裡有段話講得很明白:

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特殊的價值和使命,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而是需要被討厭的勇氣。畢竟,生活的多面性是要你一個人來完成的。在被討厭的過程中,你也許會失去一些什麼,但是卻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你會更注重」此時此刻「的你,認真地活在當下每一天。

其實,「被討厭的勇氣」,也是「幸福的勇氣」。

當一個人不需要去迎合和討好別人獲得認可時,他才稱得上擁有了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岸見一郎: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出自己
    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來自社會、他人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條條框框限制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
  • 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被討厭的勇氣》你是否常常對繁瑣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時時因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疲憊?你是否很難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如果有這麼一本書,可以幫你解開心中的疑惑,給予你答案,你願不願意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就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
  • 《我是餘歡水》屌絲逆襲讓人爽!患癌,才能活出被討厭的勇氣?
    而這一切都在他被誤診為胰腺癌晚期的時候發生逆轉,一個中年屌絲逆襲的神話就此展開……他不再忍氣吞聲,開始活出被討厭的勇氣餘歡水當時就懟回去,咋地,保姆不在就使喚你姐,你怎麼不叫你媳婦去啊?——小舅子立馬閉嘴。
  •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生活中,你是否總是假裝同意別人的觀點、經常道歉、很難拒絕他人的請求、盡力去避免所有的衝突等等;如果有這些表現,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擁有討好型人格。我們到底為什麼會害怕被人討厭呢?這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害怕不被認可,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我們總是會認為,只有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一點可能是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它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關係。本書通過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對話展開文章內容,給讀者親切、自然的閱讀體驗,仿佛有一位和藹的老人正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人生實難,再優秀人的一輩子多多少少有被困擾的時候。
  • 被討厭的勇氣,你有嗎?
    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說到討厭這個話題,大概沒有人會喜歡被別人討厭吧。我也是。但這裡所說的被討厭的勇氣卻是有其他的含義在,這裡所指的是做真實的自己,即便被討厭也要堅持不畏懼。
  • 《被討厭的勇氣》你不必活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模樣
    我們害怕被討厭,渴望被接納,被認同,卻在他人期待的目光中丟掉了自己,檳城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作家陳文茜說:"如果你的成功,是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那麼小心,你有可能只是為他人活了一輩子!"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找到通往自己真正幸福的大門。
  • 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你的樣子由你自己決定,不受任何人左右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以青年和哲人對話的形式闡明阿德勒心理學。得到了很多媒體人士的強力推薦。曾寶儀的推薦語是:「它期許我這一年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繼續大膽的許下做自己的願望,並勇敢實現它!」
  • 讀書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書目:《被討厭的勇氣》閱讀方式: 微信讀書app閱讀時長: 4小時你會不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敢勇敢地做自己?會不會總是陷入過去的失敗經歷中走不出來?以下總結一下書中的觀點和我的想法:1.不要被過去的經歷所束縛,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我們可以不被過去的糟糕經歷所影響,應該隨時擁有改變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作家古賀史健的創作風格以對話創作見長,即你問我答的形式,並且對阿德勒心理學思想感到十分震撼,於是便經常拜訪岸見一郎,向其請教阿德勒的哲學。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
  • 害怕被討厭,這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在《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針對害怕被別人討厭這類問題做出了細緻分析。書中提到,我們總是擔心被別人嫌棄、不被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不好相處,而是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一、我們為什麼會缺少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無需討好世界,你只需討好自己
    我們一直追求在人群中被喜歡,卻忽略了「被討厭」的重要性。《被討厭的勇氣》裡說:「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劇《被討厭的勇氣》裡,美裡因為丈夫工作調動搬家到東京,為了融入身邊的圈子,她參加了天野真紀的美麗教室。
  • 被討厭的勇氣-上篇
    最近看了本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我把書中的核心思想適當的進行了提煉總結,將會分成上下兩篇文章。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是推薦拿書一看,因為每個人的共鳴不同,收穫也會不同。哲人:其實人並不是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裡,而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之中。舉個例子來說,井裡的水常年都是恆溫,但是當冬天去飲用和夏天去飲用時會給人一種冬暖夏涼的感覺。你看,客觀的事物並沒有發生改變,但是主觀卻有了不同的感受。「住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就是這個道理,你「如何看待」這一主觀就是你的全部。所以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如何看待。
  • 冬季劇《被討厭的勇氣》心理學:你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1月12日(周四)開始播出的日劇《被討厭的勇氣》,因香裡奈時隔5年再次主演電視劇而引起話題。該劇講述了刑警庵堂蘭子擁有解決無數疑難案件的漂亮履歷、同時完全不在意周邊人對自己評價,體現了「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32歲的蘭子單身,所屬於警視廳刑事部搜查一課。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羨慕大人,想著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長大了就自由了,有自己能掌控的零花錢,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這就會擁有更多的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走進校園,步入社會,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涉入人際關係就會或大或小地受傷,也會傷害別人。正如阿德勒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想消除煩惱,只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存」。
  • 《被討厭的勇氣》,讀出這4個道理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主要講述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與一名哲人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一夜又一夜的思考和辯論,青年思考著同樣也讓我們困惑的疑問,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人生不易,多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慢慢地,我的心情越來越輕鬆,甚至還有些慶幸,活到這個歲數,總算有了一些被討厭的勇氣。生活中像我這樣被「不好意思」耽誤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因為怕被人討厭而小心翼翼,基本上不拒絕任何人請求,過得無比心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對於人類這種群體動物而言,不幸與幸福之源,都在於人際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人生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有多少被人討厭的勇氣,爭取了多少做自己的自由。
  • 泰勒·斯威夫特的三次人生轉折:我們都應該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幾乎所有的女孩都想過成為泰勒斯威夫特,不僅僅是因為她光芒四射,更是因為她活出了自我,又改變了世界。而活出自我,首先要勇敢地撕掉完美的&34;,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01 &34;的困擾泰勒斯威夫特的自信並不是從來如此。
  • 《被討厭的勇氣》-追求幸福與甘於平庸的勇氣
    Hi,山叔本次要推薦的影視作品是一部由同名心理類書籍(又名:「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改編而來的日劇——《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一劇共10集,通過刑偵破案的方式,來表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知識點。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⑤|《被討厭的勇氣》: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前段時間,因為疫情持續蔓延,很多人待在家裡遠程辦公。雖然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但是減少了一部分人際關係,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時就像枷鎖一樣束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