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你的樣子由你自己決定,不受任何人左右

2020-12-22 夢醒長歌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以青年和哲人對話的形式闡明阿德勒心理學。得到了很多媒體人士的強力推薦。

曾寶儀的推薦語是:「它期許我這一年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繼續大膽的許下做自己的願望,並勇敢實現它!」

張德芬的推薦語是:「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

我看完之後想說:「人活在世,要承擔太多的責任和義務,會展現各式各樣的面孔,有時候身心俱疲。

但要學會為心靈鬆綁,因為你的樣子由你自己決定,不受任何人左右;即使被討厭,也要勇敢拒絕被掌控的人生。」

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來源於人際關係。但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都在我們自己手中。

各種人際關係的相處磨合中,會產生各種情緒,包括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每種情緒和行為背後都有不同的心理。只有掌握住自己的心理,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真正的幸福。

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 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

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很多人常常思索:

什麼才算幸運?什麼才叫幸福?

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嗎?

是有房有車有人民幣嗎?

是兒女成群子孫環繞嗎?

是天南地北的去遨遊嗎?

可能是也不是吧,有得必有失!

當你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你失去了獨立主宰生活的能力;

當你有房有車有存款的時候,你可能是以失去親情、友情或愛情為代價;

當你兒女成群子孫環繞的時候,你可能失去自我,或者天天要為下一輩的生活前途操心,折斷下一代人成長的翅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獨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當你天南地北的去遨遊,你可能借錢一時爽、還貸火葬場,或者深陷內心的波濤洶湧,害怕著、擔心著、煎熬著。

楊絳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所以,只要沒有傷天害理,堅持做你自己,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使被討厭,即使不幸運,何懼也?

因為勇者無畏,勇敢無懼,勇氣不可摧也!

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也不要對別人有期待,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期待。

懂得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讓幹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請努力呵護自己的翅膀,請相信千錘百鍊之後終能翱翔天際。

原創作者:夢醒長歌。感謝閱讀文章的朋友們。和我一起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塑造靈魂、治癒心靈吧!感謝點讚加粉關注喲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近期讀到喜歡的一本: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全書又稱為: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阿德勒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最終因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而分道揚鑣。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一生不完全受潛意識與本性的驅使,其中社會因素與個人的「自我」意識更加重要。所以,無論是阿德勒的《超越自卑》,或者是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都更加注重一個人自我意識的建立與強大,還有個人與社會的連接。
  • 知樂日記:阿德勒的書《被討厭的勇氣》
    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 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 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 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接下來,我將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分析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對於成長和追尋夢想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說,這就是被社會狠狠地摩擦和鑄造,但從本質來看,這其實是順著自己的傾向而活:不被別人討厭,活的「規規矩矩」。而衝破這份被他人討厭恐懼的勇氣,才是能讓人「逆傾向」,「走上坡路」的活法。因為「活的自由」,註定會被討厭,你無法選擇改變部分人的看法,但你可以讓自己不害怕。
  • 被討厭的勇氣-上篇
    你看,客觀的事物並沒有發生改變,但是主觀卻有了不同的感受。「住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就是這個道理,你「如何看待」這一主觀就是你的全部。所以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就好比也許你是在透過墨鏡看世界,看到的世界理所當然就會變暗。你只需要將墨鏡摘掉,讓世界呈現他本來的樣子。核心是你是否有正視這個客觀世界的勇氣。
  • 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你是否很難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如果有這麼一本書,可以幫你解開心中的疑惑,給予你答案,你願不願意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就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因為被感情傷害過,所以再也無法遇到真愛;因為兒時經常被虐待,所以長大後無法融入社會…這些邏輯在我們看來似乎很合理,但是哲人卻說,我們的現在並非都由自己的過去所決定。之後,青年與哲人重點對「目的論」和「原因論」進行了辯論。
  •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的「爽」
    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活著。本書的作者叫做岸見一郎,是一位日本的哲學家。它用一位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為我們通俗地演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精髓。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更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 蕃妮廚房陪你吃早餐-0620-分享《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alexnfanny早餐時間#手作生煎包+櫻桃+牛奶配君今天的早餐配書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世界本身並不複雜,是我們自己把世界看得複雜。人並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於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與任何人共有的。舉例:井水的溫度是恆定的,常年大約在18度左右。這是一個客觀的數字,無論誰測都是一樣。
  • 人為什麼討厭自己?
    ● ● ●人為什麼討厭自己? 為什麼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很可能是你自己故意造成的。無法接受自己的 「陰暗面」,是因為害怕不被愛。而所謂的自由,就是允許自己被討厭。那麼,一個人究竟如何做,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無需討好世界,你只需討好自己
    部門聚餐,你明明覺得無聊,卻還是假裝欣然前往;同事講解設計方案,你有不同意見,為了不得罪人,選擇沉默不語;朋友追劇、聊八卦,你雖然不喜歡,卻依然熱切地附和評價。習慣戴著面具生活,害怕不合群,害怕被討厭,八面玲瓏成了最好的褒義詞。
  • 被討厭的勇氣:三個方法讓你了解生活的真諦,獲得自由和成功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也就是阿德勒的核心思想,你可以自己做選擇。具體來說,你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你的選擇與其他任何人無關,與過去發生的經歷也無關。但阿德勒覺得並非如此,為什麼她會患上臉紅恐懼症呢?又為什麼總是治不好呢?那是因為她自己「需要臉紅這一症狀」。我們不能一味靠過去的原因來解釋事物,這樣就會陷入到一種絕對的論斷:我們的現在,甚至未來的全部都是由過去的經歷所決定的,而且根本無法改變。這種觀點叫做「原因論」。
  •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自己?對自我評價比較低?那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後,青年開始思考,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想見你》大結局:陳韻如,其實被討厭也沒關係
    陳韻如的靈魂被封鎖在了意識中,但她能感受到外部發生的一切: 女主附體的「自己」很受大家歡迎。 當陳韻如的靈魂回歸到本體的時候,她的家人、同學甚至是喜歡的男生都不約而同地對她說:「你怎麼又變回以前那副令人討厭的樣子了!
  • 薦讀: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
    除了專攻哲學以外,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古賀史健,1973年生於福岡,是一位文學作家,他們合作出版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著名的書。主要觀點:一是,讓壓抑迷惑有思考出口當年輕人提到這個世界充滿矛盾和渾濁時,哲學家說:「世界本來就是單純的,只是你把世界變得複雜了。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就在於你怎樣看這個世界,賦予它什麼樣子。所以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作家古賀史健的創作風格以對話創作見長,即你問我答的形式,並且對阿德勒心理學思想感到十分震撼,於是便經常拜訪岸見一郎,向其請教阿德勒的哲學。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如何擺脫這種束縛,過上自由的人生,這需要我們擁有「獲得幸福的勇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1、拿出改變的勇氣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阿德勒指出「世界其實很簡單,人可以改變。」然而我們往往正是缺乏改變自己的勇氣,因為不改變比改變更加輕鬆。
  •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你是否迷茫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本《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本書以對話體的形式呈現。一位青年和一位哲人之間一問一答,讀起來像是撥開層層迷霧,頗有種悟道的感覺。
  • 小心你的一輩子只為他人而活。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題記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岸見一郎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專家。古賀史健則出版過多部暢銷書。
  • 害怕被討厭,這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但任務畢竟是布置給兩個人的,也不能什麼都不做。閨蜜問我怎麼辦,去找同事溝通怕人家還是嫌棄自己,不去吧又怕回頭領導批評。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在《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針對害怕被別人討厭這類問題做出了細緻分析。
  • 薦書 | 阿德勒: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是真正自由的開始.(下篇)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採用哲學家和青年對話的方式,仿佛把我們拉回到了蘇格拉底時代,置身某個小鎮廣場上,聆聽一場思想的激蕩。通過哲學家的口,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引出阿德勒哲學的要義,讓原本對阿德勒思想難以置信的青年,在經過了五個夜晚的對談後,從迷惘到頓悟,大呼:簡直醍醐灌頂,為什麼我沒有早點遇到阿德勒。
  • 【節日刷片】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假期刷一部阿德勒神劇吧,找回每個人那《被討厭的勇氣》。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堅持對的事,不怕被討厭試想,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往往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苦心經營、步步驚心,怕得罪人、被討厭而不敢說真話、不敢唱反調,弄得自己原則盡失,別人也覺得你做作。